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生理学-第四章-呼吸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755454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PPT
  • 页数:65
  • 大小:1.3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理学-第四章-呼吸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生理学 第四 呼吸 课件
    资源描述:

    1、生理学生理学_第四章第四章_呼吸呼吸呼吸概念及其意义:呼吸概念及其意义: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过程:呼吸过程:O2CO2O2CO2肺肺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组织细胞组织细胞 肺通气肺通气 肺换气肺换气 气体运输气体运输 组织换气组织换气外呼吸外呼吸内呼吸内呼吸第一节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1、呼吸道、呼吸道:勾通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通道勾通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通道 上呼吸道:鼻、咽、喉上呼吸道:鼻、咽、喉 呼吸道呼吸道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及在肺内的分支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及在肺内的分支 呼吸道的主要功能呼吸道的主要功能:(

    2、1)调节气道阻力:通过调节气道阻力从而调节进出肺的气体的量、速度和呼吸功)调节气道阻力:通过调节气道阻力从而调节进出肺的气体的量、速度和呼吸功(2)保护功能)保护功能:对吸入气体进入加温、湿润、过滤、清洁作用和防御反射等保护功能。:对吸入气体进入加温、湿润、过滤、清洁作用和防御反射等保护功能。2、呼吸道平滑肌:、呼吸道平滑肌: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管壁,形成完整的网格结构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管壁,形成完整的网格结构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调节呼吸道管径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调节呼吸道管径吸气:交感神经()平滑肌舒张,管径增大吸气:交感神经()平滑肌舒张,管径增大呼气:迷走神经()平

    3、滑肌收缩,管径减小呼气:迷走神经()平滑肌收缩,管径减小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的作用:胆碱类物质:迷走神经类作用胆碱类物质:迷走神经类作用去甲肾上腺素类物质:交感神经类作用去甲肾上腺素类物质:交感神经类作用 3、肺泡肺泡:肺泡气与血液进行气体肺泡气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交换的场所 动画动画肺结构肺结构.swf4、胸廓与胸膜腔、胸廓与胸膜腔(1)胸廓)胸廓(2)呼吸肌)呼吸肌 1)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主);)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主);斜角肌、胸锁乳突肌(辅)斜角肌、胸锁乳突肌(辅)2)呼气肌:腹肌、肋间内肌)呼气肌:腹肌、肋间内肌(3)胸膜腔负压胸膜腔负压 一一.肺通气的原理肺通气的

    4、原理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动力 肺通气的阻力肺通气的阻力 肺通气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动力(一)肺通气的动力 直接动力直接动力:大气与肺泡气之间的压差大气与肺泡气之间的压差(大气压大气压 肺内压)肺内压)原动力:呼吸运动原动力: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呼吸运动 胸膜腔内压变化胸膜腔内压变化 肺内压改变肺内压改变 大气压与肺内压压差改变大气压与肺内压压差改变 第二节第二节 肺通气肺通气1.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定义:是指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定义:是指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参与呼吸的肌肉:参与呼吸的肌肉:主要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主要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主要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肌

    5、主要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肌辅助吸气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辅助吸气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1)呼吸过程)呼吸过程(2)型式)型式1)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2)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1)平静呼吸:节能的最佳呼吸方式)平静呼吸:节能的最佳呼吸方式(主动、被动)主动、被动)吸气:主动吸气:主动 吸气肌吸气肌(+)胸廓胸廓 扩大扩大 肺扩大肺扩大 肺容积肺容积 肺内压肺内压 吸气吸气 呼气:被动呼气:被动 吸气肌吸气肌()胸廓胸廓 缩小缩小肺缩小肺缩小 肺容积肺容积 肺内压肺内压 呼气呼气(2)用力呼吸:耗能高(主动、主动)用力呼吸:耗能高(主动、主动)吸气:主动吸

