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聚体 检测 临床 应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D-Dimers测定及临床应用D-D i me r s 测定及临床应用D-Dimers定义?D-Dimers: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D i me r s 定义?D-D i me r s: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课件EEE交联纤维蛋白ED-Dimer EEEEE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形成DEDDDEF XIIIa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聚合体氢键共价交联DDE自发聚集DEDDDE酶交联(凝块)纤维蛋白原EDD凝血酶蛋白质水解FpA,FpBD-dimer 交联
2、DDEDDEDEDEDDEEDDEEDDEEEDDDDDDE E E 交联纤维蛋白E D-D i me r E E E E E 纤维蛋白形成DD-dimer is a synonym for a varietyof cross-linked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Generation of D-DimerReactive Antigens:Degradation of Fibrin不同的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交联纤维蛋白DXDplasminplasmin蛋白质水解YY进一步降解DEDEDEDEDEDEEEEDDEDD/EDYfragment EDDEEEDDDEE
3、DEDDDDDDEEDEDDDD-dimerDD纤维蛋白降解纤维蛋白降解D-d i me r i s a s y n o n y m f o r a v a r一、D-二聚体的形成凝血系统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凝血酶原凝血酶FXIIIFXIIIa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原交联纤维蛋白FDPX,Y,D,E 等碎片X,等碎片DD,DXD,DD/E,YXD 等复合物纤溶系统纤溶凝固一、D-二聚体的形成凝血系统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凝血酶原凝血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课件FEU(340KD)DDU(190KD)所检测的D-二聚体片段F E U(3 4 0 K D)D D U(1 9 0 K D
4、)所检测的D-二聚体片DDU与FEU?DDUDDU 反映的是小分子片段(195KDa)D-二聚体的量,其校准物使用的是纯化的或部分纯化的D-二聚体片段?FEUFEU 反映的是大分子片段(340KDa)D-二聚体的量,其校准物使用的是标化的纤维蛋白原水解生成的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故用降解前纤维蛋白原分子的量来表达?用FEU 表达的D-二聚体的量相当于用DDU 表达的1.7 倍,但不建议进行形式和量纲的转换?国外研究显示,用FEU 表达D-二聚体检测量更能反映病人的实际情况D D U 与F E U?D D U 反映的是小分子片段(1 9 5 K D a)D-D-二聚体检测的应用现状制备的单克隆抗
5、体,针对的只是某种类型D-二聚体。病理过程中可产生多种类型的D-二聚体,由于不同的检测试剂只能测定其中某种类型,而不是测定所有的降解片段,因此各类试剂在对同一标本进行测定时,其敏感性显著不同。目前,有多达30种检测方法(20余种单克隆抗体试剂)被应用于临床,不同试剂间差异非常显著。D-二聚体检测的应用现状 制备的单克隆抗体,针对的只是某种类D-二聚体检验方法的演变由于低敏感度方法导致许多病理状态无法及时反映。2007年美国医师学会(ACP)和美国家庭医师学会(AAFP)发布了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实践指南。Ann Intern Med.2007,5:57-62.Ann Inte
6、rn Med.2007,146:204-210.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性肺栓塞诊疗指南。Eur Heart J,2008;29(18):2276-2315.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10年1月。推荐使用中高敏感度的方法国际上目前已经普遍采用高敏方法。老的方法敏感度低:阳性率低新方法敏感度高:阳性率高临床:与既往的使用经验不符D-二聚体检验方法的演变 由于低敏感度方法导致许多病理状态无D-二聚体临床应用进展随着技术的进步,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深入随着技术的进步,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深入?早期检测D-dimer主要是用于替代主要是用于替代FDP和和3P实验用于DIC的的
7、诊断和监测?现在D-dimer高阴性预示能力和高灵敏度,主要用于VTE排除、早期DIC的诊断和溶栓治疗监测的诊断和溶栓治疗监测?VTE复发的监测,抗凝药物停药的风险评估复发的监测,抗凝药物停药的风险评估?内、外、妇、儿多种疾病血栓风险评估、病程动态监测内、外、妇、儿多种疾病血栓风险评估、病程动态监测及预后评估及预后评估?恶性肿瘤的预警信号恶性肿瘤的预警信号.D-二聚体临床应用进展随着技术的进步,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深入?无统一的国际标准?目前有超过30种检测方法和20多种单抗被使用。?存在两种报告单位:D-dimer(DDU)和纤维蛋白原当量(FEU)?抗体对D二聚体不同片段有不同的亲和力?不同的
8、试剂有不同的干扰情况13二、D-二聚体检测标准化问题?无统一的国际标准?目前有超过3 0 种检测方法和2 0 多种单抗被排除静脉栓塞的试剂要求?建立排除诊断的阈值(cutoff值)?必须有高的阴性预示值、灵敏度?必须在阈值浓度水平有较好的重现性?厂家应提供主要特征评估的数据来源CLSICLSI 59-A59-A(20102010)推荐的 预测值特征:排除静脉栓塞的试剂要求?建立排除诊断的阈值(c u t o f f 值)15D二聚体试剂标准二聚体试剂标准中国国家标准(讨论稿)中国国家标准(讨论稿)?4.2 阴性预测值?结合临床诊断的验前概率进行D-二聚体检测,其阴性预测值应不低于95%。?4.
