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三单元 诗歌虚实结合手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3697462
  • 上传时间:2022-10-0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0.6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三单元 诗歌虚实结合手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三单元 诗歌虚实结合手法 精讲精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链接高考 第三 单元 精练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教材 链接 高考 下载 _高考作文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诗歌 精讲精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链接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诗人是在写眼前景,更是在抒心中情。诗歌一方面通过种种田园意象,营造出田园和平安宁的氛围,表达出诗人的“情”之所系;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典故,如“鸡犬相闻”,赋予田园生活以神圣底色,表达出诗人的“心”之所安。虚实结合,形神兼备,充分表达了诗人挣脱世俗“尘网”、回归精神家园时的欣慰与喜悦。【必备知识】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1.当前为实,追忆为虚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的,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来突出中心。如崔护题都城

    2、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去年今日”是追忆,虚景;“今年今日”是当前,实景。虚景“人面桃花相映红”塑造了一位艳若桃花、光彩照人的少女形象。实景“桃花依旧笑春风”则空余美景,人已杳然。以虚衬实,更加突出了那段美好的回忆中那位明媚的少女形象,使人顿生怅惘之情。2.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虚写。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友人(也可能是妻子)西窗剪烛的场景。虚与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也可能是妻子)的深挚思念。3.

    3、客观为实,想象为虚如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难以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写。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关键能力】“指析点”三步法1.“指”是用“虚实衬托、以虚衬实、以实衬虚、虚实对比”等术语准确判定诗歌用了何种虚实结合手法。当不能准确判

    4、定虚实衬托、虚实对比等具体手法类型时,最好用模糊的属概念“虚实结合”。2.“析”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虚写之景与实写之景分别是什么,还要指出虚写之景与实写之景间的关系。3.“点”是用“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高孤傲、激愤憎恶、孤寂惆怅、凄苦烦闷、豁达乐观、建功立业、壮志未酬、忧国优民、时光易逝、盛年难再、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术语,指出虚实结合手法所表达出的情感。答题模板阐述哪些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些是虚写,写的是什么。分析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 使.形象更丰满.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亦真亦幻的境界等。【即时运用1】阅读下面这首宋

    5、词,完成题目。扬州慢    琼花郑觉斋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毯。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注 弄玉:传说中的仙女。飞琼:许飞琼,西王母的侍女。南州:泛指南方州郡。这里指临安(今浙江杭州)。这首词写法上虚实结合,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写景是外在的手段,而抒发情感才是真正的目的,这就有了景与情不可分割的关系。梦游天姥

    6、吟留别中,诗人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活动强烈地外化到自然景物上。登高是触景生情之作,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而写景中也是景中有情。琵琶行(并序)中的景物描写为故事营造了苍凉凄清的氛围,衬托出人物的心情。【必备知识】1.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主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主要通过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读者只有品味特定景物的内涵,才能感悟出诗人隐含在景物背后的情思。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初看这是一首写景诗,实际上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选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两幅画面,写出了远望中的船儿消失时的

    7、情景,也暗暗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身影。这就是借景抒情,表现出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2.寓情于景也叫融情于景。在这种抒情方式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前一句写对国家时局危难的感伤,后一句写对家中亲人离散的忧愁。春花春鸟;本来是令人欢娱、让人喜悦的景物,但对沉浸在悲痛中的诗人来说,却是见之溅泪、闻之惊心,忧国思家之情表现得形象而深沉。3.以景结情就是诗歌在叙事抒情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并以写景作结。这种抒情方式使得诗歌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如王勃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向写山上望见的实

    8、景,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前两句的悲苦之情,以景结情,耐人寻味。情和景的一般关系:以乐景写乐情。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中抒发了对钱塘湖春行所见美景的欣赏和诗人的喜悦之情,这由尾联可见。中间两联写春天里鸟和花草的情趣、生机,就是为后面抒发“最爱”之情所做的铺垫,美好景物和喜悦情感是和谐统的。以哀景写哀情。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借暮春残景寄寓年华易逝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读来

    9、令人怅惘嗟叹。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反衬“哀”情,是“反衬”这一手法在古代诗歌中最基本的体现。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以乐景衬哀情。杨柳依依不舍地好像要挽留行人,写出春天的美景,但是其实表现的是战士即将离开故乡踏上征途的悲伤心情。以哀景衬乐情。若全诗表现的是“乐”情,前面的“哀”景有可能是为反衬“乐”情服务的。如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

    10、志的将士形象,看到的“哀”景,全然不是悲哀的了。【关键能力】诗歌鉴赏中情景交融的考查形式:有的在客观题中考查,有的在主观题中考查,有的直接考查诗人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法的,有 的与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放在一起考查,有的考查某一联的表达效果。主观题常见的设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或某一(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诗或某一(两)联运用了哪些(哪种)艺术手法?请分析。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时,是与对诗意的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一起考查的。常见的设问方式: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解

