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卷 2套(含答案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3764511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1.7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卷 2套(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地球上的大气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卷 2套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 2019 高中地理 必修 一册 第二 地球 大气 单元测试 答案 解析 下载 _必修第一册_人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卷1(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的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D.人们生活取暖,能耗增加2.关于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最低值出现时刻原因的叙述,

    2、不正确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D.人类生活取暖耗能少某年9月8日,在俄罗斯阿德勒上空,一架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三条大小不一的风柱从天际垂到海面,飞机在极其危险的距离内躲过了这股自然之力,平安飞越该区域,并成功着陆。据此完成34题。3.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时,飞机正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4.该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变化是()A.逐渐下降B.逐渐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 左右,这是

    3、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湿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56题。5.“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受控大气环流的差异B.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C.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D.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6.“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A.年降水量增多B.热量交换变缓C.水汽蒸发加快D.地面风速增强图1为某地10月415日气温变化,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图1图27.最可能为降水天气的日期是()A.45日B.68日C.1213日D.1415日8.据图判断,14日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A.白天强,夜晚弱B.

    4、白天强,夜晚弱C.白天弱,夜晚弱D.白天强,夜晚弱2020年1月3日,江苏多地遭到浓雾锁城,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读浓雾中的城市图和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910题。浓雾中的城市大气受热过程图9.浓雾中能看见汽车红色尾灯,是因为红光()A.释放能量最高B.容易被反射C.不易被吸收D.不易被散射10.受浓雾影响()A.白天增强B.白天减弱C.夜晚减弱D.昼夜温差增大下图表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读图,完成1112题。11.能够正确表示环流方向的是()A.甲乙丙丁甲B.甲丙丁乙甲C.乙甲丁丙甲D.乙丁丙甲乙12.关于图示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海洋

    5、B.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山坡C.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甲为郊区D.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小明暑假到威海某农村姥姥家度假,发现堂屋虽没有空调,但白天因有“穿堂风”而感觉凉爽。下图为房屋布局图。据此完成1314题。13.下列地理原理与“穿堂风”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A.热力环流形成原理B.大气受热过程原理C.温室效应原理D.热胀冷缩原理14.白天“穿堂风”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由西向东B.由东向西C.由北向南D.由南向北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1516题。15.下列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甲乙丁丙B.

    6、海拔:丙丁甲乙C.密度:乙甲丁丙D.气压:甲乙丙丁16.此时,图中M地吹()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读某半球近地面的气压及各种力的示意图,完成1718题。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气压场位于北半球B.图中F2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C.图中等压线数值L1L2D.图中F3是使风向向左偏的地转偏向力18.图中促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A.F1B.F2C.F3D.F2、F3的合力读某时刻我国东部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1920题。19.地风向为()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0.下列地点中,风速最大的是()A.地B.地C.地D.地二、综合

    7、题(共40分)21.(12分)下图为某城市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单位:)。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中的,判断依据是。(2分)(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简述造成这一恶性事件的人为原因、气象原因和地形原因。(10分)22.(10分)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帮兴趣小组把实验补充完整。实验一: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实验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10分钟。(1)实验一的主要目的是测试()(2分)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

    8、直接热源是地面(2)甲箱温度应该比乙箱温度的读数(填“大”或“小”)一些。为什么?(4分)(3)实验二中放入瓶中的温度计的读数会(填“大”或“小”)一些。为什么?(4分)23.(9分)读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A地气温比B、C两地,气压比B、C两地,D、E、F中,属于高压区的是 。(3分)(2)图中M、N两地的实际风向分别为和。(2分)(3)根据以上分析可看出,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直接原因是。(2分)(4)以下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符合热力学原理的是()(2分)24.(9分)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列表比较A、B两地大气物理性质。(4

    9、分)地点A地B地气温气压(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2分)(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当地吹风。(2分)(4)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填“增强”或“减弱”)。(1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C解析:第1题,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冬季人们生活取暖,能耗增加,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多。第2题,图示一天中最低值出现在17时左右,此时正是下班时间,交通工具使用量应较大,耗能较多。3.A4.B解析:第3题,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现象,多发生在对流运动旺盛的对流层,飞机与龙卷风相逢,说明飞机位于对流层。

    10、第4题,对流层的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逐渐降低,因此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逐渐上升。5.B6.B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冷岛效应”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B项正确。该效应大气没有形成环流,A项错误。绿洲与沙漠的阳光照射强弱相同,C项错误。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差异不大,D项错误。第6题,“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该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B项正确。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A、D两项错误。下面温度低,水汽蒸发减慢,C项错误

