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初中物理教师培训结合课堂教学改革谈使用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体会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685171
  • 上传时间:2022-10-03
  • 格式:PPTX
  • 页数:62
  • 大小:592.2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物理教师培训结合课堂教学改革谈使用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体会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初中 物理 教师 培训 结合 课堂教学 改革 使用 沪科版 教材 体会 课件 下载 _教研教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1从以下七个方面向大家进行汇报一、在一、在“糟糕糟糕”中起步中起步二、在二、在“困惑困惑”中成长中成长三、在三、在“误区误区”中改进中改进四、在锻炼中长熟四、在锻炼中长熟展示我区物理教师三节探究课展示我区物理教师三节探究课、两节新旧课比较、及取得成绩、两节新旧课比较、及取得成绩五、学生如何提出问题五、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六、对探究教学的几点建议六、对探究教学的几点建议七、课改中使用新教材遇到的困难七、课改中使用新教材遇到的困难2一、在“糟糕”中起步1、市、区各级培训。、市、区各级培训。2、起步、起步3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目的定位4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2、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5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科学探究贯穿,多种教学方式融合注重学科渗透,体现课程时代性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 注重学生发展,体现课程目标 注重基础性和可操作性6二、在“困惑”中成长(一)困惑:1、我教了多年的物理,今天反而感到不会 教了。2、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听自己的课。3、一个问题,教师讲了好几遍,学生还 是不会。7(二)原因及对策:原因:教师对新教材感到难以适应。新教材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跟旧教材不同。“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的问题。对策: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身心蹲下去,与学生真心沟通

    3、,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8三、在“误区”中改进(一)误区:1、探究学习流于形式。2、过于追求教学的情景化。3、教师在课堂上不敢讲。4、课堂教学表面热闹。5、教学过程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9(二)、对策:1、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是要素而不是七个环 节,也不应该理解成程序。2、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3、恰当的运用教学情景。4、课堂上应该讲什么。5、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的“辅助”,而不是“主宰”。10四:在锻炼中成长 经过了经过了“困惑困惑”,走出了,走出了“误区误区”,我区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我区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局面。局面。下面是我区物理教师执教的三节课和下面是我区物理教师执教的三节

    4、课和两节课的新旧课的比较。两节课的新旧课的比较。(一)科学探究:摩擦力(一)科学探究:摩擦力 1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先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播放人和马在冰面先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播放人和马在冰面上滑倒的录像;然后在拧紧的瓶盖上涂上润滑上滑倒的录像;然后在拧紧的瓶盖上涂上润滑油,让班上力气较大的学生拧油,让班上力气较大的学生拧(学生不容易拧学生不容易拧开开);再用细线拴住重物,让学生不打绳结,;再用细线拴住重物,让学生不打绳结,而将重物挂在木棍上。学生从这些实践活动中而将重物挂在木棍上。学生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人在冰面上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人在冰面上容易滑倒容

    5、易滑倒?为什么涂上润滑油的瓶盖不容易打为什么涂上润滑油的瓶盖不容易打开开?为什么拴有重物的绳子在木棍上绕几圈就为什么拴有重物的绳子在木棍上绕几圈就能挂住等问题,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挂住等问题,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然后让学生大胆猜想,摩擦力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大胆猜想,摩擦力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12学生猜想 有的说与速度的快慢有关,有的说与面积有关,有的说与重有的说与速度的快慢有关,有的说与面积有关,有的说与重力有关,有的说与质量有关,有的说与运动方式有关,有的力有关,有的说与质量有关,有的说与运动方式有关,有的说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等等。说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等等。根据学生

    6、的猜想,可进行合并或删减,如可将重力和质量合根据学生的猜想,可进行合并或删减,如可将重力和质量合为压力;速度和运动方式合为速度。在课堂上可让学生研究为压力;速度和运动方式合为速度。在课堂上可让学生研究其中的四个猜想: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压力大小、接触面其中的四个猜想: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压力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及接触面粗糙程度与滑动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关系?积的大小及接触面粗糙程度与滑动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确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确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究13归纳猜想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作如下猜想:猜想A:

    7、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有关;猜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猜想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该同学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方案:14探究摩擦力实验装置15探究实验步骤1:把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图甲)步骤 2:在长方体木块上放砝码(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砝码与木块一起沿直线匀速运动,比较步骤2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大小;

