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风 偏瘫 患者 下肢 功能 重建 影响 临床 观察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基于交叉迁移现象探讨针刺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基于交叉迁移现象探讨针刺对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研究生:研究生:专业:专业:导导 师:师: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1content 临临 床床 研研 究究讨讨 论论结结 论论立立 题题 依依 据据致致 谢谢研研 究究 目目 的的目目 录录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2content立题依据立题依据 脑卒中为世界范围内的第二大致死原因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发病人群中约有75%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功能障碍。脑卒中后下肢活动障碍对患者的负面影响很大,其恢复程度是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基础,对患
2、者而言尤为重要。所以康复治疗的重点之一就是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活动,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步行能力。现代医学的研究已表明针刺患侧下肢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提高显著,大量文献证实将交叉迁移现象运用于康复治疗中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很少有人将交叉迁移现象与针刺相结合。所以本研究将二者相结合应用于临床治疗,并制定本研究的研究方案。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3交叉迁移现象概念 目前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单侧的随意收缩(包括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等动收缩),还有想象的肌肉收缩、肌肉电刺激、电针刺特定穴位和手针刺特定穴位等训练和治疗持续412周后,在增强训练侧的肌肉力量的同时也相应增加对侧未训练的同
3、源肌肉力量,该现象被称为力量训练的交叉迁移现象交叉迁移现象。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被发现,是指长期训练一侧肢体不仅可以提高训练侧肌肉力量,对侧未训练的同源肌肉力量也随之增加。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神经源性的改变所引起的。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4content立题依据立题依据针刺信息是通过脊神经的后根进入脊髓的,经中间神经元的联系作用,信息跨过脊髓中线兴奋对侧同节段内或上下节段内运动或感觉神经元的,继而在对侧脊髓中发生上下传导,在此基础上对对侧相应部位或远隔部位的运动、感觉等功能进行调整。病变初期,中风后偏瘫患者气血不和、经气周流不畅,患侧肢体活动障碍,深、浅感觉不同程度的减退,
4、针刺患侧腧穴的针感相对较差,不易得气,会直接影响整体的临床诊疗效果。故经气在针刺健侧腧穴时更易被激发,双侧肢体的经脉才能被有效疏通,得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相较于常规疗法则更易于得气。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5图示为运动控制通路的示意图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6content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以往的治疗多以力量训练为主,以增强肢体肌力,针灸则多遵循“独取阳明”的思路取阳经腧穴,对重型患者大多只能止于使其出现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的初级恢复阶段,不排除有过度增强这种低级反射的可能,造成“偏瘫步态”或“误用综合征”等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传统医学对交叉迁移理论的认识即针刺健
5、侧穴位治疗疾病,属于古代的缪刺与巨刺范围,即“左病取右,右病取左”,早有临床验证。本研究旨在利用交叉迁移的理念和技术于脑卒中的偏瘫康复,通过观察其数据变化,对此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其较单独针刺患侧治疗的优势加以探讨。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7临床研究临床研究 研究结果研究结果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临床资料临床资料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8content临床资料临床资料临床研究临床研究 本试验选取自:对照组对照组 常规治疗(头穴丛刺+抗痉挛电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基于交叉迁移现象制定的针刺治疗方案)治疗组(基于交叉迁移现象制定的针刺治疗方案)常
6、规治疗基础上+健侧同源肌肉相同穴位抗痉挛针法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9content临床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资料临床资料两组治疗前经卡方检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性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例数性别性质男女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组3019111713对照组3013171218表1示治疗前两组性别、卒中性质的分布情况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10表2示治疗前两组病程、年龄的分布情况(xs)两组治疗前经t检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天)年龄(周岁)治疗组13.
7、674.7652.5017.05对照组17.835.9148.3312.80临床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资料临床资料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11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脑卒中中医诊断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撰写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西医诊断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会议各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的标准临床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资料临床资料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12content纳入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2.经临床、头颅CT和MRI确诊,均为首发病例,且为单侧偏瘫3.脑卒中病程在1至4周内且病情稳定,年龄在1860岁,男女均可4.无认知障碍,
8、无感觉性失语,无严重听力障碍,能够明确理解指令,病情稳定,可以配合相关检查与治疗5.功能独立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中的认知功能评分15 分。6.下肢肌力测量评定肌力在2级至3级范围内7.患侧下肢Brunnstrom分期I-期8.患侧下肢Ashworth分级0-1级9.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资料临床资料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13content排除标准排除标准1.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脑出血、继发性脑梗死,脑干、小脑性脑卒中2.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或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3.行走能力良好,行走时步态未见明显
9、差别4.不能坚持配合治疗者达周者5.未达到上述纳入准要求者临床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资料临床资料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14content剔除与脱落剔除与脱落临床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资料临床资料1.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或未按试验方案规定治疗的病例,予以剔除2.研究过程中,受试者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者,对治疗不能耐受或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中止试验的,予以剔除3.经知情并筛选合格进入试验的患者,因故未完成本方案所规定的的疗程及观察周期,作为脱落病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15content治疗方法治疗方法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头穴丛刺 抗痉挛电针 常规康复方法治
10、疗 健侧同源肌肉相同穴位抗痉挛针法 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16content头穴丛刺于氏头针分区理论指导的选穴安迪牌0.3540mm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采用挟持进针方法,以15角快速透皮,然后将针推入帽状腱膜下,留针6小时,每日1次,每周6日,共4周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治疗方法治疗方法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观察17content抗痉挛电针 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治疗方法治疗方法患侧取髀关、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丰隆、悬钟等安迪牌0.3550mm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直刺1.5寸 英迪KWD-808-II型脉冲针灸治疗仪电针连接髀关-血海,阳陵泉-悬钟,足三里丰隆疏密波,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