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3764989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29.8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八 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二 单元 检测 试卷 Word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0分)(1)树树皆秋色,_。(2)_?烟波江上使人愁。(3)_,归雁入胡天。(4)_,谁家新燕啄春泥。(5)_,志在千里。(6)冰霜正惨凄,_。(7)渡荆门送别中“_,_”两句以俯仰两种视角,写出了月夜与云霞的美丽。(8)答谢中书书中“_,_”生动地描写了山之高峻、水之清澈。2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回答问题。(14分)【甲】时间已经过了早晨两点,我筋疲力jn,但在A苍白的有点发黄的脸上,我却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在吴亮平翻译和我记录的时候,他一忽儿在两个小房间之间来回du步,一忽儿坐下来,一忽儿躺下来,一忽儿倚着桌子读一

    2、叠报告。A的夫人也还没有睡。忽然间,他们两个都俯过身去,看到一只飞蛾在蜡烛旁边这确是一只很可爱的小东西,翅膀是淡淡的苹果绿,边上有一条橘黄色和玫瑰色的彩纹。A打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薄纱般的羽翼夹了进去。【乙】我一边和他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筋

    3、疲力jn()du()步 羞怯()(2)这两个文段都选自_,这本书别名_。【甲】文段中的A是_,【乙】文段中的B是_。(4分)(3)请结合选段和原著,简单概括作者对A、B两人的评价。(4分)(4)这是一部纪实作品,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作品的真实性体现在哪些地方。(3分)3桐城二中开展“春节里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1分)(1)【干支纪年】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是干支纪年,60年一轮回。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那么,2022年是农历_年。(1分)(2)【春联文化】春联,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艺术形式。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对联,增加节日的

    4、氛围。请你运用积累的关于春联的知识,回答问题。(6分)请结合行业特点为下列场所选择合适的春联。(4分)A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B人梯巧搭登攀路,心血勤浇栋梁材。C有吾将迷雾看穿,助你把秋毫明察。D来似张翼德再现,去若周公瑾重生。理发店:_药店:_学校:_眼镜店:_社区某党员准备在自家大门上贴一副对联,他拟好的上联是“共产党恩泽四海”,请从下列词语中挑选词语,帮他拟写合适的下联。(2分)毛泽东中国人解放军名重千秋意气风发钢铁长城万众一心下联:_(3)【移风易俗】传统的春节习俗中,燃放烟花爆竹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春节的禁燃禁放渐成新风尚。下面是市文明办发

    5、布的一则倡议书,其中有几处错误,请你修改。(4分)倡议书广大市民朋友们:为了共建我们的美丽家园,过一个低碳、祥和、文明、健康的春节,我们向全市市民提出倡议。一、要过一个低碳环保年。广大市民要自觉不燃放不购买烟花爆竹,共同守护青山碧水,建设美丽家园。二、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爱护环境,文明过节,用自己的行动,为创造“青山绿水、美丽家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022年12月28日市文明办该倡议书有一处格式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画线句子语序不当,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2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22分)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刘心武从1950到1959年,我8岁到

    6、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

    7、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是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还有令邻居们更吃惊的事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这所学校就在市内,

    8、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了,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想

    9、法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父母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

    10、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的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憬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删改)4结合上下文,写出第段中加点词“不幸”和“万幸”分别指代的内容。(4分)5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

    11、有什么作用?(3分)6文中一共写了母亲对“我”的三次“放飞”,“我”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母亲的三次“放飞”“我”的情感变化第一次:“我”考上北京师专,母亲把“我”“推”到学校住读。意外第二次:_痛苦第三次:母亲把给“我”寄被套当作“学雷锋,做好事”。_7.标题中“放飞”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8你是否赞成文中母亲的教育方法?请结合文章和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分)二(19分)材料一: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艺术魅力的认识,它越来越受到重视。书法艺术,从精神层面上讲是“书为心画”,从人格层面上讲是“字如其人

    12、”,从表现层面上讲是“心正则笔正”。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楷书的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草书的绵婉流转,使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各种书体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之美。材料二:认识文房四宝名称笔墨纸砚南唐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宋朝安徽宣城宣笔安徽徽州徽墨安徽徽州宣纸歙砚(安徽)洮砚(甘肃)端砚(广东)材料三:在国际艺苑中,书法一直被尊为“东方艺术的结晶与象征”。毕加索当年偶然在博物馆中见到中国书法后相当震撼,惊叹这是“艺术中的艺术”。而日本是除中国之外书法最为流行的国度,日本人

    13、将中国书法尊为“思想与造型的艺术”。材料四:“篆刻”一词原为书写篆字和精心为文,本指作赋修辞时雕章琢句,后来逐渐演变成镌刻印章这一艺术的名称。篆刻艺术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古印可谓不计其数。不同时期都有其代表性的印章:先秦时期的古玺大开大合,秦印苍劲俊秀,汉印庄严雄浑,唐宋官印屈曲盘旋可谓异彩纷呈。篆刻艺术在明清两代好手如林,各成流派:明代的文彭被人奉为“篆刻之祖”,他的篆章秀丽典雅,最具特色,开创了皖派;与文彭齐名的何震,被誉为“法古而不泥古”的集大成者,创立了徽派;清代中叶篆刻艺术进入兴盛时期,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丁敬和邓石如,他们借古开今,成为浙派的开创者。篆刻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

