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723056
  • 上传时间:2022-10-07
  • 格式:PPT
  • 页数:71
  • 大小:1.2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药 性能 医学知识 专题讲座 培训 课件
    资源描述:

    1、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专题讲座【目的要求】【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本原理。2、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3、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的作用,及气与、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的作用,及气与味的综合效应。味的综合效应。4、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降浮

    2、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5、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用药的指导意义。6、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能准确地掌握药性。7、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项。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概述概述一、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一、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以偏纠偏:以偏纠偏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

    3、是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结果。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结果。中药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祛邪去因,中药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机能,从而纠正阴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机能,从而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状态。药物为什么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的药物为什么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的基本作用呢?基本作用呢?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 药物之所以能针对病情,发挥上述药物之所以能针对病情,发挥上述治疗作用

    4、,是由于药物具有若干特性治疗作用,是由于药物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称之和作用,前人称之“偏性偏性”。意思是。意思是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和偏衰。偏盛和偏衰。正如清代医家徐灵胎所说:正如清代医家徐灵胎所说:“凡药凡药物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物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各以其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而自得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而自得之。之。”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 除了上述除了上述“以偏纠偏以偏纠偏”来解释来解释药物治病的基本原则外,古代医药物治病的基本原则外,古代医家还对药物

    5、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家还对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了探究。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了探究。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前人不可能对这些物质进行深入前人不可能对这些物质进行深入细致的认识。所以长期以来仍以细致的认识。所以长期以来仍以药物的偏性来解释药物治病的基药物的偏性来解释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本原理。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 前人药物的偏性将称为药性,以用来纠正前人药物的偏性将称为药性,以用来纠正疾病的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后人把药疾病的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后人把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统称为药性,它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统称为药性,它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它包括药物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

    6、高度概括。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药性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来的作用。药性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禁忌等。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禁忌等。药性理论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临药性理论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以阴阳,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床实践中,以阴阳,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药物的各种性质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根据药物的各种性质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作用,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 早在神农本草经序录中就有:早在神农本草经序录中就有:“

    7、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温凉四气。”的记载。每味药物都的记载。每味药物都有气与味,但不同的药物,大多四有气与味,但不同的药物,大多四气五味是不一样的,因而也就具有气五味是不一样的,因而也就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历代本草在论述不同的治疗作用。历代本草在论述药物的功用时,首先标明其药物的功用时,首先标明其“气气”和和“味味”,由此可见气与味是药物,由此可见气与味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四气五味是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四气五味是药性理论的核心。它对认识各种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它对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很重要的理论意

    8、义和实际意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一、四气一、四气(一)四气的含义(一)四气的含义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向(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念之一。药性分寒温,不晚于西汉时代。药性分寒温,不晚于西汉时代。“药有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寒热温凉四气”,则是首先由本经提出,则是首先由本经提出的。的。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是其

    9、寒热偏性不明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是其寒热偏性不明显,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称其性平显,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称其性平是相对而言的,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故四是相对而言的,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故四性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二性。性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二性。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0(二)四气的确定及作用(二)四气的确定及作用:1、四气的确定四气的确定: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故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

    10、依据,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病证寒热为基准。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1 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根,对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类药物属于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类药物属于寒性药。寒性药。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腹中冷痛,四肢厥逆,脉沉无力对腹中冷痛,四肢厥逆,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类药物属

    11、于热性药。类药物属于热性药。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22、四气的作用:、四气的作用: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毒等作用。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3(三)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的关系:(三)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的关系:1、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是共性与个性、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药物寒热与八纲寒热相对应,是高层药物寒热与八纲寒热相对应,是高层次的抽象,而阴阳则是更层次的抽象。次的抽象,而阴阳则是更层次的抽象

