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747906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PPT
  • 页数:298
  • 大小:1.2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方剂学 知识 医学知识 培训 课件
    资源描述:

    1、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v(三)下法:通过泻下通便以祛除里实病邪的方法,适用于实邪积滞胃肠,大便不通,燥屎内结,以及痰饮、瘀血、积水等邪正俱实之证。v(四)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使表里、寒热、虚实夹杂的证候和脏腑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状况,得到改善的方法。适用于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2v(五)温法:通过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使寒去阳复的方法。适用于中焦虚寒,亡阳厥逆,以及寒凝经脉之证v(六)清法: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祛除里热病邪的方法。适用于热在气分、热在营血,以及热在脏腑等证,也可用于虚热证。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3v(七)消法:通过消食导滞或消痞散结,使

    2、停积在体内的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实邪渐消缓散的方法。适用于食积、虫积、癥瘕积聚、痞块等证。v(八)补法: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方法。适用于各种里虚证。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4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v第一节:七方v(一)大方:药味多或量大,以治疗病邪较盛之证或下焦疾患的方剂,须顿服v(二)小方:药味少或量少,或分次服,以治疗病邪较轻之证或上焦疾患的方剂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5v(三)缓方:药性缓和,用于一般慢性虚弱病证,需长期服用。v(四)急方:药性猛烈,用于病势危急证,急于取效。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6v(五)奇方:单味药或组成药物合于单数的方剂v(六)偶方:两味药或组成药物合于双数的方

    3、剂v(七)复方:两方或数方合用治疗较复杂的病的方剂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7v第二节第二节 十剂十剂v(一)宣剂:用宣散涌吐之品治疗胸闷、呕恶等壅塞之证v(二)通剂:用通利之品以治疗乳汁不下,湿痹留滞经脉等证v(三)补剂:用补益之品,治疗正气不足等证v(四)泄剂:用开泄之品,治疗腑实便秘、肺实气急等郁闭之证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8v(五)轻剂:用轻浮之品,治疗外感表邪、肌腠闭塞无汗之证v(六)重剂:用重镇之品,治疗心神浮越、惊悸不宁证v(七)滑剂:用滑利之品,治疗膀胱、尿道结石v(八)涩剂:用收涩之品,治疗自汗、盗汗、遗精、遗尿、泻泄、崩漏带下等久病滑脱之证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9v(九)燥剂:用燥湿之品,

    4、治疗水肿腹胀、小便不利等水湿内停之证v(十)湿剂:用滋润之品,治疗干咳无痰、口干舌燥等津液不足之证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0三 方剂制方理论v(一)组方原则v君 臣 佐 使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主药.臣药:协助主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辅药.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1v佐药:1.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的药物;v 2.正佐,制约主药的烈性或毒性v 3.反佐,消除寒热相拒,药不能进的 现象v使药:1.引经药v 2.调和药性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2(二)方剂组成变化v1.药味加减的变化v(1)随证加减:v(2)药物配伍的变化v(3)组方变化v2.药量增减的变化v3.剂型更换的变化v4.

    5、合方的变化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3四 剂型与用法v汤剂 散剂 丸剂 膏剂 丹剂 酒剂 药露 茶剂 锭剂、饼剂 线条剂 合剂 糖浆剂 冲剂 片剂 安培口服液 注射液 气雾剂 滴丸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4(一)中药煎煮法1、煎煮器具:陶瓷器皿,忌铜铁锡2、煎前浸泡:水浸入药物深部,使药物有效成分溶出3、煎煮用水:清洁水,液面淹没药物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54、煎煮火候及时间:先武后文,发散药及芳香药煮沸后文火煮5-10分钟。矿物类、骨角类、壳类、补益药煮沸后文火久煎30分钟以上。v5、煎煮次数:一般药物可复煎,质地厚重或滋润的补益药可煎多次。v但易挥发的药物只煎一次。v6、应绞渣取汁:可使药渣吸收的药汁

    6、挤出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6v7、特殊煎煮法v(1)先煎:矿物、贝壳、毒性大的药物v(2)后下:容易挥发的药物轻清解表药和芳香药v(3)包煎:质地轻、细小容易漂浮或成糊粘锅的药物,和有毛会刺激咽喉的药物v(4)另煎:贵重药物v(5)烊化:胶性、粘性大的药物v(6)冲服:入水即化和汁液性的药物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7(二)中药给药规则v1、服药时间(饭前或饭后1小时)v饭前服药:滋补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驱虫药、攻下药v饭后服药: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消食药v睡前服药:安神药、缓下药。v晚间服药:涩精止遗药v截疟药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急性病不拘时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8v2、服药多少:每日1剂,