    8、步骤3:在水平长木板上铺一层棉布,把木块平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图丙),比较步骤3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大小;步骤4:把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速度大于步骤1运动的速度)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步骤1两次弹簧秤读书比较。16归纳结论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探究得出结论。选几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探究得出结论。选几组在全班交流,进行评估、进一步完善组在全班交流,进行评估、进一步完善、修改实验方案。、修改实验方案。17辩论问题、得到新知 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归纳总结后进行巩固练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归纳总结后进行巩固练习

    9、。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有摩擦力好习。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有摩擦力好?还还是没有摩擦力好是没有摩擦力好?根据学生回答,将学生分为根据学生回答,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正反两方(正方:有摩擦力好,反方:没有摩正方:有摩擦力好,反方:没有摩擦力好擦力好),进行辩论,举例说明自己观点,让,进行辩论,举例说明自己观点,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分学生在辩论中明白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分析问题,摩擦力既有利,又有弊。学生为二分析问题,摩擦力既有利,又有弊。学生通过讨论就会明白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通过讨论就会明白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再通过播放课前的录像,学生能很轻松说出怎再通过播放

    10、课前的录像,学生能很轻松说出怎样增大、减小摩擦力。样增大、减小摩擦力。18应用结论、拓展深化 根据报刊上的一条消息给学生这样一个根据报刊上的一条消息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有一段有坡度且转弯山区公路常问题:有一段有坡度且转弯山区公路常出交通事故。假若你是一名道路建筑工出交通事故。假若你是一名道路建筑工程师,请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提出解决程师,请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非常感兴趣,纷纷举问题的方案。学生非常感兴趣,纷纷举手发表意见,有的学生说建一个警示牌手发表意见,有的学生说建一个警示牌,有的学生说把路修直,有的学生说在,有的学生说把路修直,有的学生说在水泥路上刻上一道道横线增大粗糙

    11、程度水泥路上刻上一道道横线增大粗糙程度,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给予充分肯定。,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给予充分肯定。19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评价语言多样化,激发学生探索的求老师评价语言多样化,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热情。本节课中教师在评价时用了本节课中教师在评价时用了“你的想你的想法有新意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设想你还有什么新设想”“把你的观点说出把你的观点说出来让大家分享来让大家分享”等。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等。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要给予鼓励,“你考虑到这方面因素,你你考虑

    12、到这方面因素,你再想想有无其它的影响因素呢?再想想有无其它的影响因素呢?”,这样,这样既不伤学生自尊心,学生又容易接受。既不伤学生自尊心,学生又容易接受。20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2、鼓励哪些频频举手的同学。、鼓励哪些频频举手的同学。学生也在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教师的引导下,用“我觉得我觉得”、“我认我认为为”、“我反对我反对”、“我发现我发现”这样这样的语言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几次的语言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几次都举手且解答正确的同学,教师则用都举手且解答正确的同学,教师则用“让给别人回答,请你做裁判,好吗?让给别人回答,请你做裁判,好吗?”课改实施三年来,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课改实施三年来

    13、,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评价方式,师生普遍反映很好,师生关评价方式,师生普遍反映很好,师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融洽系得到了进一步融洽。21 (二)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提出问题:我们每天都要使用的镜子,物理学中把它叫平面镜。我们在照镜子的时候,能够在镜子里清晰地看到自己,镜中那个“自己”就叫做“像”。那么,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22提出猜想与假设师: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平面镜,仔细观察物与像 有什么特点,像、物与平面镜之间的位置关系怎样?生:像与物在平面镜的两侧,像与物完全一样的。生:物运动,像也运动。师:很好,有同学说像随着物的运动而运动,那么,这样的运动满足什么规律呢?比如,当物靠近平面镜时

    14、,像是靠近还是远离平面镜呢?当物远离平面镜时,情况又如何?生:物靠近,像也靠近;物远离,像也远离。师:很好,也就是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随着物到像距离的减小而减小,增大而增大。那么,你们的进一步猜想是23生: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是相等的。师:很好,我们就来验证这个猜想是否正确。有时学生提出的猜想比较随意、生活化,教师可通过师生对话,共同论,以及在关键时加以引导,使学生提出的猜想更加科学化、模型化以便于下一步探究活动的展开。当然,在探究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白猜想虽然是一种假设,但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观察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猜想来的。24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师:我们来设计实验验证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

    15、离是否相等。请大家前后4人一组,具体设计实验方案。经过几分钟讨论,许多组的同学会想到用直尺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但又发现像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无法进行实际的测量比较,只能靠视觉进行判断。要设计出教材中给出的较完善的实验方案对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让学生去尝试设计探究方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去体会探究过程,并体会平面化所成的像是虚像。25师:平面镜所成的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通过平面镜而形成的,这样形成的像叫虚像。师:在设计方案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距离的含义是什么,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指的是哪一段?生:距离是垂直距离,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指的是蜡烛到平面镜的垂直线段。师:我们观察到平面镜的后壁是

