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

  • 上传人(卖家):LY520
  • 文档编号:375060
  • 上传时间:2020-03-16
  • 格式:DOC
  • 页数:20
  • 大小:24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由用户(LY52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 评价 诗歌 思想 内容 作者 观点 态度 下载 _热门考点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考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知人论世,由表及里现情理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形象鉴赏、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突破一评价思想内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一般指对诗歌作品的主旨分析、背景分析、价值意义分析以及感情基调的把握。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

    2、作品的言外之意。“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试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路导引】1.抓住诗题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诗题中都有一个“送”字,这两首诗表现的是什么思想情感?答:答案“送”字表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2.抓住关键词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由“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3.抓住题材类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

    3、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请对其思想内容作简要分析。答:答案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乐景、哀景和乐情、哀情可以是正衬也可以是反衬)“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的这两首绝句中景和情的关系如何?答:答案前者是乐景衬乐情,后者是乐景衬哀情。【整合答案】答案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答题建模】【迁移拓展】请填写下表,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

    4、的思想情感。情感大类具体情感经典诗歌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杜甫登楼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屈原涉江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昔盛今衰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李商隐贾生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品格气节的自白于谦石灰吟谈禅说理

    5、的感慨苏轼题西林壁别离愁绪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贬谪失意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屈原离骚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答案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边关思乡告慰平生的喜悦坦陈心志的告白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

    6、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答:解析从“戏赠”来看,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自矜自许,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答案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情况的无奈与自嘲。【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题目。点绛唇春闺陈子龙满眼

    7、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注】选自倡和诗馀中的湘真阁存稿。倡和诗馀收录了陈子龙等六人在顺治四年(1647)暮春的唱和之词。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投水殉国。惯:照例。“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又传其啼至哀,能至血出。这首词字面上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家国之思,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答:答案词的上阕描绘的春天落红狼藉的凋零景象,寓指大明江山大势已去,抗清复国事业的前景不容乐观,体现了作者的忧患

    8、情绪。“只有花难护”,既有对春光逝去的无奈,也能令人感到作者在国家败亡之际无力回天的沉痛。“王孙路”,可以指游子的旅程,也令人联想到江山代易之时,明朝那些王公贵胄流离失所的没落之路。“杜鹃啼”,可以是春天逝去的标志,也可以令人联想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传说,饱含亡国之痛。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明妃曲王安石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请结合对全诗的理解,分析“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两句蕴含的情感内容。答:答案汉恩不及

    9、胡恩深的哀怨;胡恩虽深却不相知的孤独;由孤独而生的家国之思。(意思对即可)突破二评价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另外,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诗歌表达了什么观点态度?请试作简析。【思路导引】1

    10、.体悟要深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诗歌结尾两句是即景说理,谈出了游山的体会。作者的体会是什么?它还有着怎样的深刻内涵?答:答案作者的体会是,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还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2.分析归纳要细致全面“沉舟侧

    11、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的名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蕴含着什么人生哲理?答:答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刘禹锡原意是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谪、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不过,他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来表达他对天下间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深感欣慰。诚然,“沉舟”“病树”是常有的事。沉船事件发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作者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或者说社会总是不断往前发展的。3.评价要准确“

    1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这首诗包含着怎样的哲理?答:答案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使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整合答案】答案古人悲秋者为多,然而刘禹锡的这首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能可贵的是,

    13、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积极的待人处世态度。【答题建模】(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山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注】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题目: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答:解析要关注“清”“静”二字,这既是景物的特点,更是诗人心情的映射;“无累”体现了诗人的悠闲与轻松;“谁知”,体现了诗人抛却俗事、飘然出世的心态。答案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

    14、心。【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杜甫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注】本诗写于广德二年(764)。严武在担任剑南节度使时,保举杜甫为节度使参谋,在幕府当值。肯信:肯否相信。吏隐:郑钦吏隐于蚁陂之阳,杨德周曰:“晋山涛,吏非吏,隐非隐。公在幕府为吏,归草堂为隐,兼有其名也。”(汝南先贤传)古人评价“此诗举束缚蹉跎,无可奈何意,一痕不露,只轻轻结语云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请结合尾联含义简要分析。答:答案尾联意为浣花溪畔的菊花一直在笑我劳碌无功,她肯否相信

    15、我在幕府为吏、回草堂为隐而兼有其名呢?尾联表现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心境。他在幕府的秋风中怀想浣花溪畔的草堂,寄人篱下而碌碌无为,想回到草堂又迫于生活的压力,对当前处境非常无奈和矛盾。2.阅读下面这三首宋诗,完成题目。纵笔三首苏轼其一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其二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其三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注】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辖境在今海南省西部地区),时已64岁,且病魔缠身,正处于“食无肉,居无室,