    7、复煎早晚服,每服200-250毫升。发汗、泻下药以得汗、得下为度,呕吐药小量频服v3、服药冷热:多温服,如用辛温发散药治外感风寒,热服、顿服,温覆取汗;用寒凉药治疗热在肠胃可冷服v4、服药方法:祛寒药用姜汤送服;祛风湿药用黄酒送服;有呕吐症状的病人在服药前先服少量姜或橘皮预防呕吐,浓药少量多次服v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9解表剂v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v根据证的不同,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v禁忌症: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性水肿,吐泻失水,热病后期津液亏损v解表剂不宜久煎,服药发汗后注意避风寒。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20第一节 辛温解表剂v麻

    8、黄汤v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6克 甘草3克v用法:先煎麻黄去沫,再与余药同煎,温服v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v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发热恶寒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而喘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脉浮紧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21v方解:v君药:麻黄辛温入肺,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开宣肺气以平喘咳,使外邪从汗而出v臣药:桂枝辛温发汗解肌,温经通阳,助麻黄以发表散寒,又能温行经脉,治身痛v佐药:杏仁宣肺降气,既协麻黄宣肺平喘,又助麻黄、桂枝发汗解表v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补中益气,与麻黄为伍,能使汗出而不耗伤正气,又能与麻黄、杏仁为伍,加强止咳之效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22v禁忌症:表虚自汗、外感风热、体虚

    9、外感v其他运用:夹湿:+白术祛湿(麻黄加术汤)寒郁化热:+石膏.生姜.大枣(大青龙汤)风寒咳嗽:去桂枝加生姜(三拗汤)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23v桂枝汤桂枝9克 白芍9克 炙甘草4.5克生姜9克 大枣4枚v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v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24v方解v君药:桂枝辛温解肌发表,温经散寒v臣药:白芍酸苦微寒,敛阴和营,与桂枝一散一敛,以达调和营卫之功v佐药:生姜辛散,助桂枝以解表;大枣甘温助桂枝、白芍以和营血v使药: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25v禁忌症:风寒表实证、温病初起,风热表证v其他运用:v妊

    10、娠恶阻属于营卫不和,气血不调者v兼喘咳+厚朴.杏仁(桂枝加厚朴杏仁汤)v兼项背强者+葛根v兼遗精、自汗+龙骨.牡蛎v虚寒腹痛者重用芍药v落枕去生姜加柴胡葛根麻黄防风v过敏性鼻炎+葶苈子、蝉蜕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26v小青龙汤 麻黄9克 桂枝9克 干姜9克炙甘草4.5克 芍药6克 细辛4.5克 五味子4.5克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症见恶寒发恶寒发热,无汗,咳嗽气喘,痰白清稀热,无汗,咳嗽气喘,痰白清稀,甚则喘息不能卧,或颜面肢体浮肿,口不渴,苔白滑,脉浮紧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27方解:方解:v君药: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兼能宣肺平喘v臣药: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兼助麻黄桂枝解

    11、表v佐药: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肺气耗散太过;白芍配桂枝,调和营卫v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配白芍酸甘化阴缓和麻桂辛散太过。v既可散表,又能化饮平喘,敛肺顾正气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28v其他运用v恶寒重者:加重麻黄、桂枝发汗解表v恶风自汗者:加重桂枝芍药和干姜大枣调和营卫v喘咳甚者:重用细辛、干姜、半夏散寒、化饮、降逆v兼有热象:加石膏v口渴者:去半夏,+天花粉清热生津大、小青龙汤的区别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29v香薷散香薷500克 扁豆250克 厚朴250克v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中v主治:暑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症见身热恶寒,头重身痛,无汗胸闷,或腹痛吐泻,舌苔白腻

    12、,脉浮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30v方解:v君药:香薷辛温芳香,既能散肌表寒邪,又能宣肺利水v臣药:厚朴苦温,除湿散满而解胸闷v佐药:扁豆祛暑和脾化湿,升清降浊,治吐泻可使表邪解而寒湿除,气机畅则腹痛消,升降调则吐泻止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31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v适用于外感风热,邪在卫分v桑菊饮v冬桑叶9克 菊花6克 杏仁6克v桔梗6克 甘草3克 薄荷3克(后下)v连翘6克 芦根12克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32v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v主治:外感风热表证。症见咳嗽、微热、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v方解君药:桑叶、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又能清肺热而止咳臣药:薄荷辛凉助桑菊疏散上焦风热佐药:杏仁、桔梗宣

    13、肺止咳而祛痰;连翘苦辛寒清热透表;芦根甘寒清热生津止渴使药:甘草调和诸药,与吉梗并利咽喉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33银翘散薄荷18克 淡豆豉15克 荆芥穗12克银花30克 连翘30克 竹叶12克桔梗18克 牛蒡子18克 甘草15克v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v主治:温热表证。症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34v方解:v君药:薄荷、豆豉、荆芥辛凉解表,透热外出v臣药:金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并清中有透,以助君药清轻宣透之力v佐药:芦根清热生津止渴;桔梗、牛蒡子宣降肺气,化痰止咳,清利咽喉v使药:甘草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35【组成】【组成】麻

