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培训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慢性 乙型肝炎 治疗 培训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v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v 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v 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v 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及其并发症的发生v 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2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v抗病毒抗病毒v免疫调节免疫调节v抗炎保肝抗炎保肝v抗纤维化抗纤维化v对症治疗对
2、症治疗v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3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4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Chen CJ.J Hepatol 2005,42:16(A35)test of trend p 0.01(台湾队列研究台湾队列研究:3851例例HBsAg阳性者经阳性者经13年隨访年隨访)5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
3、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1.000.960.920.880.840.800123456789101112生存分布函数生存分布函数生存时间生存时间 (年年)HBV DNA cp/mL 低水平低水平HBV DNA cp/mL RR=1.8(0.5-5.8)高水平高水平HBV DNA cp/mL RR=9.9(3.2-31.0)Chen G et al,55th AASLD,November 2004,Boston,MA Poster 13626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Yang HI et al.N Engl J Med.2
4、002,347:168-174.肝癌累积发生率肝癌累积发生率(%)0HBsAg+HBeAg+HBsAg+,HBeAg-HBsAg-,HBeAg-1243567810 years90246812107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肝硬化肝硬化例数例数%/年年1.Liaw YF et al.Hepatology 1988;2.Liaw YF et al.2005;3.Hsu et al.Hepatology 2002;HBeAg(+)1 509 3 35 2.4 (+)(+)2 134 6.8 3.5 (+)(-)2 74 6.8
5、1.5HBeAg 血清转换血清转换3 269 8.6 21 0.9状态状态例数例数随访随访(年年)8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基线基线 HBV DNA 水平水平,log10 copies/mLlog10 HBV DNA 中位数的降低中位数的降低 组织学活动度(组织学活动度(HAIHAI)在未经抗病毒治疗患者中,在未经抗病毒治疗患者中,HAI与与HBV DNA的相关性的相关性(r=0.78;P=0.0001)在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在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HAI与与HBV DNA改变的相关性改变的相关性(r=0.96;P3
6、x10-6)Mommeja-Marin H,et al.Hepatology.2003;37:1309-1319.对对26个前瞻性研究的回顾个前瞻性研究的回顾0246810120246810122101234512345HAIHAI评分的中位改善评分的中位改善 9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1)HBV DNA105 拷贝拷贝/ml (HBeAg阴性者为阴性者为104 拷贝拷贝/ml);(2)ALT 2ULN 如用干扰素治疗如用干扰素治疗,ALT应应10ULN,血总胆红素水平应血总胆红素水平应2ULN;(3)ALT 2 ULN
7、 肝组织学:肝组织学:Knodell HAI 4,或或G2炎症坏死炎症坏死 具有具有(1)并有并有(2)或或(3)的患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10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n对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者,应监测病情变化,对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者,应监测病情变化,如持续如持续HBV DNA阳性,且阳性,且ALT异常,也应考异常,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虑抗病毒治疗(III)n应注意排除由药物、酒精和其他因素所致的应注意排除由药物、酒精和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升高n也应排除因应用降酶药物后也应排除因应用降酶药物后ALT暂时性
8、正常暂时性正常11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n单项应答单项应答n时间顺序应答时间顺序应答n联合应答联合应答12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一一)单项应答单项应答 1病毒学应答病毒学应答(virological response):n指血清指血清HBV DNA检测不到检测不到(PCR法法)或低于检测或低于检测下限下限n或较基线下降或较基线下降2 log102血清学应答血清学应答(serological response):nHBeAg转阴或转阴或HBeAg血
