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和脑囊虫病-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和脑囊虫病-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性 疾病 结核 脑膜炎 球菌 囊虫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Infection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第二部分: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第二部分: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与脑囊虫病与脑囊虫病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周衡周衡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杆菌侵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脑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杆菌侵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脑膜结核性炎症改变,病变除累及软脑膜外,蛛网膜、膜结核性炎症改变,病变除累及软脑膜外,蛛网膜、脑实质、脑血管也常常受累,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脑实质、脑血管也常常受累
2、,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感染类型。统慢性感染类型。TBM是一种重要的肺外结核,它在结核杆菌感染疾病是一种重要的肺外结核,它在结核杆菌感染疾病中表现形式最严重,超过半数的患者死亡或致残,病中表现形式最严重,超过半数的患者死亡或致残,病死率死率20-30%,是结核病死亡最主要原因。,是结核病死亡最主要原因。潜伏病灶空气飞沫肺泡肺泡腔、巨噬细胞肺、肝、脾、骨髓、脑、脑膜结核结节完全清除增殖、液化、扩展疾病发生1.1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结核性脑膜炎肺、骨、肾等结核脑表面的结核瘤或微小结核节(Rich focus)全身栗粒性结核血行播散直接蔓延一部分1.1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1.2 病理病理结脑的炎症变
3、化主要见于脑底,在早期,未经抗结核结脑的炎症变化主要见于脑底,在早期,未经抗结核治疗的脑膜以渗出性炎症为主。如治疗不规范,病变治疗的脑膜以渗出性炎症为主。如治疗不规范,病变呈慢性经过,则以增殖性病变为主,颅底渗出物粘连,呈慢性经过,则以增殖性病变为主,颅底渗出物粘连,脑膜增厚,随着病程迁延,纤维组织及肉芽组织的增脑膜增厚,随着病程迁延,纤维组织及肉芽组织的增生更为明显。生更为明显。脑膜的炎症可沿软脑膜的血管蔓延侵及脑实质而引起脑膜的炎症可沿软脑膜的血管蔓延侵及脑实质而引起脑膜脑炎,此外脑实质还有结核结节及结核瘤形成。脑膜脑炎,此外脑实质还有结核结节及结核瘤形成。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底视
4、交叉有灰白色斑块状渗出物。脑底视交叉有灰白色斑块状渗出物。1.2 病理病理1.2 病理病理 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脚间池脑膜混浊,脑血管扩张。脚间池脑膜混浊,脑血管扩张。1.2 病理病理结核瘤结核瘤:右小脑半球内可见直径右小脑半球内可见直径2cm大大的结核球,中心有干酪样坏死。的结核球,中心有干酪样坏死。1.3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隐袭起病,慢性病程,也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隐袭起病,慢性病程,也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结核中毒症状结核中毒症状脑膜刺激症状和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症状和颅内压增高 早期轻中度早期轻中度 1-2周周 晚期明显升高晚期明显升高脑实质受损脑实质受损 4-8周周颅神经损害颅神