    14、黄麻黄6g 6g 杏仁杏仁9g 9g 石膏石膏24g 24g 炙甘草炙甘草6g 6g【用法】【用法】水煎服。水煎服。【功用】【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主治】表邪化热犯肺之咳喘证。身热不解,咳表邪化热犯肺之咳喘证。身热不解,咳 嗽,气粗而喘,或有胸痛、鼻煽,口渴,嗽,气粗而喘,或有胸痛、鼻煽,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 伤寒论伤寒论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36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37v辛凉轻剂桑菊饮v辛凉平剂银翘散v辛凉重剂麻杏石甘汤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38泻下剂v以泻下要为主要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

    15、攻逐水饮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实证,另外经过适当的配伍,还可用于食积不化、顽痰、瘀血停聚,以及虫积等实邪在里证。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39v第一节 寒下剂v主要治疗热结里实证,多用苦寒泻下药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40大承气汤大黄12克 芒硝9克 枳实12克 厚朴15克功效:峻下热结主治:1.阳明腑实证。症见不恶寒,反恶热,潮热谵语,手足汗出,矢气频转,大便秘结不通,脘腹痞满而硬,疼痛拒按,或目中不了了,睛不和,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症见下利清水,色纯青或黄褐色而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3.热厥,痉病和狂证而见有里热实证者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41v方解:君药:大黄

    16、苦寒泻热,通便去实,荡涤肠胃实热臣药:芒硝咸寒,软坚润燥,助大黄泻热通便;两药相须为用,大黄推荡下行,芒硝软化燥屎,可将胃肠实热积滞一鼓荡涤而下佐药:枳实、厚朴行气散结,宽肠下气;一可调畅气机而除痞满,二可助大黄、芒硝泻下。四药可除痞满燥实,急下存阴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42v大承气汤使用注意事项:v1.本方为峻下之剂,如无肠胃实热内结,或虽有热结腑实,但气阴已亏,正气虚弱者,不能使用。v2.中病即止,慎勿过剂v3.大黄、芒硝宜后下v小承气汤:治痞、满、实证v调胃承气汤:治燥、实证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43第二节 温下剂v适用于脾胃虚寒,食积不化,或暴饮过食生冷之物,冷积停滞而成寒积里实之证。多用温里

    17、药和泻下药。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44v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汤v大黄9克 附子9克 细辛6克v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v主治:寒积里实证,症见脘腹冷痛,大便不通,手足不温,甚或厥逆,或有发热,舌苔白腻,脉弦紧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45v方解:v君药:大黄荡涤肠胃,泻下积滞;附子大辛大热,温里去寒。二药相配,可去大黄的寒性,而存走泄之性,由寒下便温下,泻下寒积里实。v臣药:辛温宣通,散寒止痛。三药合用,温里以祛寒,通下以泻实,辛香以行气,可治阴寒凝结,寒积里实所致的脘腹冷痛,大便不通等证。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46v润下剂润下剂v由润下药与泻下药组成v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产后,阴血不足,或津液不足所致的肠燥

    18、便秘v麻子仁丸麻子仁500克 大黄500克 杏仁250克枳实250克 厚朴250克 芍药250克功效:润肠通便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47v主治:肠燥便秘及痔疮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以排出v方解:v君药:麻仁-质润多脂,润肠通便v臣药:大黄泻热通便v佐药:杏仁润肠降气;枳实、厚朴宽肠理气,使气机通畅,大便易行v使药:白芍养阴和营v加蜜和丸,共起润肠、通便、缓下作用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48逐水剂v由峻下逐水药组成,适用于水饮停聚所致的胸腹积水,以及水肿实证等。v十枣汤 甘遂 芫花 大戟v用法:共为细末,每次0.51克,每天清晨空腹服,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v功效:攻逐水饮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49v主治:1、

    19、悬饮。症见胁下有水气,以致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v2、水肿鼓胀属实证者。症见一身悉肿,肿势较重,或肚大如鼓,腹胀喘满,二便不利等邪实体壮邪实体壮者。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50方解:甘遂行经隧脉络之水芫花理上部胸胁之水大戟泻脏腑水湿三药皆有毒性,药性猛烈,易伤正气,用大枣制约其毒性和猛烈药性,并可益气护胃,使下不伤正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51注意事项:1.本方药性峻烈,应从少量开始服用,逐渐增加用量,中病即止2.体虚及孕妇忌服。3.服药后泻下不止者,可服冷稀粥止泻4.本方药物与甘草不宜同用。临床应用:患者体虚邪实非用本方不可的,可与补益剂交替使用。

