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共10篇古诗文附参考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共10篇古诗文附参考答案).docx》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2023 新高 理解 默写 专项 练习 10 古诗文 参考答案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3新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阿房宫赋(一)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16个字“,!”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2.阿房宫赋是朝(作者)写的(体裁)的典型代表。运用(手法),借写阿房宫的兴建毁灭,阐述的道理。他与被称为“小李杜”。3.作者表达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4.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5.阿房宫赋最终要说明的道理是:“,;,。”6.作者向当朝统治者敲
2、响警钟的句子:“,。”7.阿房宫赋的文眼是:“”(二)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 :_,_;_,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_,_;_,_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 之高的句子是:_,_。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舞之纷繁衬 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_,_;_,_6.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 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
3、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 :_,_。7.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 的 作 用 的 句 子 是:_,_,_,_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 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_,_。_,_。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 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10.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_,_。_,_。2、六国论1.
4、 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_ ,_,_”的精辟论点,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_,_,以有尺寸之地”,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 _”,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_,_”,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2.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3.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
5、韩愈师说中“孔子曰:三人行,_ _”,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_,_,_”。4.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_ _,非秦也;_ _,非天下也”,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_”,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_,_”,反映了辛弃疾对英雄刘裕的无限景仰。6.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7.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
6、,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8.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_。”因此,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9.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10. 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 ,_,_。3、答司马谏议书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
7、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4、_,_,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5、作者以“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6、_,_,_ ,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7、作者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_ _,_。8、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面对群起而怨恨的老百姓盘庚是如何做的:_,_,_。9、“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10、最后作者却欲擒故纵,先让
8、开一步,说如果对方是责备自己在位日久,没有能帮助皇帝干出一番大事,施惠于民,那么自己是知罪的。这虽非本篇正意,却是由衷之言。紧接着又反转过去,正面表明态度:“_,_,_”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要害,使其无言以对。4、赤壁赋1.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气弥漫,水的光色与天相接的句子是:_,_。2.赤壁赋中,描写曹军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盛况的句子是:_,_。3.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4.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嫠妇听到箫声的反应来表现箫声凄切、委婉的句子是:_,_。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
9、_。6.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7.赤壁赋中,“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8.赤壁赋中,苏轼用“_ _,_ _”抒发其思慕“美人”而不得的迷惘惆怅之情。9.赤壁赋中,“_,_”两句紧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10.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语句是:_,_。11.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12.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_,_;_,_”的观点
10、。13.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出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点是:_,_。14.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与天相接的句子是:_,_。15.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盛状的句子是:_,_。16.赤壁赋中慨叹“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17.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嫠妇听到箫声的反应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18.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19.赤壁赋中,苏轼运用一系列比喻形容洞箫声,描写听者感受的语句是:“_,_,_,_,_。”20.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2
11、1.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_,_。22.赤壁赋中,苏轼写泛舟赤壁,如同架风飞行,飘然欲仙的语句是:_,_;_,_。23.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_,_。24.“_,_,_,_。”苏轼赤壁赋中的这几句话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2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从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26.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两句来表现泛舟的快乐,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27.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描写了曹操的军队
12、在攻破荆州之后,舰船连绵、旗帜遮天的景象。28.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29.苏轼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30.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表明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则万物时刻都在变动的句子是“_,_”。5、项脊轩志1.项脊轩志结尾, 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庭中的枇杷树,“_,_”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 不言情而情无限, 言有尽而意无穷。2.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的感情基调由“喜”转“悲”的过渡句是:_,_。3.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老妪口中
13、转述的作者母亲在门外对子女的嘘寒问暖的话语从而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的句子是:_?_?4.在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的大小和面积的句子是:_,_。5.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百年老屋”项脊轩在修葺之前的旧、破的句子是:_,_。6.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北向的项脊轩修葺之前的采光不好的情况的句子是:_,_。7.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庭阶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的句子是:_, _。8.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景象的句子是:_,_。9.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_,_。10.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归有光写到自己对旧项脊
14、轩的改造时,作者“_,_”,使得房间的亮度大增,采光极好。11.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这个大家庭的叔父辈分家自立门户后门墙增多的句子是:_,_。12.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这个大家庭的叔父辈分家自立门户后鸡狗横行、人员杂乱的一片萧条的句子是:_,_,_。13.在项脊轩志中,点明家中老妪身份的句子是:_,_。14.在项脊轩志中,点明老妪对作者家中的巨大贡献以及作者母亲对其十分关照的句子是:_,_。15.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作者妻子归宁后转述其小妹的话语从而表达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16.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大母说作者他日可用太常公曾用之象笏上朝的话,表达了作者考取功名、振
15、兴家室的期待之情的句子是:_,_,_。17.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扃牖而居”,时间长了可以根据足音来辨别是何人的句子是: _,_。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_,毋吾以也。居则曰:,_ _,_ _?”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加之以师旅,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_。”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4.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5.侍坐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