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和临床意义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常用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和临床意义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用 血液 生化 检查 正常值 临床意义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正常值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正常值.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富平县医院张百胜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脾集落形成单位脾集落形成单位粒红巨核巨噬系粒红巨核巨噬系淋巴系集落形成单位淋巴系集落形成单位BT嗜碱系嗜碱系嗜酸系嗜酸系巨噬系巨噬系粒系粒系粒单系粒单系巨核系巨核系红系红系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血细胞是如何生成的 血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多能干细胞。总之,血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多能干细胞,首先由多能干细胞分化为集落形成单位细胞
2、(骨髓干细胞)与淋巴样干细咆,再由骨髓干细胞分化为各系的定向干细胞,经过原始、幼稚等阶段,发育、增殖最后成熟为红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及血小板。淋巴样干细胞则经过原始、幼稚二阶段,发育增殖而成熟;在抗原的刺激下,再分别转化为原淋细胞和原浆细胞,并增殖、成熟为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红细胞是怎样生成的红细胞是怎样生成的 红骨髓中有髓系多潜能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红系定向干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人类的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新生和破坏都很活跃。并保持红细胞生成和破坏处于动态平衡
3、。也就是说,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每天新生的数量与消亡的数量是相等的。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使红细胞数量减少,就会发生贫血。相反,红细胞过多则会出现红细胞过多症。在人体不同的发育时期,生成红细胞的组织器官是不完全相同的。胚胎期,红细胞先后在卵黄囊、肝、脾和骨髓生成;出生之后至青春期,生成红细胞的器官则为全身红骨髓;成年后,红骨髓主要局限于扁骨扁骨如胸骨、椎骨、肋骨、髋骨和颅骨等。血细胞有赖骨髓造血功能的正常。如果人体受放射性物质或某些药物(例如氯霉素、磺胺类)的影响,使骨髓造血功能发生抑制,那么体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会减少,同时,白细胞和血小板也减少。这种因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所致的贫血称为“再生障碍
4、性贫血”。红细胞的生成场所:红骨髓;原料:铁和蛋白质 成熟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 调节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血小板生成过程血小板生成过程 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在造血组织中经过定向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细胞,又进一步成为成熟的巨核细胞。成熟的巨核细胞膜表面形成许多凹陷,伸入胞质之中,相邻的凹陷细胞膜在凹陷深部相互融合,使巨核细胞部分胞质与母体分开。最后这些被细胞膜包围的与巨核细胞胞质分离开的成分脱离巨核细胞,经过骨髓造血组织中的血窦进入血液循环成为血小板。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过脾脏,约有1/3
5、在此贮存。贮存的血小板可与进入循环血中的血小板自由交换,以维持血中的正常量。每个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的数量每立方毫米大约2008000,一般认为血小板的生成受血液中的血小板生成素调节,但其详细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血小板寿命约714天,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血液中的血小板数低于10万/1(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低于5万/L(50109/L)则有出血危险。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淋巴细胞的生成过程与其它白细胞有一些不同。在干细胞分化的早期,淋巴干细胞首先从多能干
6、细胞分化出来。这些淋巴干细胞随血流进入初级(或中枢)淋巴器官,即骨骨髓和胸腺髓和胸腺,在这里它们发育成定向淋巴细胞。在骨髓骨髓中发育的称为B细胞;在胸腺胸腺中发育的称为T细胞。随后,B和T细胞均随血流转移到二级(或外周)淋巴器官淋巴器官,即淋巴结和脾,在那里它们与某种抗原接触后即分化和增殖成为真正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如浆细胞和T效应细胞(t effector cell)。淋巴细胞在生长成熟过程中接受一组称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ILs)的细胞因子的调节,T细胞在胸腺中还接受胸腺激素的作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粒细胞约有60%的
7、白细胞的胞质内具有颗粒颗粒,因而把它们称为粒细胞。又根据胞质中颗粒的染色性质染色性质不同将粒细胞区分为:中性、嗜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粒细胞在血流中停留时间很短暂,一般从数小数小时至时至2天天。1中性粒细胞绝大部分的粒细胞属中性粒细胞。由于这些细胞的细胞核的形态特殊,又称为多形核白细胞多形核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血管内停留的时间平均只有6-8小时小时,它们很快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发挥作用,而且进入组织后不再返回血液中来进入组织后不再返回血液中来。在血管中的中性粒细胞,约有一半随血流循环,通常作白细胞计数只反映了这部分中性粒细胞的情况;另一半则附着在小血管壁上。同时,在
