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鉴赏 课件(共58张PPT).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鉴赏 课件(共58张PPT).ppt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鉴赏 课件共58张PPT 2023 高考 语文 专题 复习 古代 诗歌 比较 鉴赏 课件 58 PPT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古代诗歌比较阅读(角度+真题)2023202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要题型,是“阅读与鉴赏”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最能体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题型。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鉴赏的命题呈现出“守正创新”的特点:“守正”体现在体裁的稳定,其选材主要涉及诗、词、曲等古代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体裁,偶有涉及诗经、汉乐府等古体诗,但是总体来看,其体裁形式基本稳定;“创新”体现在题型的变化,即从经典的纯主观题到客观题与主观题兼具。古代诗歌阅读之比较鉴赏在古代诗歌鉴赏的命题中,比较鉴赏是一种深受命题者青睐的题型,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在阅读两首或多首
2、诗歌的基础上,对诗歌的思想内容或形式技巧等进行多维度对比的鉴赏。这种鉴赏涉及求同、求异等多种思维方式,能够较为综合地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考察视角视角一:不同诗歌语言特征的比较古诗韵律优美、蕴涵丰富。有的明白如话,平易近人;有的婉约隽秀,独臻妙境;有的跌宕起伏,雄浑深厚;有的如烟似梦,意境优美;有的则是悲凉慷慨,豪迈奔放。理解语言风格(关键)视角一:不同诗歌语言特征的比较(真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酬乐天扬州初逢
3、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易懂,清新流畅。视角一:不同诗歌语言特征的比较(真题)登城望湖楼刘 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晚 景苏 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试题: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视角一:不同诗歌语言特征的比较(真题)登城望湖楼刘 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晚 景苏 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试题: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
4、美,请结合诗句赏析。刘诗用“雨映寒江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 图”的 优 美 画 面;苏 诗 描 绘 的 是由 疾 风、骤 雨、雷 电 所 构 成 的 壮 美景观,“横风 吹 雨”、“电 光 时 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视 角 二:不 同 朝 代 诗 人 风 格 的比较诗的风格可谓“美色悲音各不同”,它是诗人在创作中,通过内容、形式诸种因素,所体现出的个性特征,是其诗歌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视角二:不同朝代诗人风格的比较(模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见别离者因赠之【
5、注】韩偓征人草草尽戎装,征马萧萧立路傍。尊酒阑珊将远别,秋山迤逦更斜阳。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注】诗人生活在唐末战乱之际,当时自北而南,沿路所见,皆发于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点明本诗写作的缘由,“别离”一词陡生无限伤感情绪,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B.首联紧扣“征人”与“征马”两个形象,真切地描绘了出征时的情景,画面感很强。视角二:不同朝代诗人风格的比较(模拟题)C.颔联描写的是别后想象的虚景,诗人想象征人在离别亲人后沿着秋山远行的景象。D.尾联直抒胸臆,眼前的别离勾起了诗人对自身的感叹,抒发了心中的无奈和感慨。C项,“颔联描
6、写的是别后想象的虚景”说法错误,“尊酒阑珊”是眼前的实景。实写的景物,一般是眼睛能直接看到的身边的实物;虚写的景物,要么是联想或想象得到的,要么是已经发生过的。由颔联中“将远别”的“将”可判断,“尊酒阑珊”是现在发生的事,诗人能直接看到,当属实景,“秋山迤逦更斜阳”是现在所见到的,也属实景。答案为C。视 角 三:同 题 材 诗 的 不 同 艺 术手法比较每一首诗歌都是依据一定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的。每一 个诗人,都有一定的艺术手法的特点形成个人风格的。两者比较,就使作者的某一首诗,成为特别的,别具一格的,唯一的艺术品而存在。视角三:同题材诗的不同艺术手法比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7、题。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视角三:同题材诗的不同艺术手法比较(真题)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D.领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B.诗人
8、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视角三:同题材诗的不同艺术手法比较(真题)14.A“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相知何用早”是一个反问句,“何用”即为什么,第4句的“怀抱即依然”也印证了二人应该不是早年的知心好友。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视角三:同题材诗的不同艺术手法比较(真题)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排遣离愁的方法抒情方式送杜少府
9、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视角三:同题材诗的不同艺术手法比较(真题)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直抒胸臆。“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本诗作者点明自己与朋友都有贫困潦倒的生活经历,又有着共同的情怀理想,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抒情。颈联的“浦楼”两句和尾联的“去去”两句,一实一虚,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
10、担忧之情。视角三:同题材诗的不同艺术手法比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别 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视角三:同题材诗的不同艺术手法比较(真题)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
11、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视角三:同题材诗的不同艺术手法比较(真题)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通过写秋天萧瑟的芦花,渲染悲凉气氛,强化离别的愁绪;末尾写孤帆远去,江水悠悠,正是诗人绵绵思绪的形象表现。视角三:同题材诗的不同艺术手法比较(真题)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注】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
12、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既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视角三:同题材诗的不同艺术手法比较(真题)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1 9 这 两 首 诗 中 都 写 到 的_和_,寄寓鉴戒之意。(2分)视角三:同题材诗的不同艺术手法比较(真题)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
13、因雨上金铺。1 9 这 两 首 诗 中 都 写 到 的_和_,寄寓鉴戒之意。(2分).勤政楼.千秋节 视角三:同题材诗的不同艺术手法比较(真题)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20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6分)视角三:同题材诗的不同艺术手法比较(真题)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20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6分)情
14、感不同: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视角三:同题材诗的不同艺术手法比较(真题)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20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6分)写法不同: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视 角 四:不 同 诗 歌 中 同 一“炼字”的比较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
15、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视 角 四:不 同 诗 歌 中 同 一“炼字”的比较(真题)与浩初上人同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视 角 四:不 同 诗 歌 中 同 一“炼字”的比较(真题)(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 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
16、的 感伤。柳诗之“望”在末句,。(1)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现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视 角 四:不 同 诗 歌 中 同 一“炼字”的比较(真题)(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2)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视 角 五:不 同 诗 歌 内 部 相 关 句子的比较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原则之一是“课内知识课外考”,这一原则在诗歌鉴赏中同样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