    11、。7.B8.B解析:第7题,降水天气云量大,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导致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明显,气温下降较少,气温相对较高,气温日较差小。图1显示,68日气温日较差较小,因此68日最可能为降水天气。第8题,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中,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14日最高气温高,说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即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即白天强;14日最低气温低,说明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即大气逆辐射弱(夜晚弱),即强,B项正确。9.D10.B解析:第9题,红色光不易被散射,所以浓

    12、雾中容易被看见,选D项。第10题,浓雾类似于云,受浓雾影响,白天减弱;白天地面获得的热量减少,导致减弱;夜晚由于浓雾的作用,大气逆辐射即增强;由于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削弱多,气温低,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减小。选B项。11.A12.C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海拔低,为近地面,甲地的气压比乙地高;丙、丁两地位于高空,丙地的气压比丁地高。由此推出,在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方向是甲乙,高空中为丙丁,垂直方向上为乙丙、丁甲,所以图示环流方向是甲乙丙丁甲。第12题,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夜间的陆地或白天的海洋;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夜间的山谷或白天的山坡;若表示特大城市

    13、热力环流,甲为郊区;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13.A14.C解析:第13题,因堂屋北侧的植被和南侧的水泥地热力性质不同,所以白天和夜晚冷热不均而形成热力环流。故选A项。第14题,白天,南侧的水泥地气温高,气压低,北侧的植被气温低,气压高,所以近地面的气流由北向南流。故选C项。15.D16.A解析:第15题,近地面乙地等压面向下凹,甲地向上凸,因此甲地为高压(低温),乙地为低压(高温)。绘制热力环流:甲乙丙丁甲,近地面气压高于垂直对应的高空,则D项正确。第16题,M位于近地面,根据上题分析,近地面风由甲地吹向乙地,北半球向右偏,结合图上给出的方向判断,M地吹东北风。17.D18.A解析

    14、:第17题,在近地面,大气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图可知,F1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与等压线垂直,且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因此等压线数值L2L1;F2是使风力减弱的摩擦力,其方向与风向相反;F3是使风向向左偏的地转偏向力,因此应位于南半球。第18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促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即图中的F1。19.A20.D解析:第19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根据图示等压线分布可知,地风向为东北风。第20题,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根据图中等压线可知,地等压线最密集,风速最大。二、综合题21.(

    15、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2)人为原因:工厂烟囱排放大量煤烟、粉尘和硫氧化合物,使凝结核增多,空气污浊,烟雾弥漫。气象原因:区域气温下部低于上部,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程度。地形原因:城市位于凹地,污染物不易扩散、稀释,加剧了居民受害程度。解析:第(1)题,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该城市上空在区域内出现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上升的现象,这是大气的逆温现象。第(2)题,逆温现象是造成该城市烟雾事件的气象原因。大气中存在的逆温层,常能阻止层内或层下空气上升,遏制对流云的发展,因此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程度。人为原因和地形原因较明显。22.(1)D(2)

    16、大有土的玻璃箱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强。(3)大太阳辐射可穿透玻璃瓶使瓶内温度升高,而玻璃可阻挡瓶内热量向外散发,所以瓶内温度会高一些。解析:实验一中两个玻璃箱的唯一区别是一个放了土,另一个没放土,有土的玻璃箱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强。实验二中的玻璃瓶相当于大气受热过程中的大气层,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因而玻璃瓶里的温度高于外面。23.(1)高低E(2)西南风(偏西风)东北风(偏东风)(3)冷热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4)B解析:第(1)题,A地地面受热空气上升,B、C两地地面遇冷空气下沉,所以A地气温比B、C两地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所以A

    17、地气压比B、C两地低;高空气压与其近地面气压相反,即D、F属于低气压区,E是高气压区。第(2)题,风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图中B、C是高压,A是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所以M地吹西南风,N地吹东北风。第(3)题,冷热不均导致空气垂直方向的运动,进而导致同一平面出现气压差,形成热力环流。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是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第(4)题,地面受热空气上升,地面遇冷空气下沉,图A错;夜晚陆地冷得快,海洋相对温暖,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图B正确;夜晚,山坡冷得快,谷地相对温暖,盛行山风,图C错;城区有热岛效应,温度高,风由郊区吹向城区,图D错。24.(1)地点A

    18、地B地气温低高气压高低(2)画图略(提示:逆时针)。(3)B海(4)增强解析:气压总是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减,根据等压面可以判断出3 000米高空气压的高低,而近地面的气压状况又与高空相反,即可判断出A处为高压,B处为低压,进而可推出A、B两处气温的差异。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B表示陆地,此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A、B两处气流的垂直运动加强,A、B之间的气压差增大,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增强。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试卷2(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现代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

