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三专题复习:自然灾害(非常详细、实用)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691150
  • 上传时间:2022-10-04
  • 格式:PPTX
  • 页数:51
  • 大小:5.3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三专题复习:自然灾害(非常详细、实用)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专题 复习 自然灾害 非常 详细 实用 课件
    资源描述:

    1、知识建构 思维建模 提升学力-自然灾害与防治自然灾害与防治周周曰志曰志 教材解读与处理一一三三二二高考命题特点考试标准知识建构 思维建模 提升学力-自然灾害与防治自然灾害与防治章次章次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内容与要求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概述概述1.1.列举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类型2.2.归纳归纳自然灾害的自然灾害的特点特点3.3.说明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分布4.4.说明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相互关系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类型与的类型与分布分布1.1.分析分析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形成

    2、原因2.2.分析分析主要主要地质地质、地貌、地貌灾害的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3.3.列举列举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主要危害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与环境与环境1.1.比较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地域差异2.2.分析分析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原因并并列举列举防治措施防治措施防灾与减灾防灾与减灾列举列举应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方法或应急措施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一、一、考试标准(加试部分)考试标准(加试部分)类型类型分布分布成因成因危害危害防御防御明确明确考试考

    3、试内容与要求内容与要求09自然灾害的分布与成因自然灾害的分布与成因-黄土黄土/西南西南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之洪涝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之洪涝10自然灾害的关联性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东南东南/气象灾害之台风气象灾害之台风11自然灾害的分布与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征兆征兆(防御防御)-东南沿海、山区东南沿海、山区/台风与泥石流台风与泥石流12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与成因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与成因-美国美国/气象灾害气象灾害之之龙卷风龙卷风2015.092016.10四次选考四次选考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二、高考命题特点二、高考命题特点2015.092015.09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与成因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与成因-气象灾害

    4、之欧洲雪灾气象灾害之欧洲雪灾2015.102015.10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御措施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御措施-气象灾害之非洲旱灾气象灾害之非洲旱灾2016.042016.04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与成因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与成因-地质灾害之贵州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之贵州地面塌陷2016.102016.10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与成因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与成因-气象灾害之青海风沙气象灾害之青海风沙(地质地貌灾害之土地荒漠化地质地貌灾害之土地荒漠化)2009.062016.06 八次老自选八次老自选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3自然灾害的成因、关联性自然灾害的成因、关联性与防御与防御-西南西南/地地质灾害之泥石流、滑坡质灾害

    5、之泥石流、滑坡14自然灾害的分布、自然灾害的分布、防御防御-江南丘陵江南丘陵/气气象灾害象灾害之之低温冷冻低温冷冻15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御-西南西南/气气象灾害象灾害之之旱灾旱灾16自然灾害的分布与成因自然灾害的分布与成因-山西山西/湖南湖南地地质质灾害灾害之地面塌陷、地裂缝、之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泥石流探求命题趋势探求命题趋势 命题特点命题特点1.1.自然灾害类型:自然灾害类型:重点考察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重点考察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2.2.自然灾害种类:自然灾害种类:趋向于非典型灾害种类趋向于非典型灾害种类,但属某区域的典型灾害但属某区域的典型灾害3.3.考察灾种尽量不

    6、重复,考察灾种尽量不重复,同一灾种考察方向不同同一灾种考察方向不同4.4.自然灾害知识板块:自然灾害知识板块:突出考察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防御突出考察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防御5.5.以区域为背景,结合区域的典型自然地理特征,以区域为背景,结合区域的典型自然地理特征,注重对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注重对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三、教材解读与处理三、教材解读与处理章次章次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内容与要求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概述概述1.1.列举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类型2.2.归纳归纳自然灾害的自然灾害的特点特点3.3.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分布4.4.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

