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睡眠养生法学习培训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起居睡眠养生法学习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林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起居 睡眠 养生 法学 培训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普及科学知识普及科学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弘扬科学精神中医养生保健讲座中医养生保健讲座 第九章第九章 起起 居睡居睡 眠眠 养养 生法生法第一节第一节 起居养生法起居养生法一、起居有常一、起居有常v黄帝内经论养生时强调“起居有常”。“起居”是指生活作息,“有常”是指有一定的规律。v起居养生就是通过调节人的生活起居,使之符合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规律的一种养生方法。如何做到起居有常?v提高人体内部节律的顺应性:提高人体内部节律的顺应性:中医学有“天人相应”的理论,认为人体气血的盛衰随日月、星辰、四时、八节的影响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从原始社会起人类就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时间,就是顺应自然界的
2、规律。内经素问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发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v顺应四时阴阳:顺应四时阴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强调春季“夜卧早起”,“夏季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v符合人体生物钟规律:符合人体生物钟规律:生物钟控制人体生理活动,使人体生命活动按一定规律发生周期性变化。如体温、血压、呼吸等等。养成按时就寝、起床、排便、学习等习惯。二、劳逸适度劳逸适度 v劳和逸这二者有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两者都是人体的生理需要。v体力劳动可以调节气血运行,脑力劳动可以益智防衰。v对此要掌握一个度。彭祖摄生养性论曰:“不欲甚劳,不欲甚
3、逸”。就是说,在日常活动中,不要过于劳累,也不要过于安逸。v内经强调“不妄作劳”,孙思邈有“养生之道,常欲小劳”的理论。v过劳(体劳、神劳、房劳):内经“久立伤骨、久行伤筋”v过逸(体力、脑力):内经“久卧伤气、久坐伤肉”v 劳逸结合是传统养生的一个原则。礼记杂记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华佗曾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正确处理好劳与逸之间的关系,对养生保健至关重要。v具体做法:量力而行,交叉工作,有序家务,休养结合。三、服装顺时适体三、服装顺时适体v从健康的角度来讲,服装被称为“人的第二皮肤”。人体为了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维护机体内外阴阳的动态变化,服装起着保护、调节和增进健康的
4、辅助作用。v对于衣着的要求,内经中的“任其服”就是最好的概括。“任”有顺的意思。衣着从中医养生角度讲,要顺时、顺地、顺人。四、畅通二便四、畅通二便v古语道“要长生,二便清”,内经曰“凡治病必察其下”。说明二便的正常与否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一)大便通畅养生法(一)大便通畅养生法v汉代王充在论衡中指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内经提出“魄门亦为五脏使”,明确指出,大便的正常与否,关乎五脏的功能状况。保持大便通畅的方法有:v1、养成定时排便习惯v2、排便要顺其自然v3、肛门卫生与便后调理v4、运动按摩通便(适当的运动,腹部按摩)v5、防止大便秘结(多饮水、足够的饮食量、饮食不宜过细、水果、蔬菜、运
5、动)(二)小便通畅养生法小便通畅养生法v苏东坡在养生杂记中说:“要长生,小便清,要常活,小便洁”。所以保持小便的通畅,对人的健康非常重要。小便是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与肺、脾、肾、膀胱等脏腑的关系极为密切。现代研究表明小便能将体内蓄积的氨、苯酚、肌酐等有害物质和毒素排出体外。所以保持小便清洁、同利,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v保持小便通畅的方法:v1、饮食调摄法(通常每天饮水1500ml)v2、顺其自然排小便(欲溺便溺,不可忍,亦不可努力)v3、导引按摩法第二节第二节 睡眠养生法睡眠养生法v睡眠对养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学十分重视睡眠的养生作用,认为好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脏腑
