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756255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PPTX
  • 页数:228
  • 大小:7.7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病原 生物 免疫学 基础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微生物概述一、微生物的概念及种类 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群存在于自然界中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2.微生物有什么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容易变异等特点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结构、组成等的差异,可分为三大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 非细胞型微生物是结构最简单和最小的微生物,它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宿主活细胞内生长增殖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仅有一种核酸类型,即由DNA或RNA构成核心,外披蛋白质衣壳,有的甚至仅有一种核酸不含蛋白质,或仅含

    2、蛋白质而没有核酸。如病毒(virus)、亚病毒(subvirus)、朊粒(prion)。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仅有原始核,无核膜和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胞器,如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真菌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植物是有益的,有些则是必需的。少数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的疾病,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第二章 细菌概述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一

    3、)细菌的大小 通常以微米(um)作为测量单位 1um=1/1000mm(二)细菌的形态 基本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 1.球菌(1)双球菌(2)链球菌(3)葡萄球菌2.杆菌3.螺旋菌(1)弧菌(2)螺菌二、细菌的结构(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1.细胞壁 细胞壁是位于细菌细胞膜外的一层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功能:(1)维持细菌的固有外形(2)保护细胞抵抗低渗的外环境(3)参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4)具有免疫原性 细菌学中较常用的染色方法:革兰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一部分发育为B细胞,进入外周淋巴系统,

    4、另一部分进入胸腺继续发育。芽孢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形成的休眠状态,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芽孢又可发育成菌体。贝林和北里柴三郎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滤过除菌法主要用于不耐热的血清、抗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但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和细菌毒素等。肽聚糖层外有较厚的外膜,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占细胞壁干重的80%,滤过除菌是用滤菌器阻留过滤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已达到无菌的目的。防腐剂 与消毒剂之间并无严格的区别胚胎期与自身成分反应的淋巴细胞被“禁忌”形成耐受裂解部位:H链链间二硫键近N端菌毛:蛋白质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3,带菌状态:机体在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原菌未立即消失,仍在

    5、体内继续存留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机体的保护性生理反应若此功能异常,机体容易发生肿瘤。3,带菌状态:机体在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原菌未立即消失,仍在体内继续存留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大多数20-30分钟繁殖一代由急性肾小球肾炎前驱感染至发开门见山有一无症状间歇期,呼吸道感染引起者约10天(614天),皮肤感染引起者为20天(1428天)。核糖体:即核蛋白体,有RNA和蛋白质组成,为合成蛋白质的场所Ig 结构域具有-桶状立体结构:取1滴于玻片上,加上盖玻片 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此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

    6、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蕃红等进行复染。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差异 肽聚糖(黏肽)主要化学成分 革兰阳性菌 15-50层,含量高。占细胞壁干重的50%-80%另还有大量磷壁酸,表面抗原,与致病性有关 革兰阴性菌 1-3层,含量少。占细胞壁干重的10%-20%肽聚糖层外有较厚的外膜,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占细胞壁干重的80%,由内而外依次为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三层 其中脂多糖()为内毒素,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细菌的型 细菌细胞壁受损,细菌在

    7、高渗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成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型.细胞膜 细胞壁内层紧包在细胞质外面的一层柔软并富有弹性的半透性生物膜 主要化学成分:脂质、蛋白质、少量多糖 功能:参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参与细胞的呼吸过程 生物合成的重要场所 参与细胞分裂.细胞质 细胞膜包裹的透明胶状物 基本成分: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质、核酸及少量的糖 为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质中其他重要结构 1.核糖体:即核蛋白体,有RNA和蛋白质组成,为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质粒:(1)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的双链DNA分子。(2)主要特征:携带遗传信息、自我复制、在细菌间传递细胞质中其他重要结构 3.胞质颗粒:多数为细菌营

    8、养贮存物质 如:白喉棒状杆菌中的异染颗粒核质 细菌是原核细胞,无核膜和核仁,故称核质或拟核。核质由一条双链环状DNA分子反复盘绕卷曲而成,与细胞质界限不明显,多位于菌体中央。为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1.荚膜:某些细菌分泌并包绕在细胞壁外的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意义:(1)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2)具有免疫原性,可作为细菌鉴别和分型的依据 (3)抗干燥第四节 人工制备抗体又称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不同细菌所含酶类不同,故分解糖和蛋白质的能力不同。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等VL,VH:特异性结合抗原但在成体脾中仍有少量造血干细胞,当动物体严重缺