8、骨髓中尚贮备了约2.51012个成熟中性粒细胞,在机体需要时可立即动员大量这部分粒细胞进入循环血流。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由于它们是藉糖酵解获得能量,因此在肿胀并血流不畅的缺氧情况下仍能够生存,它们在这里形成细胞毒存在破坏细菌和附近组织的细胞膜。由于中性粒细胞内含有大量溶酶体酶溶酶体酶,因此能将吞噬吞噬入细胞内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分解,这样,入侵的细菌被包围包围在一个局部,并消灭,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当中性粒细胞本身解体时,释出各溶酶体酶类能溶解周围
9、组织而形成脓肿脓肿。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嗜碱性粒细胞占0.5%-1%。平均循环时间是12小时。参与体内的脂肪低谢。当食物中的脂肪被肠吸收后,周围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数随即增加。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出肝素(heparin),激活在血浆中的脂肪分解。这是由于肝素作为脂酶的辅基增强了脂酶的作用。结果加快了由脂肪分解为游离脂肪酸的过程。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组胺与某些异物(如花粉)引起过敏反应的症状有关(请参考免疫学教材)。此外,嗜碱性粒细胞被激活时还释放一种称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eosinophile chemotactic factor A)的小肽
10、,这种因子能把嗜酸性粒细胞吸引过来,聚集于局部以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嗜酸性粒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2%-4%,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的。嗜酸性粒细胞在体内的作用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在对蠕虫的免疫反应中,嗜酸性粒细胞有重要的作用。在有寄生虫感染、过敏反应等情况时,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
11、,请联系本人改正。第二类白细胞称为单核细胞,胞体较大,直径约为15-30酶m,胞质内没有颗粒,它们约占血液中白细胞数的4%-8%。单核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并在骨髓中发育。当它们从骨髓进入血流时仍然是尚未成熟的细胞。与其他血细胞比较,单核细胞内含有更多的非特异性脂酶,并且具有更强的吞噬作用。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2-3天天后后迁移到周围组织中,细胞体积继续增大,直径可达50-80m,细胞内所含的溶酶体颗粒和线粒体的数目也增多,成为成熟的细胞。固定在组织中的单核细胞称为组织巨噬组织巨噬细胞细胞,它们经常大量存在于淋巴结、肺泡壁、骨髓、肝和脾等器官。激活了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巨噬细胞能生成并释放
12、多种细胞毒、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参与机体防卫机制,还产生一些能促进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生长的因子。在炎症周围单核细胞能进行细胞分裂,并包围异物。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中的一大类,它们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根据细胞成长发育的过程和功能的不同,淋巴细胞分成T细胞和B细胞两类。在功能上T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细胞则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T细胞 在血液的淋巴细胞中,约占70%-80%,在血液和淋巴组织之间反复循环,还可以停留在外周淋巴器官如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寿命较长,一般为数月为数月,有的长达一年一年以上以上。T细胞被特异
13、性的抗原物质激活后,进行增殖和分化,形成在功能上各异的两类细胞,即T免疫效应细胞T记忆细胞。长寿命的记忆T细胞在血液中不断循环,当他们再次遇到曾经接触过的抗原时,即使相隔几年之久仍能加以“识别”。在第二次与抗原体接触时能激发一种继发反应,这种反应比原发反应更强烈的引起细胞增殖,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B细胞 在血液中B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5%。固定在B细胞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单体IgM和IgD)是抗原的特异性受体。当它们初次与某一个抗原接触而被致敏时,一部分B细胞即分化成熟为浆细胞浆细胞,浆细胞即开始生成
14、对该抗原特异的免疫球蛋白并将它们释放到周围的组织液中,这就是免疫抗体免疫抗体。只有当某些调节性因子,如由辅助性T细胞所释放的淋巴因子和巨噬细胞释放的白细胞介素-1存在时,B细胞才能被抗原激活。浆细胞不再在血液中循环,在它们生存的2-3天时间里一直停留在组织中。有小部分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发展成为记忆性记忆性B细胞,细胞,寿命很长,且保持特异性,由它们增殖生成的后代细胞也寿命很长,且保持特异性,由它们增殖生成的后代细胞也保持着这种特异性保持着这种特异性。当它们再次接触具有同样特异性的抗原时,便能迅速被激活,成为特异B淋巴母细胞。由记忆性B细胞增殖生成的后代细胞愈多,被特异性抗原、激活的B细胞数也愈
15、多。可见B细胞系统的“记忆”能力是取决于具有抗原特异性的记忆细胞数目的多少。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一、血常规检查:1、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10 12-5.310 12/L(400万-550万个/mm3)。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2、血红蛋白测定
16、、血红蛋白测定(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老年(70岁以上):男性 94122 g/L,女性:87112g/L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3.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RC):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周围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因而对血液病的