    20、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52和解剂v凡具有和解少阳枢机和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用于治疗少阳病、肝脾不和及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属于“和”法。v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以及治疟四类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53第一节 和解少阳剂v小柴胡汤柴胡12克 黄芩9克 半夏9克 生姜9克人参6克 炙甘草6克 大枣5枚功效:和解少阳主治:1.伤寒少阳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有少阳病见证者。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54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55v临床应用:胸中烦热而不呕,为热结于胸,无气逆,去半夏、人参,加瓜蒌除烦热

    21、;口渴,为津液损伤,去半夏,加天花粉脾虚腹痛,去黄芩,加白芍以缓急止痛胁下痞硬,为气郁痰结,去大枣,加牡蛎以化痰软坚散结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56心下悸,小便不利,为水气凌心,去黄芩,加茯苓淡渗利水以定惊悸外有微热,不渴,为兼有表邪,去人参,加桂枝温覆取汗以解表证咳嗽,为肺寒气逆,可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妇人伤寒,热入血室,少腹疼痛而兼有瘀血症状,可加当归、桃仁、延胡索等以活血祛瘀止痛。疟疾,可加常山、青蒿截疟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57v调和肝脾剂调和肝脾剂:肝气犯脾胃,或脾虚影响肝之疏泄等证,可用此类方v逍遥散柴胡30克 当归30克 白芍30克白术30克 茯苓30克 甘草

    22、15克功效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主治:主治:肝郁血虚证。症见两胁胀痛两胁胀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舌淡红舌淡红,脉弦脉弦而虚而虚。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58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59逍遥散的临床运用v胸胁胀闷,气郁甚者香附、枳壳、青皮以行气v兼胁下痞块丹参、鳖甲以活血消癥v有发热、或烦躁、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颊红咽干,或月经不调,少腹作痛,或少腹坠胀,小便涩痛丹皮、栀子v肝郁血虚,痛经地黄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60v调和肠胃剂:调和肠胃剂:v适用于邪犯肠胃,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而致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腹胀食少等症,多以辛开苦降之药为主,配补气和中之

    23、品来平调寒热,调整肠胃功能。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61半夏泻心汤半夏克干姜克黄芩克黄连3克 人参6克 炙甘草6克 大枣5枚 功效: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主治:胃气不和,心下痞证。症见脘腹痞满,但满不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肠鸣下利,舌苔黄腻,脉弦数。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62v方解:v君药:半夏辛开散结以除痞,降逆和胃以止呕v臣药:黄连、黄芩清泄里热v 生姜 -温中散寒。与半夏之辛温,配伍两黄之苦降,能“辛开苦降”,平调寒热,使肠胃调和,痞结消散。v佐药:人参、大枣补中益气,治既伤之脾胃,兼扶正祛邪v使药:炙甘草补脾和中,调和诸药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63v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水热互结,心下痞闷,干噫食臭,肠

    24、中雷鸣,下利,去干姜,+生姜(生姜泻心汤)误下伤胃气,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满而硬,干呕,心烦不得安,重用甘草(甘草泻心汤)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64第四章 清热剂v以清热药为主要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暑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属于“清”发v暑自温来,温盛为热,热极为火,火热炽盛为毒。v应用原则:表证以解,里热炽盛时使用。如表证未解,又有里热,则宜表里双解。v热在里可分为气分、营分、血分3阶段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65清气分热剂v热在气分,证见高热、烦渴、汗多,脉洪大,代表方为白虎汤。v白虎汤v石膏30克 知母9克 炙甘草3克 粳米9克v功效:清热生津v主治:阳明经热证或肺

    25、胃气分热证。症见壮热头痛、烦渴引饮,面赤恶热,大汗出,脉洪大或滑数。(四大症状)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66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67v白虎汤的临床运用:热盛气津两伤,脉大无力+人参补气生津风湿热痹,发热汗出、恶风、烦躁、口渴,苔白或腻,关节疼痛,脉弦数+桂枝通经湿盛,身热、胸痞,汗多、舌苔白腻+苍术除湿痹热病后期,气津两伤,身热汗出,烦渴欲呕,或虚烦不眠,舌红而干,脉虚数,去知母,+竹叶、半夏、人参、麦冬益气养阴和胃.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68清营凉血剂v适用于热入营分或血分之证。症见身热夜甚,心烦不眠,时有谵语,舌绛而干,脉象细数,或见斑疹隐隐(热入营分);甚或神昏谵语、出血、发斑、舌绛而干(热入血分)

