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历史(解析版).docx

  • 上传人(卖家):LY520
  • 文档编号:368369
  • 上传时间:2020-03-14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5.2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历史(解析版).docx》由用户(LY52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7 河北省 衡水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小二调 考试 历史 解析 下载 _考试试卷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教育资源分享店铺 网址:https:/ 微信号:kingcsa333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48题1春秋大事表记载了大量“弑君”、“黜君”事件,到了战国时期这种现象已较为罕见。材料反映战国时期A.诸侯国推行了郡县制度B.政治局面相对稳定C.中央集权有了较大发展D.社会矛盾逐渐缓和【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战国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故无法得出A项的结论;B、D两项的表述均与战国时期诸侯争霸频繁,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弑君、黜君事件,到了战国时

    2、期已较为罕见”表明战国时,君主的权威得到加强,即中央集权有了较大发展,故选C。 2据春秋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国与国间种种来往,仍多少遵守着周公所定封建制度下的礼文来维系。此种礼文,在当时乃为霸业所屏(凭)。这表明当时A.周礼具有国与国交往公法的性质B.周礼对诸侯国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C.周礼已沦为各国玩弄权术的工具D.尊崇周礼是诸侯国称霸的决定因素【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B项的表述与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遭到破坏的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春秋时期,国与国间种种来往,仍多少遵守着周礼文来维系”

    3、不符,故排除;D项中的“决定因素”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春秋时期,国与国间种种来往,仍多少遵守着周.礼”表明周礼在春秋时期仍具有国与国交往公法的性质,故选A。 3“至迟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末年,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材料反映出A.“人民”以与周王室联姻为荣B.分封制疏远了同族同宗的关系C.王畿内的人比诸侯国的地位高D.宗法制把王庶子的后裔逐步推向社会下层【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分封制的局限性及王畿内与诸侯国内的人民间的地位的比较,故无法得出B、C两项的结论;由题目中的信息“公元前七世

    4、纪.人民.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可知当时的人们以自己与周王室有血缘关系而自豪,故A项中的“与周王室联姻为荣”的表述过于缩小“自豪”的对象的范围。该现象表明西周的宗法制把周天子的庶子的后裔逐步推向社会下层。故选D。 4春秋时期的周襄王说“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材料中所说周朝A.王室力量雄厚B.四方诸侯雄起C.实现天下一统D.王权依托神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可知,周襄王认为周天子拥有天

    5、下,各地都来臣服,分封各地诸侯,使他们有自己的地盘,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诸侯雄起的问题,故B项错误;到秦朝始皇时才实现天下一统,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王权依托神权,该选项是属于对材料的误读,故D项错误。 5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自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这反映了周以后A.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B.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C.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D.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题目中未涉及天命思想对血缘宗族关系的强化及“家”与“国”之间的紧密结合,故无法得出A、

    6、C两项的结论;西周属于奴隶社会,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周天子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体现了古代中国的统治者通过关注人民的利益来维护统治,这表明天命观逐渐与现实需要相结合,即被赋予实际内容,故选D。 6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A.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B.实行宽松商业政策C.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7、诸侯争霸,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其主要目的是为其称霸服务的,即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故本题选A项;B项为政策,非目的,故不选B项;C项不是主要目的,故不选;题干中商业为民间商业发展,故不选D。 7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商鞅变法的影响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D.“休养生息”政策推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及兵役的沉重,故无法得出A、C两项的结论;D项发生于西汉初年,晚于题目中的时

    8、间“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秦人分居自立门户”反映了商鞅变法期间,在社会习俗方面,禁止父子兄弟同居,刺激了小农户数量的增加及其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故选B。 8西周时期,各王国都城的道路宽度、城隅高度、城门数量、城邑规模、规划形制等,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得谮越。以规模而论,诸侯只能建立一个国都,其大小亦依爵位高低而定:周王城方九里,公七里,侯五里,男三里。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说明各诸侯国经济实力不平衡B.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西周时期确定了完备的都城建设规划【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调用知识解

    9、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时间是“西周时期”,结合都城的边长可知,从上到下的都城边长呈现递减的趋势,这说明西周实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故C项正确。 9下列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召公爽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A.B.C.D.【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相关史料的能力。两项均属于王族,两项分别属于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故由设问要求“属于同一类受

    10、封对象的是”即可排除A、B、D三项,故选C。 10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gu),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簋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该文物的出土,一定程度上说明A.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B.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C.西周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D.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准确完整地概括并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簋底所铸铭文中对武王伐纣的描述可知,武王伐纣有确切的史实依据,故选A

