纵隔解剖与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示范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纵隔解剖与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示范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纵隔 解剖 常见 肿瘤 病变 示范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纵隔解剖与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纵隔解剖与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纵隔概念 纵隔是指位于胸廓中央,前壁由胸骨和相关肋软骨、后壁由脊柱及相关肋骨、两侧由纵隔胸膜所围绕而成的区域。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及食管等结构,又有神经组织、淋巴组织及脂肪组织等。纵隔病变为起源于纵隔和(或)累及纵隔内结构的病变。肿瘤占相当比例。X线平片线平片 敏感性较差 一般只能区域定位 特异性较差,除部分畸胎瘤外一般只能根据好发部位定性 敏感性CT可显示数毫米大小的肿瘤;MR由于空间分辨率较低而稍差 定位准确率可达100%定性诊断准确率大于90%MR在神经源性肿瘤、血管瘤及动脉瘤方面优于CT CT准确显示钙化和对骨的侵犯,在相关
2、病变的诊断方面优于MR 9区前、中、后,上、中、下 前胸骨后,心脏、升主动脉、气管前 中前纵隔后,食道前 后食道及食道后 上胸骨柄体交界与第四胸椎下缘 中上下纵隔之间部分 下胸骨体第四前肋与第八胸椎下缘 (肺门下缘水平线以下至膈)肿瘤好发于青、中年,儿童多见于节细胞神经瘤和节神经母细胞瘤。随年龄增长,胸腺继续发育,到青春期约3040克。显示气管前、血管前、主肺动脉窗、隆突下、心包周围等多组淋巴结增大胸膜下转移和胸腔积液。纵隔肿块密度均匀,多位于前纵隔的上部和中部,少数可达膈肌之上。增大的淋巴结常融合成较大肿块,边缘呈分叶状AB型胸腺瘤即混合型胸腺瘤。前上纵隔胸骨后肿块胸腺瘤、畸胎类肿瘤鉴别。胸
3、膜下结节和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另一表现。纵隔肿块密度均匀,多位于前纵隔的上部和中部,少数可达膈肌之上。囊肿常位于隆突下区并延伸至纵隔右侧,也可位于气管旁或升主动脉周围。淋巴管囊肿较少见,边缘光滑,无钙化,可有分隔,囊内呈现均匀水样密度。查体发现纵隔肿物10年,明显增大2年。囊肿呈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多位于中纵隔的上、中部,好发于气管两旁或气管分叉处。I期肉眼见完整包膜,无镜下包膜外侵犯;少数多中心型患者可有单个较大的纵隔或肺门淋巴结伴有数个较小的淋巴结或多发相对较小的淋巴结,多伴有全身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肿大。AB型胸腺瘤即混合型胸腺瘤。肿瘤中发现骨骼、牙齿或钙化则为特异性X线征心包囊肿(Perica
4、rdial cyst)前纵隔胸腺、淋巴结、脂肪、结缔组织 中纵隔最多 气管支气管、血管、淋巴结、神 经、心脏、心包 后纵隔食道、降主、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淋巴结前、中、后纵隔各有好发肿瘤 纵隔肿瘤多为良性,占75 1/3胸片可诊断,2/3有症状 80恶性肿瘤有症状 诊断首先要定位,病灶小时容易,大者较难,充分利用各种重建技术1、胸腺瘤及畸胎瘤、胸腺瘤及畸胎瘤2、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3、淋巴瘤、淋巴瘤 4、胸内甲状腺、胸内甲状腺5、支气管囊肿、支气管囊肿 6、心包囊肿、心包囊肿7、食管囊肿、食管囊肿纵隔常见肿瘤(样)纵隔常见肿瘤(样)病变示意图病变示意图T4 甲状腺肿及肿瘤Thyro
