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训课件-安全管理.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安全培训课件-安全管理.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 培训 课件 安全管理
- 资源描述:
-
1、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安全管理安全管理 理论篇理论篇术术 语语 原原 理理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永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管理是生恒的主题,安全生产管理是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生活中安全和危险是相对的。生活中安全和危险是相对的。第一章第一章 安全概述安全概述 一、事故一、事故p 事故的学术定义事故的学术定义p 事故的特征事故的特征p 事故的发展阶段事故的发展阶段p 事故发生频率与后果严重度事故发生频率与后果严重度1.1 事故的学术定义事故的学术定义 伤亡事故伤亡事故 简称伤害。是个人或集体在行动过程中接触简称伤害。是个人或集体在行动过程中接触了与
2、周围条件有关的外来能量,作用于人体了与周围条件有关的外来能量,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生理机能部分或全部的丧失。致使人体生理机能部分或全部的丧失。一般事故一般事故 是指人身没有受到伤害或受伤轻微,停工暂是指人身没有受到伤害或受伤轻微,停工暂短或不影响人的生理机能障碍的事故。短或不影响人的生理机能障碍的事故。1.2 事故的特征事故的特征 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因果性 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和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和复杂性复杂性1.3 事故的发展阶段事故的发展阶段孕育阶段孕育阶段生长阶段生长阶段损失阶段损失阶段1.4 事故发生频率与后果严
3、重度事故发生频率与后果严重度 事故发生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事事故发生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事故的次数。故的次数。事故发生频率:事故发生频率:事故发生次数事故发生次数/活动进行时间活动进行时间 事故后果严重度是事故发生后其后果事故后果严重度是事故发生后其后果带来的损失大小的度量。带来的损失大小的度量。二、二、安全与危险安全与危险p 安全的定义安全的定义p 系统安全系统安全p 防止事故原理防止事故原理2.1 2.1 安全的定义安全的定义 安全装置安全装置 安全第一安全第一2.2 2.2 系统安全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内应用系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
4、,辨识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2.3 2.3 防止事故原理防止事故原理l 可能预防的原理可能预防的原理l 偶然损失的原理偶然损失的原理l 继发原因的原理继发原因的原理l 选择对策的原理选择对策的原理l 危险因素防护原理危险因素防护原理 三、三、危险源p 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分类 第一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 危险源与事故危险源与事故 事故隐患事故隐患p 危险
5、源辨识和评价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 3.1 3.1 第一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 在生产现场中产生能量的能量在生产现场中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属于第一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类危险源。如:奔驰的车辆、产生能量的如:奔驰的车辆、产生能量的设备、较高势能的装置等。设备、较高势能的装置等。3.2 3.2 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的措施(导致约束、限制能量的措施(屏蔽)失控、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屏蔽)失控、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安全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如: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
6、如: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状态,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3.3 3.3 危险源与事故危险源与事故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起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 致事故的必要条件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3.4 3.4 事故隐患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即隐藏的、可导致事故的事故隐患即隐藏的、可导致事故的祸患,一般是指那些明显的缺陷、毛病祸患,一般是指那些明显的缺陷、毛病的事物。相当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的事物
