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消防概论(修改)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728989
  • 上传时间:2022-10-07
  • 格式:PPT
  • 页数:60
  • 大小:566.2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消防概论(修改)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消防 概论 修改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一节第一节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燃烧的本质与条件第二节第二节 燃燃 烧烧 类类 型型第三节第三节 燃烧过程及特点燃烧过程及特点第四节第四节 燃烧产物燃烧产物第五节第五节 影响火灾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影响火灾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第六节第六节 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一、燃烧的定义一、燃烧的定义 在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86)中讲燃烧定义为:可燃物与氧化剂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燃烧应具备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二、燃烧的本质二、燃烧的本质 近代连锁反应理论认为:燃烧是一种游离基的连锁反应(也称链反应),即游离基在瞬间进行的循环反

    2、应。可燃物质的多数氧化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经过一系列发杂的中间反应阶段,不是氧化整个分子,而是氧化链反应中间产物游离基或原子。可见,燃烧室一种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游离基的链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室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三、燃烧的条件三、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必要条件 燃烧的现象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只有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情况下可燃物才能够发生燃烧,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用“燃烧三角形”来表示。引火源引火源可燃物可燃物助燃物燃烧三角形1.可燃物(1)可燃物的含义 凡是能与空气的氧氧或

    3、其他氧化剂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2)可燃物的类型 自然界中的可燃物种类繁多,若按其物理状态分,有固体、液体和气体可燃物。固体可燃物固体可燃物:凡是遇明火、热源能在空气(氧化剂)中燃烧的固体物质,都成为可燃固体。如谷物及其制品,纤维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液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凡是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的液体,都称为可燃液体。液体可燃物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碳、氢原子,有些还有氧原子。其中有不少是石油化工产品,有的产品本身或其燃烧时分解产物都具有一定毒性。气体可燃物气体可燃物:凡是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得气体,都称为可燃气体。可燃气体在空气中需要与空气的混合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4、,并还要一定温度(即着火温度)才能发生燃烧。特殊情况:特殊情况:有些物质在通常情况下不燃烧,但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燃烧。如:1、赤热的铁在纯氧中能发生剧烈燃烧;2、赤热的铜能在氯气中发生剧烈燃烧;3、铁、铝本身不燃,但把铁、铝粉碎成粉末,不但能燃烧,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发生爆炸。2.助燃物 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也称氧化剂)。通常燃烧过程中的助燃物过程的助燃物主要是氧氧,它包括游游离的氧离的氧或化合物中的氧化合物中的氧。(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以游离的氧 作为氧化剂,这种燃烧最普遍。)A、有些物质也可作为燃烧反应的助燃物,如氯、氟氯酸钾氯、氟氯酸钾等等。B、少数可燃物,如低氮

    5、硝化纤维、硝酸纤维低氮硝化纤维、硝酸纤维的赛璐珞等含氧物质,一旦受热后,能自动释放出氧自动释放出氧,不需外部助燃物就可发生燃烧。3.引火源 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引火源(也称着火源)。引火源温度越高,越容易点燃可燃物质。根据引起物质着火的能量来源不同,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引火源通常有明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光能和核能等。(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这燃烧必然发生。发生燃烧还应有“量”方面的要求,这就是发生燃烧或持续燃烧的充分条件。“三要素”彼此要达到一定的量变才能发生质变。

    6、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可燃气体蒸汽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可燃气体蒸汽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例如在常温下用火柴等明火接触煤油,煤油并不立即燃烧,这是因为在常温下煤油表面挥发的煤油蒸汽量不多,煤油达到燃烧所需的浓度,虽有足够的空气和火源接触,也不能发生燃烧。2.一定的氧气含量 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低于这一浓度,燃烧就不会发生。可燃物质不同,燃烧所需要的含氧量也不同,如汽油燃烧的最低含氧量要求为14.4%,煤油为15%。3.一定的点火能量 不管何种形式的引火源,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燃烧反应。所需引火源的强度,取决于可燃物质的最小