5、经损害 视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1.3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老年人老年人TBM特点:特点:脑膜刺激症状和颅内压增高不明显,部分病人脑脑膜刺激症状和颅内压增高不明显,部分病人脑脊液变化不典型,但易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脊液变化不典型,但易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结核性动脉炎导致脑梗死常见。结核性动脉炎导致脑梗死常见。1.4 影像学影像学脑膜强化脑膜强化梗阻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脑梗死脑梗死结核瘤结核瘤结核性脑膜炎颅底信号强化结核性脑膜炎颅底信号强化多发结核瘤多发结核瘤1.5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常规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
6、查1.5.1 常规脑脊液检查常规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通常明显升高。脑脊液压力通常明显升高。脑脊液性状:澄清、淡黄色至黄色,静置后标本表面脑脊液性状:澄清、淡黄色至黄色,静置后标本表面可以形成蜘蛛网样的膜,被认为是结核性脑膜炎最具可以形成蜘蛛网样的膜,被认为是结核性脑膜炎最具特征性的表现。特征性的表现。葡萄糖含量可中度降低,在不治疗的情况下葡萄糖含葡萄糖含量可中度降低,在不治疗的情况下葡萄糖含量呈进行性下降。大多数患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明量呈进行性下降。大多数患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氯化物的改变不如葡萄糖降低的诊断价值大。显升高。氯化物的改变不如葡萄糖降低的诊断价值大。临床上有些患者脑脊
7、液中葡萄糖、氯化物和蛋白质仅临床上有些患者脑脊液中葡萄糖、氯化物和蛋白质仅轻度异常,甚至在正常范围内,但正常项目不应超过轻度异常,甚至在正常范围内,但正常项目不应超过1项,若项,若2项或以上生化指标均正常者则不支持结核性脑项或以上生化指标均正常者则不支持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膜炎的诊断。1.5.2 细胞学特点细胞学特点脑脊液细胞总数少有脑脊液细胞总数少有1000/mm3 以上者。以上者。早期亦可有中性粒细胞的少量增多。早期亦可有中性粒细胞的少量增多。整个病程中的中性粒细胞、激活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整个病程中的中性粒细胞、激活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并存。并存。经有效治疗后,中性粒细胞下降较细菌性感染为快
8、,经有效治疗后,中性粒细胞下降较细菌性感染为快,较病毒性感染为慢。较病毒性感染为慢。如有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或再现,提示病情加重或复发。如有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或再现,提示病情加重或复发。1.5.3 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涂片染色涂片染色:抗酸杆菌:抗酸杆菌罗氏培养基:花菜状菌落罗氏培养基:花菜状菌落1.5.3.1 镜检及培养镜检及培养1.5.3.2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抗体(抗体(IgG,IgM)方法主要有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斑点免疫、斑点免疫金渗滤法以及免疫印迹法。金渗滤法以及免疫印迹法。不同的抗原对结脑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同。不同的抗原对结脑诊断的敏感性
9、和特异性不同。在结核杆菌未能使机体产生足够高的抗抗分支杆菌在结核杆菌未能使机体产生足够高的抗抗分支杆菌-60抗原抗原IgG和和IgM抗体、免疫力低下患者或使用免疫抑抗体、免疫力低下患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下,此抗体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制剂等情况下,此抗体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1.5.3.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聚合酶链反应聚合酶链反应(PCR)(1)美国美国Getus公司公司1985年创建该技术。年创建该技术。(2)PCR技术可检测到低至技术可检测到低至10-100fg的结核菌的结核菌DNA,相当相当于于1-20个结核菌,具有高敏感性,是诊断结核性脑膜个结核菌,具有高敏感性,是诊断
10、结核性脑膜炎最有前途的方法。然而炎最有前途的方法。然而Meta分析显示分析显示:核酸扩增诊断核酸扩增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特异性为结核性脑膜炎特异性为98%,敏感性仅为,敏感性仅为56%。(3)SF中结核菌的数量与中结核菌的数量与PCR阳性率呈正比阳性率呈正比,送检标本量送检标本量少是少是PCR假阴性的主要原因。外界因素也可引起假阴性的主要原因。外界因素也可引起PCR假阳性,所以使用假阳性,所以使用PCR诊断有一定局限性。诊断有一定局限性。结核感染细胞斑点试验结核感染细胞斑点试验(tuberculosis infectiong T cell spot test T-SPOT-TB)原理:结核感染者体