    16、不透光的,怎样能观察到像又能看到镜后的物体呢?大家观察一下窗户上的玻璃板,你们有什么想法?生:我们组认为要测定物与像的距离,最关键的是把像的位置找到。于是,我们想到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使其成像,透过玻璃板把第二支蜡烛放在与第一支蜡烛的像重合的位置上,这样第二支蜡纸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最后我们用粉笔把物与像的标记记下来,用直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26师:玻璃板的位置需要确定吗?生:需要,可事先在桌子上画一条线,在做实验时就将玻璃板放在这条线上。师:这个想法很好,但是粉笔记号会不会很容易被抹掉,或者在测量的时候变得模糊呢?生:可以用白纸。先在白纸上画一条线,将玻璃板放在线的位置上,然

    17、后把蜡烛放在白纸上进行实验,这样就可以用笔标出物与像的位置,既准确又方便。27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每个学生是否都积极参与,及时为学生答疑或提供帮助,必要时也可参与到学生小组活动中去。最后,每位同学可以结合自己的探究过程,完成探究报告。其实就是对整个探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总结和反思,也能对方案进一步完善。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尝试,另一方面针对学生设计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走向成功。28 (三)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提出问题:自然界的物质多种多样,有的貌似相象,但实质并不相同。课的一开始向学生展示一些貌似相同,实质不同的物质,并让

    18、他们区别,进而引出“怎样识别物质”这个问题。29寻找方法 取体积相同的一杯水和一杯煤油,让学生观察猜想,那一杯质量多,接着将装水的杯和装油的杯分别置于天平的左右盘上,验证学生的猜想。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不同物质,取相同体积,用比较它们质量的方法能否识别物质?如果这种方法可行,那么,必须作哪些假设为前提。30 (1)同一种物质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所含质量是不变的,即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或者说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2)不同种物质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所含质量是不同的。31 4、验证猜想和假设如果上述两种猜想与假设成立,那么,用测算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之间比值的方法就可以识别物质。

    19、32取水、铁、铝、铜四种不同物质作研究对象,要求探究每种物质均要有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收集所研究对象的质量、体积以及质量与体积之间比值的数据,并向全班同学汇报。通过对收集的全班各小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以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的正确性。33(四)牛顿第一定律(新旧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将会发生什么情况?用生活现象让学生进入物理世界充分暴露他们的前概念有力才有运动的朴素观点是学生学习的前概念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时,在不同平面(玻璃、毛巾、棉布)上前进的距离

    20、介绍伽利略的观点学生针对两种不同观点讨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引起学生认知冲突34 牛顿第一定律(新旧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小车的运动远近和平面上的物体不同有关,摩擦力越大,距离越短”学生实验探究出牛顿第一学生实验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定律分组实验,论证、分析出理想的牛顿第一定律认识“控制变量法,推理法”介绍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介绍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得出的结论突出理想化实验和推理方法发现,表述,交流牛顿第发现,表述,交流牛顿第一定律一定律用理想的牛顿第一定律看身边的世界(应用)教师讲述牛顿第一定律教师讲述牛顿第一定律反复几

    21、次,让学生读几遍,最后再总结一下。35 传统教学始终是教师的舞台,虽然它已经突破了“灌输”的套路,但还是带有明显“讲授接受”的痕迹,即使该教学方法已经进入了启发式教学。由于教师一开始就采用复习提问的方式,接着又相当主动地提出问题“有力是否就有运动”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只需要用“是”和“不是”回答,就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内容。36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在知识与技能上的要求是“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而科学探究对本节的要求则是让学生学会“分析与论证”的技能对实验数据及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比较,因果推理等,从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中归纳出科学规律。并且对探究结果进行解释。37 学生几乎没有机会

    22、自己去发现牛顿第一定律,虽然教师能够比较有逻辑地将牛顿第一定律表述给他们,能够让他们心悦诚服。但是这种记忆痕迹是很微弱的,因为听只能够认识、看只能够记忆而做才能够理解,对新、旧知识的重新建构才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法宝。(五)光的反射定律的三种教学比较38 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1教学方式教学方式2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物体射入我们眼睛和物体射入我们眼睛和光来源有什么不同?光来源有什么不同?物体表面能反射光物体表面能反射光播放关于播放关于“光污染光污染”的的 对话展示美丽对话展示美丽的光反射现象的光反射现象活动:活动:打到黑板上的光打到黑板上的光斑,不动光源怎

