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征收管理法精选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税收征收管理法精选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税收 征收 管理 精选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税收征收管理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税务登记的种类和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税务登记的种类和方法;熟悉税务检查的内容、税务机关和相方法;熟悉税务检查的内容、税务机关和相对人的权利与义务及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法对人的权利与义务及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掌握账簿设置、发票管理、纳税申律责任;掌握账簿设置、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的内容与方法;能依法准确处理好税收征报的内容与方法;能依法准确处理好税收征纳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纳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 税务管理税务管理第三节第三节 税款征
2、收税款征收第四节第四节 税务检查税务检查第五节第五节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 一、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一、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调整在我国税收征收与缴纳过程中形成的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这里的税收关系是指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法律责任等关系。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适用范围(熟悉)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适用范围(熟悉)税收征管法(税收征管法(2019年年4月月28日修订)适用范日修订)适用范围是围是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征收的各种税收。由财政部门征收或由海关代征的税种,不属于由财政部门征收或由海关代征的税种,不属于征管法的适用范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征管法的适用范围。
3、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还有一部分费由税务机关征收,如教育费附加。还有一部分费由税务机关征收,如教育费附加。这些费不适用征管法,不能采取征管法这些费不适用征管法,不能采取征管法规定的措施,其具体管理办法由各种费的条例规定的措施,其具体管理办法由各种费的条例和规章决定。和规章决定。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例1】征管法适用于我国所有税种。()答案:。答案:。【例2】下列各项中,不适用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A契税 B关税 C车辆购置税 D教育费附加 答案:BD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三、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遵守主体(了解)三、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遵守主体(了解)(一)税务行政主体税务机
4、关(二)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有关单位(三)有关单位和部门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一)税务行政主体税务机关 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各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分别进行征收管理。我国现行税种共有24个,按照财政分税制的要求,将24个税种按照实际情况划分为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地方税三种。其中,中央税归中央所有,地方税归地方所有,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分配后分别归中央与地方所有。国税局系统: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央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中央与地
5、方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银行、非银行金融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所得税、资源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税(开征之前为对证券交易征收的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中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的部分,中央税的滞纳金、补税、罚款。地税局系统: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包括上述由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管理的部分),地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不包括对银行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的部分),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契税,屠宰税,筵席税,农业税、
6、牧业税及其地方附加,地方税的滞纳金、补税、罚款。(二)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有关单位(三)有关单位和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税收管理工作的领导或者协调,支持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依照法定税率计算税额,依法征收税款。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第二节第二节 税务管理税务管理一一 税务登记税务登记二二 账簿、凭证的管理账簿、凭证的管理三三 纳税申报纳税申报 一一 税务登记税务登记 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生产、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登记并据此对纳税人实施税经营活动进行登记并据此对纳税人实施税务管理的一种
7、法定制度。务管理的一种法定制度。一一 税务登记税务登记 1、税务登记的种类税务登记的种类 (1 1)开业登记)开业登记 (2 2)变更登记)变更登记 (3 3)注销登记)注销登记 (4 4)停业、复业登记)停业、复业登记(1)开业登记)开业登记 A、适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领取营业、适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领取营业执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纳税人;另一执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纳税人;另一类是其他纳税人,如不从事生产经营活类是其他纳税人,如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个,但依法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动个,但依法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除临时取得应税收入或发生纳税行人,除临时取得应税收入或发生纳税行为,以及只缴