    16、病无药,出无友”的困境。此年岁末,作纵笔三首。膰: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熟肉。这里“膰”当动词“馈”,进食于人。只鸡斗酒:汉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组诗充分体现了诗人“超旷闲逸”的心境,请结合内容分析。答:答案第一首以一笑否定小儿误喜自己容颜未老,以风趣面对衰老,体现超旷闲逸;第二首将身世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平蕴藏在父老相迎的热闹与独立数过人的寂寞中,不显沉痛,体现超旷闲逸;第三首直写诗人久困中喝酒思肉,期待邻人送上酒菜,以真率写与邻人的深厚感情,不以久困为意,体现超旷闲逸。(90分钟72分)题型一对点练1.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17、。(6分)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韩淲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注】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秋。“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的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答案不矛盾。壮心:作者面对野色迷人的吴山之巅和眼前的大江,触景生情,自然壮怀激烈;断肠:又因为满城的秋风秋雨,人生的行藏起伏,青春年华的流逝,独在异乡的孤单,诗人油然

    18、而生悲愁;作为曾经入仕后又归隐的诗人,壮心不忘,正是断肠的原因。38岁的诗人却说“老眼昏花”,应为愤激之词;尾联“今古骚人乃如许”,也透露出壮心难酬的伤感;结尾一句更以苍茫之景写归隐后的惆怅不得志之情。2.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南乡子周邦彦晨色动妆楼。短烛荧荧悄未收。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池面冰澌趁水流。早起怯梳头。欲绾云鬟又却休。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词的下阕前两句表现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答:解析下阕前两句中的“怯”“休”两个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不想梳头、欲梳又止的心理。联系上阕描写的到来的春天可知,应该是春天的到来勾起了词中

    19、人物的情思,因而感到孤独忧伤。答案前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孤独苦闷的愁绪。这是通过人物自身心理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的。清早起来原本不想梳头,迟疑之后,刚刚打算绾起秀美的长发,却难以抑制内心的忧伤,精神有些恍惚,不觉又停了下来。3.观点态度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于好友王维住处所

    20、作。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为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之处,后亦用作朝廷的别称。青阳:指春天。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地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答:解析两首诗虽然都与出仕相关,但态度却不相同。根据注释,岁暮归南山是40岁的孟浩然落第时所作。此诗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阐发愁寂空虚之情。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万念俱灰而又无可奈何的幽思。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干谒诗。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诗人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己的

    21、力量,但没有人推荐。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是希望对方予以引荐。答案不相同。岁暮归南山是万念俱灰而又无可奈何。“休上书”“归敝庐”表明自己对求仕的心灰意冷;“明主弃”“故人疏”“白发”“年老”表明仕途阻断,报国无门,最后抒发自己求仕而不得之后的无可奈何的情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的是诗人不甘寂寞,渴望被举荐。“端居耻圣明”表明他不甘寂寞;“欲济”“观垂钓”“羡鱼情”表明他积极求仕,渴望被举荐。4.观点态度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溪桥晚兴郑协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郑协:南宋遗民。芊芊:草木茂盛。有人说诗中的“闲”字

    22、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解析首先明确观点,然后运用诗歌的内容解释,注意抓住注释和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此题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寂寞”“晚照”“杜鹃”和注释中的“南宋遗民”分析情感。答案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5.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瑞鹧鸪辛弃疾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

    23、。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注】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闲居并终老于此。长卿终慢世: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答:答案下阕后两句表达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之情。是借用典故来表达的。作者用反话说以文章名世的司马相如远离世事,是因其多病又非有才之人,实则是借以委婉地表达自己空有报国之能,却不被任用的无奈和愤懑不平。6.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瘦马图龚开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如山。【注】龚开:宋末元初

    24、人,曾居广陵幕府,宋亡后深隐不仕,靠卖画为生。此诗是诗人为自己的画作瘦马图所作的题画诗。闲:马厩。这首诗通过马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本诗塑造了一匹昔日神骏今日骨瘦如柴的马的形象,托物言志(以马自喻),以瘦马之独立夕阳、无人怜惜,表达了亡国的落寞、失意;以马之虽“瘦”却依然如山“屹立”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忠于先朝、守志不阿的气节,清高(高洁)、坚贞的傲骨。题组二综合练7.(2019江西临川一中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午枕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野草自花还自落,鸣禽相乳亦相酬。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25、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首句“百年春梦”可以看出,诗人午后就枕,尽管睡眠时间不长,但梦中所历似已有百年。B.首联第二句化用典故,感慨自己并没有神仙道术可长留梦境之中,侧面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C.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野草自然生长、鸣禽相乳相酬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午睡梦醒后的视听印象。D.“旧蹊埋没开新径”一句与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颇含理趣。(2)思想内容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答:解析(1)B项,“侧面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错误,应是直接表现对梦境的依恋,侧面表现对现实的失望。(2)结合诗句中表现