    7、点火能量即引燃温度引燃温度,低于这一能量,燃烧便不会发生。不同可燃物质燃烧所需的引燃温度各不相同。不同可燃物质燃烧所需的引燃温度各不相同。例如:汽油的最小点火能量为0.2mJ,乙醚最小点火能量为0.19mJ。4.互相作用 燃烧不仅需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而且还必须使燃烧条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会发生或持续。否则,燃烧也不能发生。燃烧按其发生瞬间特点的不同分为闪燃、着火、自燃、爆炸闪燃、着火、自燃、爆炸四种类型。一、闪燃(1)闪燃的含义 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欲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欲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现象称为闪燃。在一定温度条件

    8、下,液态可燃物表面会产生可燃蒸气,这些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一定浓度的可燃性气体,当其浓度不足浓度不足以维持持续燃烧时,遇火源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苗或火光一闪即灭的火苗或火光,形成一种瞬间燃烧的现象一种瞬间燃烧的现象。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汽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汽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古闪燃一下就熄灭了。闪燃往往是可燃液体发生着火的先兆。从消防角度来说,闪燃就是危险的警告从消防角度来说,闪燃就是危险的警告。(二)物质的闪点1.闪点的含义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蒸发的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

    9、液体最低温度,称为闪点,以“C”表示。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表2-1列出了部分易燃和可燃液体的闪点。)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 (1)根据闪点,将能燃烧的液体分为易燃液体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可燃液体。(2)根据闪点,将液体生产、加工、储存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甲(闪电低于18 C的液体)、乙乙(闪点高于28 C,但低于60 C的液体)、丙丙(闪点高于(等于)60 C的液体)三个类别,以便根据其火灾危险性的大小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名称 闪点(C)名称 闪点(C)名称闪点(C)汽油-50 甲醇 11.1 苯-14 煤油 37.8 乙醇 12.

    10、78 甲苯 5.5 柴油 60 正丙醇 23.5 乙苯 23.5 原油-6.7 乙烷-20 丁苯 30.5 二、着火 (一)着火的含义 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着火。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这是日常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二)物质的燃点1.燃点的含义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不热原始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着火点,以“C”表示。(表2-2中列出部分可燃物质的燃点。)根据可燃物的燃点高低可以衡量其火灾危险程度。物

    11、质的燃点越低,物质的燃点越低,则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则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燃点对于可燃固体和闪点较高的可燃液体,具有实际意义。(1)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下,就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2)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名称 燃点(C)名称 燃点(C)名称 燃点(C)松节油 53漆布 165 松木 250 樟脑 70 蜡烛 190 有机玻璃 260 赛露露100麦草200醋酸纤维320纸130豆油220涤纶纤维390棉花150粘胶纤维235聚氯乙烯391(一)自燃的含义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

    12、因受热或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即可燃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的作用下,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是温度不断升高,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由于热的来源不同,物质自燃可分为受热自燃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本身自燃两类。自燃现象引发火灾在自然界并不少见,如有些含硫、磷成分硫、磷成分高的煤炭高的煤炭遇水常常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热量,如果煤层堆积过厚积热不散,就容易发生自燃火灾;工厂的油抹布堆积油抹布堆积由于氧化发热并蓄热也会发生自燃引起火灾。(二)物质的自燃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

    13、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点。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自燃点是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形成自燃危险性的依据。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表2-3列出了部分可燃物的自燃点。)名称燃点名称燃点名称燃点黄磷34-35乙醚170棉籽油 370三硫化四磷100溶剂油 235桐油 410赛璐璐150-180煤油240-290芝麻油 410赤磷200-250汽油 280花生油 445松香240石油沥青 270-300菜籽油 446锌粉360柴油

    14、350-380豆油 460丙酮570重油柴油 380-420亚麻仁油 343四、爆炸(一)爆炸的含义 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地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者同地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动能,有高压气体生成或者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作机械功,如移动、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这是由于构成爆炸体系的高压气体作用到周围物体上,使物体受力不平衡,从而