8、纳个人所得税、车船使用为,以及只缴纳个人所得税、车船使用税的以外,也应按规定向税务机关办理税的以外,也应按规定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 B、开业税务登记的时限均为、开业税务登记的时限均为30日,具体日,具体规定为规定为(1)领取营业执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纳)领取营业执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日内;(2)其他纳税人自有关部门批准之日或)其他纳税人自有关部门批准之日或成为法定纳税人之日起成为法定纳税人之日起30日内日内 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2)变更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 A、纳税人在办理税务登记之后,遇有改、纳税人在办理税
9、务登记之后,遇有改变单位名称和法定代表人、改变所有制变单位名称和法定代表人、改变所有制性质、隶属关系或经营地址,改变经营性质、隶属关系或经营地址,改变经营方式、经营范围等应办理变更登记。方式、经营范围等应办理变更登记。B、需在工商管理部门办理变更自工商部、需在工商管理部门办理变更自工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门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不需在日内,不需在工商管理部门办理变更工商管理部门办理变更 自发生变化之日自发生变化之日起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机关申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报办理。(3)注销税务登记)注销税务登记 A、停业、破产、解散、撤销、吊销营业执照、停业、破产、解
10、散、撤销、吊销营业执照等依法应当终止履行纳税义务的等依法应当终止履行纳税义务的 B、申报办理注销工商登记前,应先向原税务、申报办理注销工商登记前,应先向原税务登记机关先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登记机关先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对未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的,应对未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的,应在有关部门批准或宣告之日起在有关部门批准或宣告之日起15日内办理税务日内办理税务注销登记;注销登记;对于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应自被吊销营业执照对于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应自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之日起15日内办理。日内办理。开业登记、变更登记的顺序:先工商后税务;开业登记、变更登记的顺序:先工商后税务;注销
11、登记的顺序:先税务后工商。注销登记的顺序:先税务后工商。(4)停业、复业登记)停业、复业登记 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纳税人,在营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纳税人,在营业执照核准的经营期限内需要停业的,业执照核准的经营期限内需要停业的,应当向税务机关提出停业登记。应当向税务机关提出停业登记。例题:例题: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经确定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经确定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如果在营业执照核准的经营期限内需要停业的,式的,如果在营业执照核准的经营期限内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的登记属于()。应当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的登记属于()。A.开业登记开业登
12、记B.变更登记变更登记C.停业登记停业登记D.复业登记复业登记2.需要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的情形有(需要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的情形有()A.企业破产企业破产 B.企业解散企业解散 C.企业迁移企业迁移 D.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 2 2、税务登记证的管理、税务登记证的管理(1 1)税务登记证的使用)税务登记证的使用(2 2)税务登记证的核查)税务登记证的核查(1 1)税务登记证的使用)税务登记证的使用 税务登记证有正本、副本,正本、副本具有同样的法律效税务登记证有正本、副本,正本、副本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正本由纳税人保存,副本供纳税人办理有关税务事宜时使力,正本由纳税人保存,副本供纳税人
13、办理有关税务事宜时使用。用。除按照规定不需要发给税务登记证件的,纳税人办理下列除按照规定不需要发给税务登记证件的,纳税人办理下列事项时,必须持税务登记证件:开立银行账户;申请减税、免事项时,必须持税务登记证件:开立银行账户;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领购发票;申税、退税;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领购发票;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办理停业、歇业;其他有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办理停业、歇业;其他有关税务事项。关税务事项。(2 2)税务登记证的核查)税务登记证的核查 税务机关对已核发的税务登记证件,实税务机关对已核发的税务登记证件,实行定期验证
14、和换证制度行定期验证和换证制度 税务登记证每年验审一次税务登记证每年验审一次 税务登记证件一般每三年换证一次税务登记证件一般每三年换证一次二、二、账簿、凭证的管理账簿、凭证的管理 1 1、账簿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连续地记、账簿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连续地记录其各种经济业务的账册或簿籍。凭证是纳录其各种经济业务的账册或簿籍。凭证是纳税人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税人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二二 账簿、凭证的管理账簿、凭证的管理 2 2、账簿、凭证管理账簿、凭证管理 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以外,账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以外,账
15、簿、会计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簿、会计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当保存应当保存10年。年。二、账簿、凭证的管理二、账簿、凭证的管理 3 3、发票管理发票管理 (1 1)发票的概念发票的概念 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开具、收服务以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书面证明。取的收付款书面证明。二、二、账簿、凭证的管理账簿、凭证的管理 (2 2)发票的印制发票的印制 税务机关对发票印制实行统一的管理。税务机关对发票印制实行统一的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印制;增值税专用发票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印制;其他发
16、票,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其他发票,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定,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指定的企业印制。指定的企业印制。二二 账簿、凭证的管理账簿、凭证的管理 (3)发票的领购)发票的领购 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在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在领取税务登记证后,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领取税务登记证后,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领购发票。申请领购发票。二二 账簿、凭证的管理账簿、凭证的管理 (4 4)发票的开具、使用、取得)发票的开具、使用、取得 单位、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单位、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经营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