    7、灾害的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相互关系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类型与的类型与分布分布1.1.分析分析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形成原因2.2.分析主要分析主要地质地质、地貌、地貌灾害的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3.3.列举列举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主要危害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与环境与环境1.1.比较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地域差异2.2.分析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分析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原因并列举并列举防治措施防治措施防灾与减灾防灾与减灾列举列

    8、举应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方法或应急措施教材框架结构教材框架结构三、教材解读与处理三、教材解读与处理教材框架结构教材框架结构地理学科的知识角度地理学科的知识角度国家安全和国家安全和个人个人安全的角度安全的角度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三节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第一节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的虫

    9、灾与鼠灾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第一节第一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第二节第二节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第三节第三节 自然灾害与我们自然灾害与我们区域国情的角度区域国情的角度区域区域性环境特点性环境特点的角度的角度相对独立,相对独立,但密切联系但密切联系选修模块与必修、区域模块的关系选修模块与必修、区域模块的关系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是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是将“灾害学灾害学”和和“地理学地理学”的理的理论知识交叉在一起论知识交叉在

    10、一起。自然灾害与防治自然灾害与防治与必修与必修1 1自然地理原理、规律、自然地理原理、规律、过程,以及区域地理尤其是中国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有密切联系。过程,以及区域地理尤其是中国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有密切联系。重视地理原理、规律地理特征的应用重视地理原理、规律地理特征的应用 地理分布、成因、过程等的分析、探究地理分布、成因、过程等的分析、探究通过衔接教学将必修模块中所涉及的内容作为选修模块学习的通过衔接教学将必修模块中所涉及的内容作为选修模块学习的知识铺知识铺垫垫,帮助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帮助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促进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学习;通过衔接教学,帮助学生通过

    11、衔接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强化巩固强化必修模块中的必修模块中的地理原理、规律、过地理原理、规律、过程程,提高提高学生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能力。通过通过衔接衔接教学,明确教学,明确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要素特征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要素特征的构成,强化分析的构成,强化分析思考问题的思考问题的整体性思维整体性思维方式。方式。三、教材解读与处理三、教材解读与处理衔接教学衔接教学温故知新温故知新(一一)整合教材整合教材一、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一、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二、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防御二、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防御 1.1.气象灾害

    12、及其防御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2.2.地质地貌灾害及其防御地质地貌灾害及其防御 3.3.海洋灾害海洋灾害 4.4.生物灾害的危害生物灾害的危害三、自然灾害与环境三、自然灾害与环境 1.1.中国、世界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多发区中国、世界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多发区 2.2.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依据新的选考时间安排与选考命题特点,不拘泥于教材原有顺序,依据新的选考时间安排与选考命题特点,不拘泥于教材原有顺序,对自然灾害知识板块进行适当重组。一来节约时间,二来建构知识,构对自然灾害知识板块进行适当重组。一来节约时间,二来建构知识,构筑完整的知识系统,建构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筑完整

    13、的知识系统,建构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章第一节第一章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一章第二节第一章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二章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四章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防灾与减灾按类型、种类进行整合、学习按类型、种类进行整合、学习第二章第二章 第一节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第三章第三章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自然灾

    14、害损失的地域差异三、教材解读与处理三、教材解读与处理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影响影响概念概念自然异变自然异变受灾体受灾体灾情灾情种类种类类型类型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地质地貌灾害海洋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生物灾害人员伤亡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财产损失资源与环境破坏资源与环境破坏危害程度危害程度地域差异地域差异特点特点广泛性与区域性、广泛性与区域性、频繁性与周期性、频繁性与周期性、联系性、严重性等联系性、严重性等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成灾强度、发生频率成灾强度、发生频率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分布分布防御防御危害危害成因成因三、教材解读与处理三、教材解读与处理(二二)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类型的

