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用户(523738114@qq.com)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宁夏回族 自治区 平罗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历史试题
- 资源描述:
-
1、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三历史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1. 某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这表明()A. 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B. 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C. 地理的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D. 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渐扩展2. 大汶口文化的早期墓葬中并无葬具,而中、晚期墓葬发生了变化。大墓不但规模大,且常有木椁葬具,随葬品丰富精美,如有洁净的白陶、乌黑而略带光泽的黑陶和优雅的彩陶,还有玉
2、器、石器、象牙器、骨器等。小墓墓坑窄小,有的仅随葬1件陶鼎。由此说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创建了国家的雏形 出现贫富分化生产力水平提高 产生了私有制A. B. C. D. 3.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 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 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 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4. 周代的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界线,只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是统治的权
3、力,还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的文化“天下”的文化。以下能够推进“天下”文化发展的是( )A. 敬天法祖的思想观念B. 宗法分封的统治秩序C. 三纲五常的治国思想D. 崇尚自然的天人关系5. 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狄族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诸侯国。考古工作者在中山王厝墓中发掘出一套九件升鼎(依据周礼,升鼎只能专用于陈设牲肉),其中两鼎有烟熏烹煮痕迹,另一鼎壁有篆书汉字铭文,文字典雅优美。这反映了中山国( )学习华夏制度文化 形成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僭越华夏礼制规范 完全丧失游牧民族习性A. B. C. D. 6.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
4、来,下图展示的措施所起到的作用是()促进文化交流交融 强化君主专制 推动奴隶制经济发展 增强民族凝聚力A. B. C. D. 7. 出土于湖北云梦的睡虎地秦简秦律杂抄里有一条名为牛羊课关于牲畜繁殖的条例:“牛大牝(雌性)十,其六毋(无)子,赀啬夫、佐各一盾。羊牝十,其四毋(无)子,赀啬夫、佐各一盾。”这段记录可以论证()A. 秦国在统一过程中推行法治B. 法家思想是秦国主流思想C. 奖励耕战是秦国强大的原因D. 严刑峻法导致秦短暂而亡8.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阿权贵,却可以“为知己者死”。但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渐失,他们依傍古人,拘泥经典,热衷仕途,委身皇权。这种
5、变化,主要是由于()A. 儒家思想正统化B. 小农经济的发展C. 专制制度的加强D. 科举制度的僵化9.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 实现了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实现了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的转变C. 实现了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实现了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10. 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A. 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B. 以丞相为首的
6、官僚机构权势弱化C. 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D. 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11. 汉朝初年,境内百姓多以“赵人”、“秦人”、“齐人”、“燕人”、“楚人”等自居。到汉武帝时代,境内的百姓逐渐被称为“汉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大致形成。这主要是由于()A. 中央集权强化了民族认同B. 郡县制度消除了地域差异C. 儒学独尊促成了观念一统D. 官僚政治淡化了宗族亲疏12.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
7、固化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13. 唐代诏敕用黄、白麻纸书写。普通诏敕由中书门下省用黄麻纸书写,称为“外命”。而“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则不经中书门下省,由皇帝直接向下传达,称为“内命”。据此判断,“内命”的运行体制()A. 提高了决策的合理性B. 规避了官吏擅权现象C. 使宰相相互制约平衡D. 凸显了皇权至高无上时间阶段数量(位)出身所在结果唐玄宗(44年间)8多科举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大部分都是宰相,一直在中央代天子巡边唐肃宗唐懿宗(100年间)36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形成了大量强藩唐僖宗唐哀宗(34年间)67强藩霸臣推荐几
8、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藩镇之间频繁战争14. 下表是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表(注:唐朝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职者,称为使相),据此可知()A. 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B. 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C. 地方的独立性越来越强D. 使相制度使唐朝战乱不断15. 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科举制()A. 打破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B. 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C. 促进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D. 影响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16. 宋真宗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
9、,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包拯两次带头组织台谏官集体谏诤,阻止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仁宗说:包拯的唾沫星子都溅到我的脸上了啦,不得不取消了原来的任命。这说明宋朝()A. 台谏制度已经相当成熟B. 君权与相权矛盾很尖锐C. 皇帝知人善任心胸豁达D. 文官政治制约君主专制17. 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 )A. 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 强化了部门
10、之间的相互监督C. 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 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18. 元朝对地方大体采取:在汉族及某些边境地区,设置行省,以资控驭;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比如藏族地区,则直隶中央;同时,在适当的地区,配置皇子出镇,以加强控制。这说明元朝政府()A.把行省制推广到全国B. 因地制宜加强地方管理C. 沿用西周分封诸侯之制D. 大大强化了君主专制19. 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下令“使黔首自实田”,即令地主和有田农民呈报所有土地实际数额,并按规定缴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承认和保护。其土地载入户籍,户籍中有年纪、土地等项内容。以上措施(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加强国家对人民的有效统
11、治 解决了地主兼并土地的问题 使得国家征收赋税有了依据A. B. C. D. 20.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部分文献记载。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 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21. 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宋朝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农作物产量倍增,工商业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说明( )A. 土地兼并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B. 租佃关系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C. 不抑兼并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D. 放任土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税源锐减22. 欧阳修评论唐朝赋税制度
12、时说: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该评论()A. 指责租庸调导致社会贫富分化B. 肯定了租庸调推行的积极作用C. 指出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D. 认为两税法造成严重流民问题23. 西周后期,政府在设关(门)、市的地方,开始对出入关门的货物或者在市场营销的商品征税。这说明当时()A. 工商业发展受到政府的阻碍B. 工商业者属于政府官员C. “工商食官”制度受到冲击D. 政府完全垄断了工商业24. 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清代苏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