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神经系统疾病概论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771772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PPTX
  • 页数:58
  • 大小:744.8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神经系统疾病概论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神经系统 疾病 概论 课件
    资源描述:

    1、1 1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科学。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科学。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机能障碍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机能障碍。2 2常见病因常见病因:感染、外伤、血管性疾病、中毒、代谢感染、外伤、血管性疾病、中毒、代谢障碍、肿瘤、变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寄生障碍、肿瘤、变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虫病等。感觉障碍感觉障碍 感觉的分类感觉的分类感觉的有关解剖及生理感觉的有关解

    2、剖及生理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3 3一、感觉的分类一、感觉的分类1 1、普通感觉、普通感觉 (1 1)浅感觉:痛、温、触(皮肤、黏膜)觉。)浅感觉:痛、温、触(皮肤、黏膜)觉。(2 2)深感觉:运动、位置、振动(肌肉、肌)深感觉:运动、位置、振动(肌肉、肌腱、关节、骨膜)觉。腱、关节、骨膜)觉。(3 3)复合感觉:定位、点辩、图形、实体、)复合感觉:定位、点辩、图形、实体、重量(皮层感觉)觉。重量(皮层感觉)觉。2 2、特殊感觉、特殊感觉 嗅、视、味、听觉。嗅、视、味、听觉。4 4二、感觉的有关解剖及生理二、感觉的有关解剖及生理1 1、感觉的传

    3、导通路、感觉的传导通路:(1 (1)痛温觉痛温觉:皮肤、黏膜:皮肤、黏膜脊神经节脊神经节II后后根根 后角后角IIII前联合前联合 XX脊丘束脊丘束丘脑丘脑IIIIII内囊后肢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央后回 (2)(2)触觉、深感觉触觉、深感觉:皮肤、关节、骨膜:皮肤、关节、骨膜脊脊神经节神经节II后根后根薄楔束薄楔束薄楔束核薄楔束核IIII丘系丘系交叉交叉XX内侧丘系内侧丘系丘脑丘脑IIIIII内囊后肢内囊后肢中中央后回央后回5 5(3 3)头面部感觉头面部感觉:皮肤、粘膜:皮肤、粘膜三叉半月神经节三叉半月神经节II三三叉叉N N感觉根感觉根 三叉三叉N N脊束核(触觉至主核)脊束核(触觉至主核)

    4、IIX IIX 三叉丘系三叉丘系 丘脑丘脑III III 内囊后肢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央后回6 62 2、髓内感觉传导束的层次排列、髓内感觉传导束的层次排列 脊丘束:由内至外脊丘束:由内至外C-T-L-SC-T-L-S 后后 索:由外至内索:由外至内C-T-L-SC-T-L-S3 3、感觉的节段性支配、感觉的节段性支配 T4T4(乳头水平)、乳头水平)、T10T10(脐)、脐)、T12 T12、L1L1(腹股沟)腹股沟)三叉三叉N N:核上部(口周)、核下部(耳周)核上部(口周)、核下部(耳周)7 7三、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三、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刺激性症状刺激性症状 ()感觉过敏:轻微的刺激引起强

    5、烈的感()感觉过敏: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觉 ()感觉倒错:非疼痛刺激诱发疼痛感觉()感觉倒错:非疼痛刺激诱发疼痛感觉 ()感觉过度:感觉刺激阈值增高,达到阈()感觉过度:感觉刺激阈值增高,达到阈值产生一种强烈的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持续值产生一种强烈的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持续一段时间消失一段时间消失8 8()感觉异常:在无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麻木感、)感觉异常:在无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麻木感、肿胀感、蚁走感等肿胀感、蚁走感等()疼痛:()疼痛:a.a.局部性疼痛局部性疼痛 b.b.放射性疼痛放射性疼痛 c.c.扩散性疼痛扩散性疼痛 d.d.牵涉性疼痛牵涉性疼痛9 9抑制性症状抑制性症状

    6、(1 1)感觉减退或缺失感觉减退或缺失 (2 2)分离性的感觉障碍分离性的感觉障碍:1010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1.1.末梢型末梢型 四肢远端对称性各种感觉缺失(手套袜四肢远端对称性各种感觉缺失(手套袜套样)可有运动、自主神经受累。套样)可有运动、自主神经受累。11112.2.周围神经型周围神经型 条块状各种感觉缺失条块状各种感觉缺失 (1 1)单一周围神经:局限于某一周围神经,如桡神单一周围神经:局限于某一周围神经,如桡神经麻痹经麻痹 (2 2)多数周围神经:神经干或神经丛病变,如臂丛多数周围神经:神经干或神经丛病变,如臂丛神经损伤神经损伤 12123.3.节段型节段型 (1 1)后根病

