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考模拟作文主题导写:“劳动与品德培养”.docx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3720066
  • 上传时间:2022-10-0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8.2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模拟作文主题导写:“劳动与品德培养”.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考 模拟 作文 主题 劳动 品德 培养 下载 _高中作文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考模拟作文主题导写:“劳动与品德培养”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以劳树德”源自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进言之,劳动教育以“树德”为首要价值。劳动被赋予积极的道德价值,对于推动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战略意义。在此背景下,进一步理解“以劳树德”的深刻内涵成为时代之需,这既是提升“劳育”学理认识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立德树人”实际工作的现实需要。请结合材料,以“劳动与品德培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2、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立意阐析】劳动这个话题被多次命题,所以其实并不是很有难度。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这已经把劳动教育与“树德”联系在一起了。这是当下的教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对社会的一.种呼吁和警醒,也是考生本身的一个自我思考。所以学生在写作时需要贴合自身的实际感受,结合材料,进行辩证分析,强调劳动与品德培养的关系,深入分析,不要偏重一方。【参考立意】(1)在劳动中接受锻炼能培养人坚毅的品格和品德(2)劳动有利于健全人的思想品格和品德(3)参加劳动能树立起强大的自信评分参考

    3、满分60分,以42分为基准分【阅卷情况】总体呈现偏题,论述不准确,不深入,生硬割裂,或表达低幼化。只写劳动,或者品德一方面,是偏题,最高不超过40分。必须切准劳动教育以“树德”为首要价值,劳动被赋予积极的道德价值,“以劳树德”,如果论述到以劳树德是时代之需,得分会再高。反之,大段只写“劳动”,或者“实践活动”,包干区、卫生工作、家务劳动、学习做题等具劳动活动,没有结合劳动培养品德来写,38分以下。44分以上作文首先是切题的。具体情况如下:1.直接就“劳动与品德培养”的主题来写,对上面的大段材料视而不见,自说自话,另起炉灶,来分析“劳动”是什么,“美德”是什么。2.直接大段抄写材料,没有展开分析

    4、论述。3.标题不错,但文章乱七八糟,只写劳动,或者品德一方面,只在最后200字左右生硬结合一下。4.有的文章文采斐然,但是根本没有展开论述,平面摊饼。5.有的文章卷面辨认艰难,或涂改,或太小。【高分作文】栽“劳育”树,终亭亭立己“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须知求木之长者;亦需深其根,方得不尽活水,亭亭成己。观今之教育,是而“劳育”先行,方有“德育”其后,终成德智体美俱优之我。揆诸古今,远古先民首先完成了由“获取”至“生产”的蜕变,由氏族社会迈入奴隶社会,正是“劳动”的进步使中华文明走向新的开端。祖先们折腰于犁田之间,方见原野草木鲜活,粟麦累生。劳动是生产生活的第一步,是物质和精200神文明生生

    5、不息的源头活水,是而我们方闻牧童晚笛,蒹葭苍苍,方见余华笔下万物生灵“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向荣。”而在当代社会,“劳动”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它可以是晨钟暮鼓间落叶的埋葬和新生;可以是生产岗位上锤凿万遍的呕心沥血;可以是精神大脑中旷日持久的探索和探究然无论其成何种模样,它都呈现于人类活动“温故知新”的重复和突围,看似枯燥却新焕生机。是而我们方见“劳动”对于“树德”的首要意义,400于反求索崇之中,我们方有认以知,新发现,继而完成由“体动”至“心动”的阶层递升。是而人之独立有“以劳树德”至“以德树人”的完整历程,犹能到达自持完满的境界。劳动使我们走出“孤岛”,而后有交流,在掌握技术本领的同时也与

    6、社会衔接,不至脱轨于时代嬗变之中。“强体”“育美的同时,常给我们更深刻意义的当为“树德”,而后“增智”,便得臻于自我修持完满。你我当学叶嘉莹之“亭亭无忧亦无惧”,人在驳杂声浪中销蚀民族根脉;以今人之躯勇奔诗歌亘古召唤,常听古人生命的咏叹,由此而成“劳育”中精神境界的升华。亦看大国工匠本拳拳之心,奉心而上,淬磨砺华锋,成苦寒梅香。持磨而不磷,望而不缁之本心,与沉潜扎根的定力,方于“劲风无荣木”的时代,保持“此荫独不衰”。观泥沙洪流俱下之当代,多少青年疲于劳动,怠于运动,以“躺平”为人生号召,不屑于劳作之中的清洁完满。需知光有“劳”而后有“力”,有“力”方能从“心”,“劳育”是人生教育的首位。但如