7、。相当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3.5 3.5 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的辨识 预先危害分析(预先危害分析(PHA)事故后果分析事故后果分析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故障树分析(FTA)管理疏忽和危险树(管理疏忽和危险树(MORT)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3.6 3.6 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a)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b)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c)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
8、险性质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d)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四、四、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控制p 消除危险源消除危险源p 限制能量或减少危险物质量限制能量或减少危险物质量p 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4.1 4.1 消除危险源消除危险源 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通过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通过改变高危险性能量的生产工艺、技术、设改变高危险性能量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重新设计选择新的结构形式或合适的备,重新设计选择新的结构形式或合适的原材料来彻底消除某种危险源。原材料来彻底消除某种危险源。如:道路立体交叉,防止
9、撞车;不如:道路立体交叉,防止撞车;不燃性材料代替可燃性材料,防止火灾。燃性材料代替可燃性材料,防止火灾。4.2 4.2 限制能量或减少危险物质量限制能量或减少危险物质量l 减少能量或减少危险物质的数量,如低压减少能量或减少危险物质的数量,如低压 防触电防触电 l 防止能量蓄积,避免能量意外突然释放防止能量蓄积,避免能量意外突然释放 如金属或导电涂层防静电蓄积如金属或导电涂层防静电蓄积 l 安全地释放能量,如安装避雷保护装置安全地释放能量,如安装避雷保护装置 l 采用连锁方式,如必须双手控制采用连锁方式,如必须双手控制 4.3 4.3 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10、隔离:远离、封闭和缓冲三种隔离:远离、封闭和缓冲三种 个体防护个体防护 1)危险的作业)危险的作业 2)进入危险区域)进入危险区域 3)事故发生的应急救援)事故发生的应急救援 薄弱环节:如锅炉的易熔塞、电路的熔断器薄弱环节:如锅炉的易熔塞、电路的熔断器 避难与救援:如设置避难空间、安全出口等避难与救援:如设置避难空间、安全出口等第二章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 了解理论发展阶段,强化了解理论发展阶段,强化安全意识,增强理论基础。安全意识,增强理论基础。一、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一、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三个典型的理论:三个典型的理论:1)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频发倾向论 2)能量意外释
11、放论)能量意外释放论 3)系统安全论)系统安全论二、事故频发倾向论二、事故频发倾向论p 事故频发倾向事故频发倾向p 事故遭遇倾向事故遭遇倾向p 关于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关于事故频发倾向理论2.1 事故频发倾向事故频发倾向 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的、个人的内在倾向。2.2 事故遭遇倾向事故遭遇倾向 是指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条件下容是指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条件下容易放生事故的倾向。易放生事故的倾向。结论:结论:“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频发倾向论”休矣!休矣!因为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存在!因为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存在!三、事故因果论三、事故因果论p 因果继承
