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认知的发展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幼儿认知的发展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 认知 发展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学前儿童发展学前儿童发展一、注意的发展一、注意的发展二、感知觉的发展二、感知觉的发展三、记忆的发展三、记忆的发展四、四、想像的发展想像的发展五、思维的发展五、思维的发展六、言语的发展六、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一、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1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2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 二、二、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幼儿的无意注意已经相当发达。凡是鲜明、生动、直观、形象、活动、多变的事物以及与他们的经验有关、符合他们
2、兴趣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A.A.刺激物的本身的特点,即客观原因刺激物的本身的特点,即客观原因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之间的差异程度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刺激的新异性 下面图形中,你先注意到的是哪个圆?B.B.人们本身的状态,即主观状态人们本身的状态,即主观状态 需要和兴趣 精神与机体状态 知识经验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必要时还需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发展的表现特点有意注意发展的表现特点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
3、些注意的方法。4幼儿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三、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三、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1.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有人做了一个实验:给幼儿园的孩子一些积木,要求他们按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分类,实验者一一记下了每个孩子的偏爱,然后又给他们一些积木,指定他们或按形状或按颜色进行分类,但实验者所指定的积木特征恰恰和孩子所偏爱的积木特征相反。后来过了些日子又让这些孩子做了好几次类似的分类游戏。结果发现,他们总是按先前实验者规定的特征进行分类。实验说明:一、幼儿在注意物体的不同特征方面存在着个性差异
4、;二、幼儿注意的选择性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或强化加以改变的。应当根据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教育的目的要求,有意识地训练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使幼儿的注意指向和集中到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内容上来。注意的选择性有赖于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师或家长在安排幼儿教育教学内容时,一定要适合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否则,就难以集中幼儿的注意,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注意的选择性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兴趣和情绪。教师要提高幼儿活动效果,必须了解、研究幼儿的兴趣及当时的情绪状态。2.注意的范围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范围与幼儿的活动 又叫注意的广度,即同一时间里能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幼儿的注意广度比较狭
5、窄;随着儿童的成长,生活圈子的扩大,其注意广度会增长。根据幼儿注意范围的特点,努力做到:根据幼儿注意范围的特点,努力做到:第一,要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在同一个短时间内不能要求幼儿注意更多的方面 第二,在呈现挂图或其他直观教具时,同时出现的刺激物的数目不能太多,而且排列应当规律有序,不可杂乱无章 第三,要采用各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或方法,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以逐渐扩大他们注意的范围。3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 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的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告诉我们: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5分钟,4岁能集中注意10分钟,5-6岁
6、能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如果教师组织得法,5-6岁幼儿可集中注意20分钟。但从总的来说,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强,特别是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水平较低,容易受外界无关刺激的干扰。提高幼儿教育和活动效果,努力做到:提高幼儿教育和活动效果,努力做到:第一,教育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教育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都容易导致幼儿注意分散。第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新颖多样,富于变化。尤其在内容较抽象的教学活动中,方式方法更要新颖、生动有趣。第三,幼儿园小、中、大班的作业时间应当长短有别。集中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不能要求幼儿长时间地做一件枯燥无味的事。4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分
7、配与幼儿的活动指在同一时间里,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对象与活动。幼儿注意的分配较差要培养幼儿注意分配的能力,提高幼儿活动效果要培养幼儿注意分配的能力,提高幼儿活动效果努力做到:努力做到:第一,要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第二,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使幼儿对所进行的活动比较熟练,至少对其中的一种活动掌握得比较熟练,做起来不必花费多少注意或精力。第三,要使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密切的联系。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