    7、先生之言“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方迎来树人浪潮高涨的时节。王开岭曾言:“如果你生在一个沸腾的时代,就要听到并跟从他的召唤。”需深栽“劳育”之树,方至“我已亭亭,无忧亦无惧”之言,其由心底而生,必将激满久远,震聋发聩!树德以劳,劳以践德于时代洪流中筑牢根基,必需的能力之一便是劳动。但劳动的弱化,极易便人忘本,虚浮于泥沙之上,挣扎自救不得心,他们往往德行尽失而踏上不归路。用劳动涵养品德,育品德以践行劳动,现已刻不容缓。劳动是人创造社会财富的行为。不是农田间挥撒汗水,烈日下清洁工作才算劳动,更广义的劳动是你实现个人价值的一切活动,而劳动精神则包含其中,这也是树德的条件之一。学校开展劳技课,烹饪课是

    8、以劳树德最明显的体现。让青少年通过劳动塑造价值观,培养吃苦耐劳,勤劳奋斗的品格,使我们在历史错落的山路中得以寻得光辈足迹,填补时代的鸿河。那些不求而得的,往往求而不得。于劳动中潜移默化的品德,是缺立劳动之人求而不得的财富。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而为出真知。金精美玉的人品从劳动中锤炼而来,掀天揭地的事功需于薄冰上履过。生产线上工人的劳动,昏暗灯光下壁画懂慎的修复工程,乃至一代代航天人奋斗的庞大成果,无一不从劳动中彰显美好品质,以劳动填补时代之需。诚然,以劳树德而后的德行,需切实反作用于劳动中,否则空有德行只会变成空中楼阁,是立不住脚的。劳育的目的是更好指导劳动是满足实际工作的现实需要。空有教育,其

    9、德无法深入人心。“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高学历低情商”的现象,其一便是只有育而无实际劳动,其二便是没有将劳动培育的品质指导新劳动。许多人以小镇做题家自嘲,殊不知暗夜里寻得的天光才光彩夺目。出身农村,幼时躬耕的劳动经历应成为你骄傲的谈资。社会实践,劳动教育应成为你践行响应号召的烙印。拒绝弱化劳动,也拒绝劳动歧视。我们青年,在人生这场壮丽的“消遣”中,唯有劳动培育不消遣的人生态度,在形式变化复杂的新时代,以其德行和极高的综合能力指导新的劳动。破除劳动无用说仍需努力:落实和贯彻劳育仍需时间。若想知人间岁月长,逢蓬莱青鸾鸟,亲手搭建的阶梯必定会使你不畏孤寒。得以在芦苇丛中抵挡水流,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也

    10、会用莲子来报答你劳动时滴落的汗水。【链接】芣苢赏析(周啸天)这是周代南方妇女在劳动中即兴口唱的山歌。以“韵分三章,章四句;然每二句只换一字,实六章,章二句也”(姚际恒诗经通论),在诗经中是很独特、很值得注目的一首。诗中主题句-“采采芣苢”的“采采”二字,郑笺为“非一辞也”,孔疏为“见其采者多也”,故今流行的诗经选本或译本,多释作“采了又采”。这其实是很成问题的。首先,诗经的叠字多见于形容词(如“灼灼”“依依”)、名词(如“燕燕”)、拟声词(如“喈喈”“喓喓”)等,动词复叠,似不二见。(“采采卷耳”的“采采”,则与此实属一例。)这是一个疑点。其次,诗经中“采采”一词凡四见,即本篇“采采芣苢”、卷

