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实用教育学课件第一章教学管理.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678405
  • 上传时间:2022-10-03
  • 格式:PPT
  • 页数:62
  • 大小:3.0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实用教育学课件第一章教学管理.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实用 教育学 课件 第一章 教学管理
    资源描述:

    1、实 用 教 育 学教育学课程简介教育学课程简介 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和开展教师教育院校的专业必修课程,是获取教师资格的两大课程之一,是一些地方“上岗考”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学科教育、教材教法与教育实习等其它教育系列课程的基础课程。教育学课程主要围绕着教育活动的要素和过程就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概括性的探讨。主要涉及教育的内涵、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目的、教师与学生、教育措施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教育学素养;2、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必须的教育基本理论、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3、提高教育的理性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

    2、培养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4、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5、为更进一步的专业学习与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含考勤、平时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 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3、教考分离:期末考试内容基本按照教学大纲的教 学目标要求和每章的复习思考题进行选择;4、考试内容:公共教育学正式授课1-7章,8、9两章 学生自学,期末考试占5-10%。第一节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 一一 、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二二 、全面发展:一条摸索前行的道路、全面发展:一条摸索前行

    3、的道路第二节第二节 校长和管理人员校长和管理人员一、校长与管理人员的素质一、校长与管理人员的素质二二 、校长与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校长与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第三节第三节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一一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二二 、校本研究和培训制度、校本研究和培训制度三三 、学生选课制度和学分管理制度、学生选课制度和学分管理制度四四 、学生评价制度和和教师评价制度、学生评价制度和和教师评价制度第四节第四节 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概述本本章章主主要要内内容容第一章 教 学 管 理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及校长和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和素质;重点理解“新课程改革教学

    4、理念”的内涵;难点认识校本研究对于教师个人成长的价值问题;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一、树立科学的学生观1.学 生 是 人完整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和生命独特性的人2.学生是儿童身心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3.学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为主要生活、具有自我教育可能性的人-尊重和爱护尊重和爱护 -可能性可能性-教育和关怀教育和关怀 -必要性必要性-指导和规范指导和规范-重要性重要性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二、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1.丰富学生的情绪与情感体验-用心动情-乐学2.促进学生道德与人格的升华-濡化熏陶-善美3.加强学生能力与方法的培养-真知真理-知能在美国,有这么一堂课:老

    5、师宣布考试分数后,发现学生垂头丧气,便说,如果要加分数,就给我10美元,但是,只能是白种人的学生。学生们愤怒喊叫,拼命跺脚,把课本、书包扔向老师,表示抗议。老师用早已准备好的“盾牌”来抵挡,并用“水枪”向学生扫射。学生坐下歇一歇的时候,老师严肃地说:刚才就是当年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反对种族歧视组织示威的情境。他倒在统治者的真枪实弹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给我们留下了我有一个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三个维度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目标基础目标 主导目标主导目标核心目标核心目标 “我们不必急于过桥,事实上,对于我们,在桥上我们不必急于过桥,事实上,对

    6、于我们,在桥上逗留片刻更是一种诱惑。逗留片刻更是一种诱惑。”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三、提倡课堂教学生活化1.教学内容生活化-教育即生活2.教学过程生活化-教学做结合3.教学组织生活化-投入与超越针对上述种种新课改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下的要求,教师准备好了足够的勇气、责任和信念了吗?教 师 角 色 的 变 化1.变“管理者”为“组织者”2.变“主导者”为“引导者”3.变“传授者”为“合作者”4.变“教师表演”为“学生体验”5.变“知识裁判”为“对学生全面关注的良师”六 个 尊 重1.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2.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3.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4.尊重有过错

    7、的学生;5.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6.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链接链接:六 不 伤 害1.不体罚学生2.不辱骂学生3.不大声训斥学生4.不冷落学生5.不羞辱、嘲笑学生6.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链接链接:四 个 赞 赏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链接链接:教学关系 帮助、引导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链接链接: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四、全面发展(一)(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论基础:1.历史上提出关

    8、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思想家有:古希腊学者17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法国启蒙思想家瑞士教育家空想社会主义者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智力和体力都获得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的发展。全面发展的人 智力和体力的多方面-量-广度-尽可能-基础充分的-质-深度-最大限度-某些方面 精神自由的-质量-道德-无 干 扰-某个方面 情感统一的-度-个体与生产劳动3、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条件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将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