    11、题时需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思考。答题思路点明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衬哀情等。绘景:弄清诗人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构成怎样的意境(画面),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明情:借助注释准确解读诗句,并根据对常见意象的内涵或常见典故的把握,结合有关背景理解诗歌主旨。答题模板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要结合诗句和意象具体描绘),营造了一种的氛围,表达了诗的情感。【即时运用2】(2020.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注 把:握,执。岘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

    12、望重的人。姓庞人: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用 典用典,就是引用典故、运用典故。用典可以含蓄地表达相关的内容和思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多处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

    13、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高考考查古代诗歌中的典故,考查点是典故在诗歌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一般不考查典故本身的内容。也就是说,考查典故的“用意”,而不考查典故的“含意”。近几年来,用典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有的是直接考查,如“分析作者在某联中用典的意图”“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某联为例,作简要分析”;有的是间接考查,如“这首诗或诗中某句采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必备知识】1.用典从形式来看,主要有引用历史故事、引用神话故事、化用前人诗句三种。(1)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即把典故浓缩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4、第三、四句即用典: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项羽失败后,无颜见江东父老,最终不肯渡江,拔剑自刎而死。李清照引用这一史实,从侧面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辱偷生的行径进行了有力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2)引用神话故事。如王睿公无渡河“愿持精卫衔石心,穷取河源塞泉脉”,就引用了“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体现出锲而不舍的精神、宏伟的志向和善良的愿望。(3)化用前人诗句。如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化用了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2.用典就其方法而言,分为明用、暗用、正用、反用。(1)明用即直接点出人或事来明明白白地用。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

    15、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直接用英雄孙权和刘裕的典故,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讽刺朝廷之无能,属明用。(2)暗用则是假定读者通晓古籍,不指明出处,不指明是谁的事迹。如王勃滕王阁序中“他目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用的是孔鲤接受其父孔子的教诲和“登龙门”的典故,但作者化为自己的话,用得了无痕迹,让人浑然不觉,属于暗用。(3)正用就是“直用其事”,典故的意思和作者本人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遭谗被弃的典故,意在以廉颇自比,表达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及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16、(4)反用就是“反其意而用之”,典故的意思同作者本人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有衬托、对比的效果。如王维山居秋暝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源自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而作者的体会与原作恰恰相反,反其意而用之,以表明自己决然归隐的心志。【关键能力】1.注重平时积累高考试题一般考查与课本相关的、考生熟悉的典故,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古诗词常用典故,明确其含意。2.了解用典作用用典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引前人所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诗歌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含意,委婉道出心声。减少词语的累赘,使语言更精练。使文辞典雅,增加历史的纵深感,丰富诗歌的内涵。3.熟悉答

    17、题思路了解原来典故中的人、事的内容、意义,因为这与诗歌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明确作者对所引用的典故的态度。必须明确作者是明用还是暗用,是正用还是反用。明确这些,答题才有方向,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体会作者用典的意图。作者对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也就是说,作者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目的是借典抒怀。只有同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作者的情感所在。答题时既要概括典故的本来意义,又要揭示作者在这里引用典故的现实意义。这样,答案才能全面而准确。【即时运用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18、;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斯获洲烟雨。镜潮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 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蘋洲烟雨:长满蘋草、烟雨空蒙的风光。镜湖: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答:单元写作任务优秀的古代实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湖明归园田居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

    19、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写作技法】文学短评是一种精短的,以作家作品等作为评论对象的议论性文章。它既有议论性,又有文学性,是理、情、文的统一。文学短评的写作,大致有“阅读定题评论写作”四个步骤。其中,“阅读”须细,“定题"宜小,“评论”贵透。1.写文学短评,要注意“评”(评论)和“感”(读后感)的区别。文学短评和文学作品读后感尽管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前者重“评”,属于评论体,侧重于分析评价作品思想艺术的优劣高下,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后者重“感”,属于引申体,需要在写作时结合本人实际,联系社会现实,

    20、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收获,主观感发的色彩更为鲜明。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和白居易琵琶行为例,写评<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隐逸情怀和写有感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隐逸情怀自是不同,而写评“琵琶女”的自诉身世和写有感于“琵琶女”的自诉身世也大有区别。2.写文学短评,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评论作家作品,可以评析思想内容的某个方面,也可以评析艺术特色的某一特点,还可以对作家、作品进行全面的评析。写短评时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即精心选择论述范围较小的一个方面,集中笔墨,深人挖掘。如评论本单元的诗词,围绕“酒”这一意象,紧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艰难苦恨繁霜鬓,潦

    21、倒新停浊酒杯”“举酒欲饮无管弦”“添酒回灯重开宴”血色罗裙翻酒污”“往往取酒还独倾”“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等名句,评析其渲染气氛、塑造形象、抒发情感、结构作品等方面的作用,可以收到切口小、开掘深的效果。3.写文学短评,还要做到“叙”和“议”的有机结合。文学短评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叙议结合、以议为主“叙”指根据评论中心用自己的话有针对性地概述、简介、引用作品内容。“议”包括分析和评价。“分析”是对作品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逐步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文学短评的中心论点。文学短评在“叙”和“议”之间应做到先叙后议,以叙带议,精叙详议。有些同学在