9、3 测试范围?涵盖制造商提供的用于排除诊断的临界值的1/2到4倍的临床标本测定值。?4.4 线性?D-二聚体试剂在测试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应大于0.98。?4.5 精密度4.5.1 重复性用正常质控血浆同日内重复测试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不超过15,用高值异常质控血浆同日内重复测试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不超过10。?我国正在制定有关D-二聚体检测的质量管理规范1 5 D 二聚体试剂标准中国国家标准(讨论稿)?4.2 阴性164.7 报告方式D-二聚体的报告单位通常包括纤维蛋白原等量单位(FEU)和D-二聚体单位(DDU)两种形式。FEU是将D-二聚体的量用降解前纤维蛋白原分子的量来表达
10、,因此,用FEU表达的D-二聚体的量相当于用DDU表达的1.7倍。在D-二聚体报告方式中还包括ng/mL、ug/mL和mg/L等形式,通常应该直接采用制造商提供的单位,不建议进行形式和量纲的转换1 6 4.7 报告方式D-二聚体的报告单位通常包括纤维蛋白原等171 7D-DimerD-Dimer检测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检测技术和应用的发展1972年1983年90年代90s末至本世纪初Gaffney首先提出 D-Dimer检测,可作为监测凝血性疾病的“有用的工具”Rylatt等首先报道了用单克隆抗体DD-3B6/22)检测D-Dimer(乳胶凝集法),进入临床应用ELISA分析法、乳胶增强型免疫分析
11、法等免疫比浊法在凝血仪上实现了自动化检测上实现了自动化检测D-D i me r 检测技术和应用的发展1 9 7 2 年1 9 8 3 年9 0 年?(1 1)胶乳凝集法:)胶乳凝集法:经典胶乳凝集法是将被检血浆中D-二聚体或FDP与包被在乳胶颗粒上的单克隆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进行定性或半定量测定(FDP5mg/L、D-二聚体250g/L)。?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经济,适用于床旁检测,常作为筛查试验用。为定性试验,半定量时费试剂,结果判断有主观差异,敏感性和NPV低于ELISA.?(1)胶乳凝集法:经典胶乳凝集法是将被检血浆中D-二聚体或?(2)自身红细胞凝集法:自身
12、红细胞凝集法采用分别针对D-二聚体和红细胞膜上双表位抗体,当血中D-二聚体水平升高时,抗原-抗体结合的增多而导致红细胞凝集,2min内可以判断结果,为半定量的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其优点是可用全血检测,省去了离心制备血浆的麻烦。缺点是敏感性低和不能定量。?(2)自身红细胞凝集法:自身红细胞凝集法采用分别针对D-二?(3)胶体金免疫渗滤反应法:该法是将单克隆抗体吸附在多孔薄膜并粘放在有多层吸收垫的塑料盘上,被检标本加入后即与该抗体结合,然后加入胶体金标记的抗体,形成抗体-抗原-金标抗体复合物在薄膜上即产生紫红色沉淀,紫红色强度与血浆中抗原成比例,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该法易受白细胞、血小板、类风
13、湿因子、肝素及血脂等物质的干扰,特异性不强,在不同的报道中其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NPV)差别较大,并且厂商和实验室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3)胶体金免疫渗滤反应法:该法是将单克隆抗体吸附在多孔薄?(4)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ELISA法检测原理是包被在固相载体的抗人D-二聚体或FDP抗体与待测标本中抗原结合,再加入酶标抗体后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再加入底物呈显色反应,测得的吸光度值与标本中抗原量成正比。?该法具有灵敏度高、定量准确等特点,但经典ELISA法操作步骤复杂、费时,影响因素较多,不适合急诊使用。?(4)酶联免疫吸附法(E L I S A):E L I S A 法检
14、测原理是?(5)胶乳增强型免疫比浊法胶乳增强型免疫比浊法:胶乳免疫比浊法是样本中抗原与包被在胶乳颗粒上的单克隆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在一定的缓冲体系中产生凝集而导致浊度增大,浊度的变化率与抗原浓度成正比。?目前,已有多种全自动血凝仪用于免疫比浊法D-二聚体和FDP的检测,整个检测过程可以由仪器自动完成,检测效率高,除去准备标本的时间,一般只要5min便可报告准确的定量结果。该法有操作简便、快速、定量准确、敏感度高等优点,可满足急诊需要,在临床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需要专门仪器,成本高。?(5)胶乳增强型免疫比浊法:胶乳免疫比浊法是样本中抗原与包D-dimer 检测方法的比较方法单份标本检测
