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致癌 作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chemical carcinogenesis)第八章第八章81【目的要求】掌握化学致癌的细胞癌变的多阶段学说了解化学致癌的机制了解化学致癌相关的分子事件掌握化学致癌物的分类方法和依据 掌握化学致癌物筛查的基本方法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2【主要内容】概述化学致癌过程 化学致癌机理化学致癌相关的分子事件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化学致癌物筛查的基本方法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3概 述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4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类肿瘤病因学中80%90%以上与环境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有关。化学物质在人类环境中的大量使用,造成环境化学污染严重,与肿瘤发病率上升密切相关。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5在北
2、美发达国家,前列腺癌、乳腺癌占多数,而在中国,肺癌、胃癌、肝癌等癌症更为常见。目前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是肺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曾对渥太华地区18万名非吸烟者进行研究,发现PM2.5与肺癌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M2.5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肺癌死亡率或将增加15%到17%。中国最大规模癌症生存数据汇总分析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癌症五年生存率为30.9%,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农村患者的生存率仅约为城市患者的一半。据国家癌症登记中心和癌症防控办公室对全国13.9万个病例的分析统计,中国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为30.9%,仅为美国(66%)的一半。全世界癌症五年生存率最高的国家是加拿大,10
3、0个加拿大癌症患者中,有82个在接受治疗后可以生存5年以上,而手术5年后,癌症的复发率也大大降低。除加拿大外,日本、澳大利亚和大部分西欧国家癌症患者生存率也很高,普遍都在70%以上,中国、印度、阿尔及利亚等国属于癌症生存率较低的国家,五年生存率不到40%-(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6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7化学物引起或诱导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为肿瘤的过程。化学致癌作用(chemical carcinogenesis)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能引起动物和人类肿瘤、增加肿瘤发生率或死亡率的化合物。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8化学物与肿瘤
4、研究历史第一阶段:化学物与肿瘤的相关性第二阶段:化学致癌的实验动物研究第三阶段: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第四阶段:致癌作用的机制研究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91771年:第一篇有关癌症的科学报告由英国人John Hill提出,认为使用鼻烟可能与鼻咽癌有关1820年:Paris第一个提到砷可致皮肤癌。1875年:Percival Pott报道伦敦的扫烟囱工人中发生阴囊癌较多,提出其原因可能是煤烟尘,首次提出了化学物质和癌的可能关系。1879年:Harting和Hesse认为肺癌是中欧金属矿工的职业病,这是职业引起肺癌的最先发现。1895年:Rehn报道德国染料工业工人发生职业性膀胱癌,首次怀疑化学物质的致癌性
5、。第一阶段:化学物与肿瘤的相关性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10第二阶段:化学致癌的实验动物研究1915年:日本生物学家Yamagiwa和Ichikawa用煤焦油涂抹兔耳成功地诱发了实验性皮肤癌。1922年:英国化学家Kennway从煤焦油中分离出多种多环芳烃,其中有几种能诱发实验动物。1932年:Lacassagne发现给小鼠注射雌激素能诱发乳腺癌。1933-1935年:Yoshida用偶氮染料O-氨基偶氮慢性饲喂大鼠诱发了肝癌。1938年:Heuper 使用-萘胺诱发了狗膀胱癌。1941年:Wilson发现农药2-乙酰氨基芴为大鼠强烈致癌剂。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11第三阶段:肿瘤流行病学研究1945年
6、:英国人Case对染料工业中的膀胱癌进行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了-萘胺和联苯胺的致癌性。19601965年:发现罕见的恶性间皮瘤与暴露石棉有关。1961年:发现黄曲霉毒素与肝癌的关系。1970年:首次报道怀孕期服用过乙烯雌酚的母体,其女性后代易患阴道透明细胞癌。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121947年:Miller等发现肝脏致癌剂氨基偶氮染料能与肝脏蛋白质共价结合50年代:法国普尔曼教授夫妇,根据多环芳烃类的致癌作用开始研究“结构与致癌活性的关系”,提出了“区理论”。19581964年 Miller 发现2-乙酰氨基芴在大鼠体内的羟化是代谢活化过程的第一步。19621968年 发现DNA和RN
7、A是致癌性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结合的靶分子。70年代:杰林纳等提出了多环芳烃类的致癌作用“湾区理论”1984年:Balmain等首次报道在化学物的致癌过程中,涉及到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第四阶段:致癌作用的机制研究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13第一节 化学致癌过程 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14一、细胞癌变的多阶段理论从接触致癌物到肿瘤形成潜伏期长,平均15-20年。癌变过程涉及多基因突变,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生长调节基因、凋亡基因及维持细胞稳定性的基因等。同时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吻合,才能出现所有恶性细胞的特征。基因突变的启动细胞,必须经过选择性的增殖,逃逸机体的免疫监视,并获得自主性生存的
