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学 总论 主题 医学知识 培训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 中药的概念:中药的概念:是指在中医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其人工合成的药物。及其人工合成的药物。药性以中医药学的独特术药性以中医药学的独特术语表述药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药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药物配伍使用时,语表述,药物配伍使用时,按君臣佐使关系组合。按君臣佐使关系组合。一一.概说概说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2 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的概念:是专是专门研究中药来源、炮门研究中药来源、炮制、性能、功效、应制、性能、功效、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学科,是中医学
2、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组成部分。一一.概说概说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3本草的含义本草的含义 古人谓古人谓“:“药有玉、药有玉、石、草、木、虫、兽,石、草、木、虫、兽,而云本草者,为诸药而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多也中草类最多也”。“本草本草”学也相应地学也相应地称为称为“中药学中药学”或或“中草药学中草药学”。一一.概说概说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4二二.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就是药物寒、热、温就是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凉四种不同的药性。1.四气:四气:寒凉和温热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只是程度上的不同,但之间、热和温之间,只是程度上的不同
3、,但药性相同。药性相同。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5二二.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 四气的作用四气的作用药性药性 作用作用 适应证适应证寒凉寒凉 清热、泻火清热、泻火 热证热证 大热烦渴、面红目赤、大热烦渴、面红目赤、凉血、解毒凉血、解毒 阳证阳证 舌红脉数舌红脉数 。如石膏、。如石膏、知母等。知母等。温热温热 温中、助阳温中、助阳 寒证寒证 畏寒肢冷、面白便溏、畏寒肢冷、面白便溏、散寒、通脉散寒、通脉 阴证阴证 舌淡脉迟。如附子、舌淡脉迟。如附子、肉桂等。肉桂等。临床表现与代表药物临床表现与代表药物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6二二.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就是药物辛、甘、就是药物辛、甘、酸、苦、咸五种不酸、
4、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同的味道。2.五味:五味:五味五味主要是由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或是主要是由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或是根据临床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效果而确定的。根据临床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效果而确定的。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7 味道味道 作用作用 适应证适应证 辛味辛味 发散、行气、活血发散、行气、活血 外感表证、气滞血瘀证外感表证、气滞血瘀证 甘味甘味 补养、缓急补养、缓急 虚证、拘急疼痛。虚证、拘急疼痛。酸味酸味 收敛、固涩收敛、固涩 虚汗、遗精、久泻、带下虚汗、遗精、久泻、带下 苦味苦味 泻火、泻下、燥湿泻火、泻下、燥湿 热病、便秘、胀满热病、便秘、胀满 咸味咸味 润下、软坚、散结润下、软坚、
5、散结 痰核、瘰疠、便秘痰核、瘰疠、便秘 淡味淡味 渗湿、利水渗湿、利水 水肿。小便不利水肿。小便不利五味的作用五味的作用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8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上、下、表、里的四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上、下、表、里的四种趋向而言。种趋向而言。升:上升举陷,趋向于上;升:上升举陷,趋向于上;降:下降平逆,趋向于下;降:下降平逆,趋向于下;浮:上行发散,趋向于表;浮:上行发散,趋向于表;沉:下行泄利,趋向于里。沉:下行泄利,趋向于里。升浮药:解表、散寒、祛风、升阳、催吐作用;升浮药:解表、散寒、祛风、升阳、催吐作用;沉降药:清热、泻下、降逆、潜阳、止呕作用。沉降药:清热、泻下、降逆
6、、潜阳、止呕作用。3.3.升降浮沉升降浮沉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94.4.归归 经经 归经归经是说明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是说明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具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是定位、病变具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是定位、定向的药性理论。在文献中称入某经、定向的药性理论。在文献中称入某经、行某经,或迳称为某经药。行某经,或迳称为某经药。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104.4.归归 经经 理论基础: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理论基础: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确定依据:药物特性;药物疗效。确定依据:药物特性;药物疗效。表述方法:一般采用十二脏腑经络法表述。表述方法:一般采用十二脏腑经络法表述。临床意义:指导医生根
7、据脏腑经络病变的传变临床意义:指导医生根据脏腑经络病变的传变规律选择用药。规律选择用药。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114.4.归归 经经五味与五脏五味与五脏 味酸味酸-能入肝;能入肝;味苦味苦-能入心;能入心;味辛味辛-能入肺;能入肺;味甘味甘-能入脾;能入脾;味咸味咸-能入肾。能入肾。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124.4.归归 经经 引经药(引经报使引经药(引经报使或诸经向导):或诸经向导):指一种药物可以引指一种药物可以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导其它药物的药力趋向某经或直达病趋向某经或直达病所,从而有力地发所,从而有力地发挥疗效。挥疗效。脏腑经络脏腑经络引经药引经药脏腑经络脏腑经络引经药引经药手少阴心经