11、内存在特异的效应原理:结核感染者体内存在特异的效应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效应效应T淋巴细胞再次受到结核抗原(淋巴细胞再次受到结核抗原(ESAT-6,CFP10)刺激时会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刺激时会分泌多种细胞因子(IFN-)。因此,检测效)。因此,检测效应应T淋巴细胞可用于结核病或结核潜伏感染者的诊断。淋巴细胞可用于结核病或结核潜伏感染者的诊断。列入美国、英国等欧美列入美国、英国等欧美20多个国家结核诊疗指南多个国家结核诊疗指南1.5.4 其它其它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血沉:增快血沉:增快血白细胞:减少、正常、增多血白细胞:减少、正常、增多血电解质:低钠、低氯血电解质:低钠、低氯胸部影像学检查
12、胸部影像学检查1.6 治疗治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鞘内注药鞘内注药外科治疗外科治疗细胞内外杀菌药细胞内外杀菌药(全杀菌剂全杀菌剂):异烟肼:异烟肼(H)、利福平利福平(R);细胞外杀菌药细胞外杀菌药:链霉素链霉素(S)细胞内杀菌药细胞内杀菌药:吡嗪酰胺吡嗪酰胺(Z)抑菌药抑菌药:乙胺丁醇乙胺丁醇(E)等等异烟肼和吡嗪酰胺均易透过血脑屏障且杀菌力很强。异烟肼和吡嗪酰胺均易透过血脑屏障且杀菌力很强。异烟肼和利福平疗效最佳,前者干扰结核杆菌细胞壁异烟肼和利福平疗效最佳,前者干扰结核杆菌细胞壁的合成,后者干扰的合成,后者干扰mRNA合成,是抗结核一线药物中合成,是抗结核一线药物中的首选。的首选。1.6.1
13、 常用药物常用药物氧氟沙星可以作用于细菌氧氟沙星可以作用于细菌DNA回旋酶回旋酶,从而抑制从而抑制DNA回回旋酶旋酶A亚单位、从而抑制细菌亚单位、从而抑制细菌DNA复制和转录。易透复制和转录。易透过过BBB,CSF浓度达血清浓度浓度达血清浓度70%以上。以上。1.6.1 常用药物常用药物1.6.2 化疗原则化疗原则早期早期联合联合适量适量规则规则全程全程联合用药联合用药(1)联合用药的意义在于提高疗效及有效控制耐药、耐)联合用药的意义在于提高疗效及有效控制耐药、耐多药多药TB菌株感染菌株感染,防治疾病的迁延与复发。防治疾病的迁延与复发。(2)联合用药的原则是在强化治疗期)联合用药的原则是在强化
14、治疗期(一般为一般为2-3个月个月),选选用易于透过血脑屏障用易于透过血脑屏障(BBB)的杀菌药物的杀菌药物3-4种或其中有种或其中有一种抑菌药物一种抑菌药物(即三联或四联用药即三联或四联用药)。在巩固治疗期。在巩固治疗期(一一般为般为10-24个月个月),选用至少一种杀菌药物选用至少一种杀菌药物,同时辅以一种同时辅以一种抑菌药物。抑菌药物。适量、规则、全程用药适量、规则、全程用药(1)药物剂量是否充分)药物剂量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疗效。因此直接影响到疗效。因此,应在充应在充分考虑药物毒副作用的前提下分考虑药物毒副作用的前提下,足量用药。足量用药。(2)尽管近年来)尽管近年来WHO推荐抗推荐抗
15、TB的短期治疗方案的短期治疗方案,但对于但对于TBM则不同于一般则不同于一般TB,仍主张较长疗程。一般应不少仍主张较长疗程。一般应不少于于1年年,原则上应达到原则上应达到2年年,儿童也不应少于儿童也不应少于12个月。个月。1.6.3 国内化疗方案国内化疗方案 联合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联合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存在乙胺丁醇禁忌证者可换用链霉素。存在乙胺丁醇禁忌证者可换用链霉素。(1)异烟肼:异烟肼:由于由于80%的国人为异烟肼快代谢型,此类型人群的血的国人为异烟肼快代谢型,此类型人群的血及脑脊液药物浓度仅为慢代谢型者的及脑脊液药物浓度仅为慢代谢型者的20-5
16、0%。为了提高为了提高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成人异烟肼剂量需增至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成人异烟肼剂量需增至 0.6-1.2g/d;儿童为儿童为20-25mg/(kg.d)。最初的最初的1-3个月给药方式为静脉个月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滴注;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治疗3个月后酌情减个月后酌情减量继续服用量继续服用 9个月后减至个月后减至 0.3g/d,直至治疗,直至治疗1-1.5年停药。年停药。由于药物用量较大,可分为每天由于药物用量较大,可分为每天 2次给药。为减少周围神次给药。为减少周围神经炎的发生率,治疗期间可合用维生素经炎的发生率,治疗期间可合用维生素B6。1.