8、世界 3.感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1视觉敏度的发展,即视力的发展。新生儿的最佳视距为20cm,我国现有的研究指出:12岁的儿童视力为0.50.6,3岁儿童的视力可以达到1.0,45岁后,视力趋于稳定。有测验表明,6个月以内是儿童视力发展的敏感期,这个时期如果出现发育异常,会导致视力丧失。关注弱视现象 治疗弱视的最佳期是治疗弱视的最佳期是35岁岁,1213岁以后弱视已经巩固,难以治疗。治疗弱视的方法治疗弱视的方法:将健康的一只眼遮盖住,强迫弱视眼注视物体,除正常活动外,还可以让孩子加做一些如描绘图案、剪纸等精巧细
9、致活动,以促进弱眼视力的提高。如果健康眼有下降的情况,可打开该眼24-48小时,即会恢复。2颜色视觉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研究表明:3个月的婴儿已经不但能根据明度辨别颜色,而且能够根据色调辨别颜色。3岁儿童能认清基本颜色,但不能很好地区别各种颜色的色调。如蓝和天蓝,红和粉红等。4岁开始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别的能力才逐渐发展起来,并开始认识一些混和色。5岁儿童不仅注意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能够辨别更多的混合色。6岁儿童在按照明度和饱和度选取相同的图片中,正确率已达80%,7岁可达90%。6岁前的中国幼儿基本上都喜欢亮度大的红、橙、黄色,7岁前对颜色的
10、爱好基本上不受物体固定颜色的影响。7-8岁是转折期。颜色视觉:研究者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在教育中要注意指导幼儿掌握明确的颜色名称;通过近似色的对比指导幼儿辨认;使幼儿多接触各种颜色,并经常教育幼儿作精确的辨认。(二)听觉的发展:(二)听觉的发展:听觉感受性听觉感受性 在辨别声音细微差异方面,5-7岁儿童比4岁儿童有明显进步。5-7岁儿童很容易听出两个较为不同的音高的声音,4岁儿童对区分明显差异音高的反应,却感困难。研究表明,幼儿纯音听觉的感受性在68岁间提高了一倍,而且在12岁之前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通过音乐教学及音乐游戏都能促进听觉感受性的发展。(三)触觉的发展(三)触觉的发展 眼手(视触)
11、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到东西。大约出现在生后5个月左右。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是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一)形状知觉(一)形状知觉 是对物体的轮廓及各部分的组合关系的知觉。实验表明,3岁儿童基本上能根据范样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梯形菱形。(二)大小知觉(二)大小知觉 研究表明,6个月前的婴儿已经能辨别大小。2岁半至3岁孩子已经能够按语言指示拿出大皮球或小皮球,3岁以后判断大小的精确度有所提高。4岁以后,幼儿能用语言说出图形有大小。(三)距离
12、知觉(三)距离知觉幼儿对于透视原理还不能很好掌握,不熟悉“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晰,远物模糊”等感知距离的视觉信号。所以,他们画出的物体也是远近大小不分,他们还不善于把现实物体的距离、位置、大小等空间特性在图画中正确表现出来,也往往不能正确判断图画中人物的远近位置。例如,把画中表示在远处的树看成小树,表示在近处的树看成大树。深度知觉深度知觉“视觉悬崖”是一种测查婴儿深度知觉的有效装置。(四)方位知觉(四)方位知觉 婴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据研究,2,3岁的儿童能辨别上下;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
13、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而左右方位的辨别是从以自身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其他客体为中心。所以,教师要求幼儿使用左右手或左右脚、腿做动作时,或者要求幼儿向左右转时,要考虑发展特点,正确作出示范。如要对面站立的儿童举起右手,教师示范时自己要举起左手;或者举出具体的事实说明,如说“伸出右手,就是伸出拿匙的那只手”,不要抽象地说“左右”,避免引起混乱。方位知觉的发展是幼儿入学准备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学习的主要活动,即读写算活动需要精确的方位知觉。3-4岁幼儿书写数字”3“时,可能把3写成横的或像小鸟在天上飞,他也不认为有什么不正常。5-6岁幼儿在
14、认和写”6“和”9“时,常常混淆。(五)时间知觉(五)时间知觉 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比较低,原因是时间知觉没有直观的物体供分析器去直接感知,不像空间知觉那样,有具体的依据。另外表示时间的词又往往具有相对性,这对于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完善的幼儿来说是较难掌握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生活中常听到幼儿这样衡量时间:“天快黑了,就是傍晚”,“太阳升起来就是早上”“早上就是上幼儿园的时候”,“下午就是午睡起来以后”,“晚上就是爸爸妈妈来接我们回家的时候”,“时钟上的小人站得笔直的时候,就是该起床的时间”,“日历上是红字的日子,不上幼儿园,到了黑字的时候,就又要上幼儿园了”等。如何看到这些现象?时间知觉的发
15、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生活制度和作息制度在儿童的时间知觉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常以作息制度作为时间定向的依据。严格执行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时间知觉,培养时间观念。【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妈妈告诉孩子,时钟走到6点半就可以打开电视看猫和老鼠,孩子等得不耐烦了,就要求妈妈把钟拨到6点半。有个孩子听见妈妈说:“日历都快撕完了,还有几天就要过新年了。”他跑去把日历统统撕掉,回来告诉妈妈:“快过新年吧,日历已经撕完了!”如何看待这些现象?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小孩子常常不能理解计时工具的意义。在成人教育下,从中班后期开始,幼儿能够认识钟表和
16、日历上的字符。6岁以后,儿童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比如学会估计完成某种行动需要多少时间。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较强的观察力,他的智力很难达到高水平。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力的发展在3岁后比较明显,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阶段。(一)目的性加强(一)目的性加强 幼小儿童常常不能自觉地去观察。观察中常常受事物突出的外部特征以及个人兴趣、情绪的支配。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常常会忘掉观察任务。任务越具体,幼儿观察的目的就越明确,观察的效果就越好。比如,让幼儿找出两幅图画的不同之处,如果明确
17、告诉他们有几处不同,观察的效果就会显著提高。(二)持续性延长(二)持续性延长 【实验研究】在一个实验研究中,三四岁儿童观察图片的时间只有6分8秒,五岁增加到7分6秒,六岁可达12分3秒。(三)细致性增加(三)细致性增加【现象分析】6岁左右的孩子往往在认识n和m,工和土、日和月等形近符号时出现混淆。为什么?(四)概括性提高(四)概括性提高 概括性是指能够观察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儿童对图画的观察逐渐概括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1认识“个别对象”阶段。2认识“空间关系”阶段。3认识“因果关系”阶段。4认识“对象总体”阶段。(五)观察方法的形成(五)观察方法的形成 小班幼儿观察时,往往碰到什么就观看什么,