8、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黄连、细辛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升麻、苍术升麻、苍术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木通、竹叶木通、竹叶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白芷、石膏、白芷、石膏、葛根葛根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肉桂、细辛肉桂、细辛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 丹皮、柴胡丹皮、柴胡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羌活羌活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 青皮、川芎、青皮、川芎、柴胡柴胡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桔梗、升麻、葱白、葱白、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柴胡、青皮柴胡、青皮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白芷、石膏白芷、石膏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 连翘、柴胡连翘、柴胡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13 毒药:(毒药:(1 1)广义)广义
9、:指一切药物的总称。指一切药物的总称。周礼:周礼:“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以供医事”。尚书尚书:“药弗瞑眩,药弗瞑眩,厥疾弗瘳厥疾弗瘳”。(2 2)狭义:狭义:指药物的偏性。指药物的偏性。类经:类经:“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5.5.中药毒性中药毒性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14 毒性毒性: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素问: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素问:“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现代含义现代含义:药物药物中毒剂量与
10、治疗剂量比较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接近,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药物毒性药物毒性对机体组织器官损害剧烈,可产生严重或不对机体组织器官损害剧烈,可产生严重或不可逆的后果。可逆的后果。5.5.中药毒性中药毒性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15 剂量过大;剂量过大;误服伪品;误服伪品;中毒原因中毒原因 炮制不当;炮制不当;制剂服法不当;制剂服法不当;配伍不当;配伍不当;个体差异。个体差异。5.5.中药毒性中药毒性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16 注意中药毒、副作用:注意中药毒、副作用:马兜玲酸肾病(关马兜玲酸肾病(关木通、广防己、马兜玲、天仙藤、青木香木通、广防己、马兜玲、天仙藤、青木香
11、等)。乌头碱类中药的心脏毒性;黄药子等)。乌头碱类中药的心脏毒性;黄药子雷公藤、朱砂、雄黄等的肝毒性等。雷公藤、朱砂、雄黄等的肝毒性等。合理应用有毒中药:合理应用有毒中药:以毒攻毒,如雷公藤以毒攻毒,如雷公藤治肾炎、治肾炎、RA;斑蝥治癌肿;马前子治风湿;斑蝥治癌肿;马前子治风湿痹痛;砒霜治白血病等。痹痛;砒霜治白血病等。5.5.中药毒性中药毒性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171.1.配伍配伍概念: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概念: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功用,有选择地将两种以能、功用,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三三.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18 七情配伍
12、七情配伍规规律律 单行:单行:单用一种药物,不需要其它药物辅助,如独单用一种药物,不需要其它药物辅助,如独参汤。参汤。相须:相须: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合用,能取得协同作用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合用,能取得协同作用而互相促进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大黄配芒硝。而互相促进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大黄配芒硝。相使:相使:两种不同功效的药物合用,一药为主,一药两种不同功效的药物合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黄芪配茯苓、石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黄芪配茯苓、石膏配牛膝。膏配牛膝。三三.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19 七情配伍七情配伍规规律律 相畏:相畏: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
13、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烈性或毒性。如半夏畏生姜。的烈性或毒性。如半夏畏生姜。相杀: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如绿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如绿豆杀巴豆毒;防风杀砒霜毒。豆杀巴豆毒;防风杀砒霜毒。相恶:相恶: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可以减弱或破坏另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可以减弱或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生姜恶黄芩;人参恶莱菔子。一种药物的功效。如生姜恶黄芩;人参恶莱菔子。相反:相反:两药合用后,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反两药合用后,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半夏。三三.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20 2.