    11、耳“采采卷耳”、蒹葭“蒹葭采采”、蜉蝣“采采衣服”。后二例比照同一诗中叠咏对应的诗句“蒹葭苍苍”“衣裳楚楚”,可知“采采”为形容词无疑。则此芣苢、卷耳的“采采”应一例类推,故陈子展译为“形形色色的车前草”;而闻一多释为“犹粲粲也”,尤为通达,用之四句而皆准。因此,“采采芣苢”是对劳动对象状貌的歌咏,也可以说是触物起情,属于兴象之列。其中饱含着劳动者获取植物的愉快,是素朴而很有感染力的诗句。妇女采集车前子即“芣苢”是一种古老的习俗,系于繁衍种族的观念,因为相传食芣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毛诗序解题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韩诗及汉以来论诗者亦皆缘芣苢宜子立说,是不错的。因此当芣苢粲粲结子之时,

    12、妇女们结伴而出,竞相采撷,其情绪是相当兴奋,而场面尤其热烈的。闻一多通过想象描述了这样一幅动人的情景:“揣摩那是一个夏天,芣苢都结子了,满山谷是采芣苢的妇女,满山谷响着歌声。这边人群中有一个新嫁的少妇,正捻着那希望的玑珠出神,羞涩忽然潮上她的靥辅,一个巧笑,急忙地把它揣在怀里了,然后她的手只是机械似的替她往怀里装,她的喉咙只随着大家的歌声啭着歌声-一片不知名的欣慰,没遮拦的狂欢。不过,那边山坳里,你瞧,还有一个伛偻的背影。她许是一个中年的硗确的女性。她在寻求一粒真实的新生的种子,一个祯祥,她在给她的命运寻求救星,因为她急于要取得母亲的资格以稳固她的妻的地位。”这段由诗还原生活的描画,对于读者真

    13、切地体味这歌谣字面下深藏的意蕴,是大有帮助的。鲁迅曾幽默地论及诗歌起源于劳动道:“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门外文谈)芣苢一诗比“杭育杭育派”自然是高明多了-它虽然是两句成一节拍,不断反复,但毕竟有形象的描绘与动词的屡换-然而在情不自禁地通过反复的有节奏的歌声,去协调那反复的有节奏的动作,去模仿自身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点上,它和“杭育杭育派”还是一脉相通的。“口唱

    14、山歌手不闲。”在芣苢中,劳动者灵巧的手的动作,也就成了即兴歌唱取材的对象。诗“实六章,章二句”,每“章”变换的就在一个动词,一共变换了六个字:采、有、掇、捋、袺、襭。这六字可以细分为三组,即:(1)采、有(有即采得),这是对采集最一般性的描述,虽然概括,还不具体;(2)掇、捋,这是对手取芣苢的动作的具体描写,或一颗一颗地拾,或一把一把地抹,写来很真切很生动,是没有劳动经验者难以捕到的动词;(3)袺、襭,这两个“衣”部的字,是对用裙襟盛取芣苢的动作的具体描写,或是手提衣襟而往里揣,或是掖起衣襟来兜着。从采写到盛,是完全暗合劳动实际操作程序的,它取自生活,是不必用意而自工的神来之笔。由此我们又发觉

    15、,这支口头创作的歌在笔录为诗时分为三章,也是深具匠心的。“采采芣苢”描绘了景物,六个动词则表现了劳动的情态,虽然简到不能再简,但诗还是速写似的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劳动画面。“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方玉润诗经原始)可见此诗虽然语言不多,但有点睛之妙,“自鸣天籁,一片好音”,故能启发读者展开生动的联想。当然,这些三五成群,愉快劳作的妇女,不是一般的“拾菜讴歌”,而是怀着强烈的母性的渴望,功利的目的,她们摘着芣苢,唱着芣苢,心里荡漾着虔诚与激情,默默地祈祷着神灵的赐福。较之后世跪倒

    16、在“送子娘娘”香火前的妇女,同样抱着无限希望,却有着不可比拟的奔放愉悦之感。这样产生于自然与生命的乐章,具有不可仿效的魅力。袁枚随园诗话云:“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章艧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作诗亦有东施效颦,适增其丑的情况,章氏的戏作便是一种绝妙的嘲讽。(选自诗经楚辞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因宋哲宗亲政后起用新党,遭遇贬谪。北宋元符三年(1100)遇赦北归,寓居颍昌府(今河南许昌)颍水之滨,自号颍滨遗老。宋人孙汝听编撰苏颍滨年表,认为“辙居颍昌十三年。颍昌当往来之冲,辙杜门深居,著书以为乐。谢却