    6、气:主动 吸气肌(吸气肌(+)胸廓胸廓 扩大扩大 肺扩大肺扩大 肺容积肺容积 肺内压肺内压 吸气吸气 呼气:主动呼气:主动 呼气肌(呼气肌(+)胸廓胸廓 缩小缩小 肺缩小肺缩小 肺容积肺容积 肺内压肺内压 呼气呼气 呼吸辅助肌呼吸辅助肌(+)吸气肌(吸气肌()2.2.肺内压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肺泡内的压力.1 1)变化过程:)变化过程: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2 2)变化程度:)变化程度:吸气末、呼气末:肺内压吸气末、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大气压 压力差压力差=0 无气体流动无气体流动平静吸气时:肺内压:平静吸气时:肺内压:-1-2 mmHg用力吸气时:肺内压:用力吸气时:肺内压:

    7、-100-30 mmHg平静呼气时:肺内压:平静呼气时:肺内压:+1+2 mmHg用力呼气时:肺内压:用力呼气时:肺内压:+60+140 mmHg3 3)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吸呼气时肺内压变化3.3.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1 1)胸膜腔:密闭性,胸膜间浆液分子的内聚力)胸膜腔:密闭性,胸膜间浆液分子的内聚力2 2)胸膜腔负压的形成:)胸膜腔负压的形成:胸内压胸内压=肺内压肺内压 肺回缩力肺回缩力 (设大气压为设大气压为0)吸气末或呼气末吸气末或呼气末:肺内压肺内压=大气压大气压 胸内压胸内压=大气压大气压 肺回缩力肺回缩力 =肺回缩力肺回缩力 胸膜腔负压是由肺的弹性回缩力造成的胸膜腔负压是由肺的弹

    8、性回缩力造成的.吸气吸气 负压负压 呼气呼气 负压负压(胸廓与肺的生长速度不同步)(胸廓与肺的生长速度不同步)C C、在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为负值。原因:在生长发育过、在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为负值。原因:在生长发育过 程中,胸廓生长的速度比肺快,其自然容积大于肺的自程中,胸廓生长的速度比肺快,其自然容积大于肺的自 然容积,所以肺始终处于扩张转态。然容积,所以肺始终处于扩张转态。3 3)测定方式)测定方式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肺回缩力=-=-肺回缩力肺回缩力胸膜腔内压测定胸膜腔内压测定 平静呼气平静呼气 末末:-5-3mmHg 用力呼气末用力呼气末:-90mmHg 平静吸气

    9、末平静吸气末:-10-5mmHg 用力吸气末用力吸气末:110mmHg4)4)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 A A、作用于肺,牵张其扩张。、作用于肺,牵张其扩张。B B、作用于胸腔内壁薄而扩张性大的腔静脉和胸导管。促进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作用于胸腔内壁薄而扩张性大的腔静脉和胸导管。促进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二)肺通气的阻力(二)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弹性阻力 肺弹性阻力肺弹性阻力 肺的弹性回缩力肺的弹性回缩力 (1/3)肺泡表面张力肺泡表面张力 (2/3)胸廓弹性阻力胸廓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主要)气道阻力(主要)惯性阻力惯性阻力 组织粘滞阻力组织粘滞阻力 肺通气

    10、的阻力肺通气的阻力 1、肺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肺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1 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弹性阻力弹性阻力:弹性组织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所产生的对抗变形的力弹性组织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所产生的对抗变形的力.顺应性顺应性(compliance):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顺应性顺应性=弹性阻力弹性阻力1肺顺应性肺顺应性(CL)=肺容积变化肺容积变化(V)跨肺压变化跨肺压变化(P)L/cmH2O肺顺应性反映了肺扩张的难易程度,与弹性阻力成反比,肺顺应性反映了肺扩张的难易程度,与弹性阻力成反比,肺顺应性大,肺易扩张:肺顺应性小,肺不易扩张。

    11、肺顺应性大,肺易扩张:肺顺应性小,肺不易扩张。(2 2)肺弹性阻力的来源)肺弹性阻力的来源A A: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占: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占1/31/3)来源于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来源于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 肺扩张肺扩张 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被牵拉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被牵拉 弹性回缩力增大弹性回缩力增大B B:肺的液:肺的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占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占2/32/3)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存在于液存在于液-气界面使液体表面积尽量缩小的力气界面使液体表面积尽量缩小的力.肺泡表面张力肺泡表面张力:球形液球形液-气界面气界面,表面张力向心表面张力向心,倾向使倾向使 肺泡缩小肺泡缩小.肺表面张力是