    12、。药性寒热只反应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药性寒热只反应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基本趋向,并不说明药物的寒热变化的基本趋向,并不说明药物的具体作用,因此掌握药性寒热不能脱离具体作用,因此掌握药性寒热不能脱离其具体功效。其具体功效。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4 徐灵胎说:徐灵胎说:“同一热药,而附子同一热药,而附子之热与干姜之热迥乎不同;同一寒之热与干姜之热迥乎不同;同一寒药,而石膏之寒与黄连之寒迥乎不药,而石膏之寒与黄连之寒迥乎不同。同。”指出了掌握药性寒热时应注意:指出了掌握药性寒热时应注意:对于药性寒热,不仅要从共性方面对于药性寒热,不仅要从共性方面进行理解,适必须结合每一药物的进行

    13、理解,适必须结合每一药物的具体作用,方能掌握药物性寒性热具体作用,方能掌握药物性寒性热的特点。的特点。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52、药性寒热是从特定角度概括药物作用、药性寒热是从特定角度概括药物作用性质。性质。药性寒热只反映药物作用性质的一药性寒热只反映药物作用性质的一个侧面,而非所有方面;因此必须结个侧面,而非所有方面;因此必须结合其他内容,方能全面认识与掌握药合其他内容,方能全面认识与掌握药物的性能与作用。物的性能与作用。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6 对药物作用可从不同角度认识,如对药物作用可从不同角度认识,如作用性质、作用范围、作用趋势、作作用性质、作用范围、作用趋势、作用强度、作

    14、用的益害性等。药性寒热用强度、作用的益害性等。药性寒热是从药物对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是从药物对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影响这一特定角度来概括药物作用的影响这一特定角度来概括药物作用性质,而不概括药物作用的所有方面。性质,而不概括药物作用的所有方面。因此,必须与其它方面的内容相结合,因此,必须与其它方面的内容相结合,方能全面地认识和掌握药物的性能和方能全面地认识和掌握药物的性能和作用。作用。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7(四)四气的意义:(四)四气的意义:1、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临、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临床用药的一般原则,不得违反。床用药的一般原则,不得违反。2

    15、、如果用寒凉药治寒性病,温热药治热性病,、如果用寒凉药治寒性病,温热药治热性病,则必然要加重病情。则必然要加重病情。3、如果当用热药用了温药,或当用寒药用了凉、如果当用热药用了温药,或当用寒药用了凉药,则病重药轻,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药,则病重药轻,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用了热药,或当用凉药而用反之,当用温药用了热药,或当用凉药而用了寒药,则病轻药重,易伤阴或伤阳。了寒药,则病轻药重,易伤阴或伤阳。4、至于寒热错杂之证,往往采用寒药热药并用。、至于寒热错杂之证,往往采用寒药热药并用。5、对于真寒假热之证,则当以热药治本,必要、对于真寒假热之证,则当以热药治本,必要时反佐以寒

    16、药;真热假寒之证,则当以寒药时反佐以寒药;真热假寒之证,则当以寒药治本,必要时反佐以热药。治本,必要时反佐以热药。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8二、五味二、五味(一)五味的含义:(一)五味的含义:五味,是指药物有辛、甘、酸、苦、五味,是指药物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有些还具有淡味或涩味,因而疗作用。有些还具有淡味或涩味,因而实际上不止五种味道。但是,五味是最实际上不止五种味道。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9 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五味的

    17、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药食的滋味是通过口尝而得知滋味。药食的滋味是通过口尝而得知的。由于药食的。由于药食“入口则知味,入腹则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知性”,因此古人很自然地将滋味与作用联因此古人很自然地将滋味与作用联系起来,并用滋味解释药食的作用,系起来,并用滋味解释药食的作用,这就是最初的这就是最初的“滋味说滋味说”。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0(二)五味的作用:(二)五味的作用:内经最早归纳了五味的基本作内经最早归纳了五味的基本作用,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用,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软同时还论述了过食、偏嗜五味对同时还论述了过食、偏嗜五味对五脏系统的损害。这些损害有种种表现

    18、,五脏系统的损害。这些损害有种种表现,总其大要,或直接损伤本脏,或伐其所总其大要,或直接损伤本脏,或伐其所胜而伤及他脏。故内经又提出了胜而伤及他脏。故内经又提出了“五禁五禁”等告诫。这些论述对于指导临等告诫。这些论述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床用药,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1 在内经论述的基础上,后世对五味的在内经论述的基础上,后世对五味的作用作了进一步补充发挥,综合前人的论述作用作了进一步补充发挥,综合前人的论述和用药经验,分述如下:和用药经验,分述如下:1、辛:辛: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血等作用。一般来说,