    11、项。材料中仅提及武王赐簋给利,但并未提及周代的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排除B项;材料中未提及神权色彩,排除C项;周王赏赐礼器是为纪念,而不是为了强化宗法制度,排除D项。 11周礼考工记载:“矢人为矢,鍭矢,参分。茀矢,参分一在前,二在后。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杀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参分其长,而杀其一。五分其长,而羽其一。以其笴厚为之羽深。”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精细,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题目中未涉及生产的多样化、分工细致和产量庞大,故无法得

    12、出B、C、D三项的结论;题目中西周时期的官营手工业将“矢”按照不同的用途分为“鍭矢”、“茀矢”、“兵矢”、“田矢”和“杀矢”,且有不同的生产标准的现象,这体现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技术精细和生产标准化的特点,故选A。 12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A.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C.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由材料信息可知,长辈居住在正房,台基较高,晚辈居住在厢房,台基较矮,这说

    13、明当时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差别,反映出宗法制下严格的等级观念,故答案为C。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谐的家庭气氛、男尊女卑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B、D三项排除。 13“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这一现象说明A.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B.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C.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D.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等级观念【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相关史料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宗法制对分封制和家族内部等级观念的形成的影响,故无法得出A、D两项的结论;题

    14、目中的信息“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则由有谱之力也”体现了西周时期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宗法制在维系家族亲情方面的重要性,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C项,故选B。 14诗经大雅荡载: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这主要说明A.文王意在寻找周代商的合理依据B.先秦时期已注重历史借鉴功能C.历史传承应与现实政治统治结合D.历代王朝都汲取前朝灭亡教训【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题目中未涉及对王朝更迭现象的合理性的解释及历史传承与现实政治统治间的结合,故无法得出A、C两

    15、项的结论;D项中的“都”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体现了周文王对夏朝灭亡和商末暴政等历史现象的鉴戒,这表明先秦时期即已注重历史借鉴功能,故选B。 15宋朝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时代,涌现出大量的才子、才女,他们在地域分布上都呈现出“东南最盛,京师其次,蜀地第三,其他地区则相当稀疏”的特点。这表明A.宋代才女与才子艺术成就相当B.宋代女子与男子社会地位相同C.文化盛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D.“重文抑武”促使社会文风兴盛【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文学与艺术,旨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

    16、宋代才女和才子间艺术成就的比较及“重文轻武”现象对社会文风的促进作用,故无法得出A、D两项的结论;B项的表述与古代中国“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等纲常名教不符,故排除;唐朝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故“宋朝.文化.在地域分布上都呈现出东南最盛,京师其次,蜀地第三,其他地区则相当稀疏的特点”,答案为C。 16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

    17、.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演变,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红楼梦”“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反映了“四书”的地位很重要,这是南宋以后理学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结果,故A项正确。理学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权威地位动摇”不符合史实,材料也不能体现,B项错误。C项材料依据不足。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清代对儒家思想的认识,D项说法错误。 17据统计:1960年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的75%,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近90%是在1949年后培养出来的。这一现象表明A.“大跃进”运

    18、动波及教育领域B.高等教育制度发生了变化C.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D.政府轻视人文学科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旨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A项中的“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题目中的信息“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近90%是在1949年后培养出来的”不符,故排除;C项的表述与开始于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政府对人文学科的轻视,故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题目中的信息“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近90%是在1949年后培养出来的”反映了建国初期因国家工业化

    19、建设急需专业人才,致使高等教育制度发生变化的史实,故选B。 18毛泽东说:“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这一主张A.体现了“双百”方针B.造成学术受政治干扰C.不利于文艺繁荣D.捍卫了社会主义文化【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双百”方针,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百花齐放”及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捍卫,故无法得出A、D两项的结论;C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提倡百家争鸣”不符,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毛泽东说.就世界观来说.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可知该主张容易

    20、造成学术受到政治干扰,故选B。 19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C.社会变革意识淡薄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题目中未涉及近代中日两国印刷水平的比较及清政府的文化专制政策,故无法得出A、B两项的结论;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阐述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了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二十年后.

    21、已在中国绝版”可知当时的中国社会变革的意识比较淡薄,故选C。 20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题目中未涉及政府对待洋务运动的态度,故无法得出A项的结论;C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符,故

    22、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可知该学者认为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士大夫阶层参与洋务运动的热情不高,致使洋务运动的发展受阻,故由设问要求“根源在于”即可排除B项,故选D。 21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李鸿章的

    23、考题中涉及西方科技,故选D项。A项明显错误;B项中的“中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在“普遍”二字上。 221901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指出: “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意在A.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D.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A项的表述无法反映题目中的信息“两平等者相遇.道理即权力”,故排除;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两不平等者相遇.权力即道理”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民族平等对世界进步的促进