    12、弹性阻力的主要来源肺表面张力是弹性阻力的主要来源.C C:肺表面活性物质:肺表面活性物质 A A)、成分:二棕榈酰卵磷)、成分:二棕榈酰卵磷 脂(脂(DPPCDPPC)。)。B B)、作用:降低肺泡液)、作用: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气界面的表面张力。C C)、生理意义)、生理意义 a:a:维持肺泡的稳定性;维持肺泡的稳定性;b:b: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 的组织液生成,防止的组织液生成,防止 肺水肿;肺水肿;c:c:降低吸气阻力,减少降低吸气阻力,减少 吸气作功。吸气作功。(3)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胸廓的弹性阻力方向视胸廓的位置而定。胸廓的弹性

    13、阻力方向视胸廓的位置而定。C Cchwchw=胸腔容积的变化胸腔容积的变化/跨胸壁压的变化跨胸壁压的变化(L/CmH(L/CmH2 2O)O)肺和胸廓的总顺应性肺和胸廓的总顺应性 C CL+chwL+chw 1/C 1/CL+chwL+chw=1/C=1/CL L+1/Cchw+1/Cchw 2 2、非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气道阻力。气道阻力是主要成分,约占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气道阻力。气道阻力是主要成分,约占80-90%80-90%。气道阻力气道阻力:气体通过呼吸道时气体分子之间及气体分子与气道壁之间的摩擦力气体通过呼吸道时气体分子之间及气体分子与气道壁之间的摩擦力

    14、.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1)气流速度)气流速度(2)气流形式)气流形式(3)管径大小)管径大小气道平滑肌舒缩活动气道平滑肌舒缩活动(4 4)肺容积)肺容积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交感神经(交感神经(+)NA+2R 平滑肌舒张平滑肌舒张管径管径 阻力阻力 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Ach+MR平滑肌收缩平滑肌收缩 管径管径 阻力阻力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平滑肌舒张平滑肌舒张 组胺、组胺、5-HT平滑肌收缩平滑肌收缩例:哮喘用药:例:哮喘用药:2受体激动剂受体激动剂喘乐宁喘乐宁二、肺容积和肺容量二、肺容积和肺容量(一)肺容量:静态肺容

    15、量、动态肺容量(一)肺容量:静态肺容量、动态肺容量 1、静态肺容量、静态肺容量(1)潮气量)潮气量 (2)补吸气量与深吸气量)补吸气量与深吸气量 (3)补呼气量)补呼气量(4)肺活量)肺活量 (5)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 (6)肺总量)肺总量 2、动态肺容量、动态肺容量(1)用力肺容量()用力肺容量(FVC)(2)用力呼气量()用力呼气量(FEV)阻塞性肺疾患者:阻塞性肺疾患者:FEV1、FEV1%降低降低限制性肺部疾患者限制性肺部疾患者FEV1降低降低FEV1%正常或上升正常或上升肺通气功能的评定测定肺通气功能的评定测定1.潮气量潮气量(TV)2.补吸气量补吸气量(IRV)3

    16、.补呼气量补呼气量(ERV)4.残气量残气量(余气量余气量)(RV)5.深吸气量深吸气量(IC)=TV+IRV6.功能残气量功能残气量(FRV)=TV+ERV7.肺活量肺活量(VC)=IRV+TV+ERV8.肺总量肺总量(TLC)=IRV+TV+ERV+RV 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量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量.用力呼气量用力呼气量(FEV):尽力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一定时间内的呼出气量尽力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一定时间内的呼出气量.时间肺活量:时间肺活量:FEV1/FVC:80%,FEV2/FVC:96%,FEV3/FVC:99%肺容