15、快速定量敏感性特异性乳胶凝集法+-自身红细胞凝集法+-+/-+ELISA -+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免疫渗率试验+/-+/-D-d i me r 检测方法的比较方法单份标本检测快速定量敏感性特D-Dimer含量问题?1 纤维蛋白的结构不同产生的 D-Dimer含量也不同?2 同一种血栓,由于III因子含量不同,所产?生的D-Dimer含量也不同?3 血栓的大小、形成时间的长短,所产生的D-?Dimer片段大小不同?4 不同的仪器,检测不同的 Dimer片段D-D i me r 含量问题?1 纤维蛋白的结构不同产生的D-D iD-Dimer特点1 敏感性高:92%-100%?当血浆D-二聚体低于某
16、一临界值时(通常为?500ug/L),可基本除外急性PTE(肺血栓栓?塞症),其阴性预测值大于90%。但也要注意假阴性结果。?2 D-Dimer特异性低:老年、孕妇、外周血D-D i me r 特点1 敏感性高:9 2%-1 0 0%?当血浆D27三、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早期排除诊断)DIC的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外科手术后的血栓监测妊高症、先兆子痫的监测恶性肿瘤、白血病早期识别、血栓 监测肝脏疾病(重症肝炎、肝硬化)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肾移植术后)溶栓治疗评估及血栓复发的监测心血管疾病病情评估(心力衰竭、房颤、旁路手术)脑梗死鉴别和治疗监测2 7 三、D-二聚体检测的临
17、床应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早期排1.DVT和PE的排除应用-二聚体检测结果能够明确排除 或 的患者,不需要再做进一步地检查,这样可以避免应用静脉造影术等一系列创伤性的检查,避免或减少给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的伤害。-二聚体检测结合临床表现可有效地排除,已得到循证医学的证实。对于已确诊为、的患者,通过对体内-二聚体浓度的动态监测,还可用于对血栓性疾病治疗效果的观察,如经溶栓治疗后体内-二聚体浓度呈迅速下降,提示治疗有效;如经溶栓治疗后体内-二聚体浓度没有明显下降,而呈持续升高或下降缓慢,则提示溶栓治疗药物的用量不足或有其他原因存在。1.D V T 和P E 的排除应用-二聚体检测结果能够明确排除1.D
18、VT和PE的排除目前,-二聚体检测由于对 的诊断特异性不高,主要是用于 和 的筛查和排除。因此,-二聚体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据文献报道,引起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基础疾病如外科手术、创伤、肿瘤、妊娠和严重感染等多种疾病,均可引起机体凝血状态、血液流变学改变,进而导致机体血栓形成和纤溶功能紊乱,表现血浆-二聚体浓度一定程度的变化。同时,-二聚体浓度与血栓的大小和其活动度相关,而且随着临床对抗凝药物的使用,其敏感性逐渐降低,此时检测-二聚体意义不大。有文献报道,为了提高-二聚体检测对 诊断的特异性,对怀疑患有 的老年患者,应该使用年龄校正-二聚体临界值,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因此,对于 的诊断,如何在
19、不改变-二聚体检测灵敏度的同时又进一步提高特异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1.D V T 和P E 的排除目前,-二聚体检测由于对的诊断Cut offsensitivityaspecificityD-Dimer Cut-off definitionC u t o f f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s p e c i f i c i t y1、用于排除DVT,而不是诊断DVT2、用于排除PTE,而不是诊断PTE3、在可疑VTE患者中的其它应用(1)在无症状的高危患者中筛选DVT/PTE(2)诊断复发VTE 4、在DIC诊断中的意义5、溶血栓治疗的监测D-D检测的临床应用原则肺血管
20、造影1、用于排除D V T ,而不是诊断D V T 2、用于排除P T E ,VTE中国发病率趋势中国肺栓塞年住院发生率:0.1%,推估每年有26万人罹患肺栓塞(vs.美国肺栓塞年住院发生率0.3-0.4%)。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而年龄越大其肺栓塞发生率也呈倍数上升。肺栓塞发生率和死亡率与地域分布有关,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但死亡率低于南方。V T E 中国发病率趋势中国肺栓塞年住院发生率:0.1%,推估VTE中国发病率和致死率V T E 中国发病率和致死率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DIC的主要病理过程为广泛性小血管血栓形成、继发性纤溶功能增强,且 进入到DIC中后期时,患者机体内凝血功