    14、程中,形成了厚重的文化传统,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体现了中国艺术家们的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质。中国篆刻于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书法极具艺术魅力,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B文房四宝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书写工具,即笔、墨、纸、砚。C在汉朝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D篆刻艺术在明清各成流派:明代的文彭开创了皖派;与他齐名的何震则创立了徽派。10联系材料一,从三个层面及各种书体的总体特点,说说为什么材料三中

    15、称中国书法是“艺术中的艺术”“思想与造型的艺术”。(8分)11许多篆刻名家常用印文表明自己的人生志向、为人准则、高尚情操请选择一枚印章,结合材料四的内容,谈谈你对其的理解。(5分) 12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运用对联知识写出下联。(3分)上联:参差俯仰隶书轻灵飘逸下联:_三(14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

    16、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注释】涂潦:犹行潦。谓道路泥泞积水。畚锸:亦作“畚臿”,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畚,盛土器;锸,起土器。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念无与为乐者_(2)盖竹柏影也_(3)徙知徐州_(4)卒全其城_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使官吏分

    17、堵以守,卒全其城。15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6【甲】文除了表现出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苏轼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三、写作(55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的确,“我”很渺小,置身芸芸众生之中,沧海一粟,轻如鸿毛;可“我”又很重要,立于茫茫天地之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始终,关乎人生的成败。请以读我为题,写一

    18、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1)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答案一、1. (1)山山唯落晖(2)日暮乡关何处是(3)征蓬出汉塞(4)几处早莺争暖树(5)老骥伏枥(6)终岁常端正(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8)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 (1)尽踱qi(2)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毛泽东周恩来(3)示例:毛泽东:他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中国的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惊人;专心致志,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道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政治和军事战略家。(任

    19、意写出两点即可)周恩来: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和知识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任意写出两点即可)(4)作品真实性体现在:纪录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作者采访了很多的事件亲历者;就同一问题,作者采访了不同类型的人;作者在作品中列举了大量的数字和准确的人名、地名进行说明。3. (1)壬寅(2)DABC中国人万众一心(3)落款处署名和日期调换位置(或:落款处署名在上日期在下)。广大市民要自觉不购买不燃放烟花爆竹。二、一4. 不幸:“我”自认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或:“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万幸: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就在北京市内,“我”每天晚上可以回家

    20、吃饭和睡觉(或:“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5. 结构上领起下文,引出下文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内容上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6. 举家外迁,不给“我”在北京留下一间房。悲凉7. “放飞”就是“放手”之意,即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飞”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母亲的想法:一旦孩子长大,就应尽早地、坚决地、完全地“放手”。8. 示例:赞成。这位母亲注重孩子的饮食,对衣着和家中摆设却毫不讲究,这种做法大有把“身体好”放于首位之意,有利于培养孩子不慕虚荣的纯朴天性;反对孩子吃零食,却十分尊

    21、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不惜进行“巨额投资”,显然,这对作者成为一名有成就的作家是极有影响的;三次“放飞”儿子,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子女作长远打算,是父母爱孩子的表现。二9. C10. 从精神层面上讲,书法是心灵的反映;从人格层面上讲,书法展示了人的品格;从表现层面上讲,书法讲究正气(三个层面引用原文亦可)。各种书体都体现了线条的和谐之美。11. 示例一:我选择吴昌硕的“心月同光”,意思是心性明净如同月光。吴昌硕借此表达的是一种超脱世俗、不为尘嚣所染的人生境界。示例二:我选择邓散木的“见素抱朴”,意思是保持本真、纯朴。邓散木借此表达对自然、纯真心性的追求和高尚的情操。示例三:我选择

    22、齐白石的“叹浮名堪一笑”,意思是感叹浮名,只能付之一笑。齐白石借此表达对官场功名的厌弃,对自由的向往。示例四:我选择郭沫若的“惜寸阴”,意思是极其珍惜时间。郭沫若借此表达对时间的珍视,体现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人生态度。12. 示例:方正端庄楷书简静遒劲(或:错落有致行书雷奔云集;绵婉流转草书奇姿雄迈)三13. (1)考虑,想到(2)大概是(3)调动(官职)(4)终于14. (1)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2)(他)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终于保全了徐州城。15.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6. 宦途失意的苦闷。勤于政事,爱护百姓。【乙参考译文】(苏轼)调任徐州知

    23、州。黄河在曹村决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人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泥泞积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挖运泥土的用具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雨日夜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的仅仅有三版那么高。苏轼天天住在城墙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

    24、墙各处守卫,终于保全了徐州城。三、17. 思路点拨:“读我”即审视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能准确读出“我”的存在具有二重性:既渺小,又伟大;既是普通的,又是独特的。在“读我”的过程中,应透露出具有哲学意味的思辨。可写“我”的存在无足轻重,不必在乎自我。但渺小的存在也有其价值。因为海水的浩渺是由无数渺小的水滴汇聚而成的,所以,“我”虽然无关紧要,却不可自轻自贱。可写“我”的存在不可替代,应该看重自我。“我”虽是普通的一员,但条件许可,“我”有可能影响周围的一切。另外,文章可以写读出怎样的“我”来,可以谈为什么要“读我”,也可以阐述怎样“读我”,还可以对“读我”的行为进行评价。例文略。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76498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