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doc

  • 上传人(卖家):LY520
  • 文档编号:375061
  • 上传时间:2020-03-16
  • 格式:DOC
  • 页数:22
  • 大小:18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doc》由用户(LY52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考点 鉴赏 诗歌 形象 下载 _热门考点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考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材联想,以本为本筑双基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且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这些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扣住诗歌形象是鉴赏诗歌,感受诗情、领悟诗意、体会诗境的基本途径。突破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观和人生追求。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作品中,诗人

    2、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塑造了怎样的词人形象?【思路导引】1.看标题(注释),揣摩形象标题中的“怀古”暗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方式?答:答案暗示了本作者要通过怀古抒情,借古讽今,借古伤己。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词中的“一片神鸦社鼓”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答:答案词人通过对敌占区民众祭祀佛狸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敌占区民众文化心理认同变化的担忧和完成统一大业的急迫心情。3.抓描写,把握形象词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自我形象?答:答案表现了仰慕英雄

    3、、渴望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词人形象。4.研典故,理解形象词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表现了怎样的词人形象?答:答案渴望如廉颇那样老骥伏枥、报效祖国,但又感叹英雄迟暮、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因而情感悲愤的词人形象。【整合答案】答案既表现了对民众的担忧和完成统一大业的急迫心情,又表现了仰慕英雄,渴望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又感叹英雄迟暮、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答题建模】【迁移拓展】下列教材中的诗句或诗歌,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特征是什么?诗歌主要人物形象特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陆游示儿、辛弃疾破阵子王维九

    4、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翰凉州词、王昌龄出塞柳永雨霖铃、李商隐无题答案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缠绵悱恻(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 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

    5、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答:解析要阅读全诗,联系标题、注释等,以诗歌中人物、环境、情节为依据,从人物身份、性格、思想感情入手,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征。这首诗的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而首联“那因远适更沾巾”,表明诗人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从而表现了他的旷达。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6、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颔联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答:解析“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诸弟隔”表明诸弟长期分离,被战火阻隔,从而表达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天涯”表明飘零之苦,“一身遥”抒写孤独之苦,“涕泪”抒写飘零之悲苦难抑而落泪。据此即可分析出诗人形象。答案刻画了饱尝流离之苦、思念亲人、担忧国家局势的诗人形象。“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战乱

    7、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答:解析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志趣。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

    8、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突破二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常考查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要注意的是,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已营造出某种意境。因而,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应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的望海潮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路导引】

    9、1.景物不能直译,要把景物特点描绘出来,写出诗人的心境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答:答案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2.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予以赏析。答:答案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萧瑟的景象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厉。3.景物意象要结合背景分析李贺诗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描写了

    10、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诗人背景进行赏析。答:答案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悲凉肃杀的战场景色,对于志在报国之士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但却是报国无门。【整合答案】答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描写的是自然景物,“参差十万人家”描写的是人文景物。“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表达了作者对杭州自然人文景象的赞美之情。【答题建模】【迁移拓展】下列教材中诗歌名句,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特点?诗歌名句意境特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飘飘何所似

    11、,天地一沙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答案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

    12、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解析这两句是对田地的白描,首先应逐一分析各词语的意思,如“平畴”指平旷的田野,“良苗”指禾苗长势良好,“怀新”是因为远风相交,风过禾苗,显得禾苗充满生机;然后将这些内容表达出来即可。答案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自然和谐、生机勃勃的田园风景图。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诗人

    13、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解析诗是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诗题为“寻”,由此而发,前两句一路“寻”来,颔联写远望和近看,“寻”到了隐士的居处。颈联写隐者不在,看松寻源,别有情趣。最后写“溪花自放”而“悟”禅理之无为,即使寻到了常山道士,也只能相对忘言了。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2.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双调碧玉箫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这

    14、首小令的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答:解析前四句集中写秋天的景色。“秋景堪题”,是总写,是对秋景概括的赞美。以下三句,各自以绚丽的色彩展开对秋景的描绘,远处的红叶,近处的黄菊,通过青翠的松径联结成一个立体的完整画面,层次清晰,色彩绚烂,和谐宁静,秋意盎然。“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秋景是为了抒写其超脱、隐逸的情怀。答案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山图:金风玉露的秋季,漫山遍野的枫叶绚丽多彩,泉水清澈,苍松荫道,金菊绕园盛开。不仅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为后面的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突破三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

    15、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即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要素。高考设题的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于谦的石灰吟塑造了石灰石怎样的形象?它寄寓了作者什么深意?【思路导引】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中刻画了胡马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答案诗歌描绘了胡马的不凡骨相,雄奇体态,勇往直前,骁勇善战,义干青云。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体形的俊健,更为它所呈现出的

    16、精神感奋不已。诗歌句句写马,又处处关人,以健马暗喻勇士,诗人的豪迈之情跃然纸上。2.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诗中刻画了小松怎样的形象?诗人刻画小松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答:答案诗歌刻画了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形象。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身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中刻画了蝉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

    17、什么感情?答:答案诗歌刻画了蝉居食高洁,但是露重霜浓翅难举,大风多起声难闻的形象。诗人以蝉自喻,表达了蒙冤受屈,有志难伸的愤激之情。【整合答案】答案(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答题建模】【迁移拓展】下列诗歌所咏物象的特征如何?其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句物象特征思想感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浮云长。(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8、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兰)天下真花独牡丹。(牡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答案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顽强不屈竹:亭亭而立,节节而高正直、不屈菊:凌霜自行不趋炎附势,生性淡泊松柏:傲寒不凋坚贞不屈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芳草自怜,淡泊高洁高洁美好牡丹:娇艳多姿,雍容华贵富贵吉祥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顽强不屈丁香:素雅清纯美丽,幽香沁人心脾愁思蝉:清露高声对高风亮节的追求(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