    26、作者情感的诗句以及作者的身世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考虑。“百年春梦去悠悠”“眼看兴废使人愁”表达的是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野草自花还自落”“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等表达的是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欲把一杯无侣伴”等表达的是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根据以上分析,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答案(1)B(2)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首句“百年春梦去悠悠”既是写实,又喻指自己一生致力的变法惨遭废除,如梦消散,内心无比痛苦、惋惜。尾句“眼看兴废使人愁”则直抒胸臆,新法废,旧法兴,令人愁闷。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颔联和颈联描绘了野草有荣有枯,朱门坍塌、画楼崛起,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

    27、兴废更迭,这是万事万物必须要遵循的规律。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尾句“欲把一杯无侣伴”,写诗人想偕侣伴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寂之情。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9分)元日田家薛逢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注】蛮榼:酒器。乌龙: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士林:此处指读书人。(1)下列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B.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

    28、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C.“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D.“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解析A项“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见义,所以“不同的风景”是错误的。答案A(2)思想内容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本诗写于作者被贬四川之时,但全诗并未有愁怨之情。首联写南村北村雪后初晴、红梅映雪的美景。清晨,家家户户打开家门欢度元日,一派祥和之景。颔联“蛮榼出门”“乌龙迎路”,写少男少女携带了美酒去串门,狗儿欢快地迎接客人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颈联写人们相遇之后只相互问好,祝愿

    29、长寿,酒桌上人们相互举杯,丝毫不觉岁月流逝、老年将至。“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暗含了一种过节的愉悦之情。尾联上句,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下句写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尾联写作者在感受了农家淳朴的民风、欢乐的节日之后,流露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继而表达了对回家的渴望。答案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暗含了一种愉悦之情。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

    30、切。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上西平送陈舍人吴泳跨征鞍,横战槊,上襄州,便匹马、蹴踏高秋。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凤雏寒,龙骨朽,蛟渚暗,鹿门幽。阅人物、渺渺如沤。棋头已动,也须高著局心筹。莫将一片广长舌,博取封侯。【注】吴泳:字叔永,南宋潼川人,关心国事,正直敢言,不避权贵。襄州:襄阳,位于鄂西北,地处汉水中游,属南阳盆地边缘,当时处在宋金对峙的前线。高著:高明的招数。(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头

    31、两句各用“征”“战”分别形容“鞍”和“槊”,营造了十分强烈的战斗气氛,“便匹马、蹴踏高秋”,实写了陈舍人驰骋疆场的飒爽英姿。B.“芙蓉”二句,进一步说明陈舍人赴襄州上任及作者鼓励他的原因就是敌人骚扰,边塞吃紧。“塞云”是不会愁的,此处运用拟人的手法。C.“渺渺如沤”,比喻新颖生动。言外之意:历史人物已成为过去,像水泡一样地消逝了,现在就要靠你大显身手了。D.“棋头”一句,遥接上阕“芙蓉未折”二句,是说既是战争已开始,那就要有高明的招数,去对付敌人,使之不得乱动。解析“便匹马、蹴踏高秋”是送别时祝愿的话,非实写。答案A(2)思想内容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注意结合“男儿

    32、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分析“对陈舍人的勉励”;结合“莫将一片广长舌,博取封侯”分析“对朋友谆谆叮嘱”;结合“也须高著局心筹”分析“对那些鼓吹和议、苟且偷安者的讽刺”。答案对陈舍人于国家危难之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勉励。对朋友谆谆叮嘱:不要学那些靠巧言利舌爬上高位的人。暗含对那些鼓吹和议、苟且偷安者的讽刺。10.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9分)登云门诸山宗臣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谁知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山顶之景,山峰、明月、云雾融汇成一个

    33、幽静而朦胧的境界。B.颔联照应诗题“登”字,写在遍野芙蓉、满目苍翠之中登山的悠闲。C.诗人登上山顶,感受到山风萧瑟强劲,由此联想到八面生风的昆仑山。D.全诗以实笔写山之实景,以虚笔写风之虚致,意在表达登山的畅快情致。解析B项错在“登山的悠闲”。颔联集中笔墨点出题中的“登”字,拉紧芙蓉才能步步攀登,可见山势之险。乱射写出松手之后弹出的芙蓉枝叶左右颤动发出声响的情景,惊醒了山中熟睡的猿鸟,以鸟兽之惊反衬山中之静。答案B(2)观点态度后人评价此诗最能“以主观情趣折射客体之美”,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登山的情趣。(6分)答:解析前两联交代了诗人登山所见之景色:千峰倒插江中,满目芙蓉苍翠,攀登险峰的过程中观赏美景。此时诗人的情绪快乐高昂。颈联写诗人已经登上山顶,听到强劲的风声,感觉好像在云外听笙乐,乐声若有若无,诗人有一种聆听仙乐的感觉。尾联写诗人登上山顶,迎风而立,产生幻觉,恍惚置身昆仑山的境地,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答案诗人登山所见千峰倒插江中,满目芙蓉苍翠,攀登险峰的过程中有观赏美景的乐趣;诗人耳闻风声,如云外笙乐,若有若无,有仿佛聆听仙乐的情致;诗人登上山顶,迎风而立,恍惚身处昆仑之境,有飘飘欲仙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7506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