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消防工程导论》课件—02火灾科学基础.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713834
  • 上传时间:2022-10-06
  • 格式:PPTX
  • 页数:15
  • 大小:190.2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消防工程导论》课件—02火灾科学基础.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消防工程导论 消防工程 导论 课件 02 火灾 科学 基础
    资源描述:

    1、2.1 传热学基础2.2 燃烧学基础2.3 燃烧产物及危害2.4 防灭火基础热量传递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传递过程,是由于温度差而使得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转移的过程。火灾是一种失去控制的燃烧,具有强烈的传热传质与化学反应,在火灾的不同阶段,传热的主要模式也有所区别。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分别为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1、热传导依靠物质内部粒子的微观运动来传递热量。2、热对流只能在流体中存在,其依靠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来传递热量。3、热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因此不需要物质做媒介。热传导用傅里叶定律来描述。其数学表达式如下:式中,T温度(K);实际物体辐射热流量的计算可以采用斯忒藩-玻尔兹曼

    2、定律的经验修订公式,即:1.燃烧的本质燃烧是燃料和氧化剂两种组份在空间发生激烈的放热化学反应的过程,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2.燃烧的条件发生燃烧所需要的必要条件有三个,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以上条件外,可燃物和助燃物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引起可燃物燃烧的点火能量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同时三者还要相互作用。1.火灾烟气烟气是火灾中对人构成严重威胁的一种主要的燃烧产物,统计资料表明,发生火灾时,大约有70%的人是由于吸入烟尘和有毒气体昏迷后致死的,而并不是被火直接烧死的。火灾中的烟气的毒害性、减光性等会对人员的逃生造成影响。1)

    3、毒害性火灾烟气能使受灾人员或扑救人员直接中毒死亡,或因缺氧或一氧化碳中毒晕倒后而被火烧死。2)减光性烟粒子对可见光具有遮蔽作用,将导致所蔓延的区域可见光大大减弱,能见度也随之降低,这就是烟气的减光性。2.燃烧生成的热量燃烧是一种放热的反应。火场中,燃烧区的温度随着燃烧反应进行而急剧升高,一般室内火灾的温度就可达到900左右,高层建筑或地下建筑中的火灾最高温度还可能达到1300左右。火灾温度对人的影响如下表所示。3.燃烧生成的气体可燃物燃烧产物主要有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氰化氢、氯化氢、丙烯醛等。燃烧生成的气体对人的影响如下表所示。气体对人的影响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

    4、合形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当血液中50%的血红蛋白被结合,会导致脑和中枢神经严重缺氧直至死亡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其他的氮化物能引起肺部的强烈的刺激,引起立刻的死亡和人体功能性损伤二氧化硫等能强烈的刺激呼吸道氯化氢能强烈的刺激呼吸道氰化氢一种迅速致死、窒息性的毒物氨气对人的口鼻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是我国消防安全工作的方针。防火即是在未火灾未发生时,防止火灾条件的形成,而灭火则是在火灾发生之后,破坏消除火灾形成的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防火是消防工作的基础,在消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需要通过制定和贯彻落实各项防火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组织措施得以实现,进而切实有效地防止火灾发生。在做好防

    5、火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做好各项灭火准备工作,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扑救,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与人员伤亡。1.火灾在时间或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2.着火燃烧反应重要的外部标志,是指在可燃物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后,与点火源接触即能立刻发生燃烧,且点火源离开后仍能保持燃烧的现象。3.热自燃在可燃混合物着火过程中,通过热量不断积累而自动升温,最终从缓慢反应态过渡到剧烈的反应状态的现象。4.闪燃易燃或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引火源而产生的一闪即灭的现象。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 GB/T4968-2008的规定。火灾可以分为六类,如下表所示。根据

    6、可燃物的特点,划分为不同级别火险物质。一般划分如下:1)对于气体可燃物,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爆炸下限 10%的气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2)对于液体可燃物,通常将闪点28的液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将28闪点 60的液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将闪点60以上的液体归为丙类火险物质。3)对于固体可燃物,燃烧物质可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燃点300的固体称为易燃固体。燃点300的固体称为可燃固体,属于丙类火险物质;但燃点在300以下的天然纤维(如棉、麻纸张、谷草等)列属丙类易燃固体。防火原理及可采取的防火措施是针对着火条件而建立的,根据燃烧学中提到的燃烧三要素理论,可以提出以下常用的防火措施。4)设置防火间距2)隔绝空气3)消除点火源1)控制可燃物着火四面体理论,即燃烧不可或缺四个条件,分别是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和自由基。根据着火四面体理论,可以提出以下四种常用的灭火方法: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和抑制法。4)抑制法:减少游离基2)冷却法:降低燃烧温度3)窒息法:降低空气氧含量1)隔离法:隔离可燃物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消防工程导论》课件—02火灾科学基础.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71383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