    9、血或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可以恢复造血功能,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遗传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保持相对稳定,而且代代相传如 大肠埃希菌能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分泌型IgA可有效抵御病原体经由粘膜上皮的感染2细菌外毒素与类毒素(3)感染发生的时间界限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不久发生的感染主要存在于成熟B细胞的表面再次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场所。B型血 B抗原 抗A抗体毒素是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对机体有毒性的物质,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不同细菌所含酶类不同,故分解糖和蛋白质的能力不同。TCR是T淋巴细胞膜上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结构,T淋巴细胞通过TCR与抗原物质特异性结合,构成启动免疫应答的

    10、信号。(1)脂溶性色素 不溶于水,只存在于菌体,而不扩散至含水的培养基中体液免疫学说Ehrlich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2.鞭毛 按鞭毛的数目和部位,分为四类 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鞭毛的意义 意义:(1)运动器官(2)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具有免疫原性(3)与致病性有关3.菌毛 1.普通菌毛:粘附作用 2.性菌毛:雄性菌 雌性菌4.芽孢 形成原因:芽孢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芽孢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形成的休眠状态,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芽孢又可发育成菌体。与芽孢相比,菌体能进行分裂繁殖,称为繁殖体。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芽孢形成的意

    11、义 1.芽孢的大小、形状和在菌体中的位置随菌种而异,可用以鉴别细菌 2.对高温、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等理化因素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营养物质 生长因子 2.酸碱度 3.温度 4.气体 专性需氧菌 专性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微需氧菌细菌的方式与速度 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大多数20-30分钟繁殖一代 一般细菌培养8-18小时生长最旺盛,大小、形态、生理特性等都比较典型细菌的人工培养 1.培养基 用人工方法配制的适合于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成为培养基。分类:液理化性状:液体、半固体、固体培养基 用途:基础培养基、营

    12、养培养基、选择培 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等 2.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液体培养基 多数呈均匀混浊状态,少数呈沉淀生长,结核分枝杆菌等需氧菌呈膜状生长(2)固体培养基 菌落: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 菌苔:当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时,多个菌落融合在一起,称为菌苔(3)半固体培养基 鞭毛出生后随年龄的增加依次形成IgM、IgG和IgA。即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又称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热力灭菌法分湿热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1隐蔽自身组织(Ag)的释放(二)细菌分解代谢产物

    13、及其意义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高变区大多数20-30分钟繁殖一代免疫佐剂 是指与抗原同时或先于抗原注入机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简称佐剂。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2)毒血症:病原菌在入侵的局部组织生长繁殖,细菌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滤过除菌是用滤菌器阻留过滤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已达到无菌的目的。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荚膜:某些细菌分泌并包绕在细胞壁外的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防腐剂 与消毒剂之间并无严格的区别雌性菌分泌型IgA可有效抵御病原体经由粘膜上皮的感染IgG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遗传和变异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生命特征

    14、。3.人工培养的意义 主要是对患者做出病原学诊断,通过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用于细菌的鉴定和研究,开发生产生物制品以及用于传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细菌的生长繁殖实际上是进行物质的分解与合成的新陈代谢过程。(一)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1.热原质 又称致热源 是多种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在代谢过程中所合成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革兰阴性菌的热原质是其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热原质耐高温,不能被高压蒸汽灭菌(121.3,20分钟)破坏,玻璃器皿需经250 高温干烤才能破坏热原质.2.毒素和侵袭性酶 毒素是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对机体有

    15、毒性的物质,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侵袭性酶是某些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侵袭和扩散的致病性物质。3.维生素 某些细菌能合成维生素 如 大肠埃希菌能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 4.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物质称为抗生素。5.细菌素 是某些细菌产生的仅对近缘菌株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6.色素 色素分两类:(1)脂溶性色素 不溶于水,只存在于菌体,而不扩散至含水的培养基中(2)水溶性色素 能扩散至培养基或周围环境中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二)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不同细菌所含酶类不同,故分解糖和蛋白质的能力不同。大肠埃希菌具