8、条件,才能形成临床上可见的肿瘤。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15引发阶段(initiation stage)促长阶段(promotion stage)进展阶段(progression stage)肿瘤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多阶段、多基因改变累积的过程,具有多基因控制和多因素调节的复杂性。目前公认的化学致癌过程至少包括3个阶段: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16引发阶段:化学致癌物造成正常细胞遗传物质永久性、不可逆的改变,并通过细胞分裂固定下来的过程。作用快、时间短、反应迅速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但无法确定阈剂量在分子与细胞水平上是不可逆的对外源性化学物及其它化学因子敏感主要特点引发剂或启动剂(initiator):具有
9、引发启动细胞形成的化学物质。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17促长阶段:单克隆的启动细胞在一种或多种促癌剂的作用下,表型发生改变,逐渐获得肿瘤细胞的各种性状,并且不断增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慢性作用的结果剂量-反应关系明显,能确定阈值对内源性因子如激素、生长因子敏感在基因与细胞水平上具有可逆性。主要特点促长剂(promotor):具有促长启动细胞恶性转化与增殖的化学物。单独不具有致癌作用。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18主要特点进展阶段:指由良性肿瘤转变为恶性肿瘤,进一步演变成更具有恶性表型或具有侵袭性的特征的肿瘤的过程。主要的表现是自主性与异质性增加,生长加速、侵袭性增强,出现浸润与转移等恶性生物学特征。核型的不稳
10、定性与细胞基因组形态学改变进展迅速,具有浸润与转移的特征完全不可逆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19多阶段致癌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20二、化学致癌的遗传易感性肿瘤的发生是致癌因素的作用与个体的遗传易感性共同决定的,而个体的遗传易感性又是由特定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决定的。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综合征如Bloom综合征易发生白血病和其他恶性肿瘤;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症患者易发生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着色性干皮病患者经紫外线照射后易患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磷状细胞癌或黑色素瘤。这些肿瘤易感性高的人群常伴有某种遗传性缺陷,上述三种遗传综合征均累及DNA修复基因。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21基因遗传多态性的基础是
11、单核苷酸的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转换或颠换)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是人类最常见的可遗传变异,占所有已知多态性的90%以上。平均每5001000个碱基对中就有1个,估计其总数可达300万个甚至更多。SNP是人种之间、个体之间基因功能差异的遗传基础之一,与民族、地区以及个体对外来化学物的反应性差异,肿瘤易感性差异有明显关系。单核苷酸的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hEXO1(人类核酸外切酶)有16个位点为可能的多态性位点;CYP1A1至少存在4个与化学致癌有关的多态性位点。如CYP1A1基因M1和M2多态性与中国
12、人患肺鳞癌危险性显著相关。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22毒物代谢酶在致癌物的活化(CYP450)、解毒(GST)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果这些基因发生突变,将会导致相应酶活性的改变,从而增强或(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降低)对化学物致癌的易感性。如CYPlAl基因M2、M4的多态性,能提高酶的活性,增加诱导性,进而加速前致癌物的活化,增加了肿瘤易感性,增加了肺癌、前列腺癌、B-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的患病率。如M2在第7外显子4889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在酶蛋白水平表现为第462密码子由异亮氨酸缬氨酸;M4在第7外显子4887碱基胞嘧啶(C)腺嘌呤(A),第461密码子从苏氨酸天冬氨酸,从而提高了酶的活性。毒
13、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23第二节 化学致癌机制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24体细胞突变学说:即通过造成DNA损伤而引发肿瘤形成的遗传毒性机制化学致癌是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多阶段过程,在化学致癌机制的研究中形成了多种学说:体细胞突变学说、癌基因学说、亲电子剂学说、癌变多阶段学说、表观遗传机制学说等。非突变致癌学说:即对DNA以外靶分子的作用而诱导肿瘤形成的非遗传毒性机制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25致癌作用是复杂的、多阶段、多基因参与、长期累积的过程,涉及基因表达、细胞生理和生化等多种变化。一、体细胞突变学说大多数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都是通过影响遗传基因起作用的,肿瘤是细胞中多种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14、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26体细胞突变学说的相关证据致癌物DNA加合物能诱导基因突变;大多数致癌物在诱变试验中呈阳性;DNA修复缺陷可以导致肿瘤发生;许多肿瘤细胞出现染色体畸变或基因不稳定性;肿瘤细胞来源于细胞单克隆;癌基因突变以及抑癌基因的的突变与失活在肿瘤细胞普遍存在。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27二、非突变机制学说表观遗传调控失常导致肿瘤增生细胞异常增生免疫抑制内分泌激素失衡过氧化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28第三节 化学致癌相关的分子事件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30一、基因突变癌变过程涉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体细胞突变学说DNA修复酶基因,以及一些与细胞凋亡调控和维持基因组稳定的相关基因也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