6、机能,使人的精气神三宝得以补充,气血能内洒陈于五脏,外流通于四肢百骸、七孔九窍。一、睡眠的生理一、睡眠的生理 v(一)中医睡眠理论(一)中医睡眠理论v1、阴阳学说:昼属阳,夜属阴。“天人相应”,所以人体的阴阳之气也随着昼夜阴阳的消长而变化,于是就有了寤和寐交替的规律。v2、神主学说:中医认为,人的睡眠和觉醒是受心神的支配。心藏神,神安则寐,神动则寤。v3、营卫运行学说:认为人的寤寐变化是以营卫的运行为基础的,其中与卫气的运行尤为相关。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内经:“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的论述。(二)睡眠分期(二)睡眠分期v根据人在睡眠过程中脑电
7、图的不同特征,睡眠一般可分为两种状态: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v非快速眼动睡眠分为四期(S1-S4):S1入睡期、S2浅睡期、S3、S4统称为深睡眠。一般经过70-90分钟,睡眠进入另一性质不同的快速眼动睡眠,此期又称为梦睡眠,约5分钟。之后又进入S2、S3、S4,然后再从S4返回S3、S2,第二次进入梦睡眠。一夜要经历4-5个周期。二、睡眠的作用二、睡眠的作用v (一)消除疲劳,恢复体力v (二)保护大脑,稳定情绪v (三)增强免疫,康复机体v (四)促进发育,提高智力v (五)延缓衰老,利于美容v古有“不觅仙方觅睡方”、“吃人参不如睡五更”说法。三、睡眠的影响因素与质量评估三、睡眠的
8、影响因素与质量评估v(一)影响因素(一)影响因素v1、年龄因素、年龄因素v2、个体因素(长睡眠型、中睡眠型、短睡眠型)、体、个体因素(长睡眠型、中睡眠型、短睡眠型)、体质类型、工作性质等。质类型、工作性质等。v3、食物因素(含有、食物因素(含有L-色氨酸的食物牛奶、少量饮酒,色氨酸的食物牛奶、少量饮酒,浓茶、咖啡)浓茶、咖啡)v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v5、内分泌及心理因素(经期、更年期、紧张、焦虑)、内分泌及心理因素(经期、更年期、紧张、焦虑)(二)睡眠质量评估(二)睡眠质量评估v睡眠质量的衡量标准目前缺乏国际化标准,通常采用以下标准:v 入睡快、睡得深、睡得香、醒后自觉入睡快、睡得深、睡得香
9、、醒后自觉浑身轻松、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浑身轻松、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四、顺时睡眠四、顺时睡眠v灵枢,本神篇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强调天人相应和顺时养生。v人的睡眠规律也应该根据四季交替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v所以大到四季,小到一天之中,睡眠都应有规律。春夏5-7小时,秋季7-8小时,冬季8-9小时。五、子午觉五、子午觉v子午觉即每天子时、午时的睡眠。子时为夜半23:00-01:00,为阳之始;午为日中11:00-13:00,为阴之始。从中医学角度含有:v1、阴尽阳生,阳尽阴生之
10、意。是阴阳转化点。此时体内气血阴阳不平衡,故必须静卧。v2、为十二经气“合阴”与“合阳”之时。v3、为肾水上升,心火下降之时。v要坚持子时大睡子时大睡,午时小睡午时小睡。六、睡眠方位与姿势六、睡眠方位与姿势(一)睡眠方位(一)睡眠方位1、季节与方位:从天人相应角度主张应四时所旺之气定寝卧方向。孙思邈主张“春夏向东,秋冬向西”。2、寝卧恒东向:老老横言“寝恒东首,谓顺生气而卧”3、避北首而卧:孙思邈“头勿北卧,及墙北勿安床”。(二)睡眠姿势(二)睡眠姿势1、常人宜右侧卧2、特殊人群睡眠姿势(1)孕妇宜左侧卧(80%的孕妇子宫呈有右旋倾斜)(2)婴幼儿 在看护者帮助下每隔1-2小时翻身一次。(3)
11、不同疾患者视病情而定。七、卧具与环境七、卧具与环境v(一)卧具(一)卧具包括床铺、枕头、睡衣v1、床铺(种类、尺寸与摆放)v2、枕头(高度10-15cm,长宽度、软硬度适宜,枕芯因人而异:小儿、老年人、阴虚、阳亢)v3、被(软、暖、轻、宽)v4、褥(有一定厚度)v5、睡衣(宽大、柔软、透气性好、不易发生过敏和出现瘙痒)(二)睡眠环境(二)睡眠环境v1、恬淡宁静、恬淡宁静v2、空气清新、空气清新v3、光线幽暗、光线幽暗v4、温湿度适宜、温湿度适宜八、失眠的预防八、失眠的预防v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眠”和“目不瞑”v(一)失眠的分型(一)失眠的分型v1、按失眠表现分型v(1)入睡性失眠v(
12、2)睡眠维持性失眠v(3)早醒性失眠v(4)通宵不眠v2、按失眠时间的长短分型v(1)一过性失眠v(2)短期失眠v(3)长期失眠(二)失眠的原因(二)失眠的原因v1、起居失常、起居失常v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v3、躯体与疾病因素、躯体与疾病因素v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v5、药物因素、药物因素v6、老年因素、老年因素(三)失眠的预防(三)失眠的预防v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v2、病因预防v3、心理预防v4、体育预防v5、药物预防v6、食物预防(蜂蜜、桂圆、大枣、牛奶、茯苓饼、银耳羹、百合粥、莲子粥等)v7、按摩法(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神门)第十章第十章环境养生法环境养生法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养生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