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近况-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近况-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肿瘤 血管 生成 研究 近况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肿瘤的发展与转移是多阶段、复杂、高度选择性的过程,涉及肿瘤细胞和宿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其机理尚不甚清楚。近年来,关于新的血管生成与肿瘤发展、转移和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迅速,同时在临床试验中发现抗血管治疗不仅可以阻止肿瘤体积的增大,使肿瘤“休眠”,甚至使肿瘤缩小。传统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一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复方能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从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Folkman 曾提出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存在“血管生成开关机制”,揭示了肿瘤微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在肿瘤生长的最初阶段,并不是所有的实体瘤都具备血管生成表型,但随着肿瘤细胞不断分裂
2、增殖,那些伴有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并具备了血管生成表型的肿瘤细胞逐渐增殖形成优势,它们通过多个途径诱导周围组织新生血管形成。这些途径可分为以下几种:(1)肿瘤细胞癌基因的表达或抑癌基因的失活,可使肿瘤细胞获得血管生成表型,诱导局部新血管形成;(2)肿瘤细胞产生的各种趋化因子使单个核细胞浸润到肿瘤组织内,它们释放的促新生血管生长因子和多种蛋白酶有助于新生血管形成;(3)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其内部处于明显低氧状态,低氧可使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明显增加,并以旁分泌的方式诱导新生血管生成;(4)内皮细胞通过自分泌途径加速新生血管的形成。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涉及到血管生成因子与血管生成抑
3、制因子之间的调节失衡。这一过程不仅涉及促血管生成因子分泌增加,而且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产生相应减少。目前已分离和纯化了20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和10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血管生成因子 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酸性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bFGF)、转化生长因子(T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胎盘生长因子(PIGF)、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TNF)等。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主要包括血管抑素(angiostatin)、内皮抑素(endostatin)、凝血酶敏感蛋白(TSP-1)、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4、TIMP)、血小板因子 4(PF4)、干扰素(IFN-)、白介素-10(IL-10)、可溶性 VEGF 受体(sFlt-1)、可溶性酪氨酸激酶受体(sTie-2)等。无论肿瘤转移的起始或终末阶段,血管生成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新生血管是提供病理组织养分、保证其生长增殖的基础,同时,肿瘤新生血管使得肿瘤细胞与个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直接相通,这也是恶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播散的必要条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6个步骤:(1)肿瘤细胞及其它相关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多种血管生成因子;(2)在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形态改变,包括细胞器数目的增多、大小的改变以及伪足
5、的形成;(3)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释放多种蛋白溶酶以降解细胞外基质和毛细血管基底膜,继而引起细胞外基质重塑;(4)内皮细胞从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迁移出来,形成血管新芽;(5)血管内皮细胞增殖;(6)肿瘤血管结构重建。2、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优势及策略 肿瘤的生长有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从无血管的缓慢生长阶段转变为有血管的快速增殖阶段,血管生成使肿瘤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是促成上述转变的关键环节。如果没有血管生成,原发肿瘤的生长不会超过 12 mm3。肿瘤侵袭转移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在肿瘤发生侵袭转移的多步骤过程中,血管生成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传统的抗癌治疗相比,抗血管生成治疗具有许多优点:(
6、1)正常成年人的血管形成基本停止,内皮细胞常处于不分裂状态,只有在妊娠、月经周期、炎症、外伤和肿瘤等特殊情况,血管形成才被启动,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对正常内皮细胞影响不大,具有良好的特异性;(2)血管内皮细胞暴露在血液中,药物能够直接发挥作用,所用药物剂量小、疗效高;(3)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相对稳定,不易产生耐药;(4)作用具有放大效应,因为一个内皮细胞支持 50100个肿瘤细胞生长。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策略是对肿瘤血管调控因子及其作用环节进行干预。治疗方法有:抑制血管生成促进因子的表达与释放;促进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与释放;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和直接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近年来,许多种具
7、有抗血管生成活性的物质被鉴定出来,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如下:(1)阻断血管生成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或拮抗其作用,如VEGF单抗Avastin、Endostatin、IFN-2a、SU5416等;(2)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如TNP470等;(3)阻断内皮细胞降解周围基质的能力,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抑制剂,Marimastat、AG3340、Neovastat等;(4)阻断内皮细胞表面整合素的作用,如Vitaxin、EMD121974等;(5)其他非特异性作用机制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如CLA、IL-12、IM862 等。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药物主要有贝伐单抗、恩度和反应停等。现期进入临床的一些分子靶
8、向药物,如多靶点酶抑制剂索拉非尼、苏尼替尼和范得他尼,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和埃罗替尼,也可阻断血管生成相关的信号途径,发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作用。3、中药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近年来,从天然植物或中药中寻找新型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是肿瘤研究的热点和突破口。从中草药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如白及提取物、人参皂苷Rg3等显示出了较强的肿瘤新生血管抑制作用,同时一些中药复方制剂如参麦注射液、鳖甲煎丸等也显示出了较强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3.1 单味中药的研究 白及提取物中含有较多的多糖类物质,其主要成分为葡配甘露聚糖。冯敢生等从细胞及分子水平上研究白及提取物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机制,应用细胞培养方法