    9、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4、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根本目的: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素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全面发展教育实现的。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 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构成的。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一个全面反映了社会生产 发展和社会生活需要对人才规格需求的教育结构,五 个部分的紧密联系与相互作用为潜能开发、全面人格 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运行机制。5、教育内容的相互关系体、智、德、美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统一的教育整体活动中的构成要素,缺一不可,相互影响。德育是各育的首位,是灵魂和方向;智育最抽象、最普遍,是各育的前提和基础;美育是德育和智育的桥梁及各育的内在动

    10、力;体育包含着德智美三育,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现代人的基础和重要途径。(二)全面发展 1.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因材施教是全面发展的前提全面发展是因材施教的归宿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材施教重在“辨”材全面发展不是均衡发展、同步发展、统一发展 教 育 原 则论语述而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弟子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言语”,有的长于“政事”,有的长于“文学”。这就是所谓孔门四科。朱熹对此的注释是:“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

    11、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柴也愚 参也鲁 师也辟 由也果 赐也达 求也退 2.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的整合策略1.从全面发展着眼,从因材施教着手2.扬长避短,促进发展3.灵活教学,和谐育人第二节 校长和管理人员一、校长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能力素质、性格素质、作风素质、仪表素质。身体素质、业务素质(最基本素质)1.自觉运用政策法规-把握办学方向2.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尊重教育规律3.具有广博的文化和专业知识-指导教学改革4.掌握现代化信息化教育知识

    12、-可持续发展1998年,某县在评选素质教育质量奖时,对全区55所小学校长进行问卷调查,目前小学开设哪几门学科,结果全部答对的只有12人。评析:学科设置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心脏,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如果不了解,怎样去抓好教学管理,这值得认真反思!第二节 校长和管理人员二、校长与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 示范 指导三、校长与管理人员执行国家课程政策的水平和效果1.执行国家课程政策的水平-把握办学方向2.执行国家课程政策的效果-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发展服务探索校本课程提高管理与创新水平提高教师素养,提高人才保障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全面育人特色校长任职的基本条件乡(镇)完全小学以上的小学校长应有不低于中师毕业

    13、的文化程度,初级中学校长应有不低于大专毕业的文化程度,完全中学、高级中学校长应有不低于大学本科毕业的文化程度;中小学校长应分别具有中学一级、小学高级以上的教师职务;都应有从事相当年限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都应接受岗位培训,并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链接链接:第三节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一、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常规由教学组织工作常规和教务行政工作常规构成教学组织工作的常规主要包括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考核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教务行政工作常规主要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计划与总结、听课与评课、检查与评定、业务学习、教学研究等相关教学工作的明确规定。第三节 学校教学管理制

    14、度的建设二、校本研究和培训制度校本研究制度校本培训制度学生选课制度和学分管理制度学生评价制度和教师评价制度第四节 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概念二、教育学学科的形成三、我国近代教育学理论体系四、教育学的价值与限度链接链接:一、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即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教育学科群1.把被运用学科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分析形而上学问题教育哲学、教育逻辑学教育伦理学、教育美学分析教育中的社会现象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治学、

    15、教育法学教育人类学、教育人口学教育生态学、教育文化学教育生物学、教育生理学教育心理学分析教育中的个体的“人”教育学科群2.采用被运用学科的方法直接分析教育活动教育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未来学研究如何运用方法来分析教育活动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价学、教育实验学教育信息学教育学科群3.综合运用各门学科,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分析与其他领域共有的实际问题教育卫生学、教育规划学教育行政(管理)学分析教育领域独有的实际问题课程论教学论教育技术学4.以教育理论为研究对象元教育学 教育学史二、教育学学科的形成(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始于奴隶社会)1.古代中国:(1)论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记录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

    16、问 答的著作,是孔子的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 言论的汇集。共20篇。主要论述教与学思想-学:学与习 学与思 学与行 学与用 学与结 教:有教无类 文行忠信 愤启悱发 因材施教(2)学记:是我国古代典籍礼记中的一篇,是 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相长原则 启发诱导原则 预时孙摩原则 藏息相辅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2.古代欧洲:苏格拉底 -产婆术 柏拉图 -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适应儿童年龄特点及和谐教育思想 政治学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 著作 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17世纪以后)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分为两个时期: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分为