    24、作用,故无法得出C项的结论;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意在强调民族要自强,故选D。 23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日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说明A.晚清社会不同阶层认识到政治变革的重用性B.立宪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民主革命运动成为强大的社会风潮D.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一场政治运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清末的“预备立宪”。由材料可知,1905年即辛亥革命前夕,东方杂志的社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舆论,“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日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即社会不同阶层均提出实行立宪的政治变革的要求

    25、,认识到政治变革的重要性,故选A项。“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反映立宪运动主要涉及统治阶级上层及知识分子,不包括下层的人民群众,故排除B项;C项所述与材料信息无关;1895年“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潮开始发展为政治运动,并不出现在20世纪初,排除D项。 24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A.抨击尊孔复古B.抨击军阀统治C.提倡科学精神D.提倡民生主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符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的含义,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材料中的“离经叛道”,可以排除。 25“常

    26、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之、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A.文学革命的推动B.白话文的自身价值C.社会经济的发展D.制度环境的大变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革命,意在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明确体现了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选C项。 26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

    27、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考生对文字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题干材料中“民间文学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等说明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答案是D项;材料中既没有体现道德问题也没有体现文言文的价值,所以A、C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27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写道:“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

    28、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陈独秀的这一看法最有可能形成于A.辛亥革命时B.新文化运动初期C.五四运动前后D.国民大革命后期【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陈独秀思想。19世纪末君主立宪思潮是主要的思潮,20世纪初立宪政治“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看见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在中国都行不通。陈独秀继而转变策略,主张思想领域里的解放,探索救国新方略,故本题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客”指的是张勋、袁世凯、段祺瑞等人,故不选A项。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全盘接受,故

    29、不选B项;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已找到正确的思想,故不选D项。 281901年梁启超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五四运动之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几乎家喻户晓。“中华民族”概念从产生到被认同的背景应该是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维新思想初见端倪C.传统文化备受冲击D.军阀割据战火连年【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五四运动。由材料中的信息“1901年”“五四运动之后”可知,“中华民族” 的概念是在民族危机不断深重的情况下提出和普及的,故A项正确。维新思想出现于19世纪末,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传统文化备受冲击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军阀混战是在20

    30、世纪20年代以后,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9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思想状况A.得益于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的氛围B.反映了观念变革已是大势所趋C.体现了国人自卑的病态文化心理D.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根据材料“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可知,五四时期各种思想传入中国,“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说明先进思想被大部分国人接受,反映了观念变革已经不可阻挡,故B项正确;A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C项不符

    31、合材料主旨,故不选;五四运动把马克思主义带到了工人中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转播,故D项错误。 30新式学堂的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意识到仅仅有政治上的呐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改造国民思想,振奋国民精神。学生社团选择适合自己的思想学说作为立团宗旨,天津地区的觉悟社就是如此。这说明五四时期社团组织纷纷出现的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C.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新生力量的成长D.教育的发展和思想启蒙的推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题目中未涉及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学说、民族工业的发展及新生力量的成长对五四时期社团组织纷

    32、纷出现的促进作用,故无法得出A、B、C三项的结论;由题目中的信息“新式学堂的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意识到.必须改造国民思想,振奋国民精神”可知新式教育的发展和思想启蒙的推动促进了五四时期社团组织纷纷出现,故选D。 311917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说: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材料表明当时要“应世界之潮流”的主要任务是A.实现民族主义B.实现民生主义C.实现民权主义D.颁布临时约法【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相关史料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反帝反封建、

    33、平均地权等主张,故无法得出A、B两项的结论;D项发生于1912年,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17年”,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体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思想,即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故选C。 32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全国15个省的军政长官中革命党只有5人,旧军阀

    34、和立宪派很多,这体现了辛亥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故本题选B项。题干仅仅分析15个省都督的情况,没有涉及广泛的社会基础,故不选A项;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题干没有体现,故不选C项;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故不选D项。 331924年,孙中山说“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这个表明孙中山A.十月革命影响下主张将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B.十月革命影响下决定节制资本以实现民生C.受十月革命影响,主张改进民生主义D.想仿照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民主义

    35、。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孙中山倡导的 “耕者有其田”,这是改进民生主义的体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4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 “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在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A.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B.民生问题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C.国内各民族要平等、团结、互助D.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有,国民共享【答案】B【解析】A与孙中山的观点相矛盾,错误;C在材料中不能完整体现;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综合理解材料,不能全用革命手段解决经济问题就是要用革命斗争之外的调和手段,

    36、同时“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就是还要用互助手段,故答案为B。【备注】【压轴预测】民生问题是近年来高考的高频考点,包括孟子的思想、孙中山的民生思想、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的举措、罗斯福新政。考查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考查古代、近代、现代关注民生的背景与举措,二是中外对比进行综合考查。【压轴提醒】民生问题是当前的社会热点话题,因此历史上的民生问题也是高考关注的重要问题。儒家的民本思想、明末清初的儒家“新民本”思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等知识点值得关注。35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

