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诊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问诊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问诊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教学要求】【教学要求】v1.1.掌握问诊的内容,常见现在症的内容。掌握问诊的内容,常见现在症的内容。v2.2.熟悉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常见现在症熟悉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常见现在症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v3.3.了解问诊的意义。了解问诊的意义。2第一节:问诊的意义及方法第一节:问诊的意义及方法。3 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 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层次,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有顺序的询问 避免暗示性的提问。避免暗示性的提问。避免重复提问。避免重复提问。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注意及时
2、核实患者陈述中确切,或有疑问的情注意及时核实患者陈述中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况。456v(一)、含义: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主要的(一)、含义: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主要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v例如: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一个月。例如: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一个月。v发热、咳嗽三天。发热、咳嗽三天。v反复腹泻反复腹泻2年,加重年,加重1天。天。v反复水肿反复水肿3年余,加重伴心悸年余,加重伴心悸1周。周。7v1 1、抓住主诉。主诉包括单主诉、抓住主诉。主诉包括单主诉(病人只有一病人只有一个痛苦个痛苦)、及复合主诉(病人有两个或两个以、及复合主诉(病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痛苦)。上的痛苦)
3、。v2 2、提炼主诉,突出主诉的四要素(症状的部、提炼主诉,突出主诉的四要素(症状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前三者可合并,位、性质、程度、时间;前三者可合并,时时间必须单列出间必须单列出)。)。v3 3、文字精炼,不写病变过程,不写病名。、文字精炼,不写病变过程,不写病名。8v1、主诉往往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一般只、主诉往往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一般只有一、两个症,即是主症。有一、两个症,即是主症。v2、可初步估计疾病的范畴和类别、病势的可初步估计疾病的范畴和类别、病势的轻重缓急。轻重缓急。v3、是进一步调查、认识、分析、处理疾病是进一步调查、认识、分析、处理疾病的重要线索。的重要线索。9v
4、现病史是指围绕主诉从起病到就诊时疾病的发生,现病史是指围绕主诉从起病到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以及诊治经过。现病史应注意从以下发展和变化,以及诊治经过。现病史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询问。几个方面进行询问。v1 1、起病情况、起病情况起病时间,发病原因,最初症状起病时间,发病原因,最初症状及性质、部位等。及性质、部位等。v2 2、病情演变、病情演变按时间顺序,询问病情演变的主按时间顺序,询问病情演变的主要情况。要情况。v3 3、诊治经过、诊治经过曾作过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曾作过的诊断和治疗情况。10v既往史又称过去病史,主要包括病人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既往史又称过去病史,主要包括病人平素
5、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过去曾患疾病的情况。既往史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询问。过去曾患疾病的情况。既往史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询问。v1 1、既往健康状况、既往健康状况v可能与现患病有关,故可作为分析判断病情的依据。可能与现患病有关,故可作为分析判断病情的依据。v2 2、既往患病情况、既往患病情况v(1 1)、)、病人过去曾患过何种其他疾病,如麻疹、痢疾、病人过去曾患过何种其他疾病,如麻疹、痢疾、疟疾、白喉等传染病,疟疾、白喉等传染病,“肝病肝病”、痹病等。是否接受过预防接、痹病等。是否接受过预防接种,有无药物或其他过敏史,作过何种手术治疗等,都应加以种,有无药物或其他过敏史,作过何种手术治疗等,都应加