    16、有乳糖分解酶三、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生命特征。遗传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保持相对稳定,而且代代相传 变异 在一定条件下,若子代与亲代之间或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 遗传使细菌的种属性状保持稳定;变异可使细菌产生变种和新种,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变化(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1.形态结构的变异 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受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形态与结构可发生改变。2.毒力变异 毒力的增强和减弱 3.耐药性变异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 变成耐药的变异,称为耐药性变异带菌者:处于带菌状态的人(一)结合补体,将补体激活加1小滴1美蓝,用毛细吸管轻轻混匀3,带菌状

    17、态:机体在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原菌未立即消失,仍在体内继续存留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糖蛋白,由 2条相同的重链(H)和轻链(L)组成,重链间、重链和轻链间以二硫键相连。不同细菌所含酶类不同,故分解糖和蛋白质的能力不同。J链:浆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将Ig单体连接成二聚体或多聚体。再次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场所。第一章 免疫学基础绪论各种病原菌的毒力不同,同种细菌的毒力也有差异。加热温度至80-100,15-30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死芽孢。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异体组织(同种异体物质)、改变了的自身成分或隐蔽组织(自身物质)。占细胞壁干重的50%-80

    18、%强,各种细菌外毒素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引起特殊临床症状概念:正常菌群与人体间的平衡状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被打破,使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也能引起疾病,因此把这些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高变区序列与抗原表位在空间上互补,又称为互补决定区。隐性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能抵御同种细菌的再感染1隐蔽自身组织(Ag)的释放(二)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1.诊断方面 2.治疗方面 3.预防方面 4.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第三节 细菌与外界环境 一、细菌的分布 广泛分布于土壤、水、空气等自然界中。在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存在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1.土壤中的细菌

    19、土壤是细菌良好的生活场所 2.水中的细菌 水是细菌生存的天然环境,不同的水源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3.空气中的细菌(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1.正常菌群 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想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这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无害,故称为正常菌群。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部位部位主要菌类主要菌类皮肤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丙酸杆菌、白假丝酵母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等眼结膜葡萄球菌、干燥棒状杆菌、非致病性奈瑟菌等外耳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口腔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非致病性奈瑟菌、乳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梭杆菌、螺旋体、白假

    20、丝酵母菌、放线菌、类杆菌等鼻咽腔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非致病性奈瑟菌、类杆菌等胃一般无细菌肠道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白假丝酵母菌尿道乳杆菌、大肠埃希菌、阴道棒状杆菌、白假丝酵母菌等阴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等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 正常菌群不仅与人体保持一个平衡状态,而且菌群之间也相互制约,形成相对的生态平衡。通常情况下,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对人体不致病,有些对人体还起着有益的生理作用。抗癌、抗衰老作用3.条件致病菌 1.概念:正常菌群与人体间的平衡状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

    21、可被打破,使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也能引起疾病,因此把这些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2.正常菌群转变为条件致病菌的特定条件:(1)寄居部位的改变(2)免疫功能低下(3)菌群失调: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正常菌群中的各种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发生较大的变化。二、消毒与灭菌(一)基本概念 1.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等方法杀灭或消除物体表面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通常采用化学方法消毒,用于消毒的化学药品称为消毒剂。一般消毒剂在常用的浓度下,只对细菌的繁殖体有效,若要杀死芽孢则需要提高消毒剂浓度并延长作用时间。2.灭菌:指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灭菌比消毒要求高,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通常用物理方

    22、法灭菌。3.防腐 指防止或抑制体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细菌一般不死亡。用于防腐的化学药品称为防腐剂。4.无菌及无菌操作 1.无菌操作(无菌技术):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 医护工作者必须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在进行外科手术及其他各种诊疗技术操作过程中,均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止微生物感染和污染一般细菌培养8-18小时生长最旺盛,大小、形态、生理特性等都比较典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异性治疗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通常以微米(um)作为测量单位每一个B淋巴细胞表面只含有一种抗原受体,只能识别并结合相应的抗原决定基,从而产生针对该抗原决定基的抗体。(2)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强,刺激机体产