17、诊断和治疗反应的观察均有其重要意义。参考值参考值:目测法:成人:0.51.5%,新生儿:26%临床意义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1)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急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2)判断疗效: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病人,在补充铁剂及维生素B12、叶酸之后,网织红细胞应迅速增多。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红细胞生成减低。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典型病例常低于0.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4、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109/L(4000-10000/mm3)。新生儿:15-20109/L(15000-2000
18、0/mm3)。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病毒性感染.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5、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中性秆状核粒细胞: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细菌感染,炎症 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
19、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淋巴细胞增高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淋巴细胞减少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一
20、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6、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50-300106个/L(50-300个/mm3)。临床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7、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PLT
21、)血小板的功能为保护毛细管完整性并参与凝血过程。因此它在止血生理过程和血栓栓塞的发病中有极重要的意义。参考值参考值:许氏法:100-3001000000000/L 增多见于增多见于:(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淋巴瘤。(2)手术后、急性失血后、创伤、骨折。(3)某些恶性肿瘤、感染、缺氧。减少见于减少见于:(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巨幼细胞性贫血等。(2)脾功能亢进、放射病、癌的骨髓转移。(3)某些传染病或感染:如败血症、结核、伤寒。(4)某些药物过敏:氯霉素、抗癌药等。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
22、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白细胞总数为(4010O)109L,其种类和功能见表白细胞种白细胞种类类百分比百分比主要功能主要功能中性粒细中性粒细胞胞5070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组织和衰老的红细胞嗜酸性粒嗜酸性粒细胞细胞055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嗜碱性粒嗜碱性粒细胞细胞01参与过敏反应(型变态)单核细胞单核细胞38吞噬作用和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及调节淋巴细胞淋巴细胞2040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五分类血常规正常
23、参考值及出处五分类血常规正常参考值及出处一.血红蛋白(Hb):1.成年:人卫诊断学第人卫诊断学第7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版男性 120160 g/L 女性 110150g/L 2.新生儿 170200g/L人卫诊断学第人卫诊断学第7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版3.老年(老年(70岁以上岁以上):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版男性 94122 g/L 女性 87112g/L 二、红细胞(RBC):人卫诊断学第人卫诊断学第7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版1.成年: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
24、012/L 2.新生儿(6.07.0)1012/L 三、红细胞平均值(仪器法)人卫诊断学第人卫诊断学第7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版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成人:80100f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血细胞分析仪法 2734pg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MCV,MCH,MCHC 合称贫血三项有助于分析贫血原因和诊断。合称贫血三项有助于分析贫血原因和诊断。一般来说一般来说MCH、MCHC、MCV三项小于正常值,常见于缺铁性贫血。三项小于正常值,常见于缺铁性贫血。一般来说一般来说MCH大于正常值,大于正常值,MCHC、MCV略高于正常
25、值,常见维生素略高于正常值,常见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贫血。也有可能是慢性胃和叶酸缺乏引起贫血。也有可能是慢性胃炎引起大细胞性贫血。炎引起大细胞性贫血。四、红细胞比容: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4版版男 0.38-0.508女0.335-0.45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DWCV 11.514.5人卫诊断学第人卫诊断学第7版版RDWSD 3946 fl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检验服务指南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检验服务指南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六.白细胞(WBC):人卫诊断学第人卫诊断学第7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版和人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