    7、变)后根病变:患侧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可伴:患侧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可伴有根性痛,同时可有前根受累有根性痛,同时可有前根受累 (2 2)后角病变)后角病变:患侧节段性、痛温觉障碍、触深存:患侧节段性、痛温觉障碍、触深存在(分离型感觉障碍)在(分离型感觉障碍)(3 3)前联合)前联合:双侧节段性、痛温觉障碍、触深存在:双侧节段性、痛温觉障碍、触深存在(分离型感觉障碍)(分离型感觉障碍)13134.4.传导束型传导束型 (1 1)脊髓半切综合症)脊髓半切综合症 受损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丧失(及上运动神经受损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丧失(及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元瘫痪)受损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丧失受损平面以下

    8、对侧痛温觉丧失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压迫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压迫征。1414 (2 2)脊髓横贯型损害:)脊髓横贯型损害:病变平面以下传导束型各种感觉障碍病变平面以下传导束型各种感觉障碍 伴有截瘫或四肢瘫、尿便障碍伴有截瘫或四肢瘫、尿便障碍 见于急性脊髓炎。见于急性脊髓炎。15155.5.交叉型交叉型 患侧面部、对侧半身痛觉减退或丧失(患侧面部、对侧半身痛觉减退或丧失(交叉性)、交叉性)、触深感觉存在(分离性)触深感觉存在(分离性)见于延髓背外侧综合症见于延髓背外侧综合症16166.6.偏身型偏身型 桥脑上部、中脑、丘脑及内囊病变均可致对侧半桥脑上部、中脑、丘脑及内囊病变均可致对侧半身各种感觉

    9、障碍身各种感觉障碍 丘脑病变:对侧半身各种感觉障碍(丘脑病变:对侧半身各种感觉障碍(深重于浅,远重深重于浅,远重于近)自发性疼痛或感觉过度(多见于于近)自发性疼痛或感觉过度(多见于CVDCVD)内囊病变:对侧半身各种感觉障碍内囊病变:对侧半身各种感觉障碍/偏瘫偏瘫/偏盲(三偏)偏盲(三偏)1717单肢型单肢型 对侧复合型感觉障碍对侧复合型感觉障碍 对侧感觉性癫痫发作(病灶对侧相应区域发生感觉对侧感觉性癫痫发作(病灶对侧相应区域发生感觉异常,并可向邻近各区扩散)异常,并可向邻近各区扩散)1818瘫痪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不自主运动不自主运动共济失

    10、调共济失调1919运动系统的损害运动系统的损害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的组成1 1、锥体系统(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上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上运动神经元瘫痪2 2、周围神经(下运动神经元)、周围神经(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3 3、锥体外系、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不自主运动4 4、小脑系统、小脑系统-共济失调共济失调2020一、瘫痪一、瘫痪2121(一)解剖学基础(一)解剖学基础-运动的传导通路运动的传导通路1 1、皮质脑干束、皮质脑干束 中央前回(中央前回(I I)皮质脑干束皮质脑干束内囊膝部内囊膝部颅神经核颅神经核平面交叉平面交叉X 对侧颅神经运动核(对侧颅

    11、神经运动核(IIII)颅神经颅神经效效应器应器22222 2、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 中央前回(中央前回(I I)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内囊后肢的前内囊后肢的前2/3 2/3 延髓的锥体交叉延髓的锥体交叉X前角细胞(前角细胞(IIII)脊神脊神经运动根经运动根神经丛神经丛/干干效应器效应器23232424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2525皮质脑干束皮质脑干束(二)上下神经元瘫痪的临床特点(二)上下神经元瘫痪的临床特点1 1、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弛缓性瘫)、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弛缓性瘫)部位:脊髓的前角细胞和部位:脊髓的前角细胞和 脑干的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脑干的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出的神经轴突。

    12、临床特点: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临床特点: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肌肉萎缩,累及个别肌群射阴性,肌肉萎缩,累及个别肌群26262 2、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痉挛性瘫)、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痉挛性瘫)定位:中央前回锥体细胞及其轴突形成的皮质脊髓束和定位:中央前回锥体细胞及其轴突形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锥体束)皮质脑干束(锥体束)临床特点:肌张力增高(折刀样),腱反射亢进,病理临床特点:肌张力增高(折刀样),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无肌束颤动,无肌萎缩,可出现废用性萎缩反射阳性,无肌束颤动,无肌萎缩,可出现废用性萎缩27273 3、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上