    17、积肺容积肺容量肺容量 三、肺通气量三、肺通气量(一)每分通气量:(一)每分通气量: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总量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总量.每分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潮气量潮气量(TV)呼吸频率呼吸频率(R)69L 每分最大通气量每分最大通气量:尽力作深快呼吸尽力作深快呼吸,每分所吸入每分所吸入 或呼出的最大气量或呼出的最大气量.70120L 通气贮量百分比通气贮量百分比=每分最大通气量每分最大通气量-每分平静通气量每分平静通气量 每分最大通气量每分最大通气量 反映通气功能的贮备能力反映通气功能的贮备能力.93%100%(二)(二)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无效腔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

    18、无效腔肺泡无效腔=生理无效腔生理无效腔v解剖无效腔解剖无效腔:鼻鼻呼吸性细支气管内不参与交换的气体量呼吸性细支气管内不参与交换的气体量.反应反应呼出气与肺泡气的差异:肺泡无效腔肺泡无效腔:肺泡内未参与气体交换的气体量肺泡内未参与气体交换的气体量.(每分每分)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每分每分)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呼吸频率 (500-150)15=4250 ml 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的肺通气效率高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的肺通气效率高 第三节第三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呼吸气体的交换一、气体交换的原理一、气体交

    19、换的原理(一)气体的扩散(一)气体的扩散 影响气体扩散速率的因素影响气体扩散速率的因素 1.1.气体的分压差气体的分压差 2.2.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 3.3.扩散面积和距离扩散面积和距离 4.4.温度温度(二)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二)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肺换气的动力:分压差肺换气的动力:分压差 方向和量方向和量O2 (肺)肺)CO2(肺毛细血管)肺毛细血管)呼吸膜呼吸膜(一一).肺换肺换气过气过程程二二.肺换气肺换气(二二).影响肺换气影响肺换气(气体交换气体交换)的因素的因素 1.呼吸膜的厚度呼吸膜的厚度 反比反比 呼吸膜呼吸膜-6层:是肺泡气

    20、与血液之间的物理屏障层:是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物理屏障.单纯扩散单纯扩散.厚度大厚度大扩散速率小扩散速率小 换气障碍换气障碍 PO2 PCO2 病理:肺水肿、肺炎、肺间质纤维化病理:肺水肿、肺炎、肺间质纤维化 2.呼吸膜的面积呼吸膜的面积 正比正比 面积面积 小小扩散速率小扩散速率小 换气障碍换气障碍 PO2 PCO2 病理:病理:肺炎、肺不张、肺实变肺炎、肺不张、肺实变3.3.通气通气/血流比值(血流比值(VA/Q比值)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和每分钟肺血流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之间的比值 正常正常 成人成人 安静安静 状态下状态下:VA(肺泡通气量)(肺泡通

    21、气量)=4.2 L/min Q(每分钟肺血流量每分钟肺血流量)=5L/min正常正常VA/Q比值比值为为0.840.84 VA/Q (0.84):通气过剩通气过剩(VA)或血流不足或血流不足(Q)肺泡无效腔增大肺泡无效腔增大 通气不足通气不足 PO2 PCO2 VA/Q (90%,血液可携血液可携带足够的带足够的O2,机体不发生缺氧。机体不发生缺氧。中段:血流经组织时,释放适量的氧,保证安静状态下组织代谢需氧量。中段:血流经组织时,释放适量的氧,保证安静状态下组织代谢需氧量。下段:保证组织活动增强时有足够的氧供应下段:保证组织活动增强时有足够的氧供应.(四)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P50:使使Hb

    22、氧饱和度达氧饱和度达50%时的时的PO2.正常正常:26.5mmHgP50 曲线右移曲线右移 Hb与与O2的亲和力的亲和力 HbO2中中O2释放释放 P50 曲线左移曲线左移Hb与与O2的亲和力的亲和力 HbO2中中O2释放释放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1.H+或或pH :曲线右移,:曲线右移,Hb构型改变构型改变 Hb和和O2的的 亲和力亲和力。2.Pco2:曲线右移。:曲线右移。波尔效应:酸度波尔效应:酸度 Hb和和O2的亲和力的亲和力。曲线右移曲线右移 有利于向组织供氧,符合生理需要。有利于向组织供氧,符合生理需要。3.温度温度:曲线右移曲线右移 组织代谢增加,组织代谢增加,O2的需求的需求。