    26、。处方以清热凉血为主,加上清透之品,使热往外出而解(透热转气)代表方: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69v清营汤清营汤犀角3克 生地15克 玄参9克 竹叶心3克 麦冬9克 丹参6克黄连4.5克 银花9克 连翘6克功效: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治:泻热初入营分证。症见身热夜甚身热夜甚,时有谵语,心烦少寐心烦少寐,或斑疹隐隐,舌舌绛而干,脉细数绛而干,脉细数。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70v方解:君药:犀角咸寒,清解营分热毒,凉血化斑臣药:玄参、生地、麦冬甘寒,养阴清热佐药:黄连、竹叶卷心、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能透热于外,使邪热转出气分而解,防止热邪内陷,逆传心包。使药:丹参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以防血

    27、与热结,且能引药入心而清热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71v清营汤的临床运用:兼痉厥+羚羊角、钩藤、菊花以清热熄风镇痉见神昏谵语、舌謇肢厥,是邪入心包,可先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以清心开窍,再服本方。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72v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汤犀角3克 生地30克 芍药12克 丹皮9克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1.热入血分证。吐血、衄血、便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尿血等2.热扰心营证。神昏谵语,斑色紫黑斑色紫黑,舌舌绛绛起刺,脉细数。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73v方解:v君药:犀角咸寒,清心凉血,清热解毒。直入血分而清血分热毒。v臣药:生地清热凉血而养阴,协助犀角清解血分热毒,恢复损伤的阴液。v佐使药:赤

    28、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防瘀热互结,又可防寒凉药冰伏留瘀之弊。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74v犀角地黄汤的临床运用:v肝火旺盛,加龙胆草、黄芩、栀子v心火旺盛,加黄连、栀子v热甚神昏谵语,配合服用紫雪或安宫v吐血+侧柏叶、白茅根、三七、花蕊石v衄血+白茅根、黄芩、焦山栀v便血+槐米、地榆v尿血+白茅根、小蓟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75犀角地黄汤与清营汤的区别v同同-犀角地黄汤与清营汤同用犀角、生地,均可清热解毒,凉血养阴,能治疗热入营血之证。v异异-清营汤清营汤功效偏于清热解毒,适用于热邪初入营分,尚未动血之证,以身热夜甚,心烦少寐,舌绛而干为主症,配用透热转气药;犀角地犀角地黄汤黄汤功效偏于凉血散瘀,

    29、适用于邪热深入血分,耗血动血之证,以出血、发斑症状为主,配用散瘀药。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76清热解毒剂v适用于瘟疫、温毒及火毒所致的烦躁狂乱,吐衄发斑或头面红肿,或疮疡疔毒。以清热解毒药为主要组成。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77普济消毒饮黄芩15克 黄连15克 陈皮6克 甘草6克玄参6克 连翘3克 板篮根3克 马勃3克牛蒡子3克 薄荷3克 僵蚕2克 升麻2克柴胡6克 桔梗6克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症见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热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热痛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口干舌燥,舌舌红苔黄,脉浮数有力红苔黄,脉浮数有力。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78v普济消毒饮方解:v君药:黄连、黄芩清热解毒v臣

    30、药:连翘、牛蒡子、薄荷、僵蚕辛凉宣泄,疏散头面风热v佐药:玄参、马勃、板篮根清热解毒,利咽,以助君药解除疫毒桔梗清利咽喉,助马勃、板篮根治咽喉不利柴胡、升麻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引药上行陈皮理气疏壅使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79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应用v表证明显,里热不重,减黄芩黄连,+荆芥、防风、蝉蜕、桑叶,疏风散邪v表证以解,邪入里化火,去柴胡、薄荷,+金银花、青黛以清热解毒v里热盛兼大便秘结的,+大黄、枳实等v肿硬难消,+丹皮、贝母、赤芍、丝瓜络、夏枯草、橘皮等,以活血通络,理气化痰,消肿散结v睾丸炎,+川楝子、龙胆草清肝火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80清脏腑热剂v适用于热邪偏盛于

    31、某一脏腑而产生的火热证。火在不同的脏腑,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81v龙胆泻肝汤龙胆草9克 黄芩6克 栀子6克 泽泻6克车前子3克 木通6克 柴胡6克 当归1.5克甘草1.5克 生地6克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炎,症见头痛目赤头痛目赤,胁胁痛口苦痛口苦,耳聋、耳肿;或肝经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囊痈,便毒,妇女带下,小便短赤淋浊,舌红苔黄腻小便短赤淋浊,舌红苔黄腻。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82v龙胆泻肝汤的方解:君药君药: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臣药臣药:黄芩、栀子苦寒,助君药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佐药佐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引导湿热之邪下

    32、行,从水道而去生地、当归补血养阴,防肝热伤阴血;在清泻药中起补益作用,防苦燥渗利伤阴使药:使药:柴胡疏肝清热,引药入肝;甘草调和药味,免苦寒伤胃,并缓肝之急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83v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肝火上炎症状明显+菊花清肝明目木火刑金(伤肺络)而咯血+丹皮、侧柏叶凉血止血大便秘结+大黄津液未伤,去生地、当归尿痛+六一散或导赤散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84v芍药汤芍药汤黄连9克 黄芩9克 大黄9克 木香5克 槟榔5克 芍药20克 当归9克 官桂5克 甘草5克功效:清热解毒,调气和血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舌苔黄腻黄腻。方

