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认识厘米》教案(定稿).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认识厘米》教案(定稿).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厘米 人教版二 年级 上册 数学 公开 认识 厘米 教案 定稿 下载 _二年级上册_人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认识厘米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第3页的内容。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猜一猜、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大约有多长,从而建立厘米的长度表象,并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1、合作探究,形成技能。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效益,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其唯一指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
2、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知识成为载体,促进学生形成能力、体验成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课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量课桌的长进而体会建立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引出刻度尺并通过比较讨论认识刻度尺。其次,通过操作、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多种活动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4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最后,在探究用厘米量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
3、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帮助今后的实测和单位进率的换算,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尺上指1厘米、比划1厘米、闭眼想1厘米多长、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l厘米的物体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
4、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建立厘米的表象,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4、程序清晰,目标明确。关注细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的目标、内容、活动等都要精心设计与准备。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是新课引入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几厘米用厘米量巩固练习拓展练习,每个环节都有教学目标,总结可以由学生总结,学生总结不出来教师总结,这样才能真正创造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
5、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我们知道,课桌的大小是一样的,现在老师想知道课桌的长度,你有什么办法?2、师:用什么量,学生回答。3、师:大家说了那么多方法,下面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量一量课桌的长度。4、学生汇报量的结果。5、教师疑惑地问:为什么都是同样的桌子,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回答。总结:同样的桌子,用不同的工具测量,量出的结果不同,要想
6、量出的结果一致,我们必须统一测量工具。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通常使用“尺”这个工具。二、新授。1、认识尺。师:老师这里有一把尺,这是一把米尺,这是三角尺、卷尺、量衣服用的皮尺(逐一出示给学生看),你们身边有没有尺,举起来给大家看看。你们的尺是学生用的尺,为了和三角尺区别,我们习惯把它叫做直尺,你们的直尺可以看出看成是米尺的一部分。老师将这把米尺放大,并把它的一部分画了出来,把你的尺和它比较,这些尺上都有的是些什么?师分别解释刻度、厘米的刻度线、cm或“厘米”,在学生回答过程中相机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引导认识尺后,让学生逐一说出尺上的各部分。2、认识1厘米、几厘米。(1)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7、。师:引导认识0刻度,在米尺上从0指向1,介绍“从0刻度到刻度1这一段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的这一段也是1厘米。”(课件演示)师:像这样,你还能找出哪两个数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点3个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得出结论:每两个相邻的数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验证:我们一起来找找看,一边比划一边数出1厘米。从刻度9到刻度10之间是不是1厘米?每两个相邻数字之间的长确定是1厘米。总结: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2)联系生活感受1厘米的长度。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拿出你的直尺,跟老师一起来先用手在尺上划一划,然后在用手势比划,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闭起眼睛想一想:刚才比划的1
8、厘米有多长?睁开眼再比划一下,想一想、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食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数学书的厚度等等。)总结:看来1厘米特别短是吧,量比较短的物体时我们通常用“厘米”作单位。(3)初步认识几厘米。师:想一想,2个1厘米是几厘米?那2厘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呢?师:在直尺上,你能找出2厘米的长度吗?你还能找出4厘米的长度吗?师: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检验一下他找的对不对。你还能找出哪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4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师:比一比这两个同学的找法,哪种一眼就能看出找出来的是4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4。)总结:要找几厘米从0开始,从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样找比较方便,你们能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