5、id tumor 胸腺瘤Thymoa 畸胎瘤Teratoma 淋巴瘤Lymphoma 胸内甲状腺胸内甲状腺/甲状旁腺多位于前纵甲状旁腺多位于前纵隔,多数是胸内甲状腺肿(结节性隔,多数是胸内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其次是甲状腺瘤甲状腺肿),其次是甲状腺瘤/癌,癌,异位甲状旁腺占异位甲状旁腺占1022%,其中的其中的6080位于前纵隔。位于前纵隔。1.X线表现线表现 纵隔向一侧增宽,右侧多见。纵隔向一侧增宽,右侧多见。气管受压、移位和变形。气管受压、移位和变形。食道吞钡常示与气管一致的移位。食道吞钡常示与气管一致的移位。主动脉弓可向左下方移位。主动脉弓可向左下方移位。透视下纵隔肿块随吞咽运动移
6、动者多为颈部甲状腺肿的透视下纵隔肿块随吞咽运动移动者多为颈部甲状腺肿的胸内延伸。胸内延伸。侧位上胸内甲状腺肿多位于前上纵隔,少数可位于食管侧位上胸内甲状腺肿多位于前上纵隔,少数可位于食管后方。后方。邻近骨质破坏提示为恶性。邻近骨质破坏提示为恶性。颈部甲状腺肿沿前胸壁下移极似向胸内延伸,侧位照片颈部甲状腺肿沿前胸壁下移极似向胸内延伸,侧位照片有鉴别意义。有鉴别意义。2.CT表现表现 前上纵隔高密度肿块前上纵隔高密度肿块 肿块边界清楚,甲状腺内多个、散在、规则的肿块边界清楚,甲状腺内多个、散在、规则的低密度结节为其特征性改变,斑片、斑点样粗钙低密度结节为其特征性改变,斑片、斑点样粗钙化常见。化常见
7、。相邻血管常受压,向外侧移位。相邻血管常受压,向外侧移位。增强检查,因多血管性而有明显的长时间强化。增强检查,因多血管性而有明显的长时间强化。连续层面观察,显示纵隔内肿块与颈部甲状腺连续层面观察,显示纵隔内肿块与颈部甲状腺肿相连,且密度一致。肿相连,且密度一致。3.MRI表现表现 前上纵隔胸骨后肿块前上纵隔胸骨后肿块 冠状面及矢状面成像易于显示胸骨后肿冠状面及矢状面成像易于显示胸骨后肿块与颈部甲状腺的连续性。块与颈部甲状腺的连续性。结节无包膜,边界多清楚。结节无包膜,边界多清楚。T1WI可为低可为低(囊性变)、中或高(蛋白含量高的胶体、(囊性变)、中或高(蛋白含量高的胶体、出血)信号。出血)信
8、号。T2WI呈高信号,钙化斑为无呈高信号,钙化斑为无信号区。信号区。行行 GdDATP(钆二乙烯五胺乙酸)增强(钆二乙烯五胺乙酸)增强检查,胸骨后肿块明显强化。检查,胸骨后肿块明显强化。胸骨后甲状腺肿胸骨后甲状腺肿肿瘤位于后纵隔椎旁。如并有相邻椎间孔增大,则是诊断有力佐证淋 巴 瘤 中纵膈(气管旁);脓肿、胸腔异位肾等鉴别。增强检查,因多血管性而有明显的长时间强化。病理上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淋巴上皮样型、淋巴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病理上包括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病GdDTPA增强检查,肿瘤强化,其强度类似其他纵隔肿瘤,据此难以鉴别。还有很多疾病可引起胸腺增生,如严重或反复的感染、烧伤、结节病、单纯红
9、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一些复杂的全身内分泌疾病(包括肾上腺、胰腺、卵巢男,51岁,查体发现纵隔占位一周浆细胞型淋巴结增生可没有很明显的强化。随年龄增长,胸腺继续发育,到青春期约3040克。肿瘤位于后纵隔椎旁。病人通常没有症状,于X线检查时发现病变。B1型胸腺瘤即富含淋巴细胞的胸腺瘤、淋巴细胞型胸腺瘤、皮质为主型胸腺瘤或类器官胸腺瘤;前纵隔胸腺、淋巴结、脂肪、结缔组织纵隔肿块密度均匀,多位于前纵隔的上部和中部,少数可达膈肌之上。CT和MRI检查显示两者密度与信号一致,可有钙化且有明显造影强化是确诊胸内甲状腺肿的依据。纵隔向一侧增宽,右侧多见。大者较难,充分利用各种重建技术浆液性心包囊肿呈长T1低信