    37、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C.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题目中的“延安时期”的时间段为19351948年。A、C两项均提出于井冈山时期“19271934年”、B、D两项分别为发表于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和1949年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排除A、C、D三项,故选B。 36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文章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以下言论出自抗战时期的是A.“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B.“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

    38、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C.“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由“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统治阶级的破产”可知,A项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由“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可知,B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现阶段阶级组成可知,C项是在新中国成立后;D项指的是处理农轻重关系,这是在建国后。故本题选B项。 37“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

    39、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A.“信仰即可得救”B.“人是万物的尺度”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遵照必要的次序”表明要依照事物的规律去发现真理,只有C符合题意。A、B都属于人文主义思想,不符合题意。D明显与材料无关。 38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由此可见他所处时代A.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B.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仍处原始蒙昧状态之中C.怀疑神灵挑战正统

    40、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D.民主政治的繁荣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智者运动。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普罗塔戈拉的人文主义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及自我意识的膨胀,故无法得出C、D两项的结论;由题目中的信息“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可知普罗塔戈拉的人文主义思想并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故选A。 39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写道:苏格拉底“抨击智者冒充热爱民众,实际上却是阿谀奉迎,反复无常。而伯里克利等政治家的错误在于,他们只是在满足公民的私欲中寻求其幸福和快乐。”材料主要反映了苏格

    41、拉底A.关注兴趣从自然转向社会B.主张由哲学家执政C.对雅典民主政治丧失信心D.力图重建道德价值【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智者学派已经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向认识社会,故A项排除。苏格拉底主张精英治国,柏拉图进一步阐发为由哲学家执政,故B项排除。苏格拉底认识到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并不等于对雅典民主政治丧失信心,故C项排除。材料体现了苏格拉底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现象的抨击,表明他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体系,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故D项正确。 40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当时希腊人

    42、对神没有神秘感B.当时希腊“神人同形共性”C.当时希腊出现早期人文主义思想D.当时希腊人亵渎神灵【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希腊人认为人神有许多相似之处,体现出早期人文主义思想,并无亵渎神灵的意思。 41意大利学者彼特拉克说:“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以人为中心 B.肯定贵族政治的合理性C.否定封建特权 D.批判个人主义【答案】A【解析】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强调以人为中心,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均无体现。 42罗素指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再一次强调了以人为中心,在这样的思潮中,人的活动应当以其自身价值而

    43、受到重视,科学的探索因此也开始以新的惊人步伐向前迈进。”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培育了人才B.人文主义促进了科学方法论的诞生C.人文主义为近代科学奠定了思想基础D.民主政治制度是促进科学繁荣的重要条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根据材料中“人的活动应当以其自身价值而受到重视,科学的探索因此也开始以新的惊人步伐向前迈进”得知文艺复兴提倡的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A、B、D三项的表述均与材料不符。 43宗教改革时期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人类的命运早已决定。第二,人类不能改变上帝

    44、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先定论提出的直接影响是A.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B.使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C.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D.为启蒙运动提供思想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因信称义”和“先定论”的比较。宗教改革中“先定论”强调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与败,富与贫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进而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44路德曾说:“教皇、主教、神甫、修士被杜撰为神圣阶层,王公、贵族、工匠、农民被称为世俗阶层,这纯粹是谎言和虚假的编造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

    45、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以下解释符合路德本意的是A.宗教信仰是愚蠢的B.神职人员不应存在C.反对封建君主统治D.现实世界人皆神圣平等【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根据题干信息“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可知,路德认为所有基督徒是平等的。故本题选D。路德只是改革宗教而非废除,故不选A;由“除职业外,并无区别”可知B说法错误,故不选;C说法题干没有涉及,故不选。 45(14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调研)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

    46、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A.权利法案B.论法的精神C.社会契约论D.天演论【答案】B【解析】由“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可知,亚里士多德批评了过度集权的弊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设计出三权分立方案,A、C、D三项与题意无关,故答案应为B项。 46卢梭在爱弥儿里写道:“你想依赖现时的社会秩序,而不知道这个秩序是不可避免地要遭到革命的。大人物要变成小人物,富人要变成穷人,贵族要变成平民,你以为你能避免命运的打击吗?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到。”这表明卢梭A.要求重订社会契约B.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C.宣扬人民革命的理论D.要求实行均贫富【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卢梭思想主张。根据题干信息“这个秩序是不可避免地要遭到革命的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到”可知,卢梭宣扬人民革命的理论。故本题选C。A、B说法题干没有体现,故不选;卢梭主张实行私有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小二调考试历史(解析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836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