    13、、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2828临床特点临床特点痉挛性瘫痉挛性瘫驰缓性瘫驰缓性瘫瘫痪的分布瘫痪的分布肌张力肌张力反射反射病理反射病理反射肌萎缩肌萎缩皮肤营养障碍皮肤营养障碍肌束颤动肌束颤动肌电图肌电图肌肉活检肌肉活检范围广,偏瘫单瘫和截瘫范围广,偏瘫单瘫和截瘫增高,呈痉挛性瘫增高,呈痉挛性瘫腱反射亢进腱反射亢进阳性阳性无,可有轻度的废用性萎缩无,可有轻度的废用性萎缩多数无障碍多数无障碍无无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电位正常正常范围局限,以肌群为主范围局限,以肌群为主减低,驰缓性瘫减低,驰缓性瘫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阴性阴性显著,且早期出现显著,且早期出现

    14、常有常有可有可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有失神经电位失神经电位失神经性改变失神经性改变(三)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弛缓性)(三)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弛缓性)定位诊断定位诊断1 1、周围神经:、周围神经:瘫痪分布与周围神经的支配一致伴有相应区瘫痪分布与周围神经的支配一致伴有相应区域的感觉障碍,如面神经炎、挠神经麻痹。域的感觉障碍,如面神经炎、挠神经麻痹。2 2、神经丛:、神经丛: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瘫痪、感觉及自主神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瘫痪、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经功能障碍。29293 3、前根:、前根:节段性分布的驰缓性瘫痪,常合并后根损伤,节段性分布的驰缓性瘫痪,常合并后根损伤

    15、,出现根性痛和感觉障碍。出现根性痛和感觉障碍。4 4、脊髓前角细胞:、脊髓前角细胞:节段性分布的瘫痪,常伴肌束颤动、节段性分布的瘫痪,常伴肌束颤动、肌纤维颤动,无感觉障碍肌纤维颤动,无感觉障碍3030(四)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痉挛性)(四)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痉挛性)定位诊断定位诊断1 1、皮质:、皮质:破坏性病变:单瘫破坏性病变:单瘫 刺激性病变:局限性癫痫刺激性病变:局限性癫痫 JACKSON JACKSON癫痫:抽搐按运动代表区的排列癫痫:抽搐按运动代表区的排列顺序进行扩散顺序进行扩散2 2、放射冠区:、放射冠区:近皮层:单瘫近皮层:单瘫 近深部:偏瘫(不均等性)近深部:偏瘫(不均等性)3

    16、3、内囊:、内囊:三偏。三偏。31314 4、脑干:、脑干:交叉性瘫:交叉性瘫:病变累及该平面的脑神经运动核及病变累及该平面的脑神经运动核及尚未交叉的皮质脊髓束和尚未交叉的皮质脊髓束和/或皮质脑干束,表现为病灶或皮质脑干束,表现为病灶同侧脑神经瘫,对侧肢体及病变水平以下脑神经上运同侧脑神经瘫,对侧肢体及病变水平以下脑神经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动神经元性瘫。32325 5、脊髓:、脊髓:(1 1)脊髓半切损害)脊髓半切损害:病变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痉挛性瘫病变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痉挛性瘫及深感觉障碍,病变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障碍。及深感觉障碍,病变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障碍。(2 2)脊髓横贯性损害:)脊

    17、髓横贯性损害:损伤平面以下肢体上运动神损伤平面以下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完全性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病变部经元性瘫,完全性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病变部位不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位不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3333颈膨大以上:四肢中枢性瘫痪颈膨大以上:四肢中枢性瘫痪颈膨大:双上肢中枢性瘫痪,双下肢周围性瘫痪颈膨大:双上肢中枢性瘫痪,双下肢周围性瘫痪胸髓:双下肢中枢性瘫痪胸髓:双下肢中枢性瘫痪腰膨大:双下肢周围性瘫痪腰膨大:双下肢周围性瘫痪 3434(五)面肌瘫痪(五)面肌瘫痪1 1、解剖学基础、解剖学基础 1 1)运动:)运动:面神经核面神经核 内听道内听道面神经管面神经管 茎乳孔茎乳孔

