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高考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docx

  • 上传人(卖家):青草
  • 文档编号:3751069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2.3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高考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docx》由用户(青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年高 文言文 挖空 训练
    资源描述:

    1、2022年高考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一、全国甲卷(适用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齐助楚攻秦,取(攻占、攻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主谓间助词,取独)交善(交好、友好),惠王患(担心)之,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正当、正在)欢(交好、友好),子为(替、给)寡人虑之,奈何(怎么办)?”张仪曰:“王其(还是,表委婉商量语气)为臣约车(准备车马)并(和)币(金钱),臣请试之。”张仪南(n作状,到南方)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恐怕、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于敝邑(古代对本国的谦称,犹言偏僻的地方)之王甚厚现在对秦王来说齐王的罪恶是最严重的,敝邑欲伐之,而大国(尊称,指楚国)与之欢。

    2、大王苟(如果)能闭关绝(断绝邦交)齐,臣请使(让)秦王献商于之地,方(方圆)六百里。若此(如果这样),则是北(n作状,在北面)弱(使动,使削弱)齐,西德(n作v,施加恩惠)于秦状语后置句,在西面对秦国施加恩惠,而(并且,表递进)私(动词,私人占有)商于之地以为(作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通“悦”),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之于(介词,在)朝廷曰:“不榖(也作“不谷”,古代诸侯自称之谦辞)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全、都)贺,陈轸后(最后、后来)见,独(唯独)不贺。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我

    3、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表转折,反而)患(祸患)必至也。”王曰:“何也(为什么)?”对曰:“夫秦所以(的原因)重(重视)王者,以(因为)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却,表转折)齐先绝,是楚孤(宾语前置,使楚国孤立)也,秦又何(怎么会)重(重视)孤国?且(况且,何况)先绝齐,后责(索取)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停止)口无言,以待吾事。”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

    4、)吧楚王使(派遣)人绝齐。张仪反(返回),秦使人使(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暗中合盟)。楚因(于是)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纵横)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发动军队)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趁机)赂之一名都(大点的城池),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再从齐国补偿回来。”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楚兵大败于杜陵。故(因此)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过分,过于)听于张仪。(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参考译文】齐国帮助楚国进攻秦国

    5、,攻下了(秦地)曲沃。后来秦想要进攻齐国,由于齐、楚友好,秦惠王为此忧虑,对张仪说:“我想要发兵攻齐,无奈齐、楚两国关系正密切,请你为我考虑一下,怎么办呢?”张仪说:“请大王为我准备车马和金钱,让我试试看。”于是张仪去南方楚国见到楚怀王,说:“现在对秦王来说齐王的罪恶是最严重的,秦国准备征讨齐国,然而楚国跟齐国交好。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交邦,让我劝说秦王献上商于的土地,方圆六百里。如果这样,楚国就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且获得了商于六百里土地,这就是一举三得的上策。”楚怀王非常高兴,在朝堂上宣布说:“我已经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听见这话的群臣都向怀王道贺,陈轸最后

    6、晋见,唯独不向怀王道贺。怀王说:“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陈轸回答说:“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反而一定会招来祸患。”怀王问:“为什么?”陈轸回答说:“秦王之所以重视大王的原因,是因为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还没有得到秦国的割地却先和齐国断绝邦交,是让楚国陷于孤立状态啊,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何况楚国如果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张仪欺骗。结果是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后援,这样秦齐两国的兵都一定会进攻楚国。”楚王不听从

    7、,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怀王派使者跟齐国断绝邦交。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秦齐的盟约暗中缔结成功。楚国派遣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是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楚国使节回国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准备发兵去攻打秦国。陈轸说:“攻打秦国,不是一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此机会将一个大都市送给秦国,跟秦连兵伐齐,这样可以把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再从齐国补偿回来。楚怀王没有采纳,于是发兵北去攻打秦国。秦、齐两国合兵,楚军在杜陵惨败。可见,楚国的土地并非不大,人民和诸侯也并非软弱,之所以

    8、会陷入几乎亡国的惨境,是怀王没有采纳陈轸的忠告,而过于听信张仪的缘故。附:真题与网络答案10.下对文中划线都分的断句,正角的项是A.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B.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C.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D.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

    9、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又担心楚国作梗,因为齐国曾经帮过楚国,齐楚关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张仪考虑如何应对,张仪答应尝试出使楚国。B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C楚国群臣祝贺将得商于之地六百里

    10、,陈轸不以为然,认为秦看重楚是因为楚有齐为后援,若先绝齐后索地,一定受骗,齐秦两国都将攻打楚国。D. 张仪返回,秦王随即派人与齐联合,拒不给楚国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齐合力大败楚兵。楚国失败是因为没有听从陈轸而误信张仪。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二、全国乙卷(适用地区: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圣人之(主谓间助词,取独)于(对,对于)天下百姓也,其(大概,表估计)犹赤子(刚生的婴儿)乎!饥者