    15、教学 对每一类、每一种灾害从概念、成因、分布、危害、措对每一类、每一种灾害从概念、成因、分布、危害、措施等方面进行完整的教学,施等方面进行完整的教学,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与知识联系,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与知识联系,形成思维线索。形成思维线索。概念概念成因成因分布分布危害危害防治防治标本皆治标本皆治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知识建构知识建构(二二)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1.1.重视概念教学重视概念教学 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延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概念中往往包含有该灾害的主要成因与危害的表述中往往包含有该灾害的主要成因与危害的表述教材教材P3P3:自然灾害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

    16、指危及人类自然灾害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生命财产财产与与生存条件生存条件的的自然变异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现象和过程。形成的两个条件:形成的两个条件:诱因诱因(致灾因子)(致灾因子)客体客体(受灾体)(受灾体)现象现象过程过程自然异常变化自然异常变化自然属自然属性性社会属性社会属性人员伤亡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财产损失资源与环境破坏资源与环境破坏造造 成成 孕灾环境孕灾环境(二二)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1.1.重视概念教学重视概念教学 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延教材教材P11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洪水灾害洪水灾害是指由于

    17、是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原因引起的江江河湖泊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所造成的灾害。成的灾害。雨涝灾害雨涝灾害是指由于是指由于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等使低洼低洼地区地区淹没、渍水淹没、渍水的的现象。现象。洪洪水水暴雨洪水暴雨洪水融雪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风暴潮洪水暴雨暴雨冰雪融水冰雪融水凌汛凌汛风暴潮风暴潮雨雨涝涝洪洪涝涝(二二)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1.1.重视概念教学重视概念教学 把握概念的

    18、内涵与外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延教材教材P19P19:滑滑坡坡是指是指斜坡斜坡上的上的岩体或土体岩体或土体在在重力作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软弱结构面发生发生整体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顺坡下滑的现象。泥泥石石流流是由是由暴雨、冰雪融水暴雨、冰雪融水等等水源激发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含有大量泥沙泥沙石块石块的特殊的特殊洪流洪流。山区山区沟谷沟谷含有大量含有大量泥沙石块泥沙石块暴雨暴雨冰雪融化冰雪融化特殊特殊洪流洪流泥泥石石流流(山地)(山地)斜坡斜坡岩体和岩体和土体土体不稳定不稳定重力作用重力作用沿滑沿滑动面动面整体整体下滑下滑滑坡滑坡形成机制形成机制坡坡-不稳定的山坡形态

    19、不稳定的山坡形态滑滑-软弱结构面的存在软弱结构面的存在 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形成机制形成机制泥石泥石-丰富的疏松物质丰富的疏松物质 流流-陡峭的沟谷陡峭的沟谷 短时间有大量的水源短时间有大量的水源(二二)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1.1.重视概念教学重视概念教学 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延(二二)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1.1.重视概念教学重视概念教学 地理地理概念的图式概念的图式化化震源深度震源深度震中距震中距震源震源震中震中等震线等震线地震的要素地震的要素“两点三线两点三线”“灾害灾害”与与“灾情灾情”不要混为一谈。不要混为一谈。灾情的严

    20、重程度与自然致灾因子灾情的严重程度与自然致灾因子的强度有密切关系的强度有密切关系,但并不是严格的对应关系。,但并不是严格的对应关系。灾情是对自然灾害的社会灾情是对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的度量属性的度量,因为灾情还受,因为灾情还受区域开发历史、区内抗灾防灾设施、人口密度区域开发历史、区内抗灾防灾设施、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地区自然致灾因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地区自然致灾因子强度波动与灾情波动有明显差异的根本原因,如:干旱和旱灾的差别,子强度波动与灾情波动有明显差异的根本原因,如:干旱和旱灾的差别,干旱区与严重旱灾区不重合。干旱区与严重旱