17、6.3 国内化疗方案国内化疗方案 (2)利福平:利福平:0.45g/d晨起饭前晨起饭前1h空腹顿服,共治疗空腹顿服,共治疗 9-18个月。个月。(3)吡嗪酰胺:吡嗪酰胺:1.5g/d,分,分3次口服,若有关节酸痛等痛风症状次口服,若有关节酸痛等痛风症状时可减量或暂停,疗程为时可减量或暂停,疗程为3-4个月。由于异烟肼、利福个月。由于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等药物均可造成患者肝功能损害,故治平和吡嗪酰胺等药物均可造成患者肝功能损害,故治疗期间应严密监测肝脏功能。疗期间应严密监测肝脏功能。(4)乙胺丁醇:)乙胺丁醇:成人成人0.75-1g/d,顿服或分次服用。约有顿服或分次服用。约有5%患者服患者
18、服药后可出现球后视神经炎,停药后视神经损害可自行药后可出现球后视神经炎,停药后视神经损害可自行恢复。恢复。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n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结脑治疗的辅助用药早在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结脑治疗的辅助用药早在1950年年就开始使用就开始使用,其具有减轻感染中毒症状、抑制结缔组织其具有减轻感染中毒症状、抑制结缔组织增生、防治蛛网膜粘连、减轻脑水肿、降低增生、防治蛛网膜粘连、减轻脑水肿、降低CSF蛋白蛋白等治疗作用。等治疗作用。n用法:地塞米松用法:地塞米松2.5mg静注;每静注;每6小时一次,连用一周,小时一次,连用一周,然后逐渐减量,疗程为三周;或强的松然后逐渐减量,疗程为三周;或
19、强的松30-60mg日,日,顿服连用顿服连用30天,然后逐渐减量,不宜减量过早过快,天,然后逐渐减量,不宜减量过早过快,以免引起反跳现象以免引起反跳现象。1.6.4 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CSF置换置换经鞘内注药的方法,可以充分稀释经鞘内注药的方法,可以充分稀释CSF,减轻炎症反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渗出,促进血液与脑脊液循环,促进蛋白等应,减少渗出,促进血液与脑脊液循环,促进蛋白等物质的吸收,缩短疗程,改善预后。物质的吸收,缩短疗程,改善预后。CSF置换术当置换术当CSF蛋白蛋白3g/L时时,为防止进一
20、步蛛网膜为防止进一步蛛网膜粘连粘连,可经腰穿释放可经腰穿释放CSF5-10ml,后缓慢注入生理盐水后缓慢注入生理盐水5-10ml,如此反复排出与注入如此反复排出与注入,3-5次作为一次治疗次作为一次治疗,每周可每周可行行3-4次治疗。次治疗。最后一次放出脑脊液后注入等体积药物最后一次放出脑脊液后注入等体积药物(生理盐水、异生理盐水、异烟肼烟肼50-100mg、地塞米松、地塞米松5mg),注入时反复抽取脑脊液注入时反复抽取脑脊液稀释药物并缓慢地注入鞘内稀释药物并缓慢地注入鞘内(10min以上以上)。根据病情。根据病情,每每周置换注药周置换注药2-3次。次。1.6.5 外科治疗外科治疗脑室引流术主
21、要用于脑室引流术主要用于:(1)颅内高压颅内高压(2.94kPa),且经抗且经抗、降颅压治疗降颅压治疗2周无缓解者。周无缓解者。(2)脑疝或脑疝前期征象。脑疝或脑疝前期征象。(3)脑脑或或MRI示脑积水明显。示脑积水明显。对于重症病例对于重症病例,可于脑室引流管注入可于脑室引流管注入INH(100mg+地塞米松地塞米松2mg)或或SM,此法可使脑室内药物浓度大为提高此法可使脑室内药物浓度大为提高,有报告称有报告称可高于肌肉注射时数十至数百倍。除应注意无菌操作可高于肌肉注射时数十至数百倍。除应注意无菌操作,避避免继发感染外免继发感染外,引流管与侧脑室之间在高度上要保持一定引流管与侧脑室之间在高度