    11、则食(n作v,拿食物给人吃)之,寒者则衣(n作v,拿衣服给人穿)之,将之养之(将养:侍奉赡养),育之长之(培育成长),唯恐其不至于大也。魏武侯浮(漂流)西河而下,中流(泛指河流的中游),顾谓(回头)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险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指施行德政)不在险。昔三苗氏(部族名称,苗人之始)左洞庭而(表并列)右彭蠡(彭蠡湖,鄱阳湖古称),德义不修(宾语前置,“不修德义”,不讲仁义道德),而禹灭(使灭亡)之。夏桀之居,左河、济(黄河、济水)而右太华,伊阙(山名)在其南,羊肠(羊肠阪,地名)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放逐)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

    12、号: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都)敌国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攻克,打败)殷,召太公而(表顺承)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奈何:拿怎么办;士众:士人和百姓)?”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连同)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厌恶)其余胥(墙壁)。咸(全、都)刈(割,这指杀死)厥(其,他的、他们的)敌,靡(没有)使(让)有余,何如(怎么样)?”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怎么处理这事)?”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使活下)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n作v,耕种)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只亲近

    13、那些有道德的人)百姓有过在予(我)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主谓倒置,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凡所以(的原因)贵(认为贵,尊重)士君子者以(因为)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adj作n,老人)负薪(背着柴火)而有饥色,公悲(悲悯)之,喟然(叹气的样子)叹曰:“令吏养(赡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不幸),守国之本也。今君爱(怜惜)老而恩无不逮(达到),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而,表顺承)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评定、判定)而供秩(供养、安置)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

    14、。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犹言乐善好施),缓刑辟(刑法,刑律)而趋民时(犹农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用来的)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注】说苑又名新苑,是汉代刘向所编纂的小说集。作品原有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朝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附:真题与网络答案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15、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B.“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D.“公悲之”与“心中

    16、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 )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晏子则指出,喜爱有才德的人,同情没能力的人,是守国的根本。D.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13.

    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三、新高考全国卷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n作状,在夜里,连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将要)攻魏,子为(替、给)寡人谋,奈何(怎么办)?”孟尝君曰:“有诸侯之(结构助词,的)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希望)子之行也!”重(重视、郑重)为之约车百乘(指兵车一百辆)。孟尝君之(去、到)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表目的,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冒昧,斗胆)借兵者,以(表因果,是为了)忠(效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

    18、曰:“夫赵之兵(军队、兵力)非能强于(比)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每年,一年一年)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为什么)也?以(因为)其西为赵蔽(作为赵国的屏障)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歃血为盟)于秦是(这、这样)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将、将要)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孟尝君)又北(n作状,向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收成不好)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表目的,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国都的城门,也指边境)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

    19、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献上好的计策)于(向)王(状语后置句),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主谓间助词,取独)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屈节)割地,以(把)国之半与秦,秦必去(撤兵)矣。秦已去魏,魏王悉(作V,倾其全部)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凭借、依靠)赵之众,以(用)四国攻燕,王且何利(n作v,得到好处)?利(n,好处)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道路与乡里)近而输(这里指粮草的供给)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悦)曰:“君得

    20、燕、赵之兵甚众且(而且)亟(快)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讲和、求和)于魏。因(于是)归(归还)燕、赵之兵,而(并且)封田文。(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参考译文】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办?”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的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魏王说:“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郑重地为孟尝君准备了百辆马车。孟尝君来到赵国,对赵王说:“我希望从赵国借些军队去救魏国。”赵王说:“寡人不能借。”盂尝君说:“我冒昧地借兵的原因,是为了以此效忠大王啊。”赵王说:“可以说给我听听吗?”盂尝君说:“赵国的军队并非比魏国的军队战斗力强,魏国的军

    21、队也并非比赵国的军队战斗力弱。然而赵国的土地没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胁,百姓也没有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魏国的土地一年一年受到威胁,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为什么?因为魏国在西面为赵国作了遮蔽。现在赵国不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歃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现。”赵王答应了,为魏国发兵十万,战车三百辆。盂尝君又北上拜见了燕王,说,“从前家父经常为燕、魏两王的交往约会,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芏救救魏国。”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会怎么样呢?”盂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

    22、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它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盂尝君说:“题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陷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叉西借秦国军队,再依靠赵国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禹,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自己会跋涉几千里寒帮助人吗?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吗?那么对于四国军队来说道路与乡里很近,补给给养又很容易。大王还能得到

    23、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从您的了。”于是为盂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魏王大喜,说:“您借燕国、赵国的军队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让土地同魏国讲和。魏国于是归还了燕国、赵国的军队并且封赏了孟尝君。附:真题与网络答案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赵不救魏/魏歃