    17、宾客,绝口不谈时事。意有所感,一寓于诗”。苏辙晚年由于遭遇政治上的禁锢,诗作中与同僚、朋友的往还之作很少,唱酬大都在家庭之内或亲属之间,其中有他的妻子史氏,三个儿子苏迟、苏适、苏逊,侄儿苏迈,女婿曹焕、曾纵等人,还有外孙文骥。因苏辙往往“意有所感,一寓于诗”,这些后来由苏辙自己编入栾城三集中的诗作几乎巨细无遗地显现了他的寓居生活,且如同编年,事件清晰可考。元丰元年(1078),苏辙与表兄文同结为亲家,长女嫁于文同第四子文务光。文同,字与可,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人,北宋著名画家、诗人。文务光,字逸民,有子文骥。元丰二年(1079),文同去世,文务光夫妇护丧返蜀,居成都。元祐元年(1086),文

    18、务光病卒于成都,苏辙长女携子文骥回河南汝州娘家居住,后迁居颍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在栾城三集卷一,列在其前的诗有丙戌十月二十三日大雪,丙戌年为1106年,崇宁五年。其后有立秋后诗,推测此诗作于大观元年(1107)麦收时节。此诗之前还有次韵文氏外孙骥以其祖父与可学士书卷还谢悰学士诗,中有“西南自是贤俊府,衰老思归谩留许。舂禾磨麦非平生,子孙便推我作古。贤哉与可诗中杰,笔墨余功散缯楮。南阳诸谢世有人,此邦亦自非其土。一时与我俱作客,白发苍颜愧非伍”。可知外孙文骥其时当与外公苏辙俱居颍昌,苏辙此时年近七旬,文骥当值青年。苏辙居颍昌,购城西卞氏故居加以改建,至大观元年(1107)方告竣工,家中人员共百余

    19、口聚居于此。先前,苏辙曾于颍川之西三十里的泉城购田二顷,后“稍益买田,几倍其故”(苏辙卜居赋),所以麦收时节,要前往乡间去收麦。文氏外孙入村收麦首联写初夏小麦成熟,收获新麦当可接续去年的陈粮,有孙辈帮助老迈的诗人前往村中去收麦。此联扣题,概括叙写麦收的背景,点明有外孙等帮助前往村中收麦之事。“赖有”是“幸亏有”之意,表现了诗人对有孙辈相助的欣慰。颔联上句先写几天来连绵不断的雨淋坏了已夯筑好的打谷场地。“圃”是种菜蔬的园地,“场”是翻晒、碾压粮食的场地。诗经豳风七月有“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郑笺注为“场圃同地。自物生之时,耕治之以种菜茹。至物尽成熟,筑坚以为场”。麦收最忌雨水,唐人雍裕之农家

    20、望晴诗有“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句。下句再写今晨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天气转晴,正好收麦。此联用对比,麦收时节,“阴霪”使农人愁苦,“晴日”使农人欣喜。诗人以一“败”字表现“阴霪”破坏的严重,以一“舞”字尽显乡邻喜悦之态。颈联写帮助自己入村收麦的文氏外孙款待收麦人。农人抢收新麦,不辞辛劳,所以外孙急忙安排做好大饼,让他们吃了消除饥饿疲乏,又多求取乡人自酿的酒来慰劳他们。此联正面写外孙款待收麦的农人,“急炊”和“多博”显现了外孙对农人的关心与热情;而“大饼”“村酤”这些农家待客的酒食,又充满乡土生活气息;此外,“饥乏”“苦辛”也从侧面表现了抢收新麦劳动场景的紧张与热烈。夏日收麦辛苦,白居易观刈麦中有“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句,则是从正面表现。尾联写诗人见外孙收麦入仓后从村中归来,不禁赋诗以表达对外孙精神健旺的喜爱。表兄文同与苏辙结为亲家后不久就去世了,未能见到孙子长大成人。诗人自遇赦北归后,也离群独处,息交绝游,如今见外孙生龙活虎地帮助自己收麦归来,不仅感受到了劳动的欢乐和丰收的喜悦,也从亲情中得到了精神的慰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模拟作文主题导写:“劳动与品德培养”.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72006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