    33、剂学知识医学知识85v芍药汤方解:君药君药:黄连、黄芩苦寒燥湿,解肠中热毒臣药臣药:大黄苦寒,荡涤湿热,助君药泻火燥湿佐药佐药:木香、槟榔调气导滞;当归、白芍和营行血;肉桂温热,助当归加强行血,并反佐制黄芩黄连苦寒,免寒凉凝滞而碍邪使药使药:甘草调和诸药。与白芍同用缓急止痛“通因通用”代表方,泄泻原因是湿热积滞,治疗应泻下除积治其本。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86芍药汤的临床运用苔黄干、热甚伤津者,去肉桂苔腻脉滑,兼有食滞者,去甘草,+山楂下痢赤多白少,当归改当归尾,+地榆、丹皮凉血行血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87v白头翁汤白头翁15克 黄柏12克 黄连6克 秦皮12克功效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主治:

    34、热毒血痢。症见下利脓血下利脓血,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渴欲饮水,舌舌红苔黄,脉弦数红苔黄,脉弦数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88白头翁汤的方解君药:白头翁苦寒,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臣药: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止痢佐药:秦皮苦寒燥湿,涩肠止痢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89v白头翁汤临床运用表证未解,+葛根、荆芥、银花、连翘腹痛明显,+木香、槟榔、白芍调气和血,缓急止痛赤痢甚者,+赤勺、丹皮、低榆凉血止血疫毒痢,热证明显,+生地、丹皮凉血滋阴下痢热退,不能进食,去黄柏,+太子参、石斛、莲子肉、石菖蒲、石莲子以扶养胃阴,化湿降浊产后血虚患热痢,+阿胶、甘草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90v白头翁汤与芍药汤的区别

    35、:同:均可清热燥湿治痢异: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善治热毒热毒壅结大肠,热伤血分之热毒痢。辨证要点:腹痛,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赤多白少,口渴,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赤多白少,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舌红苔黄,脉弦数。芍药汤清热解毒兼调和气血,善治湿热湿热之邪壅滞肠道,脉络受损之湿热痢。辨证要点:便下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大便下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大便不畅便不畅。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91清虚热剂v适用于热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或肝肾阴虚,以至骨蒸潮热或久热不退的虚热证.多用养阴药配合清热药,或同时兼有两方面作用的药物.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92v青蒿鳖甲汤青蒿6克 鳖甲15克 生地12克 知母6克

    36、丹皮9克功效:养阴透热主治:温热病后期,邪伏阴分证。症见夜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早凉,热退无汗,形体消瘦,舌红少舌红少苔,脉细数。苔,脉细数。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93青蒿鳖甲汤的方解君药:鳖甲咸寒,引药入阴,滋阴退热;青蒿透邪外出,清热退阴分伏热,“有先入后出之妙”,共达滋阴透热之功臣药:生地、知母养阴凉血,助君药退虚热佐药:丹皮凉血,助青蒿退阴分伏热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94青蒿鳖甲汤的临床运用久热不退而阴虚,+白薇、地骨皮、石斛肺痨骨蒸,+沙参、旱莲草养阴清肺夏季热,+荷梗、白薇退暑热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95温里剂v以温里祛寒药为主,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通经脉等作用,治疗里寒证的方剂。属于

    37、“温”法。分为有温中祛寒剂、回阳救逆剂、温经散寒剂三类。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96温中祛寒剂v适用于中焦虚寒证。此等病证,不但阳虚,也有气虚。所以处方用药以温中祛寒药为主,配伍益气药与健脾药。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97v理中丸v干姜 人参 白术 炙甘草各等份v功效:温中祛寒,益气健脾v主治:1.中焦虚寒证。症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喜温喜按腹痛喜温喜按,腹满食少,舌淡舌淡苔白,脉沉细苔白,脉沉细。2.脾胃虚寒引起的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胸痹等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98理中丸方解:君药:干姜辛热,善温暖脾胃,温阳散寒臣药:人参甘温,益气补中与干姜合用,温养脾胃阳气,恢复其运化、统摄、升清降浊功能佐药:白术

    38、健脾燥湿使药:炙甘草益气和中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99小建中汤小建中汤饴糖30克桂枝9克芍药18克炙甘草6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主治:虚劳。虚劳里急,脘腹挛痛,喜温脘腹挛痛,喜温喜按,按之痛减喜按,按之痛减,或虚劳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或虚劳心悸不宁,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弦涩。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00v小建中汤方解:君药:饴糖甘温入脾,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臣药:桂枝辛温,合饴糖辛甘化阳,以温中补虚,建立中焦之气。芍药味酸,和里养阴,缓急止痛,合饴糖酸甘化阴,滋补营血佐使药:炙甘草甘温益气,助饴糖温中补虚;合桂枝温心阳,制动悸;合芍药缓急止痛。生姜温胃;大枣补脾方剂学知识医学知