    22、文学短评写作时,往往重叙轻议,甚至以叙代议,把文学短评写成文学作品的“内容提要”,这就颠倒了“叙”“议”的关系。4.写文学短评,对风格特点、文学体裁等知识要有所了解。一般来说,诗歌的意象意境、章法结构、妙字佳句等,往往是鉴赏与评论的重点,譬如归园田居(其一一)中的“村居图”,登高的起承转合,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名句,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景情相生,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叠词。另外,还可以使用一些文学鉴赏与评论的概念、术语,如真情与兴会、警策与夸饰、善美与高格、巧拙与刚柔,再如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讽诵涵泳、沿波讨源,以使文章显得“内行”,也增加一些理论色彩。当然,忠实于自己的

    23、感受,本色地、个性化地叙述、评议,也别有情致。【参考示例】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境与现实这是一首记梦诗,诗人用夸张浪漫的手法描写了自己“梦游天姥”时的梦幻意境,所展现出的是满满的恢宏气魄和豪放的激情。字里行间无不讲述着诗人对现实黑暗的不满,对权贵势力的漠视,讲述着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不愿苟合于世的悲声。“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座诗人梦中的天姥山,在诗人笔下高耸云天,直插云际。由此,诗人之梦就有了现实的基础。诗人对天姥山的神往,正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诗人的浪漫情怀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开启了“梦游天姥”之旅。天姥山如诗如画、美妙绝伦的奇景就是诗人心中向往的仙界,是没有世俗肮脏的净土。

    24、这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圣地怎不叫诗人“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是梦吗?红日在半山腰悬挂,天鸡在晴空下啼鸣。“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浪漫虚构的手法写出了天姥山真乃神仙世界也,诗人也陶醉于其中,不知路往何处去了。虚幻的梦境其实是诗人现实的写照,接下来的梦境曲曲折折,有如诗人的一生“熊咆龙吟殷岩.澹澹兮生烟。”在这里,深林在战栗,层巅在悸动,青云、烟、水皆布满阴霾,世界瞬间恐怖阴森起来,要下雨了!浪漫抒情意蕴深远。继而“列缺霹雳.日月照耀金银台”,通往神仙洞府之门打开了,金银楼台多么灿烂辉煌!如此美景,诗人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更加壮观的场景接踵而至 “霓为衣兮

    25、风为.之人兮列如麻”,这样的场面是多么热烈与盛大,这不就是诗人在朝中做官时的场景吗?这就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诗人写梦游,不是平平常常的仙游,游历中有深沉的感慨,也有激烈的抗争。于梦境之中着眼于现实。“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梦,醒了!梦境破灭了,美好的一切化为乌有,刚刚还自由自在地飘荡在梦幻中呢,一下子就躺卧在了实实在在的枕席之上了。世间之事不过过眼烟云而已。“世间行乐亦如此.须行即骑访名山”,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李白多少的失意和感慨啊!诗人终于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来,将自己寄身于山水之间,岂不快哉!流连于山山水水的李白并没有为消极的情绪所困惑,向世人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呐喊“安能摧眉折腰

    26、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对权贵的抗争,是郁郁不得志之人心声的倾吐。“安能”很好地体现出李白对权貴的蔑视,从此,一个孤高自傲、豪迈奔放的“诗仙”流芳后世。 “即时运用”参考答案1、想象仙女下楼、隋炀帝赏花,回忆无双亭旧游,是虚写;尊前赏花、凭阑无语,是实写;整首词虚实结合,古今相接,异地相通,表达了词人的孤独惆怅,寄寓了词人漂泊无依的感慨。花事、人事、史事交织,扩大了词作意境。【解析】依据“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可知,词人在江南的酒筵上见到了琼花,这是实写;“凭阑无语”是实写,写出了词人独倚栏杆,默默无语的情态,因赏花而触发了对扬州旧事的怀念。词的上片全是虚写。前五句是虚写,以仙女来

    27、比琼花,写出它不同凡花的花姿、花色、花香,着力写出琼花的风韵。“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是虚写,写出词人追怀琼花昔日为御物,被连夜送入宫中以供隋炀帝观赏的盛事。"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是虚写,词人不由得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想起无双亭畔那“天下无双”的琼花,如雪般素洁,在春风中摇动,不知自己何时能重游扬州,再睹那美妙的丰姿。虚实结合的作用:现实与回忆、想象相结合,词中提到隋炀帝赏琼花之心切,古今相接;琼花喻仙女,花美莹洁,而词人孤独惆怅,花与人相互映衬,拓展了时空,丰富了意境。2(1)、B“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

    28、”应结合首联“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已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2(2)、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解析】 “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阔”“天高”写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3、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之中,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解析】此处用贺知章的典故,表明镜湖不需君赐,本属闲散之人。词人壮志未酬,自然心生对统治者的不满之情,词人借贺知章求皇帝让他回家乡当道士的典故,寄寓对皇帝的不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三单元 诗歌虚实结合手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97462.html
    春光无限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