17、应受经营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应当按照规定开具、使用、取得发票。当按照规定开具、使用、取得发票。二二 账簿、凭证的管理账簿、凭证的管理 (5 5)发票的保管)发票的保管 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存放和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存放和保管发票,不得丢失和擅自损毁。已经开具的发保管发票,不得丢失和擅自损毁。已经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5 5年,增值税年,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专用发票为1010年。保存期满后,报经主管税务机年。保存期满后,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查验后方可销毁。关查验后方可销毁。三、纳税申报三、纳税申报 纳税申报是纳税人按照规定的期
18、限和纳税申报是纳税人按照规定的期限和内容,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书面内容,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书面报告的法律行为。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履行报告的法律行为。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界定纳税人法律责任的主要依纳税义务、界定纳税人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是税务机关税收管理信息的主要来源据,是税务机关税收管理信息的主要来源和税务管理的重要制度。和税务管理的重要制度。三、纳税申报三、纳税申报 1 1、纳税申报的对象纳税申报的对象 征管法规定,纳税申报的对象为纳征管法规定,纳税申报的对象为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三、纳税申报三、纳税申报 2 2、纳税申报的内容纳税申报的内容 纳税人和
19、扣缴义务人的纳税申报和代扣代缴、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纳税申报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税种、税目,代收代缴税款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税种、税目,应纳税项目或者应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项目,应纳税项目或者应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项目,适用税率或者单位税额,计税依据、抵扣项目,适用税率或者单位税额,计税依据、抵扣项目,扣除项目及标准,应退税项目及税额,应减免税扣除项目及标准,应退税项目及税额,应减免税项目及税额,应纳税额或者应代扣代缴、代收代项目及税额,应纳税额或者应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额,税款所属期限,延期缴纳税款、欠税、缴税额,税款所属期限,延期缴纳税款、欠税、滞纳金等。滞纳金等。
20、三、纳税申报三、纳税申报 3 3、纳税申报的期限纳税申报的期限 申报期限有两种:一种是法律、行政法规明申报期限有两种:一种是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另一种是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确规定的;另一种是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规定,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规的原则规定,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及其所应缴纳的税种等相关问题予以确定的。况及其所应缴纳的税种等相关问题予以确定的。两种期限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两种期限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三、纳税申报三、纳税申报 4 4、纳税申报的方式纳税申报的方式(1 1)直接申报)直接申报(2 2)邮寄申报)邮寄申报(3 3)数据电文申报)数据电文申
21、报 第三节第三节 税款征收税款征收 一、一、税款征收的方式和程序税款征收的方式和程序二、二、税款征收措施税款征收措施一、税款征收的方式和程序一、税款征收的方式和程序 1 1、税款的征收方式、税款的征收方式(1)查账征收查账征收(2)查定征收查定征收(3)查验征收查验征收(4)定期定额征收定期定额征收(1)查账征收。查账征收是由纳税人依据账簿记载,)查账征收。查账征收是由纳税人依据账簿记载,先自行计算缴纳,事后经税务机关查账核实,如有不先自行计算缴纳,事后经税务机关查账核实,如有不符合税法规定时,可以多退少补。这种税款的征收方符合税法规定时,可以多退少补。这种税款的征收方式主要是对已经建立会计账
22、册、会计记录完整的单位式主要是对已经建立会计账册、会计记录完整的单位采用。(查的是账簿)采用。(查的是账簿)(2)查定征收。查定征收是由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查定征收。查定征收是由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生产设备等情况在正常条件下的生产、销售情况,对生产设备等情况在正常条件下的生产、销售情况,对其生产的应税产品查定产量和销售额,然后依照税法其生产的应税产品查定产量和销售额,然后依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征收的一种方式。这种税款的征收方式主规定的税率征收的一种方式。这种税款的征收方式主要是对生产不固定、账册不健全的单位采用。(查的要是对生产不固定、账册不健全的单位采用。(查的是产量与销售额)是产量与销售额)
23、(3)查验征收。查验征收是由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应税产品进)查验征收。查验征收是由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应税产品进行查验,贴上完税证、查验证或盖查验戳,并据以征税的一种方行查验,贴上完税证、查验证或盖查验戳,并据以征税的一种方式。这种税款的征收方式主要是对零星、分散的高税率产品适用。式。这种税款的征收方式主要是对零星、分散的高税率产品适用。(查的是产品)(查的是产品)(4)定期定额征收。定期定额征收是指税务机关依照法律、法)定期定额征收。定期定额征收是指税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依照一定的程序,核定纳税人在一定经营时期内的应规的规定,依照一定的程序,核定纳税人在一定经营时期内的应纳税经营额及收益
24、额,并以此为计税依据,确定其应纳税额的一纳税经营额及收益额,并以此为计税依据,确定其应纳税额的一种税款征收方式。税务机关核定定额应依照以下程序办理:纳税种税款征收方式。税务机关核定定额应依照以下程序办理:纳税人自报、典型调查、定额核定、下达定额。这种税款的征收方式人自报、典型调查、定额核定、下达定额。这种税款的征收方式适用于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实无建账能力,经主管税务机关审适用于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实无建账能力,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以不设置账簿或暂缓建账的小型纳税人。核批准,可以不设置账簿或暂缓建账的小型纳税人。一、一、税款征收的方式和程序税款征收的方式和程序 2 2、税款征收的程序、税
25、款征收的程序 税款一般由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填写税款一般由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填写纳税申报表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并将应纳税申报表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并将应纳税款划入国库。税务机关征收税款时,纳税款划入国库。税务机关征收税款时,必须给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必须给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二、二、税款征收措施税款征收措施 1 1、延期纳税、延期纳税 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局、地方税务局批准 ,可以延期缴纳税,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最长不得超过款,但最长不得超过3 3个月。个月。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