21、能逐渐减弱,而 纤溶系统渐渐的处于极度活跃状态。由此可见,加 强对纤溶相关性指标进行实验检查,对于DIC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尤其 对于中后期的DIC,纤溶相关性指标实验检查结果的诊断准确率极高。DD本质属于蛋白质,由 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白后分解产生,和 纤维蛋白原均为继发性纤溶的敏感指标。当体内继发性纤溶功能异常活跃时,DD血浆水平会呈升高状态,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 C)的诊断D I C 的主要病理过程为广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故可将其视为纤溶功能增强亢进及血液高凝的极具诊断价值的分子标志物;机体内一旦出 现了DIC后,继发性纤溶系统便可处于极度活跃状态,此 时
22、,会有多量的 纤溶蛋白被分解,从而导致了作为降解产物的DD水平升高;另外,纤维蛋白原于早期DIC患者的血浆中便可形成、出现,对纤溶系统进行激活后,导致DD产生,故其也属于早期DIC形成的特异性血浆内的分子标志物。由此可见,检测DD血浆水平完全可用于判断血管内血液是否凝固及DIC的早期诊断,还可同原发性纤溶功能亢进做出鉴别诊断。临床跟踪调查结果显示DIC患者纤溶状态与DD水平呈正相关,随着病程进展而逐渐增高,经有效治疗后其水平也随之逐渐降低。FDP是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片段,体现着机体纤溶系统激活情况,即反映原发性纤溶亢进也反映继发性纤溶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 C)的诊断故可将其视为纤溶功
23、能增强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亢进。FDP水平升高,则反映机体纤溶活性的总体水平;体内DD水平升高,则反映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双重激活,有较高的特异性;在诊断DIC时,DD敏感性较低,特异性较高,而FDP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低,临床上联合检测DD和FDP,两者相互补充,进而提高了诊断DI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便于早期准确地诊断DIC,从而早期采取防治措施。DD和FDP水平检测对DIC的发生、病程进展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且DD检测方法多种多样,总体上具有无创、简便、迅速、经济等优点。DD作为机体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并与临床表现、影像学手段等相结合,可
24、为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病情转归评估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必将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 C)的诊断亢进。F D P 水平升高,则D-dimer与FDP在诊断DIC中的应用:?单用FDP 100 67 87单用D-dimer 91 61 80联用FDPD-dimer 91 94 95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效率(%)D-d i me r 与F D P 在诊断D I C 中的应用:?单用F D P D-二聚体是溶栓药物治疗和疗效观察的指标,唯有 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形成后溶栓的活性,应用溶栓药物后 D-二聚体明显升高。若达到疗效,D-二聚体升高后很快下降;如果D-二聚
25、体升高后维持在一定程度高水平或无明显升高,则提示溶栓药物剂量不足。D-二聚体恢复正常是停止溶栓的指征,不同疾病的溶栓治疗其 D-二聚体峰值出现时间有所不同。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溶栓后,D-二聚体16 h 达到峰值,24 h 降到溶栓治疗前水平。DVT 溶栓治疗时 D-二聚体峰值出现时间平均为 3 d,治疗 7 d 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高水平,14 d 后降至溶栓前状态,3.溶栓治疗的监测D-二聚体是溶栓药物治疗和疗效观察的指标,唯有D-二聚体可反3.溶栓治疗的监测?20 d 后回归正常范围。对于慢性 DVT 患者,溶栓前 D-二聚体常高于正常,而溶栓后 D-二聚体含量不升高,或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