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本位与人事行政制度改革学习资料.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道德本位与人事行政制度改革学习资料.docx》由用户(德鲁克管理课堂)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 本位 人事 行政 制度改革 学习 资料
- 资源描述:
-
1、道德本位与人事行政制度改革 一 一定国家或民族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构成其人事行政制度的文化环境,并通过人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人事行政制度效能。改革人事行政制度,不仅要适应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要求,进行结构变革,还应认真细致地分析其文化环境,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外在的结构变革与内在的观念变革相一致。结构变革易,观念变革难,某种意义上说,观念变革状况是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我国历史悠久,继承了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而道德本位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所谓道德本位,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强调道德的普遍性,把伦理道德泛化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认为道德是支配社会、人生的普遍性规律,政治、经
2、济、文化等没有自主性,都是道德的附庸,或者就是道德活动。二是强调道德的目的性。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道德不是作为工具性而是作为目的性的价值而存在,人是天生的道德动物,道德的完善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社会制度根据道德的目标设置,个人因道德的目标而存在,道德是衡量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和标准,其他进步如不同步带来道德水平的提高,则是没有价值的。三是强调道德的本体性。道德是宇宙之大根本,是其他事物发生的原因,道德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皆可迎刃而解。在调节人们的行为规范中,道德是维持社会存在和社会秩序的基本途径和手段,“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其他如法律、制度,等不过是辅助性的治标之
3、术。二 我国目前正在运行的人事行政制度,是根据马克思义国家学说建立、在革命建设年代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并没有随着旧的制度的崩溃而销声匿迹,相反,在新的时期不断地变换面目,顽强地影响人们的行为。其中,道德本位对我们目前用人标准、用人方法及人事制度变革等方面仍有着重大的影响,成为我们在推进人事行政制度现代化过程中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问题。(一)对用人标准的影响用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标准取人,是人事行政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事行政工作的方向及统治阶级地位的巩固。在道德本位论者看来,“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道德是用人的最根本、最重要
4、的标准,其他标准皆依附于道德标准,为道德标准服务。道德标准优先导致以下结果:1 任人唯亲。人事工作中以道德作为首要的用人标准,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造成任人唯亲的重要原因。中国人的伦理道德是以基于血缘关系的家族为出发点,用人情的法则建立起人们间的伦理政治关系,使人情成为社会深层人际结构原理与社会结构原理2(第32 40页)。虽然儒家提倡仁爱,但这种仁爱以血缘关系之远近进行区别,是一种等差之爱。血缘关系是用人的十分重要的依据,皇位世袭、子承父业、以亲疏用人,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人事工作中的道德标准,“道”结果变成与领导同路之人,“德”成为与领导同心之人,为任人唯亲大开方便之门。我们党历来强调任人唯
5、贤,应该说在正式干部人事制度中,任人唯亲的标准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但是,由于数千年道德本位观念的影响,信任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及身边的人已成为人们的思维定式,正式制度与人们观念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任人唯亲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其表现之一是直接任用与领导有血缘关系的人,有的领导干部的亲属子女尽管德才表现平庸,但却比平民子女有着更多的录用晋升机会;二是任用与领导关系亲近的人,如秘书、同学、同乡、战友等,“宰相家人七品官”。由于个人的升迁与领导关系亲疏有直接联系,一些投机钻营分子不是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干出工作成绩,而是千方百计跟领导攀亲戚,攀不上亲戚就与领导套近乎,打入领导圈子。2 非专业化。根据传统文
6、化中的道德本位观念,道德是用人的根本标准,专业标准在价值上低于道德标准,在效用上是为道德标准服务。获得政府职位的基本依据是一般性品德,而非专业知识。“当官职被用来象征高的文化、知识和文明的终极价值时,做官就明显地要优越于其他社会角色,其他任何一种成就(如商业的、军事的、技术的或其他成就),只要被认为是靠某种专业知识而获得的,其荣誉就不能与获得官职的荣誉相比”。反专业主义是道德本位观念的典型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干部队伍,把专业化作为干部队伍四化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道德本位观念的纠正,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现行干部人事工作片面强调道德标准,不
7、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外行指挥内行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不少领导认为,干部只要基本素质好,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可通过压担子、加强培训来解决,所谓“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道德品质是天生的,如果不好,便无药可救;而专业知识则是后天学习的,如果不会,没有关系。干部的录用,关键看道德品质;干部培训,重在一般性知识的教育;干部晋升,业务能力并不重要;干部工资待遇,专业能力也不作为依据。在整个人事行政制度中都打上了较深的反专业化烙印,这不能不说是传统道德本位观念的反映。(二)对用人方法的影响道德本位论者由于透过道德的视镜观察社会,认为人事管理存在的根本问题是道德的不完善,故
8、应以道德的方式解决之,不需要外在力量的制约,以德治人方是治本之策,其他方式,如法律制度不过是细技末节,作为德治方式补充和辅助,德体法用,德主刑辅。1 过分强调教育的作用。道德本位思想的逻辑前提是性善论。孟子认为人天生有“善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因此,应加强教育,大力弘扬人性善良的一面,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如对人施加外在的限制,简直是对人性羞辱,自然不能作为政府管理主要方法。“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春秋繁露天辩在人)在中国古代,整个国家机构差不多就是一台推行道德教育的机器,道德
9、本位演变为教育本位。受这一传统影响,我国目前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过分强调教育的倾向,无限地夸大教育的作用,认为思想教育工作一抓就灵,人事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教育,教育的重点是思想政治品德。人事工作中所有问题,几乎都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因为个别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提高他们的内在素质,从思想上筑牢反腐防腐长城。教育无疑在人事工作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方法。片面夸大教育的作用,以教代管,以教代罚,其认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姑息纵容了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2 人治。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一种德性的
10、道德,而非规则的道德,道德实践的目的是如何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提高内在的道德修养,而不以掌握普遍性的道德规范为主4(第114页)。治国的逻辑顺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是构成国家的基本元素,也是治国的基础和切入点,个人道德品质提高了,自然国家太平,天下无事。传统的德治是一种典型的依赖人的德性高下的治国方略。同时,由于伦理道德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展开的,君臣、父子、夫妻、上下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前者具有绝对的权力,后者只有服从的义务,对权力持有者除依赖其自身德性之外,不存在任何外在力量的约束,不受外在制约的权力只能是人治。这种人治思路反映在今天的人事行政工作中,一是用人权力高度集中。尽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