    19、行气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一般来说,行气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芳香化湿药、芳香开窍药等多具有辛味。芳香化湿药、芳香开窍药等多具有辛味。因此辛味药多用治气滞、血瘀、表证不解、因此辛味药多用治气滞、血瘀、表证不解、湿阻中焦、神志不清等病证。如木香行气、湿阻中焦、神志不清等病证。如木香行气、当归活血、桂枝解表、藿香化湿、麝香开窍当归活血、桂枝解表、藿香化湿、麝香开窍等。等。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22、甘:、甘: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也就是说,能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也就是说,能滋养补虚、调

    20、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大多具有甘味。止疼痛的药物大多具有甘味。因此甘味药多用治气、血、阴、阳不足因此甘味药多用治气、血、阴、阳不足之证、各种痛证,用于调和药性及中毒解之证、各种痛证,用于调和药性及中毒解救等多个方面。救等多个方面。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麦冬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麦冬养阴生津、鹿茸温补肾阳、甘草缓急止痛养阴生津、鹿茸温补肾阳、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并解药物、食物中毒等。调和药性并解药物、食物中毒等。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33、酸:、酸: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也就是说,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也就是说,固表止汗、敛肺止咳、

    21、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具有酸味。因此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因此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肠滑久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咳、肠滑久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崩带不止等证。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以及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带等。赤石脂固崩止带等。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44、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精、出血

    22、等证。如麻黄根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如麻黄根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固精止遗、莲子固精止带,禹余五倍子固精止遗、莲子固精止带,禹余粮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涩止血等。粮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涩止血等。涩味药虽与酸味药作用相似,但亦不涩味药虽与酸味药作用相似,但亦不尽相同,酸味药可以生津,即尽相同,酸味药可以生津,即“酸甘化酸甘化阴阴”而涩味药无此功用。而涩味药无此功用。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55、苦、苦:苦能泄:苦能泄、能燥、能燥、能坚、能坚。(1)泄: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泄: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

    23、利大便。(2)燥:燥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燥:燥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3)坚:坚阴。泻火存阴。)坚:坚阴。泻火存阴。因此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因此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如黄连、苦参、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如黄连、苦参、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降逆止呕,大黄、枳实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芩清热燥湿,苍术、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芩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66、咸、咸:咸能软、能

    24、下,有软坚散结和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泻下作用。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也就是说,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坚散也就是说,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坚散结的药物多具有咸味。结的药物多具有咸味。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痰核、癥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痰核、癥瘕痞块等证。瘕痞块等证。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7 芒硝:泻下攻积,润燥软坚。芒硝: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海蛤壳:软坚散结。海蛤壳:软坚散结。海藻、昆布:消痰软坚。海藻、昆布:消痰软坚。牡蛎:消散瘿瘤。牡蛎:消散瘿瘤。鳖甲:软坚消癥。鳖甲:软坚消癥。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8 不少入肾经的咸味药,如鹿茸

    25、、鹿不少入肾经的咸味药,如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阳起石、肉苁角、鹿角胶、鹿角霜、阳起石、肉苁蓉、紫河车、海狗肾、蛤蚧、龟甲、蓉、紫河车、海狗肾、蛤蚧、龟甲、鳖甲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补肾作用。鳖甲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补肾作用。在临床上为了引药入肾或增强补肾在临床上为了引药入肾或增强补肾作用,常常用盐水炮制一些药物就是作用,常常用盐水炮制一些药物就是从咸味考虑的,例如知母、黄柏、杜从咸味考虑的,例如知母、黄柏、杜仲、补骨脂、益智仁、胡芦巴、韭菜仲、补骨脂、益智仁、胡芦巴、韭菜子、巴戟天及沙苑子等药品。子、巴戟天及沙苑子等药品。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97、淡、淡: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