    18、表情肌(核上部受双侧支配;核下部受对侧支配)表情肌(核上部受双侧支配;核下部受对侧支配)2 2)感觉(味觉):)感觉(味觉):舌前舌前2/32/3味觉味觉 鼓索神经鼓索神经面神经面神经管管 膝状神经节膝状神经节 内听道内听道 孤束核孤束核 丘脑丘脑 中央中央后回后回3535 3 3)副交感:)副交感:上涎核上涎核 内听道内听道 面神经管面神经管鼓索神经鼓索神经 颌下神颌下神经节经节 舌下腺、颌下腺舌下腺、颌下腺 上涎核上涎核 内听道内听道岩浅大神经岩浅大神经 蝶腭神经节蝶腭神经节 泪泪腺腺36362 2、临床表现与定位、临床表现与定位周围性面瘫(患面全瘫)周围性面瘫(患面全瘫)1 1)茎乳孔以

    19、下:患面全瘫)茎乳孔以下:患面全瘫 2 2)鼓索支以上:)鼓索支以上:1 1)+舌前舌前2/32/3味觉障碍及唾液分泌味觉障碍及唾液分泌障碍障碍 3 3)镫骨肌支以上:)镫骨肌支以上:2 2)+听觉过敏听觉过敏 4 4)膝状神经节:)膝状神经节:3 3)+外耳道疱疹,即外耳道疱疹,即HuntHunt综合征综合征 5 5)桥脑病变:交叉瘫)桥脑病变:交叉瘫 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瘫 病灶对侧的下面部瘫,常伴病灶对侧偏瘫病灶对侧的下面部瘫,常伴病灶对侧偏瘫3737(六)延髓麻痹(六)延髓麻痹1 1、解剖学基础、解剖学基础2 2、临床表现与定位、临床表现与定位真性球麻痹真性球麻痹(4 4症状,症状,3

    20、3体征)体征)鼻音、声嘶、咳呛、吞咽困难鼻音、声嘶、咳呛、吞咽困难 咽反射消失、患侧软腭上提力弱、腭垂健侧咽反射消失、患侧软腭上提力弱、腭垂健侧假性球麻痹(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假性球麻痹(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吞咽困难吞咽困难 咽反射存在咽反射存在 下颌反射亢进下颌反射亢进 强哭、强笑强哭、强笑3838二、不自主运动二、不自主运动3939(一)概述(一)概述 指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出现的不能自行控制的指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出现的不能自行控制的骨骼肌不正常运动。表现形式多样。骨骼肌不正常运动。表现形式多样。共同点: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时停止。共同点: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时停止。与锥体外系病变有

    21、关。与锥体外系病变有关。4040(二)解剖及生理学基础(二)解剖及生理学基础 锥体外系组成:锥体外系组成:基底节基底节 :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尾状核、豆状核(壳核 +苍白球苍白球)新纹状体新纹状体 +旧纹状体旧纹状体 脚注核:红核、黑质、丘脑底核和网状结构脚注核:红核、黑质、丘脑底核和网状结构 新纹状体病变时出现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新纹状体病变时出现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旧纹状体(苍白球)病变时出现肌张力增高旧纹状体(苍白球)病变时出现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运动减少。4141(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1 1、静止性震颤: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节律性震、静止性震颤: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

    22、缩引起的节律性震颤。颤。搓丸样动作,搓丸样动作,4-64-6次次/分;分;静止时出现,紧张时加重,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静止时出现,紧张时加重,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不同于小脑病变引起的意向性震颤(动作性震颤)不同于小脑病变引起的意向性震颤(动作性震颤)42422 2、肌强直:伸肌与屈肌张力均增高,向各方向被动运动遇、肌强直:伸肌与屈肌张力均增高,向各方向被动运动遇到的阻力相同。到的阻力相同。铅管样或齿轮样(伴震颤)铅管样或齿轮样(伴震颤)不同于锥体系病变出现的折刀样肌张力增高不同于锥体系病变出现的折刀样肌张力增高 以上为帕金森氏病的症状以上为帕金森氏病的症状43433 3、舞蹈症:是肢体

    23、迅速的、不规则、无节律、粗大的不、舞蹈症:是肢体迅速的、不规则、无节律、粗大的不能随意控制的动作。能随意控制的动作。转颈、伸臂、抬臂、伸屈手指等,上肢重,远端重;转颈、伸臂、抬臂、伸屈手指等,上肢重,远端重;头面部可出现皱眉、挤眼、伸舌、歪嘴等;头面部可出现皱眉、挤眼、伸舌、歪嘴等;见于舞现蹈病及药物诱发的舞蹈症。见于舞现蹈病及药物诱发的舞蹈症。44444 4、手足徐动症:肢体远端游走性的肌张力增高与减低动、手足徐动症:肢体远端游走性的肌张力增高与减低动作,出现缓作,出现缓 慢的如蚯蚓爬行的扭曲样蠕动,伴肢体远慢的如蚯蚓爬行的扭曲样蠕动,伴肢体远端过度伸展。端过度伸展。表奇异的姿势和动作,可伴