    39、识101小建中汤的临床运用v气虚甚者,+黄芪v血虚甚腹痛,及产后体虚,腹中时痛不止,+当归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02回阳救逆剂v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甚至亡阳厥逆的证候。多以大辛大热回阳救逆药,配合补气药或固脱药组成方。四逆汤四逆汤v附子5克 干姜9克 甘草6克v功效:回阳救逆v主治:1.少阴病。症见四肢厥冷四肢厥冷,恶寒倦卧,神疲欲寐神疲欲寐,呕吐腹痛,下利清谷,舌淡苔白滑,舌淡苔白滑,脉沉微脉沉微。v2.太阳病误汗亡阳。症见四肢厥冷,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脉微欲绝。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03v四逆汤的方解:v君药:附子大辛大热,通行十二经,温壮肾阳,以温阳逐寒救逆v臣药:干

    40、姜温中祛寒。配附子共同温补阳气,通彻内外,祛除阴寒,壮肾阳,温脾阳。v佐使药:炙甘草和中益气,缓和附子、干姜峻猛药性,防止劫耗阴液。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04四逆汤的临床运用v病情危重,+人参v下利甚,脉微欲绝,倍用干姜,增强温中回阳通脉功效(通脉四逆汤)v吐利已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为阳衰阴竭,阴阳离绝,用通脉四逆汤+猪胆汁以益阴和阳,为反佐用法。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05表里双解剂v以解表药配合泻下药或清热药、温里药等为主要组成,具有表里同治,内外双解作用,以治疗表里同病的方剂。v表里同病,单用解表法,则里邪不能去;单治里证,则表邪不能解,唯有表里同治才适宜。v根据病邪的性质及

    41、治法的不同,分为解表攻里剂、解表清里剂、解表温里剂。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06解表攻里剂v适用于外有表证,里有实热积滞的证候。多用解表药配合泻下药。v大柴胡汤柴胡15克 黄芩9克 大黄6克 枳实9克 芍药9克 半夏9克 生姜9克 大枣5枚功效: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或心下满痛,心下痞,或心下满痛,大便秘结,舌苔黄,脉弦数有力大便秘结,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07v大柴胡汤的方解:大柴胡汤的方解:本方为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白芍。君药君药:柴胡透解少阳半表之邪,疏畅气机。臣药臣药:黄芩

    42、清泻少阳半里之热,合柴胡和解少阳。大黄、枳实内泻热结,行气消痞佐药佐药:白芍柔肝缓急止痛;配大黄治腹中实痛,配枳实理气和血,除心下满痛。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使药使药:大枣调中和血,调和诸药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08大柴胡汤的临床运用v发热较重者,+栀子、石膏、金银花v大便秘结不通者,+芒硝软坚润燥通便v呕吐重者,+代赭石、竹茹降逆止呕v气滞心下胀满重者,+木香、厚朴理气消胀v胁肋胀痛,+延胡索、青皮、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v黄疸,+茵陈蒿、栀子清热利湿退黄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09解表清里剂v适用于外有表证而里热已盛的证候。治法宜解表清里。多用解表药与清热药。v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15克 黄芩9克 黄

    43、连9克 甘草6克功效:解表清热主治: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证。症见身热下利身热下利,肛门灼热,胸脘烦热,口干而渴,舌红,苔黄腻,脉数舌红,苔黄腻,脉数。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10葛根黄芩黄连汤的方解君药:葛根解肌清热,升发脾胃之气以止泻利臣药: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善清肠胃湿热而治热利使药:炙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11葛根黄芩黄连汤的临床运用v呕吐者,+半夏、竹茹和胃降逆止呕v食积者,+神曲、山楂健胃消食v腹痛重者,+木香、白芍行气活血止痛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12补益剂v以补益药为主要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属于“补”法。v由于气血之间“气为血帅”

    44、“血为气母”的关系,所以,气虚可起血虚,则补气剂也可以补血。v由于阴阳互根互生,故v补阴中兼配补阳,“阳中求阴”;v补阳中兼配补阴。“阴中求阳”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13补气剂v四君子汤v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各等分功效:益气、健脾、养胃主治:脾胃气虚证。病见面色无华,语声低微,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舌淡、脉细弱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14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15四君子汤临床运用脾胃气虚兼气滞,脘腹痞闷不舒,或小儿消化不良,+陈皮(异功散)兼痰湿气滞,咳嗽痰多,色白清稀,呕吐吞酸,+陈皮、半夏行气化滞,燥湿化痰(六君子汤)理中丸与四君子汤的区别理中丸用干姜温中祛寒为主,治中焦虚寒四君子汤用茯苓益气健