    26、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通利小便的作用。通利小便的作用。淡味药多用治水肿、小便不利、脚淡味药多用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以及痰饮、泄泻等证。气、以及痰饮、泄泻等证。如茯苓、猪苓、薏苡仁利水消肿、如茯苓、猪苓、薏苡仁利水消肿、通草、灯心草、滑石利尿通淋等。通草、灯心草、滑石利尿通淋等。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0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1(三)五味的确定:(三)五味的确定:1、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2、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和归纳药物的作用。3、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

    27、释,因、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如葛根、皂角刺本无辛味,因葛根能解如葛根、皂角刺本无辛味,因葛根能解表散邪治疗表证,皂角刺能消痈散结治疗痈表散邪治疗表证,皂角刺能消痈散结治疗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故二药皆冠以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故二药皆冠以“辛辛”,因辛能散、能行。,因辛能散、能行。由此可知,由此可知,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2 五味的实际意义,一是标示五味的实际意义,一是标示药物的真实滋味,二是提示药药物的

    28、真实滋味,二是提示药物作用的基本范围。物作用的基本范围。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用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用“味味”来提示、归纳药物作用的基本来提示、归纳药物作用的基本范围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范围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3(四)性味合参(四)性味合参:性和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性和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的作用,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能。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能。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41、气味相同:、气味相同:(1)作用相近似:同一类药物大多如此。)作用相近似:同一类药物大多如此。苦寒的苦寒的药物多具有清热泻火或清热解毒或清热燥湿作

    29、用。药物多具有清热泻火或清热解毒或清热燥湿作用。辛温的药物多具有发散风寒或发散风湿或温通行辛温的药物多具有发散风寒或发散风湿或温通行气的作用。气的作用。甘温的药物多具有补气助阳的作用。甘温的药物多具有补气助阳的作用。(2)作用不一定完全一样,有的尚有主次之分,但)作用不一定完全一样,有的尚有主次之分,但有偏重于味和气的不同。有偏重于味和气的不同。大青叶:苦寒偏于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大青叶:苦寒偏于清热解毒,凉血消斑,龙胆草:苦寒偏于清热燥湿,泻肝胆实火;龙胆草:苦寒偏于清热燥湿,泻肝胆实火;黄芪:甘温,偏于甘以补气,黄芪:甘温,偏于甘以补气,锁阳:甘温,偏于温以助阳。锁阳:甘温,偏于温以助阳。

    30、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52、气味不同:作用不同、气味不同:作用不同。(1)味同气异:)味同气异:紫苏辛温紫苏辛温: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附子辛热:能补火助阳、回阳救逆,附子辛热:能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石膏辛寒:清热降火。石膏辛寒:清热降火。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6(2)气同味异:)气同味异:麻黄、杏仁、大枣,乌梅,肉苁蓉同麻黄、杏仁、大枣,乌梅,肉苁蓉同属温性,由于五味不同,作用也不同。属温性,由于五味不同,作用也不同。麻黄:味辛、微苦,性温,能发散风寒麻黄:味辛、微苦,性温,能发散风寒解表、平喘、利水

    31、。解表、平喘、利水。杏仁:味苦性温能下气止咳平喘。杏仁:味苦性温能下气止咳平喘。大枣:味甘性温能补脾益气,缓和药性。大枣:味甘性温能补脾益气,缓和药性。乌梅:味酸性温能敛肺止咳涩肠止泻。乌梅:味酸性温能敛肺止咳涩肠止泻。肉苁蓉:味咸性温能补肾助阳,润肠通肉苁蓉:味咸性温能补肾助阳,润肠通便便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7(3)气味均异:作用完全不同。)气味均异:作用完全不同。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党参:甘温,补中益气。党参:甘温,补中益气。(4)一气数味:作用范围大。)一气数味:作用范围大。辛辛行气活血行气活血当归当归温温散寒散寒 甘甘补血养血补血养血