10、号和长T2高信号,但当囊内蛋白含量高时,则为短T1高信号。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胸腺瘤、畸胎类肿瘤鉴别。胸腺瘤、畸胎类肿瘤鉴别。前上纵隔、偶为后上纵隔肿块,与颈部甲前上纵隔、偶为后上纵隔肿块,与颈部甲状腺肿相连。状腺肿相连。CT和和MRI检查显示两者密度与信号一致,检查显示两者密度与信号一致,可有钙化且有明显造影强化是确诊胸内甲可有钙化且有明显造影强化是确诊胸内甲状腺肿的依据。状腺肿的依据。纵隔畸胎瘤占生殖细胞肿瘤的75以上,病理上多由胚胎期胸腺始基发育过程中部分多极化细胞脱落随心膈下降入胸腔逐渐演变而来,往往含有2个以上胚层的多种多样组织成分。排列结构错乱。多发生在心多发生在心包或大血管根部包或
11、大血管根部,向前上纵隔生长,良性良性多见。可分为囊性成熟畸胎瘤(多见,包多见。可分为囊性成熟畸胎瘤(多见,包括皮样囊肿)、实性成熟畸胎瘤和未成熟括皮样囊肿)、实性成熟畸胎瘤和未成熟性畸胎瘤(较少见,又称恶性畸胎瘤)性畸胎瘤(较少见,又称恶性畸胎瘤)X线表现线表现纵隔向一侧增宽,形成肿块纵隔向一侧增宽,形成肿块密度可不甚均匀,囊性者密度低而均匀密度可不甚均匀,囊性者密度低而均匀肿瘤中发现骨骼、牙齿或钙化则为特异性肿瘤中发现骨骼、牙齿或钙化则为特异性X线征线征侧位上位前纵隔侧位上位前纵隔透视下,利用胸腔压力变化,对鉴别囊性或实体透视下,利用胸腔压力变化,对鉴别囊性或实体性有帮助性有帮助肿瘤较大可明
12、显向肺野内突出,且可与支气管相肿瘤较大可明显向肺野内突出,且可与支气管相通,易致误诊。通,易致误诊。CT表现表现多位于前纵隔。多位于前纵隔。多发生于多发生于30岁以下青壮年。岁以下青壮年。薄壁囊性或囊实性包块。增强时囊壁和实质成分均可强化薄壁囊性或囊实性包块。增强时囊壁和实质成分均可强化密度不均,脂质密度、水样密度、软组织密度混杂以及形态密度不均,脂质密度、水样密度、软组织密度混杂以及形态不定的钙化、骨化。不定的钙化、骨化。脂液平面界面以上为脂质密度,脂液平面界面以上为脂质密度,CT值值70120HU;界;界面以下为水样密度。变换体位扫描,界面发生相应变化;面以下为水样密度。变换体位扫描,界面
13、发生相应变化;为本病较具特征性改变。为本病较具特征性改变。有有10%20%为恶性,具有侵袭性,生长快,包膜不完整,为恶性,具有侵袭性,生长快,包膜不完整,肿瘤细胞易向周围组织侵袭引起相应表现,如胸膜反应、肿瘤细胞易向周围组织侵袭引起相应表现,如胸膜反应、胸膜腔积液、淋巴结肿大等。胸膜腔积液、淋巴结肿大等。MRI表现表现 MRI能显示典型畸胎瘤内的多种成分,短能显示典型畸胎瘤内的多种成分,短T1、长、长T2的脂肪信号,长的脂肪信号,长T1、长、长T2的液体的液体信号和软组织信号,钙化的显示信号和软组织信号,钙化的显示MRI不如不如CT,钙化较大时才能于,钙化较大时才能于T1、T2加权像上作加权像
14、上作为低信号得以识别。为低信号得以识别。MRI显示恶性畸胎瘤与显示恶性畸胎瘤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及受侵的情况,特别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及受侵的情况,特别是大血管和心包受累的情况较好。是大血管和心包受累的情况较好。畸胎瘤皮样囊肿(囊性皮样囊肿(囊性畸胎瘤)畸胎瘤)典型畸胎瘤典型畸胎瘤二囊性肿块定位准确率可达100%脊柱旁 少数钙化、坏死;可坏死、囊变、钙化 播肿瘤位于后纵隔椎旁。男,24岁,颈部腋窝淋巴结肿大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多光滑、整齐,有时可呈分叶状,常向一侧突出。多发的神经纤维瘤,除纵隔外,可见于其他神经,同时伴有多发皮肤结节、紫斑及骨改变,称为神经纤维瘤病。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提示