    15、遭到破坏。(二)爆炸的分类 按爆炸过程的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爆炸三种类型。1 1、物理爆炸、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是指装在容器内的液体或气体,由于物理变化(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体积迅速膨胀,导致容器压力急剧增加,由于超压或应力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且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的现象。如蒸汽锅炉、液化气钢瓶等爆炸,均属于物理爆炸。物理爆炸本身虽没有进行燃烧反应没有进行燃烧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2 2、化学爆炸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

    16、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地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地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其主要特点:反应速度快、爆炸时放出大量的热能大量的热能、产生大量气体大量气体和很大的压力很大的压力,并发出巨大的声响巨大的声响。化学爆炸能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消防工作中预防的重点。3、核爆炸 核爆炸是指由于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所指由于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所形成的爆炸形成的爆炸。如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爆炸就属于核爆炸。爆炸极限1、爆炸浓度极限 爆炸浓度极限是指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

    17、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通常以体积百分比表示;粉尘通常用单位体积中的质量(g/m3)表示。其中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爆炸下限;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就越大。混合物的浓度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时,既不能发生爆炸也不能发生燃烧。爆炸温度极限 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来的蒸汽浓度等于爆炸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来的蒸汽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由于液体的

    18、浓度是在一定温度下形成的,所以可燃液体除了有爆炸浓度极限外,还有一个爆炸温度极限。爆炸温度极限也有下限、上限之分。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出等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出等于爆炸浓度下限的蒸气浓度,此时的温度称为爆炸温度下限于爆炸浓度下限的蒸气浓度,此时的温度称为爆炸温度下限;液体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出等于爆炸浓度上限的蒸气浓度,此时的温度称为在该温度下蒸发出等于爆炸浓度上限的蒸气浓度,此时的温度称为爆炸温度上限爆炸温度上限。爆炸温度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爆炸危险性就越大。通常所说的爆炸极限,如果没有标明,就是指爆炸浓度极限。(表2-4为常见液体爆炸浓度极限与爆炸温度极限的比较。)液体名称 爆炸浓度极(%

    19、)爆炸温度极(C)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乙醇 3.318.011.040.0甲苯 1.57.05.531.0松节油 0.862.033.553.0车用汽油 1.77.2-28.0-8.0灯用煤油 1.47.540.086.0乙醚 1.940.0-45.013.0苯 1.59.5-14.019一、可燃物的燃烧过程 当可燃物与其周围相接触的空气达到可燃物的点燃温度时,外层部分就会溶解、蒸发或分解并发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放出热量和光。这些释放出来的热量又加热边缘的下一层,使其达到点燃温度,于是燃烧过程就不断地持续。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状态的物质,其燃烧过程是不同的。固体和液体发生燃烧,需要经过分

    20、解和蒸发,生成气体,然后由这些气体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燃烧。而气体物质不需要经过蒸发,可以直接燃烧。二、可燃物的燃烧特点(一)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 固体可燃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相同。主要有下列四种方式:1.1.表面燃烧表面燃烧 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热分解的可燃固体,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分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热分解的可燃固体,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分解燃烧,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面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现象,解燃烧,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面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现象,称为表面燃烧。称为表面燃烧。其过程属于非均相燃烧,特点是表面发红而无火焰表面发红而无火

    21、焰。如木炭、焦炭以及铁、铜等的燃烧属于表面燃烧形式。2.2.阴燃阴燃 阴燃是指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现象。阴燃是指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现象。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发生阴燃。这种燃烧看不见火苗,可持续数天,不易发现这种燃烧看不见火苗,可持续数天,不易发现。易发生阴燃的物质,如成捆堆放的纸张、棉、麻以及大堆垛的煤、草、湿木材成捆堆放的纸张、棉、麻以及大堆垛的煤、草、湿木材等。阴燃和有焰燃烧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如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发生火灾,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氧浓度降低,燃烧速度减慢,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即可由有