    32、补血活血、行气散寒、温经止痛、润补血活血、行气散寒、温经止痛、润肠通便。肠通便。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8 由于性和味都属于性能范畴,只由于性和味都属于性能范畴,只反映药物作用的共性和基本特点,反映药物作用的共性和基本特点,分折不仅要性味合参,还必须与分折不仅要性味合参,还必须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结合起来,方能得药物的具体功效结合起来,方能得到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到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因此,性味与功效合参尤为重要。因此,性味与功效合参尤为重要。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9三、升降浮沉三、升降浮沉(一)升降浮沉的含义:(一)升降浮沉的含义: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升降浮沉反映药物

    33、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升升上升上升 降降下降下降 浮一发散浮一发散 收敛固藏收敛固藏向内向内 沉沉 泄利二便泄利二便向下向下 药性升降浮沉理论形成于金元时期。药性升降浮沉理论形成于金元时期。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0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1(二)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的认定:(二)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的认定:升降浮沉的确定,是依据药物各自所具升降浮沉的确定,是依据药物各自所具有的功效和所治的具体病证,其具体确定方有的功效和所治的具体病证,其具体确定方法是法是依据相对于病证的病势趋向依据相对于病证的病势趋向而言的。而言的。人体的各种病证,往往因

    34、气机升降出入障人体的各种病证,往往因气机升降出入障碍而表现出不同的病势趋向。常见的,如呕碍而表现出不同的病势趋向。常见的,如呕吐、喘咳之向上,泄利、脱肛、子宫下垂之吐、喘咳之向上,泄利、脱肛、子宫下垂之向下,自汗、盗汗之向外,表证不解之向内。向下,自汗、盗汗之向外,表证不解之向内。能针对这些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势趋向能针对这些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势趋向的药物,就分别具有向下、向上、向内、向的药物,就分别具有向下、向上、向内、向外的作用趋向。外的作用趋向。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2 掌握药物的升降浮沉,可以充掌握药物的升降浮沉,可以充分利用其作用趋向以纠正机体功分利用其作用趋向以纠正机体

    35、功能失调,使之恢复正常;也可因能失调,使之恢复正常;也可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其使用的一般原则为:病势下其使用的一般原则为: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病势上逆者,陷者,宜升不宜降;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宜降不宜升。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3(三)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三)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1、药性升浮:都能上行向外。、药性升浮:都能上行向外。(1)功效: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透)功效: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透疹、温阳益气等功效。疹、温阳益气等功效。(2)主治:表证,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风)主治:表证,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风湿痹痛,中寒泄

    36、利,神智不清,疹发不畅,阳湿痹痛,中寒泄利,神智不清,疹发不畅,阳虚气弱等病证。虚气弱等病证。升麻、柴胡升麻、柴胡升举清阳升举清阳麻黄、苏叶麻黄、苏叶发表散寒发表散寒桑叶、菊花桑叶、菊花疏风清热疏风清热瓜蒂、藜芦瓜蒂、藜芦涌吐痰涎宿食涌吐痰涎宿食麝香、石菖蒲麝香、石菖蒲开窍醒神开窍醒神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42、药性沉降:都能下行向内,、药性沉降:都能下行向内,(1)功效: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功效: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平喘等功效。(2)主治:里热,热结便秘,水肿,

    37、小便不利,失)主治:里热,热结便秘,水肿,小便不利,失眠多梦,肝阳上亢,呕吐,喘咳,饮食积滞等病眠多梦,肝阳上亢,呕吐,喘咳,饮食积滞等病证。证。大黄、芒硝:泻热通便大黄、芒硝:泻热通便木通、滑石:利尿渗湿木通、滑石:利尿渗湿 向下向下柿蒂、沉香:降气止呃柿蒂、沉香:降气止呃黄芩、黄连:清热泻火黄芩、黄连:清热泻火五味子:收敛肺气向内五味子:收敛肺气向内五倍子:敛肺涩肠五倍子:敛肺涩肠 向内向内麻黄根:止汗麻黄根:止汗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53、有的药物升降浮沉的特性不明显。如南、有的药物升降浮沉的特性不明显。如南瓜子的杀虫作用瓜子的杀虫作用 4、有的药物则存在二向性。、有的药物则存在二