    21、灾区不重合。如如“灾害灾害”与与“灾情灾情”辨析、区分概念(相近相似、相对、上下位等)辨析、区分概念(相近相似、相对、上下位等)如如“滑坡滑坡”与与“泥石流泥石流”“滑坡滑坡”与与“崩塌崩塌”等等(二二)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1.1.重视概念教学重视概念教学 建构地理概念群建构地理概念群(二二)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1.1.重视概念教学重视概念教学洪涝、干旱、寒潮、低温冷冻、雪灾、冻雨、洪涝、干旱、寒潮、低温冷冻、雪灾、冻雨、台风、沙尘暴、干热风、强对流天气等台风、沙尘暴、干热风、强对流天气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

    22、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等等风暴潮、海啸、海水入侵、赤潮、风暴潮、海啸、海水入侵、赤潮、海浪、海冰、海雾海浪、海冰、海雾等等森林森林(草原草原)火灾、病虫害、鼠害等火灾、病虫害、鼠害等地理概念结构化地理概念结构化,形成概念群体系形成概念群体系 如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种类如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种类 建构地理概念群建构地理概念群台风台风大风大风暴雨暴雨风暴潮风暴潮洪涝洪涝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滑坡滑坡泥石流泥石流崩塌崩塌如台风灾害链如台风灾害链如地震灾害链如地震灾害链如寒潮灾害链如寒潮灾害链如海面上升灾害链如海面上升灾害链 建构不同自然灾害成因建构不同自然灾害成因/分布上的关联性分布上的关联性如人类活动与

    23、灾害链如人类活动与灾害链(植被破坏、水体污染等)(植被破坏、水体污染等)(二二)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1.1.重视概念教学重视概念教学2.2.强化自然灾害成因与分布的教学强化自然灾害成因与分布的教学(二二)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的成因 自然成因自然成因会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角会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角度去思考。度去思考。对每一要素能从其要素地理特征的角度入手分析。对每一要素能从其要素地理特征的角度入手分析。人文原因人文原因会从人口、聚落、产业活动等角度去分析。会从人口、聚落、产业活动等角度去

    24、分析。并能从人文要素地理特征角度展开分析。并能从人文要素地理特征角度展开分析。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 能依据区域典型地理特征,结合自然灾害的成因、产生机制角度分析推测能依据区域典型地理特征,结合自然灾害的成因、产生机制角度分析推测某一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以及某一具体区域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某一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以及某一具体区域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运用整体性原理运用整体性原理进行思维建模进行思维建模2.2.强化自然灾害成因与分布的教学强化自然灾害成因与分布的教学(二二)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如旱灾如旱灾分分布布世世界界气候气候降水降水(根本根本)气温气温/风力风力蒸发蒸

    25、发a.长江以南长江以南 伏旱为主伏旱为主b.华北、华北、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春旱为主,春旱为主,春夏连旱春夏连旱c.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冬春连旱为主冬春连旱为主a.a.降水量少降水量少/偏少偏少b.b.冬夏降水冬夏降水 降水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年际变化(大大)c.c.雨季长短等雨季长短等地形地形植被植被土壤土壤如山区坡度大如山区坡度大土壤滞水保水能力差土壤滞水保水能力差如西南喀斯特地貌如西南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易渗漏地表水易渗漏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如西南土层浅薄,土壤保水滞水能力差如西南土层浅薄,土壤保水滞水能力差如东北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缓解春旱如东北冻土广布

    26、,地表水不易下渗,缓解春旱水资源水资源因素因素水资源时空分布水资源时空分布水土匹配不均衡水土匹配不均衡如河湖径流、地下水、如河湖径流、地下水、冰雪融水等冰雪融水等如华北河流少,流量小;如华北河流少,流量小;东北春季积雪融水缓解春旱东北春季积雪融水缓解春旱新加坡面积、地形新加坡面积、地形河流发育河流发育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城镇分布人口城镇分布/工农业发展工农业发展生产生活生产生活用水量用水量污染、浪费污染、浪费(利用率低利用率低)(根本根本)(直接直接)(间接间接)自自然然主主要要成成因因干旱、半干旱区干旱、半干旱区(如热草如热草)季风气候区等季风气候区等中中国国气候异常、全球变暖等气候