    22、焰燃烧转为阴燃。阴燃在一定条件下,如果改变通风条件,增加供氧量或可燃物中的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也可能转变为有焰燃烧。火场上的复燃现象和固体阴燃引起的火灾火场上的复燃现象和固体阴燃引起的火灾等都是阴燃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有焰分解燃烧有焰分解燃烧的例子。3.3.分解燃烧分解燃烧 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由于受热分解而产生可燃气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由于受热分解而产生可燃气体后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分解燃烧。体后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分解燃烧。如木材、纸张、棉、麻、毛、丝以及合成高分子的热固性塑料、合成橡胶等的燃烧就属于这类形式。4.4.蒸发燃烧蒸发燃烧 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融,然后与

    23、可燃液体一样蒸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融,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发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如石蜡、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的燃烧就属于这类形式。1.1.蒸发燃烧蒸发燃烧 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汽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汽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即蒸发燃烧。其燃烧速度,主要取决于液体的蒸发速度,而蒸发速度又取决于液体接受的热量。接受热量愈多,蒸发量愈大,则燃烧速度愈快。2.2.动力

    24、燃烧动力燃烧 动力燃烧是指燃烧性液体的蒸发、低闪点液雾预先与空气或燃烧性液体的蒸发、低闪点液雾预先与空气或者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者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如雾化汽油、煤油等挥发性较强的烃类在气缸中的燃烧就属于这种形式。3.沸溢燃烧 含水的重质油品(如重油、原油)发生火灾,由于液面从火焰接受热量产生热波,热波向液体深层移动速度大于线性燃烧速度,而热波的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因此,热波在向液体深部移动过程中,使油层额度上升,油品粘度变小,油品中的乳化水滴在向下沉积的同时受向上运动的热油作用而蒸发形成蒸汽泡,这种表面包含有油品的气泡,比原来的水体积扩大千倍以上,气泡被油膜

    25、包围形成大量油泡群,液面上下像开锅一样沸腾,到储罐容纳不下时,油品就会像“跑锅”一样溢出罐外,这种现象称为沸溢。4.喷溅燃烧 重质油品储罐的下部有水垫层时,发生火灾后,由于热波往下传递,若将储罐底部的沉积水的温度加热到汽化温度,则沉积水将变成水蒸气,体积扩大,当形成的蒸汽压力大到足以把其上面的油层抬起,最后冲破油层将燃烧着的油滴和包油的油气抛向空中,向四周喷溅燃烧。(三)气体物质的燃烧特点1.1.扩散燃烧扩散燃烧 可燃气体从喷口(管道口或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混合、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2.2.预混燃烧预混燃烧 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一定浓度的可燃

    26、混合气体,被引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现象,称为预混燃烧。一、燃烧产物的含义和分类一、燃烧产物的含义和分类(一)燃烧产物的含义 有燃烧或热分解而产生的全部的物质,有燃烧或热分解而产生的全部的物质,称为燃烧产物。它通常是指燃烧生成的气体、热量和烟雾等。(二)燃烧产物的分类 燃烧产物分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如果生成的产物不能再燃烧,则为完全燃烧完全燃烧,产物为完全燃烧产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如果生成的产物还能继续燃烧,则为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产物为不完全燃烧产物,如一氧化碳、醇类等。二二 、不同物质燃烧的产物、不同物质燃烧的产物1.1.单

    27、质的燃烧产物单质的燃烧产物 一般单质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为该单质的元素的氧化物。如碳、氢、硫等的燃烧。2.2.化合物的燃烧产物化合物的燃烧产物 一些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完全燃烧产物外,还会生成不完全燃烧产物。最典型的的不完全燃烧产物是一氧化碳,它能进一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还有一些高分子化合物。3 3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材料的燃烧产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材料的燃烧产物 合成高分子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伴有热分裂,会分解产生许多有毒或有刺激性的气体,如氯化氢、光气、氰化氢等。4.木材的燃烧产物木材的燃烧产物 木材是一种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元素组成,主要以纤维分子形式存在。木材在受热后发生热裂解反应,生成小

    28、分子产物。(1)在200度左右,主要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甲酸、乙酸、一氧化碳等产物;(2)在200500度时,产生可燃蒸汽及颗粒;(3)到500度以上则主要是碳,产生的游离基对燃烧有明显的加速作用。燃烧产物有不少是毒害气体,往往会通过呼吸道侵入或刺激眼黏膜、平米福年末使人中毒甚至死亡。火灾中有80%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而致死的。特别是一氧化碳。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严重时会使人昏迷甚至死亡。四、烟气四、烟气(1 1)烟气的含义)烟气的含义 有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和(或)液体微粒总和成为烟气。(2 2)烟气的产生)烟气的产生 当建、构筑物发生火灾时,建筑材料及装修