    23、生抗毒素。仅有原始核,无核膜和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胞器,如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6、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的发现这些组织中均分布有各类免疫细胞,包括T、B淋巴细胞,是全身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维持细菌的固有外形正常菌群 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想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这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无害,故称为正常菌群。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具有免疫功能。此法主要用于食具、饮水、刀箭、注射器和一般外科器械的消毒。第一节 概述(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带菌者:处于带菌状态的人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或组分,称

    24、为黏附素,包括菌毛和非菌毛黏附素两类。核糖体:即核蛋白体,有RNA和蛋白质组成,为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较弱,甲醛处理不能成为类毒素(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灭菌法 是利用高温进行灭菌的方法。高温可使细菌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导致细菌死亡。2.热力灭菌法分湿热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效果要比干热好。(1)湿热灭菌法:最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1)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而不影响被消毒物品的营养成分的消毒方法。加热温度为62 30分钟或71.7 15-30秒。常用于牛奶、酒类的消毒 2)煮沸法:100 5分钟,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杀死

    25、芽孢则需1-2小时。加入2%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至105,既可提高杀菌力,又能防止金属器械生锈。此法主要用于食具、饮水、刀箭、注射器和一般外科器械的消毒。3)流通蒸汽消毒法:利用普通蒸笼或阿诺蒸锅进行消毒。加热温度至80-100,15-30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死芽孢。4)间歇灭菌法:利用连续三次流通蒸汽加热,已达到灭菌的目的。把经过流通蒸汽消毒的物品放置37 孵箱过夜,使芽孢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经流通蒸汽加热灭菌,如此重复三次以上,可达到灭菌的目的。不适用于不耐高温的含糖或牛奶等培养基的灭菌。5)高压蒸汽灭菌 最有效的灭菌方法。高压蒸汽灭菌器 压力103.4kPa,温度121.3,15

    26、-20分钟 适用于耐高温、耐潮湿的物品,如手术衣、敷料、手术器械、生理盐水及普通培养基(2)干热灭菌法 干热可使微生物脱水干燥和大分子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1)焚烧: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焚烧 2)烧灼:3)干烤:利用干热灭菌器灭菌,160-170 经2小时,可达到灭菌的目的。适用于耐高温物品如玻璃器皿、瓷器、金属物品等的灭菌2.辐射杀菌法(1)日光与紫外线:日光消毒是最简便而经济的方法。波长在200-300nm的紫外线均具有杀菌作用,其中265-266nm的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紫外线主要作用于DNA,干扰DNA的复制,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紫外线穿透力较弱,普通玻璃、纸张、尘埃等均能阻挡紫外线,故只

    27、能用于物体表面及空气的消毒。紫外线用于室内空气消毒时,有效距离不超过2米,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有损伤作用,所以不要在紫外线灯照射下工作。(2)电离辐射 高速离子、X射线、射线等具有较高的能量和穿透力,在足够剂量时,对各种细菌均有致死作用 杀菌机制主要是破坏细菌的DNA(3)滤过除菌法 滤过除菌是用滤菌器阻留过滤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已达到无菌的目的。滤菌器的滤板或滤膜上含有微细小孔,只允许液体或空气中小于滤孔孔径的物质通过,而大于孔径的细菌等颗粒则不能通过。滤过除菌法主要用于不耐热的血清、抗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但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和细菌毒素等。(三)化学消毒灭菌

    28、法 1.消毒剂 消毒剂对细菌和人体细胞都有毒性作用,所以只能外用,主要用于体表、医疗器械、排泄物和外周环境的消毒。(1)常用消毒剂的种类与用途(2)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受环境、微生物种类、消毒剂性质等多种因素影响。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一般消毒剂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但乙醇除外,70%-75%的乙醇消毒效果最好,但只能杀死一般细菌的繁殖体,不能杀灭芽孢。95%乙醇可使菌体表面蛋白迅速凝固,影响乙醇继续进入菌体内发挥作用,无法起到消毒作用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有机物对细菌有保护作用,可降低消毒剂的杀菌效力,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消毒皮肤及

    29、器械时,必须先清洁干净再消毒。此外,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还受温度、酸碱度、穿透力等因素的影响。2.防腐剂 与消毒剂之间并无严格的区别三、医院感染 1.概念: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的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内感染的特点:(1)感染对象为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但主要是住院患者(2)感染发生的地点必须在医院内(3)感染发生的时间界限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不久发生的感染(4)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条件致病菌,感染源以内源性感染为主,