    23、样斑,不动光源怎样使它照到投影幕上使它照到投影幕上?操作课本实验操作课本实验介绍试验装置,介绍试验装置,说明各部分作用说明各部分作用辨别光的反射现象辨别光的反射现象如介绍课本上图如介绍课本上图4-6 镜面反射现象、用镜镜面反射现象、用镜面反射光源的光,照面反射光源的光,照在墙壁上形成光斑、在墙壁上形成光斑、展示反射图片、展示展示反射图片、展示平面镜成像、展示三平面镜成像、展示三棱镜中的万花筒。棱镜中的万花筒。用图形描述光的反射用图形描述光的反射现象现象39传统授课方式传统授课方式让学生观察反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与入射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光线的关系学生读数,记学生读数,记录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

    24、光的反射定律11.为什么要探究光的反射定律2.介绍与光的反射有关的物理名词3.引导学生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介绍器材(4人/组),指导学生使用猜想光的反射规律,讨论实验计划组织并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光的反射定律2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反、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方向?2.学生相互讨论,制定探究计划 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器材进行试验,收集数据教师边画图边教师边画图边讲解,用光路讲解,用光路图介绍名词图介绍名词学生汇报实验结论学生汇报实验结论教师引导学生表述实验结论学生得出反射定律教师引导学生表述实验结论学生得出反射定律引导学生总结反射定律教师总结巩固

    25、练习演示光路可逆学生练习,熟悉定律和作图例题复习例题复习标准要求: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40 很多的教师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时候都会抱怨,如果象教学方式1那样让学生分组实验并不现实,因为实验仪器的确有限,其实教学方式2就缓解了这样的矛盾,让学生通过思考、制定探究计划,和别人实验的比较去发现定律其实也是一种探究的方法。41 这三种教学方法其实都可以达到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定律的要求,不过传统教学方法则忽略了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环节,如果仅仅从知识点的角度说第一种教学法能够更迅速地让学生获取,但是从让学生去体验物理规律发现的过程来说,后两种教学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42五、如何培养学生

    26、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 陶圣之先生说过“问题千千万,关键在一问”提出新的问题,或者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会导致新的发现。(一)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创设解决问题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43 物理探究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下列途径来设计和创设问题情境:1、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2、利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的、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来设计问题情境;443、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直观手段来设计问题情境;4、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低级

    27、知识与高级知识的联系处来设计问题情境;5、通过对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的比较来形成问题情境;6、通过科学史故事、民俗典故等设置问题情境。45(二)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1、从教师创造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 教师给出相对开放的问题,实际是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希望学生沿着教师给出的思维方向去提出的探究任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让学生在此问题指引下去讨论、猜想、推测,最后把问题集中在电流强度和电磁铁线圈的匝数上,进而提出更具体的问题:怎样测量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怎样改变和测量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怎样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462、从物理实验中提出问题 在浮力实验中,把重物吊挂在弹簧秤下,放入水中,弹簧

    28、秤读数会变小,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提出的问题有“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是谁提供了 浮力?方向如何?自己在水中的浮力会是多大?自己用多大的救生圈在水中会是安全的?氢气球会升空是浮力的作用吗?谁提供了浮力?为什么充有空气的气球不会升空?473、从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 当所学知识与实际的感知经验出现混淆、矛盾时会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功、功率、机械效率之后,对这三个物理量大小关系的认识上容易模糊不清,从而会提出问题:做功多,功率就大?机械效率就高?体重不同的6人或4人组成的小组共同进行,每人搬4块砖,从一楼搬到4楼,记录快慢名次。然后计算每个人的功、功率、机械效率。484、从变换物理问题的条件中提出问题 同

    29、一物理问题,往往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结果。如水在海平面上的沸点是100C,在高山上的沸点是多少呢?495、从“追因求果”中提出问题 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遇事多问“为什么”,运用“追因求果”的方式提出问题,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出问题的途径。为什么我们乘车时会看到远处的太阳向前走而近处的树木却向后退?为什么眼睛能够看到东西?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机油落在水面上为什么会出现五颜六色。506、从类比联想中提出问题 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假设,利用这种类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提出物理问题也时一个很好的途径。运动的快慢引入速度,做功的