    29、材料、室内可燃物等在燃烧时所产生的生成物氯化氢之一是烟气。火灾产生的烟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等大量的各种有毒气体和固体炭颗粒。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烟气具有毒害性、减光性和恐怖性毒害性、减光性和恐怖性。五、火焰、燃烧热和燃烧温度五、火焰、燃烧热和燃烧温度一、火焰1、火焰的含义及构成 火焰(俗称火苗),是指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域。火焰是由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构成的。2、火焰的颜色 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程度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高,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火焰的颜色业余可燃物的含氧量及含碳量有关。二、燃烧热和燃烧温度1、燃烧热 燃烧热是指

    30、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燃烧热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2、燃烧温度 燃烧温度是指燃烧产物被加热的温度。六、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工作的影响六、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工作的影响1、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工作的有利方面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阻止燃烧进行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不然的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如果室内发生火灾,随着这些惰性气体的增加,空气中的氧溶度相对减少,燃烧速度会减慢;如果关闭通风的门、窗、孔洞,也会使燃烧速度减慢,直至燃烧停止。2 2、为火灾侦查和寻找火源点提供参考依据、为火灾侦查和寻找火源点提供参考依据 不同的物质燃烧,不同的燃烧温度,在不同的风向条件下,烟雾的

    31、颜色、浓度、气味、流动方向也各不相同。在火场上,通过烟雾的这些特征(表27),消防人员可以大致判断燃烧物质的种类、火势蔓延方向、火灾阶段等。(二)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工作的不利方面 1、妨碍灭火和被困人员行动。2、有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的危险。3、高温会使人员烫伤。4、成为或是发展蔓延的因素。火灾发展变化虽然比较复杂,但就一种物质发生燃烧时来说,火灾的发展变化有其固有的规律性。一、热传播对火灾发展变化的影响一、热传播对火灾发展变化的影响(一)热传导 1.热传导的含义:热传导是指物体一端受热,通过物体的分子热运动,把热量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另一端的过程。2.热传导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热

    32、总是从温度较高部位,向温度较低部位传导。温度差越大,导热方向的距离越近,传导的热量就越多。火灾现场燃烧去温度越高,传导出的热量就越多。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都有这种传热性能。其中固体是最强的热导体,液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其中金属材料为热的优良导体,非金属固体多为不良导体。(二)热辐射 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热辐射具有以下特点: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通过真空也能进行热传播;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也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当有两物体并存时,温度较高的物体将向温度较低物

    33、体辐射热能,直至两物体温度渐趋平衡。(三)热对流 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热对流的方式有:(1)自然对流:自然对流:它是指流体的运动是由自然力所引起的,也就是因流体各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起的。(2)强制对流:强制对流:它是指流体微团的空间移动是由机械力引起的。(3)气体对流:气体对流:气体对流对火灾发展蔓延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燃烧引起了对流,对流助长了燃烧。(4)液体对流:液体对流:当液体受热后受热部分因体积膨胀,比重减轻而上升,而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部分则下降,在这种运动的同时进行着热传递,最后使整个液体被加热。热对流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实验证明:

    34、热对流速度与通风口面积和高度成正比。通风孔洞越多,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越大、越高,热对流速度越快,风能加速气体对流。风速越大,不仅对流越快,而且能使房屋表面出现正负压力,在建筑物周围形成旋风地带;风向改变,会改变气体对流方向;燃烧时火焰温度越高,与环境温度的温差越大,热对流速度越快。二、爆炸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爆炸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爆炸冲击波能将燃烧着的物质抛散到高空和周围地区,如果燃烧的物质落在可燃物体上就会引起新的火源,造成火势蔓延扩大。当可燃气体、液体和粉尘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时,爆炸区域内的低燃点物质,顷刻之间全部发生燃烧,燃烧面积迅速扩大。火场上发生爆炸,不仅对火势发展变化有极大影响