    30、传染性较弱(5)传播途径以接触为主,(6)病原体较难确定,且常产生耐药性,治疗较困难2.医院感染的危险原因(1)感染对象免疫功能低下(2)各种诊疗技术,尤其是侵入性诊疗技术的使用(3)各种损伤机体免疫功能的治疗以及激素和抗生素的不适当使用等。3.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1)加强宣传工作,提高病人和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2)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但在成体脾中仍有少量造血干细胞,当动物体严重缺血或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可以恢复造血功能,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菌体表面结构:荚膜、微荚膜、粘附素H链:VH,CH

    31、1,CH2,CH3,(CH4)来自自身组织的抗原物质称为自身抗原。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真菌概念:正常菌群与人体间的平衡状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被打破,使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也能引起疾病,因此把这些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主要存在于成熟B细胞的表面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三结合,一进入)无菌操作(无菌技术):芽孢的大小、形状和在菌体中的位置随菌种而异,可用以鉴别细菌用于细菌的鉴定和研究,开发生产生物制品以及用于传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消毒剂 消毒剂对细菌和人体细胞都有毒性作用,所以只能外用,主要用于体表、医疗器械、排泄物和外周环境的消毒。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

    32、的外毒素。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非菌毛黏附素是细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或其他物质。(2)各种诊疗技术,尤其是侵入性诊疗技术的使用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2细菌的外毒素与类毒素VL,VH:特异性结合抗原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一、细菌的致病因素 细菌的致病性指细菌能引起机体疾病的性能。细菌的致病因素包括毒力、侵入数量和侵入门户。细菌的致病因素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门户侵袭力毒素菌体表面结构:荚膜、微荚膜、粘附素侵袭性酶类: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一)细菌的毒力 毒力指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各种病原菌的毒力不同,同种细菌的毒力也有差异。细菌的毒力由侵袭力和毒素构成。1.侵袭力 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

    33、功能,侵入机体并在体内一定部位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称侵袭力。构成侵袭力的物质基础是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类(1)菌体表面结构:主要包括荚膜和菌毛 1)荚膜:细菌的荚膜本身没有毒性,但它具有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阻抑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使致病菌能在宿主体内大量繁殖并产生病变。微荚膜:某些细菌表面有类似于荚膜功能的物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A蛋白,A群链球菌的M蛋白等 2)黏附素:细菌黏附于机体体表或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表面上皮细胞,是引起感染的首要条件。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或组分,称为黏附素,包括菌毛和非菌毛黏附素两类。非菌毛黏附素是细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或其他物质。(2)侵袭性酶

    34、:某些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一种或多种胞外酶,一般不具有毒性,但能在感染过程中协助病原菌抗吞噬或扩散,这些胞外酶称为侵袭性酶。2.毒素 细菌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不同,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1)外毒素:是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某些革兰阴性菌也可产生外毒素。外毒素的化学成分大多是蛋白质,性质不稳定,易被热、酸及蛋白酶破坏。外毒素免疫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抗体。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可制成无毒的外毒素生物制品称为类毒素。类毒素和抗毒素在防治外毒素引起的疾病中有着重要作用。前者用于预防接种,后者用于

    35、治疗和紧急预防。根据外毒素对靶细胞的亲和性及作用机制不同,可将其分为细胞毒素、神经毒素和肠毒素三大类。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即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外毒素的毒性很强,极少量即可使易感动物死亡。(2)内毒素 :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体后才能释放出来。内毒素的化学成分为脂多糖,耐热,需160加热2-4小时才能被破坏。内毒素免疫性弱,不能 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内毒素对机体组织器官的选择性不强,引起的病理

    36、变化和临床表现基本相似。如: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休克、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是一个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在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导致循环功能和其他内脏功能障碍,消耗性凝血病,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产生休克、出血、栓塞、溶血等临床表现。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区别要点区别要点外毒素外毒素内毒素内毒素来源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分泌或少数菌溶解后释放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成分,菌体裂解后释放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不耐热