    45、脾和胃,治疗脾胃气虚而寒象不明显者。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16v补中益气汤黄芪9克 炙甘草3克 人参5克 白术5克当归5克 橘皮3克 升麻3克 柴胡3克功效: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主治:1.脾胃气虚证。症见饮食无味,少气懒言,四肢倦怠,不耐劳作,动作气喘,脉虚软无力2.气虚发热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渴喜热饮,懒言恶食,脉大而虚3.气虚下陷证。症见脱肛、阴挺,久泻久痢等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17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18补中益气汤的临床运用气虚自汗者,+煅牡蛎、浮小麦、麻黄根、五味子收敛止汗清阳不升致头痛恶风,脉弦微细者,+白芍、细辛、川芎、蔓荆子等祛风止痛内脏下垂者,+枳实、枳壳助益气升提脱肛者,+

    46、五倍子、乌梅、金樱子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19v生脉散人参10克 麦冬15克 五味子6克功效:益气生津,养阴敛汗主治:1.热伤气津证。症见汗多体倦,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脉虚数。2.久咳肺虚证。症见咳嗽痰少,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苔薄少津,脉虚数。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20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21生脉散的方解君药:人参大补元气,长于补脾、肺之气,生津复脉臣药:麦冬润肺养阴,清热生津,佐药:五味子味酸,可敛肺止咳,又可生津止汗三药合用,一补一清一敛,可使心肺气充三药合用,一补一清一敛,可使心肺气充脉复。脉复。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22v临床运用咳嗽甚者,百合、款冬花润肺止咳兼失眠者,酸枣仁、柏子仁宁心安神

    47、气虚甚者,黄芪兼心悸者,茯神、远志安神定志气阴两伤,人参换西洋参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23补血剂四物汤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各等分功效:补血,活血,调经主治:血虚血滞证。症见面色萎黄,爪甲苍白,头晕目眩,或妇女月经不调,脐腹疼痛,或血瘕块硬,时发时痛;或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舌淡,脉弦细或细涩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24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25v临床运用兼气虚或妇女月经先期,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经色淡、量多、稀,倦乏者,人参,黄芪(圣愈汤)兼瘀血或月经前期,量多,色紫有血块,腹痛者桃仁、红花血虚兼寒,妇女痛经者,肉桂、炮姜、香附温经散寒止痛血虚有热而妄行者,黄芩、丹皮、栀

    48、子、阿胶,熟地改生地以清热凉血止血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26v归脾汤黄芪30克 白术30克 人参15克 当归30克圆肉30克 茯神30克 远志30克 酸枣仁30克木香15克 甘草8克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1.心脾两虚证。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易惊,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2.脾不统血证。症见出血或妇女月经前期量多色淡,崩漏或带下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27v方解:君药:人参、黄芪、白术甘温益气健脾,使气血化生有源臣药:当归、龙眼肉补血养血;茯神、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合之补血养心以宁心安神佐药:木香理气行滞醒脾,使补中有行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28v

    49、临床运用:v血虚甚+熟地v心神不宁甚者+柏子仁、五味子v肌衄者+紫草根、仙鹤草、槐花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29v气血双补剂v炙甘草汤炙甘草12克 大枣30枚 人参6克 生地30克 阿胶6克 麦冬15克 麻仁10克 桂枝9克 生姜9克功效:益气复脉,滋阴养血主治:1.气虚血少证。症见脉结代,心动悸,舌淡苔少2.虚劳肺萎。症见干咳无痰或咯痰不多,痰中血丝,短气,身体瘦弱,虚烦失眠,盗汗,咽干舌燥,颧红,脉虚数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30v方解:君药:炙甘草益气补中,缓急养心,以复脉之本臣药:大枣补脾,合人参益气补脾养心,助气血生化之源;生地、阿胶、麦冬、麻仁甘润滋阴以养血补心,润肺生津;与人参、大枣、炙

    50、甘草益心气,生心血;桂枝、生姜温通心阳行血脉,使补而不滞。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31补阴剂v六味地黄丸v六味地黄丸v熟地24g 山茱萸12g 山药12gv泽泻9g 茯苓9g 丹皮9gv功用:滋补肝肾v主治:肾阴不足证。症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舌红少苔。脉细数。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32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133方解:君药:熟地滋阴补肾以填精臣药:山茱萸养肝滋肾以涩精;山药健脾补肺以固精。熟地滋肾阴,山茱萸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佐药:泽泻配熟地而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茱萸以泻肝火;茯苓配山药而渗脾湿。三药既泻上炎之虚火,又渗下趋之湿浊。本方补中有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方剂学知识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74790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