    19、氧气,但地球早期大气的成分却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现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很少,但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12题。1.现代大气中的氧气,其主要来源一般认为是()A.二氧化碳被微生物分解B.生物分解有机物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火山喷发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起到保温作用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可以大量吸收波长较短的太阳紫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A.B.C.D.读图,完成34题。3.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A.3 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B.3 0006 0

    2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C.6 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D.6 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4.飞机可以在5 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A.B.C.D.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56题。5.图中箭头比细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逆辐射B.大气削弱作用C.地面反射D.地面削弱作用6.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A.增强B.增强C.减弱D.减弱图甲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气温变化图,图乙代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由图甲和图乙可知()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a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曲线表示昼阴夜晴C.a曲线表示昼夜温差小,主

    21、要受到的影响D.b曲线表示昼夜温差大,主要受到的影响8.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会使图乙中发生的明显变化是()A.增强B.增强C.增强D.减弱读苏州某同学用手机查询天气时的截图,完成910题。9.与周一相比,周六气温日较差小的原因是()A.白天云层反射强,夜晚地面辐射弱B.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强C.受高压控制,气温低D.受低压控制,气温高10.根据该截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本周白天气温一直在下降B.周三小雨,夜晚气温降低C.周六适合登山欣赏日出美景D.建议周二不要洗车读我国某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1112题。11.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近地面的风又

    22、称为乡村风。M地乡村风的风向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12.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的是()云瀑是云体从高处向低处倾泻时形成的类似瀑布状的天气现象。当潮湿气团被抬升遇冷凝结形成云雾,云雾顺着风向翻过山脊形成云瀑景观;另外,山风带来的冷空气在谷底集聚产生的云雾满溢越过山脊线也能形成云瀑。读图,完成1314题。13.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能形成云瀑的是()A.甲B.乙C.丙D.丁14.仅考虑盛行风的影响,夏季我国东南山区云瀑一般出现在()A.西北坡B.东南坡C.东北坡D.西南坡下图是北半球等压线的水平分布图,完成1516题。15.若该图表示近地面的气压分

    23、布,则R地的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16.若该图表示高空的气压分布,则R地的风向是()A.西风B.东风C.南风D.北风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完成1718题。17.图中M地的风向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18.图中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B.C.D.读某气压场的分布图,完成1920题。19.当a处气流状况如上图所示时,图中b处的风向最有可能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20.下列对图中甲、乙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高空:甲处气压高于乙处B.高空:乙处气温高于甲处C.地面:甲处气温高于乙处D.地面:乙处气压低于甲处

    24、二、综合题(共40分)21.(10分)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判断依据是。根据A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可知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3分)(2)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 层(填字母),原因是。(2分)(3)人类目前利用平流层的最主要方式是,原因是 。(3分)(4)B层和C层D处大气温度都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分析其增温原因的异同。(2分)相同点: 。不同点: 。22.(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某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升温数

    25、据并绘制了图1和图2(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其中,图1中小区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太阳辐射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太阳辐射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图2中小区3为风速较大的小区,平均风速为3米/秒,小区4为风速较小的小区,平均风速为2.5米/秒。图1图2材料二不同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情况表。下垫面道路(沥青)混凝土砖石吸收率0.80.950.650.90.60.80.650.8下垫面土壤沙漠草水吸收率0.60.950.550.850.740.840.90.97(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气温上升的影响及原因。(4分)

    26、(2)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的启发。(4分)23.(11分)读某城市2017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完成下列要求。(1)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2分)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中释放大量热量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2)城区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什么?(2分)(3)在下图中画出城区与郊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示意图。(2分)(4)图中A地能否建水泥厂?为什么?(3分)(5)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环境绿地的意义。(2分)24.(11分)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

    27、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4分),。(2)与等压线的关系是,其方向是。(2分)(3)若无,只受影响,则与等压线的关系是,此时与的关系是。(2分)(4)近地面大气中的与等压线的关系是。此图表示的地区在(填“南”或“北”)半球,理由是。(3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解析:第1题,一般认为,现代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题,臭氧吸收的是波长较长的紫外线,波长较短的太阳紫外线被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吸收。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3.B4.D解析:第3题,

    28、由图可知,在6 000米、3 000米、地面的气温分别约为-35 、-14 、18 。计算可知,3 000米以下垂直递减率约为1.1 ,高于0.6 。3 0006 000米垂直递减率约为0.7 ,高于0.6 。第4题,对流层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要使飞机平稳飞行,必须使气流平稳。读图计算可知,图5 000米高空理论气温应为-12 ,而实际气温约为-30 ;图5 000米高空理论气温应为-15 ,而实际气温约为-20 ;图5 000米高空理论气温应为-10 ,而实际气温约为-25 ;图5 000米高空理论气温应为-20 ,实际气温也约为-20 ,故对流旺盛,不利于飞机飞行。5.B6.D