    27、异常、全球变暖等2.2.强化自然灾害成因与分布的教学强化自然灾害成因与分布的教学(二二)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但教材中并没有进行成因分析的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但教材中并没有进行成因分析的自然灾害种类,教学中要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自然灾害种类,教学中要进行适当拓展、延伸。如气象灾害中的冰雹、龙卷风、雷暴、雪灾、干热风、如气象灾害中的冰雹、龙卷风、雷暴、雪灾、干热风、沙尘暴、连阴雨、冻雨、雾等沙尘暴、连阴雨、冻雨、雾等干热风干热风干热风干热风:高温、低湿高温、低湿(干燥干燥)并伴有并伴有一定风力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的农业灾害性天气。一般出现在一般出现在5 5月

    28、初至月初至6 6月中旬月中旬(春末夏初春末夏初)的的少雨、高温天气,少雨、高温天气,此时正值华北、西北小麦抽穗、扬花、灌此时正值华北、西北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时期,对小麦生长影响很大浆时期,对小麦生长影响很大干干热热风风(焚风:焚风:位于山地背风坡,气位于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降水稀少;蒸发和流下沉增温;降水稀少;蒸发和蒸腾旺盛,产生旱灾,导致农作蒸腾旺盛,产生旱灾,导致农作物和植物受损乃至枯死,甚至引物和植物受损乃至枯死,甚至引发森林火灾。初春焚风增温可使发森林火灾。初春焚风增温可使积雪大规模融化,产生雪崩或融积雪大规模融化,产生雪崩或融雪性洪灾。程度较轻的焚风可能雪性洪灾。程度较轻的焚

    29、风可能促使早春积雪融化,秋季农作物促使早春积雪融化,秋季农作物早熟,利于农业生产)早熟,利于农业生产)气温高气温高降水少降水少风力、风向风力、风向如华北春末夏初雨如华北春末夏初雨季到来之前的季到来之前的干旱干旱季节,降水少多晴季节,降水少多晴天,气温回升快,天,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多大风,是干热风,是干热风发生的气候背景发生的气候背景2.2.强化自然灾害成因与分布的教学强化自然灾害成因与分布的教学(二二)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强强对流天气对流天气冰雹、雷暴、雷雨、龙卷风等冰雹、雷暴、雷雨、龙卷风等形形成成条条件件纬度低、气温高纬度低、气温高 /夏季午后夏季午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空气对

    30、流运动显著冷暖气流相遇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爬升暖气流爬升位于迎风坡位于迎风坡气流抬升气流抬升低气压低气压中心气流上升中心气流上升1)1)充足的水汽充足的水汽2)2)强烈的上升气流强烈的上升气流冻冻雨雨冻雨:冻雨:近地面气温低于近地面气温低于0+0+降雨降雨 由过冷水滴组成,当它由过冷水滴组成,当它在降落过程在降落过程中遇到温度低于摄氏零度的物体,迅速中遇到温度低于摄氏零度的物体,迅速冻结成冰的降水现象冻结成冰的降水现象。冻雨通常发生在。冻雨通常发生在初冬和冬末春初初冬和冬末春初时节时节。强冷空气到达南方,特别是贵州、湖南、强冷空气到达南方,特别是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容易出现冻雨。湖北等地,容易

    31、出现冻雨。2.2.强化自然灾害成因与分布的教学强化自然灾害成因与分布的教学(二二)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3.3.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危害、防御的教学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危害、防御的教学 自然灾害的影响、危害自然灾害的影响、危害 灾害的影响或危害灾害的影响或危害(包括有利和不利包括有利和不利)一般可分为生产、生活两个方面一般可分为生产、生活两个方面,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农业、工业、交通运输、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农业、工业、交通运输、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或危害等。结合地理特征多角度分析,并抓住影响的主要方面。的影响或危害等。结合地理特征多角度分析,并抓住影响的主要

