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二 古代文化常识.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考点二 古代文化常识.doc》由用户(LY52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点二 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 古代 文化 常识 下载 _热门考点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考点二古代文化常识以本为本,强化记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内容非常广泛,这些常识内容一般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制、科举、姓名、礼俗、宗法、车马、饮食、音乐、文学等内容。高考考查的重点是在古代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对理解作品起着重要作用的内容,不考生僻晦涩的内容。高考考查的文化常识大部分与课本内容相关,所以考生掌握课本上的基本文化常识,对解题有很大帮助。下面就对课内外出现的文化常识进行分类梳理训练,帮助考生找到解答文化常识题的窍门。【课内联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寡人之于国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吾不能早用子()则虽欲长侍足下()敢以烦执事()小子无所畏,
2、何敢助妇语()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贱妾留空房()答案诸侯谦称,寡德之人。敬辞,称对方。对人的鄙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表示轻蔑的称呼。谦辞,旧时男子称自己。敬辞,尊称男子。古代妇女谦称自己。【课外拓展】2.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的正误。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号”和“名”词义相近
3、或相反,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天圣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于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有且只有一个年号。()庙号是皇帝在位时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也用这个庙号。()上辈称呼下辈或者平辈之间称呼时一般直接使用第二人称代词,无尊卑之说,如“尔安敢轻吾射”中的“尔”。()古人自称家人的时候经常带“家”或“舍”,其中“舍”是称呼家中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家”则是称呼家中比自己辈分低或年少的人。()殿下是古代对仅次于天子的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称。()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表示褒奖之意,称之为“谥”或“谥号
4、”,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先”表示已故的,是称呼死者的敬辞。如“先考”是对已故母亲的敬称,也称“先君子”。“从”表示堂房亲属。如“从子”是指侄子,“从兄”是指同祖伯叔的儿子而年长于自己的人。()答案应该是“名”与“字”有关系,陶渊明,字元亮;苏轼,字子瞻。明清之前,很多皇帝有多个年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家”“舍”的解释反了。不只是褒奖,谥号有褒贬之意。“先考”是对已故父亲的敬称,已故母亲称“先妣”。【课内联想】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晋侯秦伯围郑()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拜为上卿()召有司
5、案图()举孝廉不行()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衡下车,治威严()答案春秋时期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楚国之卿,类似丞相之职。武官名。封建时代多为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古代官名,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宫廷的侍卫。贬官,降职。官吏初到任。【课外拓展】4.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的正误。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兵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兵部尚书。()征辟制是汉武帝时推
6、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如张衡就曾经“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晋侯”比“秦伯”低一等。()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名称为“三公”。但朝代不同、时期不同,三公之官名称不同,职掌也不同。()“征、辟、任、除、拜、授、迁”都是指任用官员,用法相同。()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
7、理。()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连中三元”。()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榜眼”。()答案“兵部”应是“吏部”。“晋侯”比“秦伯”高一等。用法不同。征是皇帝特聘;辟是官府或高官聘用;任又称保,指高官保任其子弟为官;除有“除旧官,任新官”之意,就是改任;拜、授是正常授官,有时是平级调任,有时是升职;迁指官职晋升或调动。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课内联想】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沛公居山东时(
8、)沛公欲王关中()将军战河北()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于三辅,因入京师()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然后以六合为家()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去紫台连朔漠()序八州而朝同列()答案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黄河以北。“河”特指黄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华山之阳指的是华山的南面。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近。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天地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北方沙漠地带,有时也泛指北方。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课外拓展】6
9、.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的正误。江河专指长江、黄河。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又称江左。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表,长江以南地区。()塞外又名塞北、朔北、漠南,古代指外长城以北,即今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北部及河北外长城以北一带。()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国是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有些地方有古称或者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扬州称临安、维扬,杭州称广陵、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传说中的
10、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后成为中国的别称。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东部地区。()淮左,淮水西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西面。()中国五岳,中国汉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山东,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大多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答案扬州称广陵,杭州称临安。百越泛指南方地区。是淮水东面。【课内联想】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乃
11、朝服,设九宾()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一夫作难而七庙隳()项王、项伯东向坐()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申之以孝悌之义()伏惟启阿母()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答案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天子的宗庙。面向东。古代以东为上方、尊位。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
12、,就是行礼叩头。【课外拓展】8.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的正误。封禅指在都城的城郊祭天、祭地的盛典。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都给予特别的重视。()祖道,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至易水上,既祖,取道”(荆轲刺秦王)中的“祖”就是“祖道”,引申为饯行和送别。()古代祭祀或祭拜用纯色全体牲畜和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叫“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所以这类牺牲称为“牢”。()敕是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团圆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
13、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再拜,再一次行拜礼,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两国结盟共对外敌,后称两国结盟为“秦晋之好”。()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天子之死称崩,父母之死称见背,佛教徒之死称圆寂,一般人的死称羽化、亡故、谢世等等。()答案封禅专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去掉“或肱股之臣”。上元是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再拜是拜两次。秦晋之好后称两姓联姻。羽
14、化是称道教徒之死。【课内联想】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岁在癸丑()七月既望()徘徊于斗牛之间()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如何四纪为天子()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答案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相当于凌晨13时。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农历每月十六。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东汉皇帝汉顺帝刘保的第二个年号,这里运用了年号纪年法。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
15、1时)。人定: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秋季的第三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课外拓展】10.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的正误。古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天干常用来表示次序,地支可用来表示时间。把天干地支依次组合,配成六十对,称为“六十甲子”。()阴历每月十五日称“望”。阴历每月初一称“晦”,每月最后一天称“朔”。()古人以夜半为中心,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以夜半(子时)为三更,前后各有两更。现在常说的“半夜三更”本是指夜半子时,即11点至1点。()诗经七月:“七月流
16、火,九月授衣。”火,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正热。()月亮的别称很多,如金乌、金蟾、玉兔、婵娟等。()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00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漏刻指很长的时间。()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
17、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不分离。()答案阴历每月初一称“朔”,每月最后一天称“晦”。“表明暑气正热”应是“暑气已退”。金乌是太阳的别称。漏刻指很短的时间。比喻人分离不得相见。【课内联想】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五经,贯六艺()为变徵之声()不过数仞而下()死当结草()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答案六经的经
18、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又称作“六经”。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徵的变调,音调悲凉。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羽,声调激愤。古时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鲤,孔鲤,孔子之子。对,指庭对,有接受教诲之意。意思是到父亲那里去接受教诲。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庄生:庄子,庄生迷蝶的典故。望帝:相传商朝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
19、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课外拓展】12.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的正误。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撰。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历史。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文集的命名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作者姓名命名,如李清照集;以官爵命名,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
20、十四史全是纪传体。()五经是诗书礼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苏洵的嘉祐集、杜牧的樊川文集都是以帝王年号命名的。()法书又称法帖,是指人们学习书法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有时也以此表示对古代名家墨迹的敬称,或以此誉称表达对书法作者的尊重。()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三十三篇,分为十二策。()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或陈述某种意见的一种文体。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以及陈说政治的请求和愿望。()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行书也叫
21、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答案范文正公集以谥号命名。乐应该是易。杜牧的樊川文集是以地点命名的。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楷书也叫真书。【课内联想】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乃使其从者衣褐()江州司马青衫湿()总角之宴()把吴钩看了()臣请就汤镬()副有罪,当相坐()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钟鸣鼎食之家()槌床便大怒()布衣之交尚不相欺()答案粗布或粗布衣服。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后来也指地位低下的文人。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古代一种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