    17、两个时期:(2)教育学学科形成时期(1)教育学雏形时期(1)教育学雏形时期(17世纪以后)培根:培根:论学术的价值和思考论学术的价值和思考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培根论人生培根论人生蒙田随笔录蒙田随笔录帕斯卡思想录帕斯卡思想录1.1.首次首次把把“教育学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出:(1)教育学雏形时期(17世纪以后)2.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 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班级授课制 高度评价教师职业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1)教育学雏形时期(17世纪以后)3.其他教育思想 英国洛克的绅

    18、士教育理论体系 教育漫话1663 提出“白板说”主张“教育万能论”法国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爱弥儿1762 瑞士佩斯泰洛奇的和谐发展理论 林哈德与葛笃德(1)教育学雏形时期(17世纪以后)4.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 康德:1776 德国 柯尼斯堡大学 康德论教育 (2)教育学学科形成时期(19世纪以后)建立教育学独立学科体系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世界上第一本系统科学的现代教育学著作 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2)教育学学科形成时期(19世纪以后)主要观点:1.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认为教育的最高目 的是完善人的性格和道德;2.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理,认为教育是教学的目

    19、的;3.根据统觉心理学的原理,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4.强调权威作用,主张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三中心”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19世纪50年代后)(1)实证主义教育学:斯宾塞: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 教育论1861 (2)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德国教育家 实验教育学纲要1914 拉伊:德国教育家 实验教育学1908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19世纪50年代后)(3)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 威: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 主要观点:三个命题: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三个中心:儿童中心 活动中心

    20、做中学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19世纪50年代后)(4)教育学的科学化 凯洛夫:苏联著名教育家 代表作:教育学 1939 主要观点:教学过程六阶段:感知 理解 概括 巩固 熟练 测验 五大教学原则:直观性 学生自觉与积极性 巩固性 系统性和连贯性 通俗性和可接受性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19世纪50年代后)(5)教育心理理论 苏联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将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19世纪50年代后)(6)特殊教育理论 马卡连柯:苏联著名教育家 代 表 作:教育诗 主要观点:集体主义教育-前景

    21、性原则 平行性原则 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19世纪50年代后)(7)中国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近代杰出教育家 代 表 作:对教育方针之意见 主要观点:全面发展教育 军国民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 世界观教育 美感教育五育五育 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19世纪50年代后)陶 行 知: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代 表 作:中国教育改造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古庙敲钟录 主要观点:生活即是教育 社会即是学校 教学做合一 “六 大 解 放”(一)思想的解放,即把人的头脑解放出来;(二)手的解放。将知识转化为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三)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敢讲敢问敢说,提倡标新立异。(四)解放学生

    22、的眼睛。让学生会看,会观察,会看事实。首先,有明确的观察目的;第二,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第三,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培养创造性的观察方法;第四,注重同一事物、不同事物的比较,提高观察能力。(五)解放学生的空间。到大自然大社会,扩大学生眼界。(六)解放学生的时间。“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 时间去解放。”一、“教育学”学科的设立(1900 1905)二、教育学的译介与编著(1905-1920)三、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的传播(1920-1949)四、教育学的苏化与改造(1949-1965)五、教育学的“革命化”阶段(1966-1976)六、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1976-)三、我国现代教育学理论体

    23、系三、我国现代教育学理论体系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一、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 二、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三、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四、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五、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六、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 四、教育学的价值和限度教育学的价值 1.对教师的价值 2.对教育决策的价值 3.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 4.对家长的价值 四、教育学的价值和限度教育学的限度 1.教育学自身的研究程度 2.教育学理论应用者的素质 3.教育学理论应用对象的复杂性课 程 线 索 教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是教育与人的发展 二是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二是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推荐阅读书目:1.黄成林.校长学概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4,5.2.马健生.教育改革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1.3.刘敬发.宏观教育学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11.4.韩延伦.学校管理:问题、理论及模式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实用教育学课件第一章教学管理.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7840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