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控制、股权分置、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股东控制、股权分置、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股东 控制 股权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大股东控制、股权分置、财务杠杆与公司价值 Large shareholder control,Stock market segmentation,Financial leverage and Corporate value 企业金融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企业金融结构的决定 我国上市公司中股权分置以及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解释问题提出 金融杠杆与企业价值金融杠杆与企业价值 公司的金融(财务)杠杆又称资本结构,是公司的金融(财务)杠杆又称资本结构,是公司的资产中权益与负债的构成比例。公司的资产中权益与负债的构成比例。自自Modigliani Modigliani 和和Miller Miller 在在1
2、958 1958 年提出年提出MM MM 定理以来,对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就成为是定理以来,对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就成为是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MM MM 定理指出,如果定理指出,如果公司在没有税收、交易成本、破产成本,并公司在没有税收、交易成本、破产成本,并且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假设条件之下,且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假设条件之下,公司的价值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无关。公司的价值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无关。MM MM 定定理成立的条件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此理成立的条件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此MM MM 定理仅具有理论上的价值。定理仅具有理论上的价值。MM定理的假设 无税收假设 无交易成本
3、 个人和公司的借贷利率相同 企业无法通过改变资本结构的比例来改变其流企业无法通过改变资本结构的比例来改变其流通在外的证券的总价值,即在不同的资本结构通在外的证券的总价值,即在不同的资本结构条件下,企业的总价值是相同的。就是企业价条件下,企业的总价值是相同的。就是企业价值和企业资本结构不相关的值和企业资本结构不相关的MMI。F.Modigliani and M.Miller:”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une 1958.MMI成立的
4、重要假设是个能以和企业相同的成本债务成立的重要假设是个能以和企业相同的成本债务融资。融资。由于金融杠杆存在的前提下权益资本有较大的风险,所以应该给权益人更高的预期收益以做补偿。MM Proposition II 认为权益的预期收益率与企业金融杠杆存在正相关性,股东的预期收益随金融杠杆而增加。)(00BsrrSBrrThe cost of equity,debt,and WACC of capital under M&M IICost of capitalDebt-equity ratio=+(-放松无税假定的MM Proposition MM Proposition I 公司价值与金融杠杆正相
5、关TBVrBTrrTEBITVULBB0)1(放松无税假设的MM Proposition MM Proposition II)()1(00BSrrTSBrr的结论 在放松无税假设前提下,由于负债的利息费用是在税前列支的,故公司负债融资可以产生“税盾效应”(tax shields),进而可以增加公司的现金流量,降低税后资本成本,从而能够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此时,公司的价值与公司负债的比例成正比。当公司的所有资本都来源于负债融资时,公司的价值达到最大化。的修正与拓展 MM虽开创了公司资本结构研究的先河,但他们的研究结论仅具有理论上的价值。后来又有许多学者在MM 定理的基础之上,陆续放宽了无交易成本
6、、无破产成本,以及信息对称等假设条件,认为公司应该存在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在此资本结构之下,公司的价值能够实现最大化。的修正与拓展 1976 年Jensen 和Meckling 的研究指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管理层具有过度投资、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倾向,当这种行为发生时,公司债权人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便会要求获得更高的收益率,这就产生所谓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成本”问题。“代理成本”的存在,使得公司不可能无限度的债权融资,只能在股权融资与负债融资之间寻找平衡点。当公司的边际投资收益率与边际代理成本相等时,此时的负债融资或股权融资比例达到最优,在这个比例之下,公司的市场价值也
7、会达到最大化。的修正与拓展 Jensen.M.and W.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October 1976,pp305-360.的修正与拓展 1978 年Kim 又指出,虽然公司负债融资可产生“税盾效应”,但随着公司负债融资比例的增加,公司还本付息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大,公司财务负担过重将使得公司破产的概率也相应增大,故公司不可能无限制地负债融资。只有当公司的边际破产成本与边际税盾收益相等
8、时,公司的资本结构才是最优、公司的资本成本才是最低,此时公司的市场价值才能实现最大化。的修正与拓展 1986 年,Grossman、Hart 和Moore 用不完全合同理论对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对企业经营者的最佳控制,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应是股权和债权、短期债权和长期债权并用。此外,Hart(1995)又进一步指出,短期债权具有控制经理的非道德行为的能力,而长期债权和股权却有支持企业扩张的作用,因此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应要在这两者间权衡。S.Ross 在70 年代的一篇论文中,曾提出公司公司负债融资的“信号显示”理论。Ross 认为,债权作为一个硬性约束,负债融资的比例是高质
9、量的公司用来与低质量公司相区别的显示信号。高质量的公司能够承受高比例负债融资所带来的还本付息的压力,而低质量的公司则无法承受。因此投资者就可通过观察公司负债融资的比例就可区分优质公司和劣质公司,高质量的公司其负债融资的比例相对较高,低质量的公司其负债融资的比例相对较低。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质量是密切相关。大规模地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公司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众多的学者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究竟哪些因素是决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相关因素。其中以S.Titman 和R.Wessels(1988)的论文最具代表性。Titman 和Wessels 的研究认为,对美国公司而
10、言,公司资产的抵押价值、公司的非负债税盾、公司的成长性、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不可替代性、公司所处的行业、公司的规模、公司收益的稳定性以及公司的盈利能力等都是公司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此外还有许多学者从单个行业的角度分析了这些行业中公司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如Orgler 和Taggart(1983)、Osterberg 和Thomson(1990)等研究了银行最优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近期还有学者从股价的惯性(inertia)这个角度分析了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认为公司资本结构取决于外部股票市场的影响,而不是公司内部的最优化决策(I.Wlech,2002)。为什么研究企业金融结构,或者为什么关注企业负债在
11、融资中的地位?企业负债的目的是缓和管理层与股东的冲突 假设企业投资总额固定,且管理层投入到企业中的股权资金也固定的情况下,引入负债可以降低企业对外部股权资金的需要,间接提高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使管理层与股东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从而缓和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负债越多,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这种缓和效应就越是突出。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产生的代理问题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在股权分散的公司里,掌握公司控制权的“强管理者”与拥有公司所有权的“弱所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Berle&Means,1932)。在投资者保护较弱的国家,大多数公司存在单个的大股东,公司的所有权相对集中,他们通过交叉持股、金字塔
12、式的所有权结构以及发行双重股票,大股东对公司掌握了大量的超过现金流权的控制权(La 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1999;Claessens,Djankov&Lang,2000;等)。在美国也存在大量的由大股东所控制的公众公司(Holderness&Sheehan,1988)。在控制权私利的驱使下,大股东会对小股东进行剥削(Holderness,2003)Holderness(2003)把大股东的控制权利益分为控制权分享利益(shared benefits of control)和控制权私利(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前者是指
13、所有股东按股权比例共同分享的,后者是大股东所独享的,是以牺牲公司其他股东的代价换取的。Johnson,La Porta,Lopez-de-Silanes和Shleifer(2000)用“掏空”(tunneling)一词来描述资源从公司向控制性股东转移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过高的管理者薪酬、贷款担保、股权稀释等多种形式。Shleifer和Vishny(1997)以及LLSV(2000)指出,在多数国家的大公司里,基本的代理问题不是外部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Berle和Means式的冲突,而是外部投资者与几乎完全控制了管理者的控制性股东之间的冲突。Shleifer 和Vishny(1997)认为,大股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