14、2.配伍禁忌配伍禁忌 十八反歌: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注:注: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芨蔹、白芨 反乌头。海藻、大戟、甘遂、芫反乌头。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花反甘草 。人参、党参、沙参、玄参、丹。人参、党参、沙参、玄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反藜芦。参、苦参、细辛、芍药反藜芦。三三.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21 3.3.中药煎服法中药煎服法 煎药法:煎药法:煎药器皿以砂锅、搪瓷为宜。煎药前煎药器皿以砂锅、搪瓷为宜。
15、煎药前加冷水浸泡药物加冷水浸泡药物30306060分钟,水量适当,以高分钟,水量适当,以高出药为度。出药为度。一般每剂药煎煮两次,第二次煎加水量和煎煮一般每剂药煎煮两次,第二次煎加水量和煎煮时间均应适当减少。解表药宜用武火,煎的时时间均应适当减少。解表药宜用武火,煎的时间不宜长,沸后间不宜长,沸后10101515分钟即可;补益药宜文分钟即可;补益药宜文火久煎,沸后煎火久煎,沸后煎40406060分钟左右。两次药煎好分钟左右。两次药煎好后合并搅匀,分早晚两次分服。后合并搅匀,分早晚两次分服。三三.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22 服药法:服药法:一般汤剂宜一般汤剂宜温服,解表散寒剂
16、热温服,解表散寒剂热服;治疗呕吐剂宜小服;治疗呕吐剂宜小量频服。滋补药宜饭量频服。滋补药宜饭前服,驱虫或泻下药前服,驱虫或泻下药空腹服;对胃肠有刺空腹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宁激的药宜饭后服;宁神安眠药宜睡前服。神安眠药宜睡前服。三三.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23 概念:概念:凡是能够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凡是能够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统称为解表药。统称为解表药。作用:作用:促使患者发汗或微发汗,达到解除表邪促使患者发汗或微发汗,达到解除表邪的目的。的目的。适应证:适应证:1.1.发散表邪,解除表证。发散表邪,解除表证。2.2.开宣肺开宣肺气,平喘止咳。气,平喘
17、止咳。3.3.透发斑疹。透发斑疹。4.4.发汗以消发汗以消肿。肿。5.5.行痹止痛。行痹止痛。解表药解表药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24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表虚自汗、阴虚发热、久病体虚或失血亡液表虚自汗、阴虚发热、久病体虚或失血亡液等,均宜慎用或禁用。等,均宜慎用或禁用。2.2.应控制用量,中病即止。应控制用量,中病即止。3.3.注意季节性用药。注意季节性用药。4.4.不宜久煎。不宜久煎。分类:分类: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解表药解表药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25麻黄麻黄 辛苦微温,归肺膀胱经。辛苦微温,归肺膀胱经。功效主治:功效主治:1.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
18、配桂枝,方如麻黄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配桂枝,方如麻黄汤。汤。2.2.宣肺平喘:肺实喘咳,风寒、肺热、痰饮均可配宣肺平喘:肺实喘咳,风寒、肺热、痰饮均可配伍应用。伍应用。3.3.利水消肿:水肿实证兼有表邪者,配白术,方如利水消肿:水肿实证兼有表邪者,配白术,方如越婢加术汤。越婢加术汤。用法用量:用法用量:1.51.51010克。表虚有汗禁用。克。表虚有汗禁用。1.1.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药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26桂枝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主治:功效主治:1.1.散寒解表:外感风寒表实无汗配麻黄;表虚有汗配白芍。散寒解表:外感风寒表实无汗配麻黄;表虚有汗
19、配白芍。方如桂枝汤。方如桂枝汤。2.2.祛风除湿:寒湿之邪引起痹痛,配黄芪、附子。方如桂枝祛风除湿:寒湿之邪引起痹痛,配黄芪、附子。方如桂枝附子汤。附子汤。3.3.通心脾之阳:心阳虚配甘草、人参;脾阳虚痰饮配茯苓。通心脾之阳:心阳虚配甘草、人参;脾阳虚痰饮配茯苓。方如苓桂术甘汤。方如苓桂术甘汤。4.4.温通血脉:寒凝血瘀之闭经、痛经、症积等。方如桂枝茯温通血脉:寒凝血瘀之闭经、痛经、症积等。方如桂枝茯苓丸。苓丸。用法用量:用法用量:3 31010克。温热病、阴虚火旺、孕妇禁用。克。温热病、阴虚火旺、孕妇禁用。1.1.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药中药学总论主题医学知识27防风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