    19、成题目。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 树杪:树梢。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答:解析考查意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比较分析。分别分析诗句所用的意象,然后进行比较。抒发情感主要包括抒情方式和抒情内容等,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

    20、“泪沾裳”,远离亲人,涉险至此。答案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解析一、二句突出山泉淡泊无名;三、四句说它清澈可鉴,飞落如雨;五、六句写它能使涧满池平;七、八句赞扬它

    21、恬淡自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概括,答案就宛然可见了。因为本诗是托物言志诗,“物”的品格清楚了,作者的“志”就容易推测了。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杜鹃花真山民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

    22、说明。答:答案本诗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50分钟78分)题组一对点练1.人物形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野步宋周密麦垅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答

    23、:解析周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漫步郊野所见到的春日景色。以清新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塑造了一位悠然沉醉在生机盎然的春景中的隐逸者形象。赵诗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过自己与秋风萧瑟中“峭寒”的交锋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呈现了一个年老体弱、倚杖漫步、在秋风中感叹韶华已逝的老者形象。答案第一首诗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事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注】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24、寂寞沙洲冷。【注】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答:答案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本词用“缺月”“疏桐”“漏断”“寒枝”“沙洲冷”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3.人物形象阅读下面龚自珍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题目。(6分)漫感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万

    25、千哀乐聚今朝。【注】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分:料想。“剑气箫心”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答案既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或:既有情致又有胆识、刚柔相济的诗人形象。诗人形象包含两方面特征。(能结合具体诗句,紧扣诗人形象特征分析即可)4.景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题目。(6分)池上早秋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答案诗歌的前两联描绘了

    26、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荷花点点、菱芰点缀、秋风徐来、栏杆生凉、夕阳照篱的初秋荷塘图。5.景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题目。(6分)鹧鸪天离恨纳兰性德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云淡淡,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对这句词作简要赏析。答:答案词人运用想象,描绘了一幅与情郎春夜月下泛舟的美妙图画,创设了一个宁静、温馨的优美意境,表达了女子渴望与情郎相会的期盼之情,反衬出女子的离恨之苦。6.景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晚秋夜白居易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花开

    27、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答案意象:溶溶的月光、凋残的菊花、疏篱、飘零的桐叶、寒井、急飞的塞鸿、迟鸣的鸡。(写出四个即可)营造了一种清冷、寂寥的意境。7.景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唐多令邓剡【注】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时所写。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

    28、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答案“雁”这一意象的特点:因季节变化从自己的家园北方南迁;寒夜里无处可栖,只能伴着清冷的明月,栖于瑟瑟的芦花之上。“雁”的形象寄寓了词人对乱离中有着不幸处境的人民(也包括自己)的无限同情和慨叹。8.景物形象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图?答:答案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春日田园图。春天到了,斑鸠在屋上不时鸣叫,村中的杏花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农民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这一切都透出一种明媚、

    29、生机、充满希望的春天的气息。9.事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满庭芳残梅李清照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注】篆香:对盘香的喻称。何逊: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有扬州早梅诗。千百年来,梅花精神已被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中。人们赏梅、咏梅、评梅、画梅,用梅花寄托怀抱,陶冶情操。请结合你的文化积累,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心目中的梅花精神。答:答案梅花虽不及牡丹的国色天香、荷花的高贵典

    30、雅,然而,它那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凌霜傲雪的高贵品格却令我赞叹不已。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只有梅花傲然怒放,有着“凌寒独自开”的冰心玉骨。梅花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它那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为世人所称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10.事物形象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野蚕唐于泋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春蚕明刘基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蜚虫不畏人。【注】焚身:指缫丝时先把茧投入沸水中烧煮。蜚:通“飞”。这两首诗中的蚕分别是

    31、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答:答案于诗中的蚕是甘于牺牲的形象:野蚕采食青桑吐丝成茧,甘愿牺牲自己,衣被生民。刘诗中的蚕是盲目牺牲的形象:春蚕独自辛苦,却不知为谁吐丝成茧,还要遭受焚身之难。题组二综合练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32、.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解析C项,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答案C(2)景物形象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解析第二联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呼应诗歌标题“对雪”,暗示诗

    33、人独坐室内,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答案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9分)古诗十九首(十九)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刻画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他的乡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B.本诗描

    34、写的行动具体而真切,这些行动一个紧接着一个,一层深似一层,是一首典型的叙事诗。C.主人公因“忧愁”而“不寐”,因“不寐”而“起”,因“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户”,因“出户”而“彷徨”,因“彷徨”无告而“入房”。D.本诗的作者大概是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退两难。诗中细致地表现了他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解析B项应为抒情诗,通过动作写心理。答案B(2)事物形象试分析诗歌中“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6分)答:解析要注意“月”这一意象的常用意义借明月寄相思。另外,女主人公的“愁”“泪”等也证明了这一含义。答案古诗中常借明月寄相思,诗歌中的女主人公看见一轮无声明月,独悬空荡天地间,顿生孤独凄凉之感。同时,浓浓的情思,也借助圆圆的明月,随着皎洁的月光流照着远方的亲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7506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