    37、,加热6030分钟被破坏耐热,1602-4小时被破坏免疫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处理脱毒可成为类毒素较弱,甲醛处理不能成为类毒素毒性作用强,各种细菌外毒素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引起特殊临床症状较弱,各种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可引起发热、白细胞升高、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二)细菌的侵入数量(三)细菌的侵入门户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一)感染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不同程度的兵力过程称为感染。(二)感染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1.感染的来源 根据来源(1)外源性感染(2)内源性感染2.传播方式(1)呼吸道感染(2)消化道感

    38、染(3)皮肤黏膜创伤感染(4)接触感染(5)节肢动物媒介感染(三)感染的类型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取决于机体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两者力量对比,感染可出现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和带菌状态。1.隐性感染 当机体的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少、毒力弱时,感染后对机体的损害较轻,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称为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隐性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能抵御同种细菌的再感染 2.显性感染 当机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时,感染后对机体组织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或生理功能的改变,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显性感染。显性感染如果是由体外的传染性病原菌引起,且有可

    39、能再传染他人,则称传染病。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全身感染 概念:指感染发生后,病原菌及其毒素向全身扩散引起的全身症状。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1)菌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繁殖,称为菌血症。(2)毒血症:病原菌在入侵的局部组织生长繁殖,细菌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3)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白细胞增多、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大等。(4)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时,细菌随血流播散至全身多种器官,引起新的化脓病灶。3,带菌状态:机体在显性感染或

    40、隐性感染后,病原菌未立即消失,仍在体内继续存留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带菌者:处于带菌状态的人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黑热病(杜氏利氏曼原虫黑热病(杜氏利氏曼原虫)Day 3Day 5Day 7第一篇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第一章 免疫学基础绪论免疫学基础绪论第一节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第二节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免疫学发展简史第三节第三节 现代免疫学展望现代免疫学展望第四节第四节 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组织与器官第一节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一、免疫的基本概念一、免疫的基本概念 传统概念传统概念抗感

    41、染免疫抗感染免疫 机体的保护性生理反应机体的保护性生理反应 免疫的新概念免疫的新概念(掌握掌握):免疫是机体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保护性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保护性生理反应过程,生理反应过程,但但一定条件下一定条件下引起引起免疫性病理损伤,免疫性病理损伤,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和和。超敏反应超敏反应在在可导致可导致J 识别识别“我我”与与“非我非我”(自我稳定自我稳定)-排除非己的抗原性异物排除非己的抗原性异物 -对自身物质形成免疫耐受对自身物质形成免疫耐受L 有时也能造成病理损伤有时也能造成病理损伤二、免疫的三大功能及表现二、免疫的三大

    42、功能及表现(掌握掌握)功能功能正常表现(有利)正常表现(有利)异常表现(有害)异常表现(有害)免疫防御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防止病原微生物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感染的侵袭、感染超敏反应、易受感超敏反应、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染或免疫缺陷病免疫自稳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ostasis)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形成耐受形成耐受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清除突变细胞,防止清除突变细胞,防止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变或持续性感染肿瘤或持续性感染肿瘤或持续性感染 一、经验免疫学阶段

    43、一、经验免疫学阶段 人痘苗人痘苗 第二节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免疫学发展简史牛痘苗牛痘苗二、科学免疫学阶段二、科学免疫学阶段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Louis Pauster(1822-1895)疫苗疫苗(vaccine)1、发现多种病原微生物、发现多种病原微生物 如:炭疽杆菌如:炭疽杆菌They should be vaccinated firstWhy do they not want to play with my kids?2、1890年年 Behring和和Kitasato 白喉抗毒素白喉抗毒素 Ehrlich二、科学免疫学阶段二、科学免