    32、方面。(二二)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有利有利不利不利自然地理要素角度自然地理要素角度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经济社会社会直接直接间接间接影响影响结合地理要素特征结合地理要素特征进行思维建模进行思维建模一:农业、一:农业、二:工业、二:工业、三:交通通讯、旅游等三:交通通讯、旅游等人口与聚落人口与聚落部分自然灾害的有利影响部分自然灾害的有利影响 沙尘暴的有利影响:沙尘暴的有利影响: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提供凝结核,利于成云致雨;提供凝结核,利于成云致雨;送入大海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送入大海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凝结核呈碱性,缓解酸雨现象;凝结核呈碱性,缓

    33、解酸雨现象;形成形成“阳伞效应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抑制全球变暖。台风:台风:缓解东部地区旱情缓解东部地区旱情(伏旱伏旱);利于降温消暑。;利于降温消暑。寒潮寒潮 大风:提供风能资源,利于污染物扩散;大风:提供风能资源,利于污染物扩散;降温:低温杀死病虫害;降温:低温杀死病虫害;雨雪:缓解冬春旱情雨雪:缓解冬春旱情/净化空气等净化空气等 火山:火山:硫磺:形成矿产资源;硫磺:形成矿产资源;火山灰:提供肥沃土壤;火山灰:提供肥沃土壤;火山粉尘: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火山粉尘: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火山地貌:提供旅游资源火山地貌:提供旅游资源3.3.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危害、防御的教

    34、学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危害、防御的教学(二二)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3.3.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危害、防御的教学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危害、防御的教学(二二)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的防御自然灾害的防御 结合区域地理背景,依据自然灾害的成因、产生机制结合区域地理背景,依据自然灾害的成因、产生机制(形成形成条件条件)与危害,与危害,“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因地制宜地因地制宜地“标本皆治标本皆治”。对主要自然灾害灾种的防治对策都要明确。对主要自然灾害灾种的防治对策都要明确。如沙尘暴的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形成沙尘暴的如沙尘暴的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动力条

    35、件条件大风;二是形成沙尘暴的大风;二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物质条件条件地面沙质沉积物;三是不稳定的空地面沙质沉积物;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热力条件。条件。每年的每年的3 34 4月,华北地区受西伯利亚冷空气进退的影响,大风天气较月,华北地区受西伯利亚冷空气进退的影响,大风天气较多多(具有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具有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此时草木初生,许多农田开耕,地表比;此时草木初生,许多农田开耕,地表比较裸露较裸露(地面缺少植被保护,具有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地面缺少植被保护,具有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此时地表已经;此时地表已经解冻,春季加速升温使地表干旱加速,干燥

    36、疏松的地面物质极易被大风扬解冻,春季加速升温使地表干旱加速,干燥疏松的地面物质极易被大风扬起,形成沙尘暴天气起,形成沙尘暴天气(满足了形成沙尘暴的热力条件满足了形成沙尘暴的热力条件)。防治沙尘暴,应该从克服沙尘暴发生条件入手防治沙尘暴,应该从克服沙尘暴发生条件入手,因地因时制宜地植树,因地因时制宜地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因为造林种草一是可以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因为造林种草一是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和粗糙度增加植被覆盖和粗糙度,减小风速,减小风速,减少沙尘暴形成的动力条件;二是能够,减少沙尘暴形成的动力条件;二是能够增加空气湿度增加空气湿度,调整,调整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

    37、条件;三是可以三是可以减轻沙化减轻沙化,减少沙尘暴的物质来源。,减少沙尘暴的物质来源。3.3.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危害、防御的教学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危害、防御的教学(二二)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的防御自然灾害的防御 结合区域地理背景,依据自然灾害的成因、产生机制结合区域地理背景,依据自然灾害的成因、产生机制(形成条件形成条件)与危害,与危害,“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因地制宜地因地制宜地“标本皆治标本皆治”。对主要自然灾害灾种的防治对策都要明确。对主要自然灾害灾种的防治对策都要明确。其防治措施可从其防治措施可从工程措施工程措施(“硬件硬件”)与非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软件软件