    24、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

    25、救兵。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

    26、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一、10.B “不烦一兵”和“不伤一人”字数相同,结构相似,都是后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的前提,“而”是连词,所以“而”之前应断开,排除A、D。“子”是第二人称,指“你”,是“不贺”的主语,因此“子”前应断开,由此排除C。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11. A A.“约车”的“约”是“拴套、准备”之意,“与诸将约”的“约”是“约定”之意,二者含义不同。B.“宣言”是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

    27、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的宣传号召,二者含义不同。C.“孤国”中的“孤”是孤单、孤立的意思;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是孤单之意,二者含义相同。D. “阴合”的“阴”是私下、暗中的意思,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指阴晦的气象,二者含义不同。12. B “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说法错误。原文中 “西德于秦”的意思是“对秦国施有恩惠”,而不是“得到秦国的恩惠”。13. (1)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善”,形容词,妥当,好;“其”,副词,表命令语气,还是;“弭口”,住口)(2)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

    28、使臣说:“是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绝”,动词,断绝;“乃”,副词,才;“广从”,纵横)二、10.B 句意:周公说:“让他们各自住着自己的房屋,耕作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义的人。百姓有过错,责任在我一人身上。”武王说:“看得远大啊,(这样做足以)平定天下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11.A “饥者则食之”意思是“饥饿的人就给他粮食吃”,“食”是名词作动词,拿食物给人吃;“食野之苹”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两者含义不同。12.D “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错误,曲解文意,文中“岂所以定

    29、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意思是“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这是说不能靠建造游观之台这些方式来安身存命。13.(1)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克”,打败;“召”,召见;“奈何”,把怎么办)(2)现在我请求找来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安置他们。(“请求”,请求找来;“鳏寡”,丧妻丧夫;“论”,评定;“供秩”,供给生活物品,可意译为“安置”;“焉”,代词,他们)三、10.C “魏歃盟于秦”意思是魏国将与秦国结盟,应断在“秦”之后;“所以”,用来的办法,固定词组,表因果,不能断开。11.C 邹忌讽齐王纳

    30、谏中“王之蔽”的“蔽”是“受蒙骗”。12.A “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与原文意思不符,应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13(1)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会怎么样呢?(得分点:“岁不熟”、“且”的意思)(2)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得分点:“折节”、“以”、“去”的意思)14.对赵国:晓之以厉害,为赵王讲清存魏对赵国的好处,也说明了魏国如果投降秦国将给赵国带来的危害;对燕国:请求发兵不得,便晓之以厉害,为燕王讲明如果魏国屈节割地求和于秦,转头向燕,对燕国极为不利。2022年高考古诗词真题训练一、(全国甲卷)阅读

    31、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 画眉鸟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 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15.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二、(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

    32、诗,完成14-15题。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

    33、16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注 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

    34、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及解析】一、14. C “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说法错误。文诗中先说笼中的画眉鸟在窗边清风中鸣叫,初听之时,声音还是来自“高笼”之中;但等到诗人了却简单的公事,众人散尽之后,衙署清幽安静,此时再听画眉鸟的鸣声,则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一般。因此,文诗也认为画眉鸟在“高笼”中与在山林之间的鸣声是有差别的,对此有所涉及。 15. 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

    35、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15题详解】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在本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初听上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本诗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

    36、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二、14.A.“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理解错误,根据“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诗人说只要两个人心意相通,不需在乎认识的早或晚.。1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直抒胸臆。“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情感。本诗作者点明自己与朋友都有贫困潦倒的生活经历,又有着共同的情怀理想。运用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抒情。颈联的“浦楼”两句和尾联的“去去”两句,一实一虚,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三、15 A “

    37、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分析错误,诗中“人情苦向南山觅”中的“人情”应是寻春的执着之情,交代了“南山觅”的原因,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16珍惜美好,执着追求。作者对“无边春色”执着追寻,一个“苦”字体现出对美好事物美好景色的执着追求。积极态度,重视劳动。“祈麦祈蚕”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怀有积极乐观态度,重视劳动生产的重要表现。遵守孝道,各安其所。“翁”“子”“孙”之问推行孝道友爱,其乐融融。“商”“贾”“农”各安其所,安守本业,自食其力。解析:“人日”为中国传统节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是人类的生日。“是日天气清明者则人生繁衍”。节日习俗因地区不同,有的地方吃面条,有的地方吃“七宝羹”,又以登高赋诗为乐。孟春时节尽是春色,可还是要寻春,觅春,体现出对自然美景的执着追求。“行商坐贾”泛指商人,四处行走的是“商”,坐店经营的是“贾”,耕织的是“农”,活动特征明显。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高考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75106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