6、以询问。询问。v(2 2)、)、病人既往所患病,可能与现患病证密切相关。病人既往所患病,可能与现患病证密切相关。11121314十问歌15一、问寒热一、问寒热v问寒热是指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问寒热是指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寒与热是疾病常见症状之一,是辨别病邪性寒与热是疾病常见症状之一,是辨别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是问诊的重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是问诊的重点内容。点内容。v寒是指病人主观的怕冷感,根据病因、病机寒是指病人主观的怕冷感,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分为三种,鉴别如下:的不同,分为三种,鉴别如下:16分类分类临床特征临床特征形成机理形成机理恶寒恶寒无风自
7、冷,得温寒冷无风自冷,得温寒冷不缓解不缓解阳气被郁阳气被郁失其温煦失其温煦恶风恶风遇风觉冷,避风寒冷遇风觉冷,避风寒冷可缓解可缓解畏寒畏寒经常怕冷,得温寒冷经常怕冷,得温寒冷可缓解可缓解阳气亏虚阳气亏虚 失其温煦失其温煦17 热即发热除指体温(热即发热除指体温(37c37c)高于正常外,尚包)高于正常外,尚包括全身、局部的发热感觉。寒与热的产生,主括全身、局部的发热感觉。寒与热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的阴阳盛衰。要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的阴阳盛衰。临床临床常见的寒热症状有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常见的寒热症状有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四类。不寒、寒热往来四类。18 v
8、恶寒发热是指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多恶寒发热是指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多见于外感表证。其机理为外邪侵袭肌表,卫见于外感表证。其机理为外邪侵袭肌表,卫阳失温则恶寒,卫阳郁遏则发热。所以,恶阳失温则恶寒,卫阳郁遏则发热。所以,恶寒与发热并见是诊断表证的重要依据,但无寒与发热并见是诊断表证的重要依据,但无论是否发热,恶寒为必有之症,故中医有论是否发热,恶寒为必有之症,故中医有v由于感受外邪的性质不同,则恶寒症状又有由于感受外邪的性质不同,则恶寒症状又有轻重之别,可分为三类:轻重之别,可分为三类:19v恶寒重发热轻:为表寒证,是外感寒邪所致。恶寒重发热轻:为表寒证,是外感寒邪所致。因寒为阴邪,束表
9、伤阳,故恶寒明显。因寒为阴邪,束表伤阳,故恶寒明显。v发热重,恶寒轻:由于风热为阳邪,阳邪致病发热重,恶寒轻:由于风热为阳邪,阳邪致病则阳盛,阳盛则热,所以发热较重;又因风热则阳盛,阳盛则热,所以发热较重;又因风热袭表,使腠理开泄,所以同时有轻微恶寒。袭表,使腠理开泄,所以同时有轻微恶寒。v发热轻,恶风自汗:为太阳中风症。风性开泄发热轻,恶风自汗:为太阳中风症。风性开泄腠理疏松,阳气郁遏不甚,故发热恶风皆轻。腠理疏松,阳气郁遏不甚,故发热恶风皆轻。20v若疮疡在火毒内发的早期,或酿脓的中若疮疡在火毒内发的早期,或酿脓的中期,以及疮疡已溃而毒邪未去,正不胜期,以及疮疡已溃而毒邪未去,正不胜邪的末
10、期,均可出现寒热并见的症状,邪的末期,均可出现寒热并见的症状,为邪正相博的反映。为邪正相博的反映。21 22 23 v病人只发热而不觉寒冷,或反恶热的,称为病人只发热而不觉寒冷,或反恶热的,称为但热不寒。多属阳盛阴虚的里热证。根据发但热不寒。多属阳盛阴虚的里热证。根据发热的轻重、时间、特点等不同,可分为壮热、热的轻重、时间、特点等不同,可分为壮热、潮热、微热三种类型潮热、微热三种类型。2425 262728(一)、表里证汗出(一)、表里证汗出 29303132333435 3637 3839 40 v心胸汗是指心胸部易汗出或汗出过多。多见心胸汗是指心胸部易汗出或汗出过多。多见于虚证。如伴神疲倦
11、怠,纳呆食少,心悸失于虚证。如伴神疲倦怠,纳呆食少,心悸失眠,多属心脾两虚;若见心悸心烦,失眠多眠,多属心脾两虚;若见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多属心肾不交梦,腰膝酸软,多属心肾不交 415 5 阴汗阴汗424344 45 4647 v 肝郁气滞肝郁气滞v 肝胆湿热肝胆湿热v 肝胆火盛肝胆火盛v 悬饮悬饮48 49 5051腹部区位图52 53 54 5556 5758 596061v胸部有痞塞满闷之感,谓之胸闷,或称胸痞。胸部有痞塞满闷之感,谓之胸闷,或称胸痞。本症与心、肺等脏气机不畅有密切关系。本症与心、肺等脏气机不畅有密切关系。胸闷、心悸、气短者胸闷、心悸、气短者 多属心多属心阳气虚
