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教学课件(上).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工程热力学》教学课件(上).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热力学 工程 热力学 教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授课60学时实验4学时0-1 0-1 自然界的能源及其利用自然界的能源及其利用 一、能源及其分类一、能源及其分类 定义定义:能源是指可向人类提供各种能源是指可向人类提供各种能量能量和和动力动力的物质的物质资源。资源。能源概论(绪论)能源概论(绪论)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 能源可以根据来源、形态、使用程度和技术、能源可以根据来源、形态、使用程度和技术、污染程度以及性质等进行分类污染程度以及性质等进行分类:(一一)按来源分按来源分:1.1.来自太阳的辐射能来自太阳的辐射能:如如 煤炭、石油煤炭、石油 、天然气、天然气、风能等;风能等;2.2.
2、来自地球本身来自地球本身:如如 地热能、铀、钍等;地热能、铀、钍等;3.3.来自月球和其他天体的引力来自月球和其他天体的引力:如如 潮汐能等;潮汐能等;(二二)按形态分按形态分:1.1.一次能源一次能源:如如 煤炭、石油煤炭、石油 、铀等;、铀等;2.2.二次能源二次能源:如如 电力、蒸汽电力、蒸汽等等;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三三)按使用程度和技术分按使用程度和技术分:1.1.常规能源常规能源:如如 煤炭、石油煤炭、石油 、天然气、风能等;、天然气、风能等;2.2.新能源新能源:如如 地热能、太阳能、核能等。地热能、太阳能、核能等。(四
3、四)按污染程度分按污染程度分:分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分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五五)按性质分按性质分:1.1.含能体能源:如煤炭、石油含能体能源:如煤炭、石油 ;2.2.过程性能源过程性能源:如如 水力能,风能等。水力能,风能等。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 对于能源工作者,更多的是采用一次能源和对于能源工作者,更多的是采用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概念二次能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概念。表表1 11 1 能源分类能源分类二、能源的利用与历史发展、国民经济二、能源的利用与历史发展、国民经济 (一)能源利用的三个历史时期:薪柴时期,煤
4、炭(一)能源利用的三个历史时期:薪柴时期,煤炭时期和石油时期。时期和石油时期。(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能源源消消费费的的年增年增长长率率=国国民民经经济济生生产产总总值值的的年增年增长长率率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序号国家1990年GDP/亿美元2006年GDP/亿美元1990-2006年GDP年增长率(%)1990年能源消耗/万吨2006年能源消耗/万吨1990-2006年能源消耗年增长率(%)1990-2006年能源消费弹性指数2006年人口/万人2006年人均能源消费/kg 1 美国548961316395.
5、6192763.82014060.30.052989967492德国15014289694.235622.129267-1.2-0.298241.135533法国1195422481422727.617460-1.6-0.46103.828594英国9755237705.721217.6219000.20.046036.136155加拿大5680127165.220908.9240340.90.173255.673616俄罗斯608199063.1878274487-17-5.4814237639327日本29320436842.544591.643460-0.2-0.081275734458
6、韩国253688828.19265155903.30.414841.832289中国35462657913.487992.31514413.50.26131180115310巴西4792106785.113353.1153990.90.1818869824全世界2102344824495.3861676.69569310.70.136517761469世界主要国家能源消费状况世界主要国家能源消费状况 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三、能源的利用与环境、社会发展三、能源的利用与环境、社会发展 (一)主要污染:温室效应与热污染;酸雨、臭氧层的(一)主
7、要污染:温室效应与热污染;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放射性污染、烟尘等破坏、放射性污染、烟尘等;(二)可持续发展与节能(二)可持续发展与节能 节约能源是解决可持续发节约能源是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也是本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展的战略措施之一,也是本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四、我国的能源事业四、我国的能源事业(一)储量丰富,种类齐全;(一)储量丰富,种类齐全;(二)多种能源结构;(二)多种能源结构;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三)面临如下一些问题:(三)面临如下一些问题:1 1、人均能源占有量低、人均能源占有量低 :中国、美国与世界能源储备
8、的比较(中国、美国与世界能源储备的比较(2006)原煤/t原油/t天然气/m3水电/(kW.h)铀/t中国1.14510112.201092.4510126.0830101238.0103美国2.46610113.71095.9310124.4850101234.2103世界合计9.09110111.645010111.8110142.8696010132938.3103中国人均871.71.8691034.640103-美国人均82512.419.8310315.0103-世界人均13925.127.610343.78103-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
9、namics2 2、能源利用率低下、能源利用率低下 :各国能源利用效率各国能源利用效率()()3 3、污染严重、污染严重 国家能源利用率中国36.81美国50.00日本52.51德国50.22印度40.06俄罗斯54.08澳大利亚46.21巴西62.26世界平均50.32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0-2 0-2 热能的利用热能的利用 一、热能的利用热能的利用 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有:水力能、风能、地热能、太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有:水力能、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燃料的化学能和原子核能。阳能、燃料的化学能和原子核能。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世界一次能源