    35、,而且对扑救人员和附近群众也有严重威胁。因此在灭火战斗过程中,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和消除爆炸危险,十分重要。三、建筑耐火等级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三、建筑耐火等级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在灭火时应根据建筑耐火等级,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赢得时间,有效地控制火势发展,顺利地扑灭火灾。四、气象条件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四、气象条件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风对火势发展有决定性影响,尤其对露天火灾,受风的影响更大。风速越大,对流速度越快,燃烧和蔓延速度也越快,风向改变,燃烧、蔓延方向也会随之改变。一般而言,火向顺风蔓延。但火场上的风向并不很稳定,火灾初起与火灾发展阶段时的风向有时并不一致,可能会受到燃烧产生的热

    36、对流影响,出现反方向的强风,形成火的漩涡。大风天会形成飞火,迅速扩大燃烧范围。防火的基本原理和措施 根据燃烧基本理论,只要防止形成燃烧条件,或避免燃烧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就可以达到防火的目的。(有关防火的基本原理和措施见表2-8所示。)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措施 根据燃烧基本理论,只要破坏已经形成燃烧条件,就可使燃烧熄灭,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危害。(有关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措施见表2-9所示。)措施原理措施举例控制可燃物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1、限制可燃物质储存量;2、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3、加强通风,降低可燃气体或蒸汽、粉尘在空间的浓度;4、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处理,以提高防火性能;5、及时清除

    37、撒漏地面的易燃、可燃物质等。隔绝空气破坏燃烧爆炸的助燃条件1、充惰性气体保护生产或储运有爆炸危险的容器、设备等;2、封闭可燃介质的容器、设备;3、采用隔绝空气等特殊方法储运有燃烧爆炸危险的物质;4、隔离与酸、碱、氧化剂等接触能够燃烧爆炸的可燃物和还原剂。清除引火源破坏燃烧的激发能源1、消除或控制明火源;2、安装避雷、接地设施,防止雷击、触电;3、防止撞击火星和控制摩擦生热;4、防止日光照射和聚光作用;5、防止和控制高温物。防止火势蔓延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1、在建筑之间留足防火距离、设置防火分隔设施;2、在气体管道上安装阻火器。安全水封;3、有压力的容器设备,安装防爆膜、安全阀;4、在能形成爆炸

    38、介质的场所,设置泄压门窗、轻质屋盖等。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1、用直流水喷射着火物;2、不间断地向着火物附近的未燃烧物喷水降温等。窒息法消除助燃物1、封闭着火空间;2、往着火的空间冲惰性气体、水蒸气;3、用湿棉被、湿麻袋等捂盖已着火的物质;4、向着火物上喷射二氧化碳、干粉、泡沫、喷雾水等。隔离法使着火物与火源隔离1、将未着火物质搬迁转移到安全处;2、拆除毗连的可燃建筑物;3、关闭燃烧气体(液体)的阀门,切断气体(液体)来源;4、用沙土等堵截流散的燃烧液体;5、用难燃或不燃物体遮盖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质等。抑制法中断燃烧链式反应往着火物上直接喷射气体、干粉等灭火剂,覆盖火焰,中断燃烧链式反应。思考

    39、与练习题思考与练习题1、简述燃烧的定义。2、简述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3、何谓可燃物?4、何谓助燃物?5、何谓引火源?6、燃烧分为哪几种类型?7、简述闪燃、着火、自燃、爆炸的定义。8、何谓物质的着火点、自燃点和闪点?9、爆炸分为哪几类?10、何谓爆炸极限?11、简述固体、气体、液体物质的燃烧过程。12、简述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13、何谓沸溢燃烧?14、简述燃烧产物的含义及分类。15、简述烟气的含义及危害。16、简述燃烧产物对火灾补救工作的不利方面。17、简述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含义及对火灾发展变化的影响。18、简述热对流有那几种方式。19、简述防火的基本原理和措施。20、简述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消防概论(修改)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72898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