    23、4.2,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DPG):):红细胞无氧代谢产物红细胞无氧代谢产物2,3-DPG 曲线右移曲线右移三、二氧化碳的运输三、二氧化碳的运输(一)(一)CO CO2 2的运输形式的运输形式 物理溶解物理溶解5%5%,化学结合的占,化学结合的占95%95%。主要是碳酸氢盐(主要是碳酸氢盐(88%88%)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7%)。)。1 1、血浆中的、血浆中的COCO2 2 :R-NHR-NH2 2+CO+CO2 2 R-NHCOO R-NHCOO-+H+H+2 2、红细胞内的、红细胞内的COCO2 2碳酸氢盐碳酸氢盐 1 1)溶解状态)溶解状态 2

    24、2)碳酸氢盐形式)碳酸氢盐形式出现氯转移出现氯转移 3 3)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氨基甲酸血红蛋白(二)CO2解离曲线 1、CO2解离曲线 2、O2与Hb的结合对CO2运输的影响 O2与Hb结合可促使CO2释放,这一现象称霍尔登效应。综上所述,O2及CO2的运输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影响的。CO2通过波尔效应影响O2的结合和释放,O2又通过何而登效应影响CO2的结合和释放。第五节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的调节一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呼吸中枢呼吸中枢:CNS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节律的神经细胞群。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节律的神经细胞群。(一一)呼吸中枢的分布及功能

    25、呼吸中枢的分布及功能 包括脊髓、延髓、脑桥、间脑、大脑皮层。包括脊髓、延髓、脑桥、间脑、大脑皮层。延髓延髓:呼吸基本节律中枢呼吸基本节律中枢 脑桥上部脑桥上部:呼吸调整中枢呼吸调整中枢 (抑制吸气抑制吸气)脑桥中下部脑桥中下部:长吸中枢长吸中枢 低位脑干低位脑干(延髓延髓+脑桥脑桥):基本正常的呼吸节律基本正常的呼吸节律 高位脑高位脑:呼吸运动的随意控制呼吸运动的随意控制,呼吸运动的条件反射的建立呼吸运动的条件反射的建立呼吸神经元所在部位呼吸神经元所在部位:延髓延髓:背侧呼吸组背侧呼吸组(DRG)含吸气神经元含吸气神经元 膈肌、肋间外肌膈肌、肋间外肌 兴奋时引起吸气兴奋时引起吸气 腹腹侧呼吸组

    26、侧呼吸组(VRG)含呼气神经元含呼气神经元 腹肌、肋间内肌腹肌、肋间内肌 兴奋时引起兴奋时引起呼气呼气 脑桥上部脑桥上部:PBKF核群核群 (臂旁内侧核、臂旁内侧核、KF核核)限制吸气限制吸气,使使 吸气转向呼气吸气转向呼气.A A平面(平面(中脑与脑桥间)切中脑与脑桥间)切断:断:呼吸节律无明显变化呼吸节律无明显变化 B B平面(脑桥上、中部之间)平面(脑桥上、中部之间)切断:长吸呼吸(呼吸调整中枢切断:长吸呼吸(呼吸调整中枢)C C平面(脑桥和延髓间)切断平面(脑桥和延髓间)切断:喘息样呼吸:喘息样呼吸 D D平面(延髓与脊髓间)切断平面(延髓与脊髓间)切断:呼吸停止:呼吸停止吸气神经元吸

    27、气神经元脑桥调整中枢脑桥调整中枢(+)()(+)()图图 呼吸节律形成示意图呼吸节律形成示意图吸吸气气切切断断机机制制(二二)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节律的形成肺牵张反射肺牵张反射前包钦格复合体前包钦格复合体(pre-Botzinger complex,PBC):是呼吸节律起源是呼吸节律起源的关键部位。的关键部位。学说:学说:起搏细胞学说起搏细胞学说神经网络学说神经网络学说呼吸调整中枢中枢吸气活动发生器,吸气神经元吸气切断机制吸气肌运动神经元吸气肌收缩 吸气 肺扩张 肺牵张感受器+-神经元网络学说示意图神经元网络学说示意图二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一)肺牵张反射(一)肺牵张反射 1