15、为神经源性肿瘤特异性较差,除部分畸胎瘤外一般只能根据好发部位定性偶尔与气管相通,出现气液平面。中纵隔气管周围、特别是右侧气管旁囊性肿块,无强化,临床无症状,有助诊断支气管囊肿。半奇静脉、淋巴结浆液性心包囊肿呈长T1低信号和长T2高信号,但当囊内蛋白含量高时,则为短T1高信号。皮样囊肿(囊性畸胎瘤)病人通常没有症状,于X线检查时发现病变。反之,治疗后,肿瘤活性减低,信号强度也减弱。9区前、中、后,上、中、下 前纵隔囊性肿块并含有钙化或牙齿,高度提示囊性畸胎瘤前纵隔囊性肿块并含有钙化或牙齿,高度提示囊性畸胎瘤 CT和和MRI检查能确定肿瘤大小、位置及其与邻近血管结构检查能确定肿瘤大小、位置及其与邻
16、近血管结构的关系的关系 囊性胸腺瘤因组织成分不同,囊性胸腺瘤因组织成分不同,CT值可基本鉴别,无囊壁,值可基本鉴别,无囊壁,钙化少见。钙化少见。淋巴瘤两侧纵隔及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可融合成团,包绕淋巴瘤两侧纵隔及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可融合成团,包绕大血管,增强后轻至中度环形强化。大血管,增强后轻至中度环形强化。淋巴管囊肿较少见,边缘光滑,无钙化,可有分隔,囊内淋巴管囊肿较少见,边缘光滑,无钙化,可有分隔,囊内呈现均匀水样密度。呈现均匀水样密度。支气管囊肿多位于中纵隔,气管隆突旁,形态较规则,囊支气管囊肿多位于中纵隔,气管隆突旁,形态较规则,囊壁光滑,无分隔,内密度均匀,囊壁很少钙化,可与支气壁光滑
17、,无分隔,内密度均匀,囊壁很少钙化,可与支气管细柄相连,管细柄相连,CT值接近于水或软组织密度,增强后无强值接近于水或软组织密度,增强后无强化。化。胚胎后期及初生时,人胸腺约重1015克,是一生中重量相对最大的时期。随年龄增长,胸腺继续发育,到青春期约3040克。此后胸腺逐渐退化,淋巴细胞减少,脂肪组织增多,至老年仅15克。实性胸腺病变胸腺瘤,胸腺增生,正常胸实性胸腺病变胸腺瘤,胸腺增生,正常胸腺腺 30岁可见正常胸腺,侧缘应为平直或凹岁可见正常胸腺,侧缘应为平直或凹 陷,向外膨突可考虑增生陷,向外膨突可考虑增生 大小、有否钙化、囊变不是鉴别良恶性的大小、有否钙化、囊变不是鉴别良恶性的标准标准
18、 侵犯邻近结构很重要侵犯邻近结构很重要 良性良性恶性恶性淋巴瘤淋巴瘤 胸腺癌胸腺癌 胸腺肿瘤胸腺肿瘤胸腺瘤胸腺瘤胸腺脂肪瘤胸腺囊肿 胸腺增生的病因有很多,最常见为继发于肿瘤化疗或激素过量引起的萎缩后反跳性增生,化疗后胸腺体积平均缩小43%,使12%25%的化疗病人可能出现胸腺反跳性增生(胸腺体积超过标准的50%),在治疗库欣综合征时出现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第二常见的病因是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虽然甲状腺疾病与胸腺增生的关系还不清楚,但有证据显示与胸腺内的甲状腺素受体有关。还有很多疾病可引起胸腺增生,如严重或反复的感染、烧伤、结节病、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一些复杂的全身内分泌疾病
19、(包括肾上腺、胰腺、卵巢 40岁胸腺增生,与小胸腺瘤难鉴别岁胸腺增生,与小胸腺瘤难鉴别病因病理病因病理 病理上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淋巴上皮样病理上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淋巴上皮样型、淋巴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胸腺瘤有型、淋巴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胸腺瘤有明显的恶性变倾向。明显的恶性变倾向。年龄年龄 4050岁组最常见,岁组最常见,20岁以下者很少见岁以下者很少见临床表现无症状,压迫和侵犯表现,重症肌临床表现无症状,压迫和侵犯表现,重症肌无力(发生率为无力(发生率为3540%)。其他如纯红细)。其他如纯红细胞再生不良,低胞再生不良,低球蛋白血症、甲状腺毒性球蛋白血症、甲状腺毒性病及胶原血管病等均少见。