12、原理因果继承原理p 事故因果类型事故因果类型p 起因物和施害物起因物和施害物p 事故因果连锁论事故因果连锁论 3.1 因果继承原理因果继承原理直接原因:直接原因:1)物的原因设备、物料、环)物的原因设备、物料、环境等的不安全状态境等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间接原因:技术、教育、管理间接原因:技术、教育、管理 身体、精神、社会及历史原因身体、精神、社会及历史原因l 集中型集中型l 连锁型连锁型l 复合型复合型3.2 事故因果类型事故因果类型3.3 事故因果连锁论事故因果连锁论 人的伤亡发生是事故的结果,而事故发生的人的伤亡发生是事故的结果,而事故发生的原因
13、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因为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因为人的缺点造成的,而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人的缺点造成的,而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先天遗传造成的。这就是因果连锁境诱发或先天遗传造成的。这就是因果连锁理论。理论。四、管理失误论四、管理失误论p 博得的事故因果链锁博得的事故因果链锁p 亚当斯的事故因果链锁亚当斯的事故因果链锁p 以管理失误为主的事故模型以管理失误为主的事故模型4.1 博得的事故因果链锁博得的事故因果链锁 控制不足控制不足管理管理 基本原因基本原因起源论起源论 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征兆征
14、兆 事故事故接触接触 伤害伤害损坏、损失损坏、损失4.2 亚当斯的事故因果链锁亚当斯的事故因果链锁 理论核心:理论核心:对现场失误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对现场失误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及生究。认为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及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状态,是管理失产作业中的不安全状态,是管理失误造成的。误造成的。第三章第三章 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一一现代管理科学原理现代管理科学原理二二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三三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目标管理四四安全决策安全决策一、现代管理科学原理一、现代管理科学原理p 系统原理系统原理p 整分合原理整分合原理p 反馈原理反馈原理p 封闭原理封闭原理p 弹
15、性原理弹性原理p 能级原理能级原理p 以人为本原理以人为本原理p 动力原理动力原理1.1 系统原理系统原理 目的性目的性 整体性整体性 层次性层次性 相关性相关性 综合性综合性 环境适应性环境适应性六个特征六个特征主要特征主要特征1.2 整分合原理整分合原理 原理核心:原理核心:整体把握整体把握 科学分解科学分解 组织综合组织综合1.3 反馈原理反馈原理1)控制反馈)控制反馈 l 前期反馈前期反馈l 中间反馈中间反馈l 最后反馈最后反馈 l 正反馈正反馈l 负反馈负反馈 2)效应反馈)效应反馈1.4 封闭原理封闭原理 是指任何一个系统管理手段必须是指任何一个系统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
16、路,才能形成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才能自如地吸收、有效的管理运动,才能自如地吸收、加工和做功。加工和做功。1 1)从后果评估出发的方法封闭)从后果评估出发的方法封闭2 2)从各种后果中寻踪追迹的方法封闭)从各种后果中寻踪追迹的方法封闭 1.5 弹性原理弹性原理 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及时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及时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才能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才能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1 1)局部弹性)局部弹性2 2)整体弹性)整体弹性1.6 能级原理能级原理l 管理能级必须分层次管理能级必须分层次l 不同能级表现不同的权力、物质不同
17、能级表现不同的权力、物质 利益和精神荣誉利益和精神荣誉l 各类能级动态对应各类能级动态对应经营层决策经营层决策管理层管理层执行层执行层操作层操作层1.7 以人为本原理以人为本原理 是指各项管理活动都应该以人为是指各项管理活动都应该以人为本,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型本,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型为根本。为根本。1.8 动力原理动力原理三种动力:三种动力:l 物质动力根本动力物质动力根本动力l 精神动力可成为决定性动力精神动力可成为决定性动力l 信息动力前进的动力信息动力前进的动力二、系统整体性原理二、系统整体性原理p 系统的定义和分类系统的定义和分类p 系统工程的概念和内容系统工程的概念和
