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练习课)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707659
  • 上传时间:2022-10-06
  • 格式:PPT
  • 页数:28
  • 大小:7.5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练习课)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醉翁亭记 练习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三 单元 11 醉翁亭 练习 课件 下载 _其它资料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11醉翁亭记醉翁亭记人 教 版 九 年 级 上 册 语 文人 教 版 九 年 级 上 册 语 文练习课练习课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环滁(ch )林壑(h )蔚然(wi )琅琊(ln y )潺潺(chn )饮少辄醉(zh )林霏开(fi )岩穴暝(mng )晦明(hu )伛偻(y l )酒洌(li )山肴野蔌(yo )(s )弈者胜(y )觥筹交错(gng )颓然(tu )树林阴翳(y )0101积累运用积累运用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3)日出而林霏开 霏:弥漫的云气(4)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5)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6)伛偻

    2、提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7)泉香而酒洌 洌:清(8)山肴野蔌 蔌:菜蔬(9)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10)宴酣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11)弈者胜 弈:下棋(12)觥筹交错 觥:酒杯(13)苍颜白发 苍颜:苍老的容颜(14)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倒下的样子3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1)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2)归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返回 )(3)乐 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4)谓 太守自谓也(命名 )太守谓谁(为,是 )(5)之 山之僧智仙也(结构助词,的 )

    3、名之者谁(代词,代指醉翁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结构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2)翼然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3)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下列句中加点“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 )例句:水落而石出者A云归而岩穴暝B饮少则醉,而年又最高C临溪而渔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解析:例句中“而”字表顺承。A.连词,表顺承;B.连词,表递进;C.连词,表修饰;D.连词,表转折。)6请用“/”给下列语句断句。

    4、(每句标一处)(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2)至于/负者歌于途7填空。(1)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朝代)文学家,和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作者用“(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2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中啊。(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9(衡阳中考改编)酒,

    6、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践活动中去吧!(1)【书法中的“酒”】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请指出下面两幅“酒”字的书法分别是什么字体。A篆书 B楷书(2)【文学中的“酒”】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你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写出两句与“酒”有关的诗文名句与大家分享。【示例一】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示例二】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示例三】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0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文

    7、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 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 之美。B第二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 幻多姿的早晚景象,两幅画面对比鲜明。C第三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因政治失意、仕途坎坷而内心抑郁、苦闷。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 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解析:C.“颓然”指倒下的样子,并无抑郁和苦闷之意。)0202课内精读课内精读11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未能释然,欧阳修拥有旷达的

    8、胸襟,范仲淹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示例一】我更欣赏范仲淹的人生态度。因为他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也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示例二】我更欣赏柳宗元的人生态度。他这种直面人生、快意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示例三】我更欣赏欧阳修的人生态度。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与胸襟更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桂林中考改编)【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9、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0 0拓展阅读拓展阅读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峰回路转回

    10、:曲折、回环(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3)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斯:这(4)遂书以名其亭焉 遂:于是,就13请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标两处)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15【乙】文中“乐其岁物之丰成”和“安此丰年之乐者”(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文所在文章和【乙】文都表现出作者与民同乐(提取【乙】文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

    11、尚情怀。16“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借景物来表现作者的情怀。【甲】【乙】两篇选文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甲】文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乙】文表现了百姓生活太平祥和,官员能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附【乙】文参考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来游玩),抬头看山,低头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

    12、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期。宣扬皇上的恩德,和百姓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文言文句式:判断句文言文句式:判断句 【典型例题】下列语句中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D莲,花之君子者也 【参考答案】B(解析:A.“则”是副词,表示肯定判断;B.后一句以“安”开头,为疑问句,“也”用在句末,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C.以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即“者,也”式;D.主语后面不用“者”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

    13、者也”式。)【技法点睛】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基本形式:句中用“者”,句末用“也”(“者,也”)。它的变化形式有:句中不用“者”,句末用“也”(“,也”);句中用“者”,句末不用“也”(“者,”);句末用“者也”(“,者也”)等。(2)用“乃”“即”“则”“皆”“必”“本”“系”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用“是”作判断动词,比较少见(古汉语中,“是”多用作指示代词,一般不用来表示判断)。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此外,还有不使用任何判断词的情况,这种句子就要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练习课)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70765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