9、清学转换血清学转换nHBsAg转阴或转阴或HBsAg血清学转换血清学转换3生化学应答生化学应答(biochemical response):指血清指血清ALT和和AST恢复正常恢复正常4组织学应答组织学应答(histological response):指肝脏组织指肝脏组织学炎症坏死或纤维化程度改善达到某一规定值学炎症坏死或纤维化程度改善达到某一规定值13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二二)时间顺序应答时间顺序应答1.初始或初始或早期应答早期应答(initial or early response):治疗治疗12周时的应答周时
10、的应答2治疗结束时应答治疗结束时应答(end-of-treatment response):治疗治疗结束时应答。结束时应答。3持久应答持久应答(sustained response):治疗结束后随访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个月或或12个月以上个月以上,疗效维持不变,无复发,疗效维持不变,无复发4维持应答维持应答(maintained response):在抗病毒治疗期在抗病毒治疗期间表现为间表现为HBV DNA检测不到检测不到(PCR法法)或低于检测下或低于检测下限,或限,或ALT正常正常14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二二)时
11、间顺序应答时间顺序应答5反弹反弹(breakthrough):n达到了初始应答,但在未更改治疗的情况下,达到了初始应答,但在未更改治疗的情况下,HBV DNA水平水平重新升高,或一度转阴后又转为阳性,可有或无重新升高,或一度转阴后又转为阳性,可有或无ALT升高升高n有时也指有时也指ALT和和AST复常后,在未更改治疗的情况下再度升高复常后,在未更改治疗的情况下再度升高n但应排除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但应排除由其他因素引起的ALT和和AST升高升高6复发复发(relapse):n达到了治疗结束时应答,但停药后达到了治疗结束时应答,但停药后HBV DNA重新升高或阳转重新升高或阳转n有时亦指有时亦指AL
12、T和和AST在停药后的再度升高在停药后的再度升高n但应排除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但应排除由其他因素引起的ALT和和AST升高升高15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三)联合应答(三)联合应答(combined response)1完全应答完全应答(complete response,CR):n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ALT恢复恢复正常,正常,HBV DNA 检测不出检测不出(PCR法法)和和HBeAg血血清学转换清学转换 n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AL
13、T恢复恢复正常,正常,HBV DNA检测不出检测不出(PCR法法)2部分应答部分应答(partial response,PR):介于完全应答与介于完全应答与无应答之间。如无应答之间。如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疗后ALT恢复正常,恢复正常,HBV DNA 105 拷贝拷贝/ml,但无,但无HBeAg血清学转换血清学转换3无应答无应答(non-response,NR):未达到以上应答者未达到以上应答者16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恩替卡韦恩替卡韦17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
14、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18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Wong,DKH,et al,Ann Intern Med.1993;119:312-32337%33%8%2%17%01020304050HBV DNA106 拷贝拷贝/mLHBeAg 消失消失HBsAg阴性阴性干扰素干扰素未治疗未治疗12%对对 15 个个RCTs 的荟萃分析的荟萃分析(837 例病人例病人)IFN 5 to 10 MIU 每周三次,每周三次,4 至至 6个月个月病人比例病人比例19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
15、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患者患者(%)12%Di Bisceglie1Fattovich224%19%4.518 MIU for 1252 wks 2-12 months f/u44%26%17%白种人白种人Yalcin3 Alexander4Yuen844%Overallrange22%2520817162379422Lok6 541.Am J Gastroenterol 1993;2.J Hepatol 1989;3.Clin Infect Dis 2003;4.Lancet 1987;5.JVH 1994;6.Lancet 1988;7.Gastroent
16、erology 1992;8.Hepatology 2001 Lok7 2.510 MIU for 1224 wks 6 months f/u亚洲人亚洲人12%Thomas533%20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HBV DNA-n ALT两者都应答两者都应答HBsAg-干扰素干扰素6-12 个月个月 对照组对照组28%29%24%2.5%10%0%0%6.4%02040Hadziyannis et al,J Hepatol 1990;11:S133-S136Fattovich et al,Hepatology 1992;15(
