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诗歌虚实结合手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三单元 诗歌虚实结合手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单元 诗歌虚实结合手法 精讲精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链接高考 第三 单元 精练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教材 链接 高考 下载 _高考作文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三单元 诗歌 精讲精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链接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诗人是在写眼前景,更是在抒心中情。诗歌一方面通过种种田园意象,营造出田园和平安宁的氛围,表达出诗人的“情”之所系;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典故,如“鸡犬相闻”,赋予田园生活以神圣底色,表达出诗人的“心”之所安。虚实结合,形神兼备,充分表达了诗人挣脱世俗“尘网”、回归精神家园时的欣慰与喜悦。【必备知识】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1.当前为实,追忆为虚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的,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来突出中心。如崔护题都城
2、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去年今日”是追忆,虚景;“今年今日”是当前,实景。虚景“人面桃花相映红”塑造了一位艳若桃花、光彩照人的少女形象。实景“桃花依旧笑春风”则空余美景,人已杳然。以虚衬实,更加突出了那段美好的回忆中那位明媚的少女形象,使人顿生怅惘之情。2.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虚写。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友人(也可能是妻子)西窗剪烛的场景。虚与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也可能是妻子)的深挚思念。3.
3、客观为实,想象为虚如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难以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写。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关键能力】“指析点”三步法1.“指”是用“虚实衬托、以虚衬实、以实衬虚、虚实对比”等术语准确判定诗歌用了何种虚实结合手法。当不能准确判
4、定虚实衬托、虚实对比等具体手法类型时,最好用模糊的属概念“虚实结合”。2.“析”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虚写之景与实写之景分别是什么,还要指出虚写之景与实写之景间的关系。3.“点”是用“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高孤傲、激愤憎恶、孤寂惆怅、凄苦烦闷、豁达乐观、建功立业、壮志未酬、忧国优民、时光易逝、盛年难再、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术语,指出虚实结合手法所表达出的情感。答题模板阐述哪些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些是虚写,写的是什么。分析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 使.形象更丰满.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亦真亦幻的境界等。【即时运用1】阅读下面这首宋
5、词,完成题目。扬州慢 琼花郑觉斋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毯。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注 弄玉:传说中的仙女。飞琼:许飞琼,西王母的侍女。南州:泛指南方州郡。这里指临安(今浙江杭州)。这首词写法上虚实结合,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写景是外在的手段,而抒发情感才是真正的目的,这就有了景与情不可分割的关系。梦游天姥
6、吟留别中,诗人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活动强烈地外化到自然景物上。登高是触景生情之作,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而写景中也是景中有情。琵琶行(并序)中的景物描写为故事营造了苍凉凄清的氛围,衬托出人物的心情。【必备知识】1.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主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主要通过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读者只有品味特定景物的内涵,才能感悟出诗人隐含在景物背后的情思。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初看这是一首写景诗,实际上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选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两幅画面,写出了远望中的船儿消失时的
7、情景,也暗暗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身影。这就是借景抒情,表现出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2.寓情于景也叫融情于景。在这种抒情方式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前一句写对国家时局危难的感伤,后一句写对家中亲人离散的忧愁。春花春鸟;本来是令人欢娱、让人喜悦的景物,但对沉浸在悲痛中的诗人来说,却是见之溅泪、闻之惊心,忧国思家之情表现得形象而深沉。3.以景结情就是诗歌在叙事抒情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并以写景作结。这种抒情方式使得诗歌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如王勃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向写山上望见的实
8、景,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前两句的悲苦之情,以景结情,耐人寻味。情和景的一般关系:以乐景写乐情。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中抒发了对钱塘湖春行所见美景的欣赏和诗人的喜悦之情,这由尾联可见。中间两联写春天里鸟和花草的情趣、生机,就是为后面抒发“最爱”之情所做的铺垫,美好景物和喜悦情感是和谐统的。以哀景写哀情。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借暮春残景寄寓年华易逝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读来
9、令人怅惘嗟叹。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反衬“哀”情,是“反衬”这一手法在古代诗歌中最基本的体现。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以乐景衬哀情。杨柳依依不舍地好像要挽留行人,写出春天的美景,但是其实表现的是战士即将离开故乡踏上征途的悲伤心情。以哀景衬乐情。若全诗表现的是“乐”情,前面的“哀”景有可能是为反衬“乐”情服务的。如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
10、志的将士形象,看到的“哀”景,全然不是悲哀的了。【关键能力】诗歌鉴赏中情景交融的考查形式:有的在客观题中考查,有的在主观题中考查,有的直接考查诗人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法的,有 的与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放在一起考查,有的考查某一联的表达效果。主观题常见的设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或某一(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诗或某一(两)联运用了哪些(哪种)艺术手法?请分析。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时,是与对诗意的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一起考查的。常见的设问方式: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解
11、题时需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思考。答题思路点明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衬哀情等。绘景:弄清诗人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构成怎样的意境(画面),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明情:借助注释准确解读诗句,并根据对常见意象的内涵或常见典故的把握,结合有关背景理解诗歌主旨。答题模板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要结合诗句和意象具体描绘),营造了一种的氛围,表达了诗的情感。【即时运用2】(2020.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注 把:握,执。岘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
12、望重的人。姓庞人: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用 典用典,就是引用典故、运用典故。用典可以含蓄地表达相关的内容和思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多处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
13、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高考考查古代诗歌中的典故,考查点是典故在诗歌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一般不考查典故本身的内容。也就是说,考查典故的“用意”,而不考查典故的“含意”。近几年来,用典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有的是直接考查,如“分析作者在某联中用典的意图”“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某联为例,作简要分析”;有的是间接考查,如“这首诗或诗中某句采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必备知识】1.用典从形式来看,主要有引用历史故事、引用神话故事、化用前人诗句三种。(1)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即把典故浓缩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4、第三、四句即用典: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项羽失败后,无颜见江东父老,最终不肯渡江,拔剑自刎而死。李清照引用这一史实,从侧面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辱偷生的行径进行了有力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2)引用神话故事。如王睿公无渡河“愿持精卫衔石心,穷取河源塞泉脉”,就引用了“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体现出锲而不舍的精神、宏伟的志向和善良的愿望。(3)化用前人诗句。如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化用了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2.用典就其方法而言,分为明用、暗用、正用、反用。(1)明用即直接点出人或事来明明白白地用。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