18、顺序紊乱,前后反复,也多遗漏。中班幼儿开始能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大班幼儿更能注意事物之间的关系,有组织地观察。学前儿童感知觉规律的运用学前儿童感知觉规律的运用 (一)适应现象(一)适应现象 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做适应现象。例如,在嗅觉方面,古人有句话说,“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二)对比现象(二)对比现象 感觉的对比分为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先后对比,如吃过甜食后再吃苹果,会感到苹果发酸。同时对比,如灰色的图形,放在白色的背景上,就显得比较暗一些,而放在黑色的背景上就显得亮一些。(三)
19、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受到以下几种条件影响:(一)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差异律)(二)对象的活动性(活动律)(三)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组合律)(四)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1.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2.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3.记忆容量增加 4.记忆内容变化 3-6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无意记忆占优势(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2)无意识记效果随着年龄增长
20、而提高(3)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们不会进行有意识记。比如让幼儿观察一些图片,然后,要求他们回忆,或者要求幼儿记住一些图片,然后回忆。前者属于无意识记,后者要求有意识记。在两种情况下,3岁幼儿的记忆效果基本上一致。原因在于,幼儿并没有真正接受识记任务,他们的回忆都是依靠无意识记保持下来的。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在一项实验里,实验桌上画了一些假设的地方,如厨房、花园、睡眠室等等,要求幼儿用图片在桌上做游戏,把图上画的东西放到实验桌上相应的地方。图片共15张。图片上画的都是儿童熟悉的东西,如水壶、苹果、狗等等。游戏结束后,要求幼儿回
21、忆所玩过的东西,即对其无意识记进行检查。另外,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要求幼儿进行有意识记,记住15张图片的内容。实验结果表明,幼儿中期和晚期记忆的效果都是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到了小学阶段,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记。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因素:客观事物的性质 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活动动机 客观事物的性质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物理特点,容易引起幼儿的集中注意,也容易被幼儿在无意中记住。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对幼儿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能激起幼儿愉快、不愉快或惊奇等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
22、都比较容易成为幼儿注意和感知的对像,也容易成为无意记忆的内容。比如,感人的道德故事比空洞的道德说教容易使幼儿记住。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如果使识记对象成为儿童活动任务中的注意对象,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不能离开对该对象的认知,那么,对这种对象进行无意识记的效果也较好。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在院子里玩,却不知道院子里有哪几种树,树叶有什么不同。在老师组织了拾树叶的活动以后,由于活动要求尽可能多找出几种叶子,幼儿自然而然地记住了院子里的树和树叶的形状。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多种感官参加的无意识记效果较好。比如,同一年龄班的幼儿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学习同一首歌,第一次,甲组边看
23、图片边听歌词,乙组不用图片,只听歌词。第二次,两组交换识记方法,学另一首儿歌。结果,通过视听两个通道识记时,儿童平均得分为76.7,而单纯通过听觉识记的平均成绩仅为43.6分。说明多种感官参加有助于提高无意识记的效果。活动动机 活动动机不同,无意识记的效果也不同。把幼儿分成两组活动动机不同的两个小组,一组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做,另一组是为了在游戏中和别人竞赛。结果表明,儿童在竞赛性游戏中积极性较高,无意识记的效果也较好。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1)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2)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3)幼儿有意再现(回忆
24、)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1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2学前儿童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1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1.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2.根据遗忘规律科学地组织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的规
25、律:艾宾浩斯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先快后慢”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恢复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恢复(回涨回涨)现象现象 3.排除影响“保持”的因素,科学的安排识记材料 学前儿童想像的发展学前儿童想像的发展学前儿童想像发展的一般趋势学前儿童想像发展的一般趋势1.从想像的无意性,发展到出现有意性;2.从想像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3.从想像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无意想像的种类 无意想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它是人们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像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例如,看到天上的白云,马上想到它的形状很像一匹飞奔的骏马。再造想像是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