    38、”)两个基本方面结合两个基本方面结合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农业农业)技术、管理技术、管理等角度去防去治,等角度去防去治,去去适应、扭转或恢复适应、扭转或恢复等等如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如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通过植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如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建立护坡

    39、、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地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保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之达到抗震要求之达到抗震要求3.3.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危害、防御的教学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危害、防御的教学(二二)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的防御自然灾害的防御 结合区域地理背景,依据自然灾害的成因、产生机制结合区域地理背景,依据自然灾害的成因、产生机制(形成条形成条件件)与危害,与危害,“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因地制宜地因地制宜地“标本皆治

    40、标本皆治”。对主要自然灾害灾种的防治对策都要明确。对主要自然灾害灾种的防治对策都要明确。其防治措施可从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个基本方面结其防治措施可从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个基本方面结合生物、工程、合生物、工程、(农业农业)技术、管理等角度去防去治,去适应、技术、管理等角度去防去治,去适应、扭转或恢复等扭转或恢复等1)1)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加强监测、预报、预警 建立灾害应急机制建立灾害应急机制2)2)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管理3)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非工程非工程工程工程4)4)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农业农业)技术措施等技术

    41、措施等防御防御适应适应扭转扭转恢复恢复干旱的防御干旱的防御工程:工程:修建水库、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开采地下水等跨流域调水、开采地下水等-(-(开源开源/时空分布时空分布)生物:生物:植树造林、修建防护林植树造林、修建防护林(涵养水源、改善气候涵养水源、改善气候)农业:农业:修建农田水利工程修建农田水利工程 (开源开源)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选择耐旱作物、(适应适应)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改进耕作制度等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改进耕作制度等 (节流节流)管理: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健全法律法规 协调流域上中下游用水等协调流域上中下游用水等 洪涝洪涝(调洪、分

    42、洪蓄洪、泄洪束洪调洪、分洪蓄洪、泄洪束洪)生物、工程生物、工程:中上游:植树造林中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水土)、修建水库修建水库(蓄洪蓄洪)中下游:中下游:a.a.修建蓄洪分洪工程、退耕还湖修建蓄洪分洪工程、退耕还湖 (蓄洪分洪蓄洪分洪)b.疏通河道、裁弯取直、疏通河道、裁弯取直、开往入海新河开往入海新河(淮、海河淮、海河)等等(泄洪泄洪)c.加固堤坝加固堤坝(束洪束洪),农业农业:培育、推广耐涝作物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等调整耕作制度等管理管理:预警预报:预警预报/应急机制应急机制/泛洪区土地管理等泛洪区土地管理等 3.3.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危害、防御的教学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危害、防御的

    43、教学(二二)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类型的教学自然灾害的防御自然灾害的防御 结合区域地理背景,依据自然灾害的成因、产生机制结合区域地理背景,依据自然灾害的成因、产生机制(形成条形成条件件)与危害,与危害,“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因地制宜地因地制宜地“标本皆治标本皆治”。对主要自然灾害灾种的防治对策都要明确。对主要自然灾害灾种的防治对策都要明确。其防治措施可从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个基本方面结其防治措施可从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个基本方面结合生物、工程、合生物、工程、(农业农业)技术、管理等角度去防去治,去适应、技术、管理等角度去防去治,去适应、扭转或恢复等扭转或恢复等三、教材解读与处理三、教