22、上要保持一定的落差的落差(一般为一般为15cm左右左右),且不宜长时留置且不宜长时留置,以免感染以免感染,一般一般以以3-5d为宜。为宜。对于梗阻性脑积水对于梗阻性脑积水,可在充分抗可在充分抗TB药物治疗基础上药物治疗基础上,行脑行脑室室腹腔分流术。腹腔分流术。隐球菌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 (Crytococcal Miningitis)2.1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水果、土壤、存在于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水果、土壤、存在于动物体表、黏膜、组织和排泄物中的隐球菌并不一定致动物体表、黏膜、组织和排泄物中的隐球菌并不一定致病,但鸽子粪便中隐球菌多为致病菌,人感染新
23、型隐球病,但鸽子粪便中隐球菌多为致病菌,人感染新型隐球菌主要来源于接触鸽子的排泄物,据统计,鸽子饲养者菌主要来源于接触鸽子的排泄物,据统计,鸽子饲养者患新型隐球菌感染比一般人高数倍。患新型隐球菌感染比一般人高数倍。隐球菌在体外无荚膜,而进入组织内的隐球菌很快就被隐球菌在体外无荚膜,而进入组织内的隐球菌很快就被荚膜包裹,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荚膜包裹,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4-20m。带荚膜的带荚膜的隐球菌有致病力,侵入体内的隐球菌是否致病与隐球菌隐球菌有致病力,侵入体内的隐球菌是否致病与隐球菌的致病因子及抗体的免疫功能有直接关系。的致病因子及抗体的免疫功能有直接关系。传染途经呼吸道有三种:传染
24、途经呼吸道有三种:呼吸道传播导致肺感染呼吸道传播导致肺感染消化道传播,有人给动物口服大量隐球菌可导致隐球消化道传播,有人给动物口服大量隐球菌可导致隐球菌感染,但尚无确凿证据证明通过菌感染,但尚无确凿证据证明通过 消化道可致隐球消化道可致隐球菌感染菌感染皮肤可导致系统性隐球菌病的潜在入侵途径,因为临皮肤可导致系统性隐球菌病的潜在入侵途径,因为临床上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可发生隐球菌脑膜炎床上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可发生隐球菌脑膜炎 2.2 病理病理 隐球菌脑膜炎的病理肉眼可见脑膜广泛增厚,特别隐球菌脑膜炎的病理肉眼可见脑膜广泛增厚,特别颅底的脑膜较显著,脑膜血管充血,脑组织水肿,脑颅底的脑膜较显著,脑膜
25、血管充血,脑组织水肿,脑回变平,脑沟和脑池内可见到小的肉芽肿,蛛网膜下回变平,脑沟和脑池内可见到小的肉芽肿,蛛网膜下腔有胶样渗出物。早期镜检可见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腔有胶样渗出物。早期镜检可见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及隐球菌,病情严重者可见到局部脑组织缺血和坏胞及隐球菌,病情严重者可见到局部脑组织缺血和坏死,脑实质可形成肉芽肿和隐球菌性囊肿。死,脑实质可形成肉芽肿和隐球菌性囊肿。2.3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本病起病常隐袭,缓慢进展,多数病人起病前有上本病起病常隐袭,缓慢进展,多数病人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史。早期可有不规则低热,阵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史。早期可有不规则低热,阵发性头痛,以后呈持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