12、。阳气虚。如:如:胸闷心痛如刺者胸闷心痛如刺者 多属心血瘀阻。多属心血瘀阻。胸闷痰多者胸闷痰多者 多属痰湿内阻,多属痰湿内阻,肺气壅滞。肺气壅滞。623、心悸 v是指患者经常自觉心跳、心慌,悸动不安,甚至不是指患者经常自觉心跳、心慌,悸动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因受惊而心悸,恐惧不安者,能自主的一种症状。因受惊而心悸,恐惧不安者,称为称为惊悸惊悸;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至脐腹者,谓;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至脐腹者,谓怔忡怔忡。惊悸、怔忡均属心悸,多是心神或心脏病变。惊悸、怔忡均属心悸,多是心神或心脏病变的反映。的反映。v惊悸常由外因所引起。惊悸的病情较轻;怔忡是惊惊悸常由外因所引起。惊悸
13、的病情较轻;怔忡是惊悸的进一步发展,多由内因所引起,劳累即发,持悸的进一步发展,多由内因所引起,劳累即发,持续时间较长,病情较重。续时间较长,病情较重。v惊悸、怔忡均属心悸,其形成原因较多。临床上应惊悸、怔忡均属心悸,其形成原因较多。临床上应据心悸的轻重特征及兼症之不同来进行辨证据心悸的轻重特征及兼症之不同来进行辨证。63 v胁的一侧或两侧有胀满不舒的感觉,称为胁胁的一侧或两侧有胀满不舒的感觉,称为胁胀。由于肝胆居于右胁,其经脉均分布于两胀。由于肝胆居于右胁,其经脉均分布于两胁,故胁胀多见于肝胆病变。胁,故胁胀多见于肝胆病变。v 胁胀易怒,情志不适胁胀易怒,情志不适多为肝气郁结。多为肝气郁结。
14、v 胁胀口苦,舌苔黄腻胁胀口苦,舌苔黄腻多属肝胆湿热。多属肝胆湿热。64 患者自觉胃脘部胀闷不舒,谓之脘痞,或称患者自觉胃脘部胀闷不舒,谓之脘痞,或称为脘胀。脘痞是脾胃病变的反映。为脘胀。脘痞是脾胃病变的反映。65 v患者自觉腹部胀满痞塞不舒,如物支撑,称患者自觉腹部胀满痞塞不舒,如物支撑,称为腹胀。腹胀有虚实之分。为腹胀。腹胀有虚实之分。腹胀喜按者腹胀喜按者属虚属虚多因脾胃虚弱,失多因脾胃虚弱,失 于健运所致。于健运所致。腹胀拒按者腹胀拒按者属实属实多因食积胃肠,多因食积胃肠,或实热内结,阻塞气机所致。或实热内结,阻塞气机所致。v若腹胀如鼓,皮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者,若腹胀如鼓,皮色苍黄,腹
15、壁青筋暴露者,称为称为“臌胀臌胀”。多因酒食不节,或情志所伤,。多因酒食不节,或情志所伤,或虫积血癥,致使肝、脾、肾功能失常,气、或虫积血癥,致使肝、脾、肾功能失常,气、血、水互结,聚于腹内而成。血、水互结,聚于腹内而成。66v患者身体有沉重酸困的感觉,称患者身体有沉重酸困的感觉,称“身重身重”。本症与肺、脾病变有关。如风邪外袭,肺失本症与肺、脾病变有关。如风邪外袭,肺失宣降,水泛肌肤见身重,甚则浮肿;或脾气宣降,水泛肌肤见身重,甚则浮肿;或脾气虚弱,失于健运,脾为湿困,阳气被遏,而虚弱,失于健运,脾为湿困,阳气被遏,而见身重困倦、神疲,气短等症。此外,温热见身重困倦、神疲,气短等症。此外,温
16、热之邪,耗伤气阴,致机体失却濡养,亦有身之邪,耗伤气阴,致机体失却濡养,亦有身重之感。重之感。676869 70 v耳鸣、耳聋、重听都是听觉异常的常见症状。耳鸣、耳聋、重听都是听觉异常的常见症状。轻者为重听,重者为耳聋。耳鸣、耳聋可单轻者为重听,重者为耳聋。耳鸣、耳聋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并见,耳聋常由耳鸣发展独出现,也可同时并见,耳聋常由耳鸣发展而来,诚如医学入门所说:而来,诚如医学入门所说:“耳鸣乃是聋耳鸣乃是聋之渐也。之渐也。”二者症状虽有不同,但病因病机基二者症状虽有不同,但病因病机基本一致,应注意询问其特点、新久、程度及本一致,应注意询问其特点、新久、程度及兼症等,作为辨证的依据。兼症
17、等,作为辨证的依据。71 v患者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鸣,或如潮声,患者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鸣,或如潮声,妨碍听觉的,称为耳鸣。妨碍听觉的,称为耳鸣。v耳鸣有虚实之分:一般来说,耳鸣突发声大耳鸣有虚实之分:一般来说,耳鸣突发声大者(耳鸣如潮),按之鸣声不减,多属实证,者(耳鸣如潮),按之鸣声不减,多属实证,多因肝胆火盛,上扰清窍所致;耳鸣渐致声多因肝胆火盛,上扰清窍所致;耳鸣渐致声小者(耳鸣如蝉),按之鸣声减轻或暂停,小者(耳鸣如蝉),按之鸣声减轻或暂停,多属虚证,多因肾虚精亏,髓海不充,耳失多属虚证,多因肾虚精亏,髓海不充,耳失所养或肝肾阴虚,肝阳上扰所致。所养或肝肾阴虚,肝阳上扰所致。72
18、v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甚至听觉丧失,不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甚至听觉丧失,不闻外声,谓之外声,谓之“耳聋耳聋”,亦称,亦称“耳闭耳闭”。亦也虚实之分。亦也虚实之分。v暴聋者,多属实证,常由肝胆火逆,上壅于耳所致;暴聋者,多属实证,常由肝胆火逆,上壅于耳所致;渐聋者,多属虚证,多因精气虚衰,失其充养所致。渐聋者,多属虚证,多因精气虚衰,失其充养所致。凡属实证耳聋,则均易治;虚证耳聋,如灵枢凡属实证耳聋,则均易治;虚证耳聋,如灵枢决决气说:气说:“精脱者耳聋精脱者耳聋”,故较难治。,故较难治。v此外,年老耳渐聋者,通常属生理现象,为精衰气此外,年老耳渐聋者,通常属生理现象,为精衰气虚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