20、病及胶原血管病等均少见。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据统计重症肌无力患者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据统计重症肌无力患者15%伴有胸腺瘤,伴有胸腺瘤,60%伴有胸腺增生,约伴有胸腺增生,约20%见于正常或退化胸腺。见于正常或退化胸腺。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线表现 纵隔向一侧增宽,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纵纵隔向一侧增宽,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纵隔肿块,边缘清楚。隔肿块,边缘清楚。纵隔肿块密度均匀,多位于前纵隔的上纵隔肿块密度均匀,多位于前纵隔的上部和中部,少数可达膈肌之上。部和中部,少数可达膈肌之上。侧位上,肿块主要位于胸骨角之后。侧位上,肿块主要位于胸骨角之后。2.CT表现表现 胸腺瘤表现为前纵隔升主动脉前方、右
21、心室流出道胸腺瘤表现为前纵隔升主动脉前方、右心室流出道和主肺动脉上方突入一侧胸腔(多为右侧)的软组织和主肺动脉上方突入一侧胸腔(多为右侧)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多发生于主动脉弓层面,呈圆形或分叶状,密度肿块;多发生于主动脉弓层面,呈圆形或分叶状,直径直径110cm,与周围纵隔脂肪分界清楚。,与周围纵隔脂肪分界清楚。胸腺瘤内可含钙化,部分胸腺瘤可发生囊变,特别胸腺瘤内可含钙化,部分胸腺瘤可发生囊变,特别是放疗后的胸腺瘤。是放疗后的胸腺瘤。增强检查,胸腺瘤发生轻至中度强化。增强检查,胸腺瘤发生轻至中度强化。提示恶性胸腺瘤征象是肿块边界不清、纵隔淋巴结提示恶性胸腺瘤征象是肿块边界不清、纵隔淋巴结增大、心
22、包积液和心包增厚、邻近肺实质受侵出现肿增大、心包积液和心包增厚、邻近肺实质受侵出现肿块和胸膜下转移结节。块和胸膜下转移结节。3.MRI表现表现典型典型MRI表现为表现为T1加权像上为中等信号,加权像上为中等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的前纵隔肿块,肿瘤发加权像上呈高信号的前纵隔肿块,肿瘤发生囊性变或出血时信号不均匀,囊变广泛生囊性变或出血时信号不均匀,囊变广泛时与胸腺囊肿难以鉴别,时与胸腺囊肿难以鉴别,MRI表现为长表现为长T1,长长T2信号;部分胸腺瘤可见多个结节状或信号;部分胸腺瘤可见多个结节状或分叶状肿瘤间相对低信号的纤维分隔。与分叶状肿瘤间相对低信号的纤维分隔。与CT相比,相比,MRI在
23、诊断胸腺瘤方面的优势仅在诊断胸腺瘤方面的优势仅在于侵犯性胸腺瘤血管侵犯存在与否的识在于侵犯性胸腺瘤血管侵犯存在与否的识别。别。3.MRI表现表现 GdDTPA增强检查,肿瘤明显强化增强检查,肿瘤明显强化 恶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MRI表现与表现与CT相似,纵隔脂肪相似,纵隔脂肪和邻近结构广泛浸润。和邻近结构广泛浸润。传统分型以占80%以上的细胞成分命名,分为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上皮淋巴细胞混合型。另有将胸腺瘤分为皮质型、髓质型和混合型,皮质型又分为皮质为主型和“单纯”皮质型2个亚型。目前采用的多是1999年WHO对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A型胸腺瘤即髓质型或梭型细胞胸腺瘤。AB型胸腺瘤即混合型胸腺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