9、,比较空白组、对照组及不同浓度白芨胶组之间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增殖率、凋亡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水平的差异,并观察细胞培养上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经白芨胶处理后的Hep-G2细胞上清液可明显抑制ECV-304内皮细胞的增殖。对Walker-256移植性肝癌大鼠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分为对照组、单纯化疗组、碘油栓塞组及白芨微球栓塞组,每组20只大鼠。栓塞术后2周,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细胞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白及微球栓塞组大鼠肿瘤生长率低于其他各组,虽然各组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
10、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意义,但白及微球栓塞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降低,推测白及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的结合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羟基红花黄色素A是从活血化瘀中药红花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张前等从红花中提取分离羟基红花黄色素A,利用鸡胚尿囊膜(CAM)实验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并通过RT-PCR实验,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CAM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flt-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提取出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纯度达到了98.9%,浓度为0
11、.59g/L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使CAM血管数明显变细减少(P0.01)并能显著抑制CAM组织中bFGF、VEGF及VEGF-R(flt-1)的mRNA表达(P0.05)。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抑制鸡胚尿囊膜毛细血管的生成,其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降低越来越强,其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bFGF、VEGF及VEGF-R(flt-1)的mRNA表达来实现的。提示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能是一很有潜力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川芎嗪可从植物川芎的根茎提取分离,也可人工合成。徐晓玉等观察川芎嗪对实体肿瘤及其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及作用环节。用C57BL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
12、造模,川芎嗪注射液50、100、200mg/kg/d腹腔注射21d后,检测肿瘤体积、重量、肺转移灶数及微血管密度,并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分析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实验发现川芎嗪能减少小鼠Lewis肺癌肿瘤体积、重量和肺转移灶数,并能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抑制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姜黄属传统的活血化瘀药,是抗肿瘤复方常用组方,其主要有效成分姜黄素在防治肿瘤等方面有明显作用。姜黄活性成分对人内皮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丁志山等采用CAM模型观察姜黄素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观察姜黄素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电子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姜黄素诱导SMMC-7721细胞
13、凋亡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姜黄素能明显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内的血管生成,20mol/L的姜黄素即可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凋亡。人参皂苷Rg3是存在于中药人参中的四环三萜皂苷。实验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g3有抑制肺癌细胞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人参皂苷Rg3对胃癌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的VEC增殖具有抑制作用;20(S)-人参皂苷Rg3对B16黑色素瘤的生长转移有抑制作用。刘力伟等观察Rg3对甲状腺癌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结果实验组血管减少明显,高倍镜下可见血管内皮细胞支架塌陷、变性、坏死;而对照组血管无明显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Rg3具有抑制甲状腺
14、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可有效抑制其生长和转移。耿怀成等发现来自肺癌细胞的条件培养液(CM)能刺激内皮细胞呈管状结构生长,用人参皂苷Rg3处理肺癌细胞后的CM对管状结构生长的刺激作用减弱。这一结果可能是因Rg3下调了肿瘤细胞血管形成因子的表达,CM中血管形成因子含量减少所致。因此,人参皂苷Rg3可抑制肿瘤细胞诱发新生血管的形成,这可能是它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鲨鱼软骨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鲨鱼软骨中存在多种抗肿瘤活性成分,其中主要有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肿瘤细胞抑制因子和酸性粘多糖。鲨鱼软骨提取物在体外对短期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周期的s期,进一
15、步说明其可抑制内皮细胞DNA的合成,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据报道鲨鱼软骨提取物对Lewis肺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梁安民等观察鲨鱼软骨粉及其提取物对荷肝癌(Hep)小鼠和肉瘤S180小鼠的抑瘤作用,研究发现鲨鱼软骨制剂对小鼠Hep和小鼠S180实体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提取物的抑瘤率明显高于鲨鱼软骨粉(P0.01或P0.05)。吕家本等用鸡胚尿囊膜(CAM)技术,检测鲨鱼软骨提取物抑制新生血管生长的活性,结果表明鲨鱼软骨提取物能显著的抑制CAM的新生血管生长,并对B16黑色素瘤促新生血管形成作用亦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梁中琴等研究发现鲨鱼软骨制剂可有效抑制荷小鼠的肿瘤生长,口服剂量500
16、1000mg/k时,抑瘤率达31.9%34.2%,对其瘤块的病理切片中发现用药组间质小血管数减少,血管壁增厚,并有血栓形成增多现象。苏木是抗癌活性较强的传统中药,其抗癌有效成分对HL260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并优于环磷酰胺。目前已被制为稳定的注射剂CAE-B,其治疗移植性肝癌H22抑瘤率达47.7%(P0.001),生命延长率达145.4%,CAE-B治疗鼠的TSGF含量接近正常鼠含量,且与荷瘤鼠有显著性差异。(P0.001),这就提示我们CAE-B治疗移植性肝癌H22可能是抑制了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产生,阻断了肿瘤体内毛细血管的增生,达到了治疗康复的目的。红素是从雷公藤根部分离出来的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