18、内容p 系统管理系统管理p 系统总体性原理系统总体性原理p 人人机机材料材料环境系统环境系统2.1 系统的定义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具有许多元素,各元素都具系统是具有许多元素,各元素都具有一定的任务、一定目的,且具有时间有一定的任务、一定目的,且具有时间性、动态性的程序。性、动态性的程序。特点:特点:系统存在于运动之中,是及其系统存在于运动之中,是及其复杂的研究对象。复杂的研究对象。2.2 系统的分类系统的分类p按物质运动发展阶段分:按物质运动发展阶段分:无机、有机和人类社会系统无机、有机和人类社会系统p 按系统形式分:大型、中型、小型系统按系统形式分:大型、中型、小型系统p 按所处环境性质分:封
19、闭和开放系统按所处环境性质分:封闭和开放系统p 按变化状态分:稳定和不稳定系统按变化状态分:稳定和不稳定系统p 按规律分:必然和随机系统按规律分:必然和随机系统2.3 系统工程的概念和内容系统工程的概念和内容概念:包括系统和工程两方面,就是用系统的概念:包括系统和工程两方面,就是用系统的 观点和方法去解决工程问题。观点和方法去解决工程问题。内容:系统分析或系统方法的基本思想和从实内容:系统分析或系统方法的基本思想和从实 际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程序体系。际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程序体系。系统工程的程序:系统工程的程序:1)开发阶段)开发阶段 2)制作阶段)制作阶段 3)运用阶段)运用阶段2.4 系统管理组
20、成系统管理组成人人 积极性积极性物资材料、能源、半成品和成品物资材料、能源、半成品和成品设备设备机械、电器、动力、运输、工具、仪器仪表机械、电器、动力、运输、工具、仪器仪表资金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资金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任务项目、指标、合同任务项目、指标、合同信息信息原始记录、统计资料、情报、技术规范原始记录、统计资料、情报、技术规范 图纸报表、规章制度图纸报表、规章制度2.5 系统管理的结构系统管理的结构u静态结构:静态结构:水平系统水平系统(四个分系统)生产职能、(四个分系统)生产职能、销售职能、财务职能、人力职能销售职能、财务职能、人力职能 垂直系统垂直系统(三个层次)最高管理层、(三个层次
21、)最高管理层、中级管理层和基层中级管理层和基层u动态结构:动态结构:三个阶段计划、执行、控制三个阶段计划、执行、控制2.6 系统管理的组织原则系统管理的组织原则 系统原则系统原则 分工原则分工原则 能力原则能力原则 控制广度原则控制广度原则 目标单一原则目标单一原则 反馈原则反馈原则 精简原则精简原则 民主原则民主原则2.7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 目标性目标性 边界性边界性 集合性集合性 有机性有机性 层次性层次性 调节性调节性 适应性适应性三、安全目标管理三、安全目标管理p 目标管理的内容目标管理的内容p 安全目标的确定安全目标的确定p 安全目标管理重在发现安全问题安全目标管理重在发
22、现安全问题p 安全目标管理的几个认识问题安全目标管理的几个认识问题p 做好安全目标管理的注意事项做好安全目标管理的注意事项3.1 目标管理的内容目标管理的内容A.目标体系的制定目标体系的制定B.目标的实施阶段目标的实施阶段C.成果的评价阶段成果的评价阶段3.2 安全目标的确定安全目标的确定l 根据可接受的个人或集体危险来根据可接受的个人或集体危险来 确定安全目标确定安全目标l 根据经济性确定安全目标根据经济性确定安全目标l 根据事故统计确定安全目标根据事故统计确定安全目标3.3 安全目标管理重在发现安全问题安全目标管理重在发现安全问题1)安全问题的范畴:事后追查型和)安全问题的范畴:事后追查型
23、和 预期目标性预期目标性2)及早确定安全目标,防患于未然)及早确定安全目标,防患于未然3)具体的拟定安全目标)具体的拟定安全目标4)安全目标体系及内容)安全目标体系及内容目标设定的依据:目标设定的依据:法规、规划及经济条件等法规、规划及经济条件等目标设定的内容:目标设定的内容:包括目标和保证措施包括目标和保证措施3.4 安全目标管理的几个认识问题安全目标管理的几个认识问题 作业时间的长短与问题的轻重无关作业时间的长短与问题的轻重无关 不忽视未发生过事故的对象不忽视未发生过事故的对象 问题系统化问题系统化四、安全决策四、安全决策p 决策技术概述决策技术概述p 安全决策的制定方法安全决策的制定方法
24、p 安全决策解决问题的步骤安全决策解决问题的步骤p 安全决策程序安全决策程序p 安全决策表和价值工程决策法安全决策表和价值工程决策法4.1 安全决策概述安全决策概述概念的三种解释:概念的三种解释:1)广义理解为一个过程)广义理解为一个过程 2)狭义行动方案的最后选择)狭义行动方案的最后选择 3)最狭义)最狭义不确定条件下的方案选择不确定条件下的方案选择4.1 安全决策概述安全决策概述 决策的特征:决策的特征:目标性、指导性、创造性、优化性、选优性目标性、指导性、创造性、优化性、选优性 科学决策:科学决策:科学基础上的决策科学基础上的决策 决策的原则:决策的原则:经济性、可行性、针对性、弹性、先
25、进性等经济性、可行性、针对性、弹性、先进性等 决策的程序:决策的程序:发现问题、建立目标、调研预测、拟定方案发现问题、建立目标、调研预测、拟定方案 分析评估、优化方案、试验实证、普遍实施分析评估、优化方案、试验实证、普遍实施4.2 安全决策的制定方法安全决策的制定方法 安全决策的内容安全决策的内容 安全管理决策的层次安全管理决策的层次 解决问题的周期解决问题的周期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组织内选择问题及选择时采用的标准组织内选择问题及选择时采用的标准4.3 安全决策解决问题的步骤安全决策解决问题的步骤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事后追查性问题的解决步骤事后追查性问题的解决步骤 预期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