    44、材解读与处理(三三)自然灾害与环境自然灾害与环境 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说是在前面对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说是在前面对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危害、防御的学习的基础上,危害、防御的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理特征结合区域地理特征对所学知识的一种规律对所学知识的一种规律应应用用、能力、能力提升提升。1.1.中国、世界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多发区中国、世界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多发区2.2.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自然自然地理地理条件条件人类人类活动活动人文人文地理地理条件条件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区域性的区域性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发生地点发生地点的地域差异的地域差异 自然灾害自然灾

    45、害发生频度发生频度与成灾强度与成灾强度的地域差异的地域差异 自然自然灾害损失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三、教材解读与处理三、教材解读与处理(三三)自然灾害与环境自然灾害与环境区域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中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中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多发区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多发区1.1.中国、世界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多发区中国、世界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多发区 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是一个地理综合体,要素很多,有地理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是一个地理综合体,要素很多,有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条件、气候特点、水

    46、文特点、土壤植被特点以及人类生位置、地质地貌条件、气候特点、水文特点、土壤植被特点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等产、生活活动的影响等世界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多发区世界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多发区2.2.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发生频率与成灾强度发生频率与成灾强度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影响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受灾体的易损程度对灾情的对灾情的“放大放大”和和“缩小缩小”影响影响自然自然灾害灾害特殊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太平洋太平洋西岸西岸三大板块交会三大板块交会两大地震带之间两大地震带之间亚洲亚洲东部东部面对世界上最面对世界上最

    47、大的台风源区大的台风源区台风台风风暴潮风暴潮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典型典型降水季节与降水季节与年际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干旱干旱洪涝洪涝冬季风影响冬季风影响寒潮寒潮低温冷害低温冷害地壳运动活跃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地震台湾、华北台湾、华北西北、西南西北、西南多山的地貌多山的地貌山地、丘陵广布,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大地势起伏大滑坡滑坡泥石流泥石流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纬度高纬度高气温低气温低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分布布广广泛泛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三、教材解读与处理三、教材解读与处理

    48、(三三)自然灾害与环境自然灾害与环境1.1.中国、世界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多发区中国、世界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多发区(三三)自然灾害与环境自然灾害与环境1.1.中国、世界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多发区中国、世界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多发区多发区多发区 主要形成原因主要形成原因地震地震台湾、华北、西北、西南台湾、华北、西北、西南位于板块交界处和断裂构造带附近位于板块交界处和断裂构造带附近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断裂发育,地形崎岖,山高谷深,降水丰富,强度大断裂发育,地形崎岖,山高谷深,降水丰富,强度大洪涝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49、,受夏季风与锋面雨带进退影响大受夏季风与锋面雨带进退影响大旱灾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台风台风东南沿海东南沿海濒临西北太平洋濒临西北太平洋低温冷害低温冷害东北平原、青藏高原东北平原、青藏高原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海拔高,气温低海拔高,气温低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东南沿海东南沿海濒临西北太平洋濒临西北太平洋森林火灾森林火灾东北、西南林区东北、西南林区季节性干旱季节性干旱中国主要灾种的地域分布中国主要灾种的地域分布我国自然灾害分区的主要灾种我国自然灾害分区的主要灾种 分区分区分布地区分布地区主要灾害主要灾害

    50、1.1.海洋灾害带海洋灾害带东部和南部海域东部和南部海域台风,台风,风暴潮、赤潮等风暴潮、赤潮等2.2.东南沿海灾害带东南沿海灾害带连云港以南的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台风、暴雨、洪涝,干旱 风暴潮、海水入侵等风暴潮、海水入侵等 台湾地震等台湾地震等3.3.东部灾害带东部灾害带第三级阶梯第三级阶梯暴雨、洪涝、旱灾,暴雨、洪涝、旱灾,病虫害、病虫害、以及东北寒潮低温冷害、华北地震、地面沉降以及东北寒潮低温冷害、华北地震、地面沉降4.4.中部灾害带中部灾害带青藏高原以东的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第二级阶梯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暴雨、洪涝、干旱,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三专题复习:自然灾害(非常详细、实用)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9115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