10、消费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热能的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热能的开发和利用。和利用。年 份煤 炭石 油天 然 气水电及其他195061.127.49.81.7196052.032.014.020197035.242.719.92.2198030.844.221.53.5199029.036.019.515.5201022.438.523.915.2202024.3018.043.016.0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二、热能利用的形式和热科学发展简史热能利用的形式和热科学发展简史 1 1、热能利用的形式、热
11、能利用的形式 直接利用:直接利用:是指直接用热能加热物体,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是指直接用热能加热物体,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间接利用:间接利用:是指把热能转换为机械能,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对是指把热能转换为机械能,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对动力的需要。动力的需要。如如何何实实现现热热能能向向机机械械能能的的转转换换?转转换换的的基基本本规规律律是是什什么么?动动力力如如何何提提高高热热能能向向机机械械能能转转换换的的能能量量利利用用率率(经经济济性性)?如如何何实实现现机机械械能能向向热热能能的的转转换换?转转换换的的基基本本规规律律是是什什么么?制制冷冷或或热热泵泵如如何何提提高高机机械械能能向向
12、热热能能转转换换的的能能量量利利用用率率(经经济济性性)?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2 2、热科学发展简史、热科学发展简史 17631784年间瓦特改进了年间瓦特改进了蒸汽机蒸汽机使之用于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之用于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1842年、年、18431848年迈尔和焦耳各自独立发现年迈尔和焦耳各自独立发现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1824年卡诺提出了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奠定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基础;年卡诺提出了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奠定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基础;18501851年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先后独立提出了年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先后
13、独立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19061912年能斯特提出了年能斯特提出了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0-3 0-3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一、研究对象 热力学是研究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规律,以提高能量利热力学是研究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规律,以提高能量利用经济性(节能)为主要目的的一门学科。用经济性(节能)为主要目的的一门学科。二、主要内容二、主要内容 (一)、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一)、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二)、工质的热力性质和热力过程:理想气体、实际气体、(二)、工
14、质的热力性质和热力过程:理想气体、实际气体、蒸气和湿空气等蒸气和湿空气等 。(三)、工程热力学的应用:工程热力过程、热力循环、装置(三)、工程热力学的应用:工程热力过程、热力循环、装置的分析研究。的分析研究。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三、研究方法三、研究方法 经典热力学:宏观和唯象的方法,简单、可靠。经典热力学:宏观和唯象的方法,简单、可靠。统计热力学:微观和统计的方法。统计热力学:微观和统计的方法。四、教与学四、教与学 1.教材:教材:傅秦生傅秦生.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第第2版版.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2.参考书:参考书
15、:沈维道、童钧耕编沈维道、童钧耕编.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高教出版社高教出版社Termodynamics3.考核:考核:考试考试80%,平时,平时20%(作业(作业15%,实验,实验5%)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第一章第一章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第一节第一节 热力系、状态与状态参数热力系、状态与状态参数 一、热力系统与工质一、热力系统与工质1 1、定义、定义 人为划定人为划定的的一定范围内一定范围内的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热力系或系统。简称热力系或系统。热力系统热力系统固定边界固定边界边界边界系统系统系统系统112
16、2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移动边界移动边界2 2、分类、分类闭口系: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CM 开口系:开口系: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CV 按物质按物质交换交换简单可压缩系:简单可压缩系:热力系与外界只有热量和可逆热力系与外界只有热量和可逆 体积变化功的交换。体积变化功的交换。孤立系:孤立系:与外界无任何能量和物质交换的热力系。与外界无任何能量和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绝热系:绝热系: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热热 源:源:与外界仅有热量的交换,且有限热量的与外界仅有热