17、4):584-589Lok et al,Gastroenterology 2001;120:1835Pastore et al,J Hepatol 1992;14:221-229Lampertico et al,Hepatology 1997;26(6):1621-25患者患者%21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84Niederau et al.N Eng J Med 1996病人生存率病人生存率无并发症患者的比例无并发症患者的比例月月1.00.80.60.40.22436 4860728412243648607212IFN治疗
18、获得HBeAg 清除1.00.80.60.40.2IFN治疗未获得HBeAg清除P=0.004*P=0.018*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22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Adapted from Papatheodoridis et al 2001年年年年4681012142IFN治疗,持续应答治疗,持续应答(SR)未治疗未治疗 IFN治疗,非持续应答治疗,非持续应答 SR与未与未SR相比,相比,P=0.027SR者与未者与未SR者相比,者相比,P=0.019 SR与
19、未与未SR相比,相比,P=0.048SR者比未治疗者相比,者比未治疗者相比,P=0.0124681012142存活患者的比例存活患者的比例无并发症患者的比例无并发症患者的比例1.00.80.60.40.21.00.80.60.40.223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IFN 治疗后治疗后HBeAg 清除者清除者v 随访随访48年年80%90%维持应答维持应答v 继继HBeAg 消失后,可出现消失后,可出现 HBsAg 血清学转换血清学转换v 肝脏失代偿者显著减少肝脏失代偿者显著减少v 存活率提高存活率提高 lau DT et a
20、l.Gastroenterology 1997,113:1660 Lin SM ET AL.Hepatology 1999,29(3):97124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5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5%39%35%33%26%35%IFN 4.5 MIU tiwPEG-IFN a-2a 180ug qwHBeAg转阴率转阴率(%)HBeAg转阴率转阴率n=46 n=51n=51n=51HBV DNA转阴率转阴率ALT正常率正常率HBeAg转换率转换率
21、25%25%n=46n=46 n=51n=4626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12%28%24%获得应答的病人获得应答的病人*(%)4.5 MIU IFN-2a180 gPEG-IFN -2a n=51n=46所有剂量组所有剂量组n=143P=0.036*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24周,周,HBeAg消失、消失、HBV DNA低于低于105,并且,并且ALT恢复正常恢复正常Cooksley et al.JVH 200327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32%19%H
22、BeAg 血清转换患者血清转换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 -2a+安慰剂安慰剂聚乙二醇干扰聚乙二醇干扰素素 -2a+拉米夫拉米夫定定拉米夫定拉米夫定27%271271272P=0.232(OR=0.8)P=0.023(OR=1.6)P0.001(OR=2.0)Lau et al.N Engl J Med 2005 32%22%HBV DNA 5倍倍PEG-IFN-2a+安慰剂PEG-IFN-2a+拉米夫定拉米夫定 Lau et al.NEJM 2005.352;26:2682-95.24/5825/6713/4729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
23、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Patients with HBeAg seroconversion(%)ALT正常正常59%HBV DNA转阴转阴43%28%29%Marcellin et al.N Eng J Med 200430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59%44%ALT复常复常(%)聚乙二醇干扰聚乙二醇干扰素素 -2a+安慰安慰剂剂聚乙二醇干扰聚乙二醇干扰素素 -2a+拉米夫拉米夫定定拉米夫定拉米夫定60%n=177n=179n=181P=0.004P=0.915P=0.003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24周周(第第72周周
24、)Marcellin et al.N Eng J Med 2004HBV DNA20,000拷贝拷贝/毫升毫升(%)17717918143%29%44%P=0.849P=0.003P=0.007聚乙二醇干扰聚乙二醇干扰素素 -2a+安慰安慰剂剂聚乙二醇干扰聚乙二醇干扰素素 -2a+拉米夫拉米夫定定拉米夫定拉米夫定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24周周(第第72周周)治疗治疗48周,停药周,停药24周后周后02040608017717918159%44%60%31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100,000 cp/mL10,000 cp/m
25、L周数周数HBV DNA中位水平中位水平(log10 cp/mL)治疗期治疗期随访期随访期 长期随访长期随访 23456789-4012243648607284100 114 128 140 152*ALT normalisation(30 IU/L)24 weeks post-treatmentMarcellin et al.EASL 2006 poster筛选期筛选期32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Marcellin et al.NEJM 2004;351:120617 Lau et al.NEJM.352;26:268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