    28、1、肺扩张反射:是肺充气或扩张时抑制吸气的反射。、肺扩张反射:是肺充气或扩张时抑制吸气的反射。2 2、肺萎陷反射:是肺萎陷时引起吸气的反射。、肺萎陷反射:是肺萎陷时引起吸气的反射。1 1)机制:)机制:吸气吸气 肺扩张肺扩张 支气管、细支气管牵张感受器兴奋支气管、细支气管牵张感受器兴奋 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增多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增多 延髓吸气神经元抑制延髓吸气神经元抑制 脊髓前角吸气肌运动神经元抑制脊髓前角吸气肌运动神经元抑制 脊神经传出冲动脊神经传出冲动 减少减少 吸气肌舒张吸气肌舒张 吸气停止,转入呼气吸气停止,转入呼气 2 2)作用:使吸气不至于过长过深,防止肺通气过度)作用:使吸气不至于过长

    29、过深,防止肺通气过度 (1)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 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颈动脉体、主动脉体主动脉体 I 型细胞型细胞刺激刺激:动脉血动脉血pH 、PO2 、PCO2 传入神经传入神经:颈动脉体颈动脉体舌咽神经窦神经舌咽神经窦神经,主动脉体主动脉体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中枢中枢:延髓延髓效应效应颈动脉体传入的冲动主要引起呼吸加深加快;颈动脉体传入的冲动主要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主动脉体传入的冲动主要引起血液循环的变化主动脉体传入的冲动主要引起血液循环的变化 生理作用生理作用机体低机体低O2时维持呼吸时维持呼吸(二)(二)化学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延髓腹外

    30、侧延髓腹外侧浅表处的神经元浅表处的神经元 适宜刺激适宜刺激:脑脊液或局部细胞外液中的脑脊液或局部细胞外液中的 H+PO2 对对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无无H+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对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直接作用小中枢化学感受器直接作用小PCO2 易通过血脑屏障易通过血脑屏障,对对中枢化学感受器敏感中枢化学感受器敏感,间接作用间接作用H+(2)CO2、H+、O2对呼吸的对呼吸的调节调节CO2: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体液因素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体液因素 中枢化学感受器途径是主要的,比外周化学感受器敏感中枢化学感受器途径是主要的,比外周化学感受器敏感 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快速反应中起作用(外周

    31、快,中枢慢)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快速反应中起作用(外周快,中枢慢)P CO2 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可加强对呼吸的刺激;超过一定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可加强对呼吸的刺激;超过一定 限度,抑制呼吸,起麻醉效应限度,抑制呼吸,起麻醉效应 H+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中枢化学感受器对H+的敏感性较的敏感性较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高,高,脑脊液中的脑脊液中的H+是是中枢化学感受器的最有效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的最有效刺激 血中血中H+(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以刺激(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以刺激外周化学感外周化学感 受器为主受器为主 O2吸入气吸入气POPO2 2降低时,一般在动脉血降低时,一般在动脉血POPO2 2降低至降

    32、低至80mmHg80mmHg以下时,以下时,出现肺通气增加。严重低出现肺通气增加。严重低O O2 2时,呼吸障碍。时,呼吸障碍。机制:机制:1 1)低)低O O2 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2 2)低)低O O2 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3 3)轻、中度低)轻、中度低O O2 2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大于对呼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大于对呼 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吸中枢的抑制作用 。4 4)严重低)严重低O O2 2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不足以克服低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不足以克服低O O2 2对对 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缺氧完全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对呼吸的刺激作用缺氧完全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对呼吸的刺激作用 严重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表现为抑制效应严重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表现为抑制效应 PO280mmHg时,才出现反射效应,对正常呼吸调节意不大时,才出现反射效应,对正常呼吸调节意不大(3)O(3)O2 2、COCO2 2、H H+在呼吸调节中的相互作用在呼吸调节中的相互作用 CO CO2 2的作用最强,而且比单因素作用时强;的作用最强,而且比单因素作用时强;H H+的作用次之;的作用次之;O O2 2的作用最弱。的作用最弱。谢谢观赏!2020/11/565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生理学-第四章-呼吸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75545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