    29、解析:第5题,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大气层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少。第6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主要吸收长波辐射。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能明显降低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进而降低所示大气逆辐射的保温效应,但对以短波辐射为主的太阳辐射影响不大。7.C8.C解析:第7题,a曲线表示昼夜温差小,原因是受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影响。第8题,过度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增加大气中CO2的含量,会增强大气逆辐射。9.B10.D解析:第9题,读图,周一晴天,周六阴天,与周一相比,周六

    30、气温日较差小的原因是受云层的影响,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强,B项对。阴天不能使夜晚地面辐射减弱,A项错。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温差大,C项错。图示气温降低,D项错。第10题,根据该截图,本周白天最高气温一直在波动下降,A项错。周三小雨,夜晚气温较高,B项错。周六阴转小雨,登山看不到日出美景,C项错。周三至周五为雨天,建议周二不要洗车,D项对。11.A12.A解析:第11题,图中N地气温最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则M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指向西,该城市位于我国,即位于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故M地乡村风的风向是东南风,A项正确。第12题,我国某城市热岛示意

    31、图中显示,N地气温最高,即在同一高度上,N地气温较高,因此N地垂直方向上的等温面应向上凸;N地因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因此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压面应向下凹,A项正确。13.D14.A解析:第13题,左图表示白天的山谷,白天山谷因地形阻挡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谷地中间盛行下沉气流,很难成云,因此甲、乙两处不可能形成云瀑;右图表示夜晚的山谷,因地形阻挡散热不畅,气温较高,谷地中间形成上升气流,山坡上盛行山风,山风带来的冷空气在谷底集聚产生云雾,随着云雾增多,云雾在相对较低的丁处出现满溢现象,形成云瀑,丙处较高且位于山谷内部,不会出现云瀑现象,D项正确。第14题,我国东

    32、南山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受山坡抬升,在东南坡形成大量云雾,云雾顺着风向翻过山脊,在西北坡形成云瀑景观,A项正确。15.B16.A解析:第15题,作出R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为西南风。第16题,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R地为西风。17.C18.B解析:第17题,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可以看出,此时M以西存在一高气压,则依据风向判断规律可得出为西北风。第18题,处等压线最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19.A20.D解析:第19题,由a处气流推知,该气压场位于北半球高空,高空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因此b处风向最有可能是东北风。第20题,高空乙处气压高,说明近地面气压低,气温高;高

    33、空甲处气压低,说明近地面气压高,气温低。二、综合题21.(1)b近地面气温在20 左右地面(2)A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且水汽和杂质多,容易成云致雨(3)航空飞行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4)都是大量吸收紫外线使得大气增温B层吸收的是波长较长的紫外线,C层D处吸收的是波长较短的紫外线解析:据图可知,A、B、C层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第(1)题,根据近地面的气温就可以作出判断。第(2)题,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是水汽凝结形成的,对流层有丰富的水汽和杂质,这是成云致雨的前提条件。其次,该层上冷下热,大气对流旺盛,水汽容易遇冷凝结。第(3)题

    34、,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且水汽、杂质少,基本无云雨现象,大气的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第(4)题,B层中臭氧吸收波长较长的紫外线增温,C层的D处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增温。22.(1)影响: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太阳辐射吸收率低的小区温度上升幅度要小于吸收率高的小区。原因:吸收率低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2)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低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高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装全部地面;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从而有效改善小

    35、区热岛效应。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小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太阳辐射吸收率较高,小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太阳辐射吸收率较低,小区较小区温度变化大,故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太阳辐射吸收率低的小区温度上升幅度要小于吸收率高的小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增温的主要原因,而吸收率低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大气增温幅度也就较小。第(2)题,小区建设要防止热岛效应,应从建筑材料、增大风速等方面布局小区。23.(1)A(2)城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3)略(4)不能。A地离城区太近,在城郊热力环流圈内,水泥厂的粉尘和污染气体能

    36、流向城区。(5)美化环境,净化流向市内的空气,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解析:第(1)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主要是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中释放大量热量,导致城区的气温高于郊区。第(2)题,由于城区的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又加上城区工业企业多,产生的粉尘多,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所以与郊区相比,城区上空多云和雾。第(3)题,根据气压的高低及等压线的弯曲状况作图。第(4)题,在城市边缘建设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将企业建设在城郊热力环流圈之外,避免将污染物带至城区。第(5)题,城郊之间建设环境绿地能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24.(1)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2)垂直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3)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4)斜交或成一夹角北风向向右偏解析:先判断垂直于等压线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判断风向,最后判断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注意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的关系。根据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夹角方向是左偏还是右偏,判断南、北半球。第 29 页 共 2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卷 2套(含答案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764511.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