17、量的交换,且有限热量的 交换不引起系统温度变化的热力系统。交换不引起系统温度变化的热力系统。按能量按能量交换交换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二)、工质:(二)、工质:用来实现能量相互转换的媒介物质称为工质用来实现能量相互转换的媒介物质称为工质。理想气体理想气体 实际气体实际气体 蒸蒸 气气 工工质质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一)热力状态:热力系在某一瞬间所呈现的宏观热力系在某一瞬间所呈现的宏观 物理状况。物理状况。(简称状态简称状态)二、平衡状态二、平衡状态1 1、定义定义:一个热力系统,
18、如果在一个热力系统,如果在不受外界影响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能够始终保持不变系统的状态能够始终保持不变,则系统的这种状态称为平衡,则系统的这种状态称为平衡状态。状态。2 2、实现条件实现条件:p=0 T=0 (=0)。(二)平衡状态 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三、热力状态参数、基本状态参数三、热力状态参数、基本状态参数 定义:定义:描述系统状态的宏观物理量描述系统状态的宏观物理量 (一)、状态参数分类:分类:广延量参数:广延量参数:有关,如有关,如 H、U、S 等,广延量等,广延量 参数具有可加性参数具有可加性 强度量参数
19、:强度量参数:无关,如无关,如 p、T、v,u,h 等等 按与所按与所含工质含工质的量有的量有关否关否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按是否按是否直接或直接或易测易测基本状态参数:基本状态参数:可以直接或易测的状态参数。如可以直接或易测的状态参数。如p、v 和和T。非基本状态参数:非基本状态参数:不能直接或易测的状态参数。不能直接或易测的状态参数。如如H,S,U 等等 d0 或或2211d数学特征:数学特征:(,)x y,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二)、基本状态参数 1 1、比体积、比体积 :比
20、体积就是单位质量的工质所占的体积比体积就是单位质量的工质所占的体积。3m/kgVvm2 2、压力、压力 :压力即物理学中的压强,单位是压力即物理学中的压强,单位是Pa(N/m2)。)。绝对压力绝对压力:p 大气压力大气压力:pb b表压力表压力:pg gbgpppbpp 真空度真空度:vpvbpppbpp 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3 3、温度:、温度:B科学定义:科学定义:温度是决定系统间是否存在热平衡的宏观物理量。温度是决定系统间是否存在热平衡的宏观物理量。热平衡热平衡ABA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 :如果两物体和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
21、,则这两个物体之如果两物体和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这两个物体之间必然处于热平衡。间必然处于热平衡。CAB俗称是物体冷热程度的标志俗称是物体冷热程度的标志。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C温标温标:温度的数值表示温度的数值表示 经验温标建立的三要素经验温标建立的三要素:基基 准准 点点测测 温温 物物 质质 的的 性性 质质分分 度度 方方 法法 热力学温标:热力学温标:理论温标,符号理论温标,符号T 单位单位 K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基准点:水的三相点(基准点:水的三相点(273.16 K)新摄氏温标:新摄氏温标:符
22、号符号 t 单位单位。t()=T(K)-273.15 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国际实用温标指包括水的三相点在内的若干固定点的温国际实用温标指包括水的三相点在内的若干固定点的温度,如下表所示度,如下表所示 国际实用温标的固定点国际实用温标的固定点 国际实用温标指定值 国际实用温标指定值 平衡状态 T,K t,平衡状态 T,K t,平衡氢三相点 13.81-259.34 水三相点 273.16 0.01 平衡氢沸点 20.28-252.87 水沸点 373.15 100.0 氖沸点 20.102-246.048 锌凝固点 692.73 419.
23、58 氧三相点 54.361-218.789 银凝固点 1235.08 961.93 氧冷凝点 90.183-182.962 金凝固点 1337.58 1064.43 国际实用温标:(国际实用温标:(ITS90)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 同时,又把平衡氢三相点以上的温度分了三个区间,并同时,又把平衡氢三相点以上的温度分了三个区间,并给出了相应的温度计算公式:给出了相应的温度计算公式:-259.34630.74用铂电阻温度计测量,电阻丝是用铂电阻温度计测量,电阻丝是无应力的和退火的。公式(略)。无应力的和退火的。公式(略)。630.74106
24、4.43用铂铑(用铂铑(10)铂热电偶测量)铂热电偶测量,电动势与温度关系为:,电动势与温度关系为:式中:式中:由由630.740.2的银凝固点与金凝固点温度确的银凝固点与金凝固点温度确定。定。1064.43以上以上由普朗克辐射定律定义,用由普朗克辐射定律定义,用1064.43作作参考温度。参考温度。2)(ctbtatEcba,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3 3、状态方程:状态方程:描述平衡态基本状态参数间关系表达式描述平衡态基本状态参数间关系表达式 称为称为“状态方程式状态方程式”。0),(TvpF2 2、状态参数坐标图状态参数坐标图状态参数
25、坐标图状态参数坐标图),(111vp1p1vvpO),(111sT1T1ssTO1 1、独立的状态参数独立的状态参数 :简单可压缩系统简单可压缩系统 2。四、状态参数坐标图和状态方程式 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Thermodynamics第二节第二节 热力过程、功量及热量热力过程、功量及热量一、热力过程一、热力过程 定义定义:热力系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变化时所经热力系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变化时所经 历的全部状态的总和。历的全部状态的总和。二、准平衡二、准平衡(准静态准静态)过程过程 准平衡过程的实现准平衡过程的实现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