    38、向性。麻黄:既发表散寒又利水消肿。麻黄:既发表散寒又利水消肿。川芎:既上行头目又下行血海。川芎:既上行头目又下行血海。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6(四)升降浮沉性能的意义:(四)升降浮沉性能的意义: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升降浮沉的用药原则是:顺着病位,逆着升降浮沉的用药原则是:顺着病位,逆着病势。病势。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如久泻脱肛,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如久泻脱肛,中气下陷,当用人参、黄芪

    39、、升麻、柴胡以中气下陷,当用人参、黄芪、升麻、柴胡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肝阳上亢的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肝阳上亢的头痛,宜用牡蛎、石决明潜降。头痛,宜用牡蛎、石决明潜降。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7(五)升降浮沉与性味的关系:(五)升降浮沉与性味的关系:一般来说,药性升浮的,大一般来说,药性升浮的,大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药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药性沉降的大多具有酸苦咸涩之味性沉降的大多具有酸苦咸涩之味和寒凉之性。和寒凉之性。李时珍说:李时珍说:“酸咸无升,辛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中药的性能医学

    40、知识专题讲座48 性味是从特定角度对中药作用特性味是从特定角度对中药作用特征的概括,药性升降浮沉也是如此。征的概括,药性升降浮沉也是如此。前人往往将性味作为影响和确定前人往往将性味作为影响和确定药物升降浮沉性质的重要因素。实药物升降浮沉性质的重要因素。实际上,由于性味和升降浮沉都是从际上,由于性味和升降浮沉都是从不同角度对药物作用特点的概括。不同角度对药物作用特点的概括。因此,从逻辑关系而言,升降浮因此,从逻辑关系而言,升降浮沉与性味是间接相关,与功效是直沉与性味是间接相关,与功效是直接相关。接相关。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9(六)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六)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

    41、一般来讲,花、叶、皮、枝等质轻的一般来讲,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是升浮的,而种子、果实、矿药物大多是升浮的,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者大多是沉降的。物、贝壳等质重者大多是沉降的。当然,上述关系并非是绝对的。如:当然,上述关系并非是绝对的。如:芫花:泻水逐饮芫花:泻水逐饮 旋复花:降气止呕,消痰行水旋复花:降气止呕,消痰行水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散结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散结 故前人谓:故前人谓:“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子独升。诸子皆降,苍耳子独升。”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0 药性升降浮沉

    42、与质地的关系药性升降浮沉与质地的关系是前人根据用药经验归纳出来的,是前人根据用药经验归纳出来的,但是这种归纳并不完全。不少花但是这种归纳并不完全。不少花类药有沉降之性类药有沉降之性(如芫花、款冬花、如芫花、款冬花、槐花、旋覆花槐花、旋覆花),质重者亦不,质重者亦不乏升浮之品。因为两者之间并无乏升浮之品。因为两者之间并无本质联系,所以现代并不以药物本质联系,所以现代并不以药物的质地轻重作为判断或解释药性的质地轻重作为判断或解释药性升降浮沉的根本依据。升降浮沉的根本依据。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1(七)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炮制(七)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炮制和配伍。和配伍。故李时

    43、珍说:故李时珍说:“升降在物,亦在人也。升降在物,亦在人也。”1、炮制:、炮制:酒炒升散:酒炒大黄,引药上行入头,清酒炒升散:酒炒大黄,引药上行入头,清降火邪。酒炒黄柏,清上焦之热。降火邪。酒炒黄柏,清上焦之热。姜炒发散:姜半夏增强发散之功。姜炒发散:姜半夏增强发散之功。盐炒入肾:盐炒知母、黄柏引药入肾,滋盐炒入肾:盐炒知母、黄柏引药入肾,滋阴降火。阴降火。醋炒入肝:醋炒柴胡、香附引药入肝则沉。醋炒入肝:醋炒柴胡、香附引药入肝则沉。蜜炒补润:炙甘草和中健脾益气,炙麻黄蜜炒补润:炙甘草和中健脾益气,炙麻黄缓和发汗作用,重在宣肺平喘。缓和发汗作用,重在宣肺平喘。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22、配