    24、怪相、发音不清等。表奇异的姿势和动作,可伴怪相、发音不清等。见于变性病、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见于变性病、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45455 5、肌张力障碍:肌肉异常收缩导致缓慢扭转样不自主、肌张力障碍:肌肉异常收缩导致缓慢扭转样不自主运动或姿势异常。运动或姿势异常。痉挛性斜颈痉挛性斜颈4646三、共济失调三、共济失调4747 概述概述 小脑、本体感觉及前庭功能障碍所致的运动笨拙和小脑、本体感觉及前庭功能障碍所致的运动笨拙和不协调。不协调。分为小脑性、大脑性、感觉性和前庭性。分为小脑性、大脑性、感觉性和前庭性。4848 解剖学基础解剖学基础 1 1、结构与功能:、结构与功能:古小脑:维持躯体平衡及眼

    25、球运动。古小脑:维持躯体平衡及眼球运动。旧小脑:平衡肌张力及平衡旧小脑:平衡肌张力及平衡 新小脑:协调肢体运动新小脑:协调肢体运动49492 2、传导通路:、传导通路:1 1)小脑下脚(绳状体):传入)小脑下脚(绳状体):传入(脊髓、前庭、网脊髓、前庭、网状、橄榄小脑束)状、橄榄小脑束)2 2)小脑中脚(桥脑臂):传入)小脑中脚(桥脑臂):传入(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桥脑桥脑X-X-小脑)小脑)3 3)小脑上脚(结合臂):传出)小脑上脚(结合臂):传出(齿状核齿状核X-X-红核红核X-X-脊髓束)脊髓束)5050 额桥额桥X-X-小脑小脑X-X-红核红核X-X-脊髓束:脊髓束:共三个交叉共三个交叉

    26、 1 1)桥脑小脑交叉)桥脑小脑交叉 2 2)WernekinkWernekink交叉交叉 3 3)ForelForel交叉交叉 所以,小脑半球损害产生同侧肢体功能障碍;大所以,小脑半球损害产生同侧肢体功能障碍;大脑皮层、红核损害产生对侧肢体功能障碍脑皮层、红核损害产生对侧肢体功能障碍5151(一)小脑性共济失调(一)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病变表现为协调运动障碍,伴有肌张力降低、眼小脑病变表现为协调运动障碍,伴有肌张力降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1 1、姿势和步态的改变:蚓部病变引起躯干共济失调;半、姿势和步态的改变:蚓部病变引起躯干共济失调;半球病变行走时向患侧偏斜球病变

    27、行走时向患侧偏斜 52522 2、协调运动障碍:半球病变致同侧肢体共济失调,辨距、协调运动障碍:半球病变致同侧肢体共济失调,辨距不良、意向性震颤、协同不能(快复及轮替运动异不良、意向性震颤、协同不能(快复及轮替运动异常)、大写等常)、大写等3 3、言语障碍:吟诗状语言和爆发性语言。、言语障碍:吟诗状语言和爆发性语言。4 4、眼运动障碍:眼震。、眼运动障碍:眼震。5 5、肌张力降低:回弹现象、肌张力降低:回弹现象5353(二)大脑性共济失调(二)大脑性共济失调1.1.额叶性共济失调:额叶性共济失调:对侧肢体共济失调,对侧肢体共济失调,伴有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性伴有腱反射亢进、肌张力

    28、增高、病理反射阳性 其他额叶损害症状。其他额叶损害症状。54542 2、顶叶性共济失调:、顶叶性共济失调:对侧肢体共济失调,闭眼时加重;对侧肢体共济失调,闭眼时加重;旁中央小叶病变。旁中央小叶病变。3 3、颞叶性共济失调:、颞叶性共济失调:较轻。较轻。5555(三)感觉性共济失调(三)感觉性共济失调脊髓后索损害。脊髓后索损害。不能辨别肢体位置和运动方向;不能辨别肢体位置和运动方向;睁眼时不明显,闭眼时明显(闭目难立征阳性);睁眼时不明显,闭眼时明显(闭目难立征阳性);检查:深感觉障碍。检查:深感觉障碍。5656结束语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When You Do Your Best,Failure Is Great,So DonT Give Up,Stick To The End感谢聆听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神经系统疾病概论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77177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