    30、快慢的引入功率等。51六、对探究教学的几点建议(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教学的环境。(二)、需要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以促使他们转变教学观念。52(三)、探究教学的总体安排应有一定的梯度。首先,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在初中低年级,主要安排一些观察、测量、绘制图表、制作、通过报刊、网络等收集和处理数据等简单的探究活动,以及一些科学史上的探究范例,以训练学生进行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并了解探究的基本过程;在低年级后期及中年级的开始,可以安排一些部分探究和指导性探究,甚至单因素的完全探究,以重点训练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简单的实验等收集数据、解释数据、提出假设、

    31、作出结论等综合性的探究技能,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内涵。53其次,活动的数量也应考虑有少到多,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逐步适应过程,切忌搞“一刀切”。在学生对探究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就可以安排有关控制变量、建立模型、设计实验等难度较大的活动,包括完全的和开放型的探究,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54 (四)作业题也发生了变化:1、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用一个圆柱形玻璃杯、一块厚海棉和水,就可做不少实验,请你写出其中两个,说明实验方法及研究的问题。实验一:_实验二:_55 2、“铅球是用纯铅制成的吗”?体育课后同学们提出了疑问。请你设计一种鉴别方法来探究这一问题。(假设铅球

    32、实心的)(1)写出所需的实验器材:(2)简要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56 3、小王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次数1234567h(厘米)024681012F(N)6.756.255.755.254.754.254.25(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_N,第四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N;(2)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_;(3)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_;(4)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

    33、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57 小宇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的吸热本领,他做了如下的实验:小宇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的吸热本领,他做了如下的实验:将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牛奶瓶中,用白纸和黑将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牛奶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子包起来纸分别将瓶子包起来(如图如图),然后将两个瓶子放在太阳光下,每,然后将两个瓶子放在太阳光下,每隔隔3分钟测一测瓶中水的温度。分钟测一测瓶中水的温度。经过半个小时的实验,小宇得到的两瓶中的水温变化情况经过半个小时的实验,小宇得到的两瓶中的水温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如下表所示:日照时间日照时间(分分)0 3 6 9

    34、12 15 18 21 24 27 30 白纸瓶水温白纸瓶水温(oC)23 24 25 25 26 27 27 28 29 29 30 黑纸瓶水温黑纸瓶水温(oC)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小宇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小宇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58(五)取得成绩(五)取得成绩 通过广大物理教师的努力,今年我区的中考物理取得了近五年来中考的最好成绩。参加考试学生平均分49.2分(满分70分),满分学生占中考学生数的12%,优秀率为46%,在课堂教学方面,在07年市能手评选中,我区的选手课堂教学成绩全市第一名。59七、

    35、使用新教材中遇到的困难七、使用新教材中遇到的困难 1、教师的观念和角色转变慢。、教师的观念和角色转变慢。2、教育部门对初中物理新教材的培训不够。、教育部门对初中物理新教材的培训不够。3、课堂上师生互动难度大。、课堂上师生互动难度大。4、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材料少。、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材料少。5、学校领导对新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重视程、学校领导对新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重视程度不够。度不够。60 虽然虽然“沪科版沪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很好的初中物理新教材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但教材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但教材使用过程中还发现,教材设计的活动多使用过程中还发现,教材设计的活动

    36、多与学校实验室原有的器材不配套存在矛与学校实验室原有的器材不配套存在矛盾,教师组织的探究实验计划难以实施盾,教师组织的探究实验计划难以实施。尽管教材提倡简易实验,但从教学实。尽管教材提倡简易实验,但从教学实际看,教师的教学负担重,缺少准备时际看,教师的教学负担重,缺少准备时间和精力,同时,学校实验器材短缺,间和精力,同时,学校实验器材短缺,制约了课改前进的步伐。制约了课改前进的步伐。61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和初中物理新教材总之,课堂教学改革和初中物理新教材的使用都还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教材的使用都还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教材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材与考试之间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材与考试之间都需要磨合。只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都需要磨合。只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教材和处理好使用新教材中出正确认识教材和处理好使用新教材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教材编辑部、出版社、现的问题。加强教材编辑部、出版社、教育部门对初中物理新教材的各级培训教育部门对初中物理新教材的各级培训,并使培训交流研讨经常化、制度化,并使培训交流研讨经常化、制度化,必将不断提高物理教师必将不断提高物理教师 对新教材的驾驭对新教材的驾驭能力,提高物理教师的上课实有水平,能力,提高物理教师的上课实有水平,大面积提高物理成绩。大面积提高物理成绩。62 敬请指导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初中物理教师培训结合课堂教学改革谈使用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体会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8517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