    44、伍:药物升降浮沉常因药物配伍、配伍:药物升降浮沉常因药物配伍而发生改变。而发生改变。少数升浮药可随大队降沉药而降;少数升浮药可随大队降沉药而降;少数沉降药亦可随大队升浮而升。少数沉降药亦可随大队升浮而升。如:九味羌活汤中,生地性寒沉如:九味羌活汤中,生地性寒沉降,可随羌活、防风、白芷等辛温降,可随羌活、防风、白芷等辛温发表药而升。发表药而升。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3四、归经四、归经(一)归经的含义(一)归经的含义:归经则是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性能,归经则是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性能,反映药物作用对机体的选择性。反映药物作用对机体的选择性。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

    45、部分的选择性作用择性作用 主要对某一经(脏腑及其主要对某一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它经则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其它经则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脏腑经络的概称。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4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5(二)归经理论的形成:(二)归经理论的形成:前人在用药实践中观察到,一种药物往往前人在用药实践中观察到,一种药物往往主要对某一经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主要对某一经或某几经

    46、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它经的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对其它经的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同属性寒清热的药物,有的偏于清肝热,同属性寒清热的药物,有的偏于清肝热,有的偏于清胃热,有的偏于清肺热或清心热;有的偏于清胃热,有的偏于清肺热或清心热;同属补药,也有补肺、补脾、补肝、补肾同属补药,也有补肺、补脾、补肝、补肾的不同。的不同。反映了药物在机体产生效应的部位各有侧反映了药物在机体产生效应的部位各有侧重。将这些认识加以归纳,系统化,便形成重。将这些认识加以归纳,系统化,便形成了归经理论。了归经理论。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6 由于经络能沟通人体内外表里,所以体表病变可由于经络能沟通人体内外表里,

    47、所以体表病变可通过经络影响在内的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反映到体通过经络影响在内的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反映到体表。通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候表现以确定病位,表。通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候表现以确定病位,这是辨证的重要内容。这是辨证的重要内容。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因而与疾病定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与疾病定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络与脏腑虽有密切联系,但又各成系统。故有经络与脏腑虽有密切联系,但又各成系统。故有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的不同,经络辨证体系的形成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的不同,经络辨证体系的形成早于脏腑辨证。因而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在早于脏腑辨证。因而历史上不同时期,

    48、不同医家在确定药物归经时,或侧重于经络系统,或侧重于脏确定药物归经时,或侧重于经络系统,或侧重于脏腑系统。这样一来,便造成某些药物归经的含义有腑系统。这样一来,便造成某些药物归经的含义有所不同所不同。至于有的药物只归一经,有的药物则归数经,这至于有的药物只归一经,有的药物则归数经,这正说明不同药物的作用范围有广、狭义之分。正说明不同药物的作用范围有广、狭义之分。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8 根据多数学者对归经理论的研究,根据多数学者对归经理论的研究,认为:早期多以经络辨证确定病位,认为:早期多以经络辨证确定病位,药物归经亦多以经络表示,后来多药物归经亦多以经络表示,后来多以脏腑辨证确定病位,

    49、药物归经便以脏腑辨证确定病位,药物归经便主要以脏腑表示。主要以脏腑表示。应用归经理论指导临床用药还应用归经理论指导临床用药还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间的整体关系,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间的整体关系,不能拘泥于局部治疗,机械看待归不能拘泥于局部治疗,机械看待归经理论。经理论。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9(四)归经的意义:(四)归经的意义:1、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正如徐灵胎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正如徐灵胎所说:所说:“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泛。”2、运用归经理论,必须考虑到脏腑经、运用归经理论,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间的

    50、关系络间的关系。故徐灵胎又指出:。故徐灵胎又指出:“执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反能致害。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反能致害。”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0(五)归经现代研究注意的事项:(五)归经现代研究注意的事项:1、勿将中医脏腑经络定位与现代医、勿将中医脏腑经络定位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混为一谈,因两者的学的解剖部位混为一谈,因两者的涵义与认识方法都不相同。涵义与认识方法都不相同。2、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的分布。了解以上内容,对于正确进行归了解以上内容,对于正确进行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是十分必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药的性能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72305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