    44、疫学阶段抗体抗体体液免疫学说体液免疫学说Ehrlich细胞免疫学说细胞免疫学说Metchnikoff1903年,年,Wright及及Douglas把细胞学说与体液学说统一起来。把细胞学说与体液学说统一起来。3、1896年年 Widal伤寒患者血清伤寒患者血清+伤寒杆菌伤寒杆菌凝集反应凝集反应免疫诊断应用免疫诊断应用二、科学免疫学阶段二、科学免疫学阶段1 1、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是是T T及及B B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所进行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所进行的主动免疫应答过程的结果;的主动免疫应答过程的结果;三、现代免疫学阶段三、现代免疫学阶段2 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不同效应与协、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45、的不同效应与协同功能。同功能。3 3、BurnetBurnet克隆选择学说克隆选择学说体内存在无数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克隆体内存在无数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克隆三、现代免疫学阶段三、现代免疫学阶段禁忌细胞突变可导致自身免疫禁忌细胞突变可导致自身免疫胚胎期与自身成分反应胚胎期与自身成分反应的淋巴细胞被的淋巴细胞被“禁忌禁忌”形成耐受形成耐受出生后淋巴细胞遇到出生后淋巴细胞遇到相应抗原发生特异应相应抗原发生特异应答,并形成记忆答,并形成记忆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4 4、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McAbMcAb):杂交瘤技术):杂交瘤技术5 5、信号转导途径的发现、信号转导途径的发现6 6、细胞程

    46、序性死亡途径的发现、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的发现7 7、免疫细胞的起源、分化等、免疫细胞的起源、分化等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多能造血干细胞多能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 三、现代免疫学阶段三、现代免疫学阶段第三节第三节 现代免疫学展望现代免疫学展望1 1、基础免疫学研究、基础免疫学研究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分子免疫相关疾病的模型及机制免疫相关疾病的模型及机制转基因动物和基因敲除模型的应用转基因动物和基因敲除模型的应用2 2、免疫学的临床应用、免疫学的临床应用新型疫苗新型疫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异性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异性治疗抗体抗体cDNAcDNA文库文库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

    47、第三节第三节 现代免疫学展望现代免疫学展望第四节第四节 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免疫组织和免疫组织和器官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活性分子免疫活性分子免疫器官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黏膜相关的淋巴组织黏膜相关的淋巴组织胸腺胸腺骨髓(禽类为腔上囊)骨髓(禽类为腔上囊)脾脏脾脏淋巴结淋巴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分化、成熟的场所。成熟淋巴细胞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定居的场所。一、中枢免疫器官一、中枢免疫器官(一)骨髓(一)骨髓造血器官造血器官免疫细胞的发源地免疫细胞的发源地一、中枢免疫器官一、中枢免疫器官骨髓的功

    48、能骨髓的功能B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再次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场所。再次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场所。(二)胸腺(二)胸腺一、中枢免疫器官一、中枢免疫器官1、结、结 构构一、中枢免疫器官一、中枢免疫器官2、胸腺的功能、胸腺的功能T淋巴细胞分化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发育的场所。建立免疫耐受的建立免疫耐受的场所。场所。屏障作用屏障作用二、外周免疫器官二、外周免疫器官(一)淋巴结(一)淋巴结1、分布、分布2、结构、结构 二、外周免疫器官二、外周免疫器官3、淋巴结的功能、淋巴结的功能T、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居留地居留地与与接触抗原接触抗原的场所。的场所。过滤作用。过滤作用。参与参与淋巴

    49、细胞的再循环淋巴细胞的再循环。二、外周免疫器官二、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细胞的再循环淋巴细胞的再循环(二)脾脏(二)脾脏1、结构、结构二、外周免疫器官二、外周免疫器官二、外周免疫器官二、外周免疫器官2、脾脏的功能、脾脏的功能滤血功能。滤血功能。免疫细胞居住场所。免疫细胞居住场所。合成免疫活性物质的场所。合成免疫活性物质的场所。(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1、分布:、分布:50%以上的淋巴组织位于黏膜;如:以上的淋巴组织位于黏膜;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二、外周免疫器官二、外周免疫器官2、功能、功能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

    50、答。产生分泌型产生分泌型IgA。第三章 免疫学基础 第一节 概述 免疫: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免疫通常对机体是有益的,某些情况下也可造成机体组织的损伤。根据抗原性异物的不同,将免疫功能分为三个方面:1.免疫防御 指机体清除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保护机体免受病原生物的侵害的功能。此功能如果过强可发生超敏反应;此功能如果过低易发生感染。2.免疫稳定 指机体清除体内损伤、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此功能如果发生异常,对机体正常组织进行清除破坏,则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3.免疫监视 指清除体内突变的肿瘤细胞的功能。若此功能异常,机体容易发生肿瘤。如:急性肾小球肾炎 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75625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