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10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674174
  • 上传时间:2022-10-03
  • 格式:PPT
  • 页数:51
  • 大小:1.4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0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10 区域经济 空间结构 理论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十章第十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要素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要素的相对相对区位关系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式,它是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和分布形式,它是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积结果。济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积结果。经济空间结构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空间结构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第一第一节增长极理论节增长极理论一、增长极的概念一、增长极的概念(一)早期的空间极化发展思想(一)早期的空间极化发展思想提出:提出:19551955年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年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佩鲁 内涵:针对古典经济学家的

    2、均衡发展观点,指出世内涵:针对古典经济学家的均衡发展观点,指出世界中经济要素的作用是在非均衡的条件下发生的。认为界中经济要素的作用是在非均衡的条件下发生的。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二)布德维尔对增长极概念的转化(二)布德维尔对增长极概念的转化 提出:法国地理学家布德维尔提出:法国地理学家布德维尔19661966年年 内涵:增长极是内涵:增长极是

    3、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展。强调经济空间的区域特征。强调经济空间的区域特征。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作为地理空间上的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作为地理空间上的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增长极便具有增长极便具有“推动推动”与与“空间集聚空间集聚”意义上增长的意义上增长的意思。意思。二、推动型产业的特征和作用机制二、推动型产业的特征和作用机制 特征:特征:1.1.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市场扩展和生产发展的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

    4、,市场扩展和生产发展的速度快。速度快。2.2.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技术进步率。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技术进步率。3.3.产业关联性强,能促进产业综合体的形成。产业关联性强,能促进产业综合体的形成。4.4.生产分布具有高度的空间集中倾向,产品市场生产分布具有高度的空间集中倾向,产品市场宽广,有全国性的甚至是国际性的销售市场。宽广,有全国性的甚至是国际性的销售市场。5.5.产业的企业规模比较大。产业的企业规模比较大。作用机制:作用机制:推动型产业可以增加生产的总产出直接贡献区域经济,也可以带动其它产业发展,间接带动区域经济。扩散效应和乘数效应就是增长极的作用机制。三、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效

    5、果三、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效果(一)极化与扩散效应(一)极化与扩散效应 极化效应: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是指增长极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回流效应)(回流效应)扩散效应:扩散效应: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综合影响称为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综合影响称为溢出效应溢出效应。是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进行要素和经济活动输是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进行要素和经济活动输出,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出,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涓滴效应)(涓滴效应)极化:极化:是外围向中心的移

    6、动过程,形式多种多样。是外围向中心的移动过程,形式多种多样。产生极化效应的原因:产生极化效应的原因:1、规模经济效应2、聚集经济效应产生扩散效应的原因:产生扩散效应的原因:1、极化中心的带动和促进作用2、极化中心的经济“外溢”作用3、政府的调节环京津贫困带环京津贫困带(二)极化方式与扩散方式(二)极化方式与扩散方式 1.1.极化方式极化方式 从增长极的数量和分布来看,一个区域可从增长极的数量和分布来看,一个区域可能只有一个极化中心,为能只有一个极化中心,为单极吸引方式单极吸引方式;也可;也可以出现多个极化中心,形成以出现多个极化中心,形成多极吸引方式多极吸引方式。从极化现象的地域空间形态来看,

    7、有从极化现象的地域空间形态来看,有向心式向心式极化极化、等级极化等级极化、波状圈层式极化波状圈层式极化。核心式的扩散核心式的扩散 最简单的扩散,指从中心向周边作墨渍式的扩散。最简单的扩散,指从中心向周边作墨渍式的扩散。等级式的扩散等级式的扩散 反映同级城市由于属性相近而更容易扩散的特征。反映同级城市由于属性相近而更容易扩散的特征。波状扩散波状扩散跳跃式的扩散跳跃式的扩散 由中心点向指定地点的非常规的跳跃式的扩散。由中心点向指定地点的非常规的跳跃式的扩散。2.扩散方式扩散方式 扩散是扩散是由极化中心向外围的移动过程。由极化中心向外围的移动过程。四、对增长极理论的评价四、对增长极理论的评价 增长极

    8、理论是区域开发中不均衡开发理论的一增长极理论是区域开发中不均衡开发理论的一个典型,它强调据点开发、强调集中开发、集中投个典型,它强调据点开发、强调集中开发、集中投资、重点建设、集聚发展、政府干预、注重扩散等,资、重点建设、集聚发展、政府干预、注重扩散等,对于区域开发和区域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区域开发和区域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增长极理论对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更加真实。佩鲁认为经济一旦偏离初始均衡,就会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运动,除非有外在的反方向力量推动才会回到均衡位置。这一点非常符合地区差异存在的现实。增长极概念非常重视创新和推进型企业的重要作用,鼓励技术革新,符合社会进步的动态趋势。增长极概

    9、念形式简单明了,易于了解,对政策制定者很有吸引力。例如,佩鲁认为现代市场充满垄断和不完善,无法自行实现对推进型企业的理性选择和环境管理问题,因此,提出政府应对某些推进型企业进行补贴和规划。一是增长极的极化作用。二是扩散阶段前的极化阶段时间过于漫长。三是推动性产业的性质决定增长极不能带来很多的 就业机会。四是新区开发给投资带来一定难度。理论反思:理论反思:第二节核心第二节核心边缘理论边缘理论提出:提出: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美国学者弗里德曼(J.Friedman)19661966年在研究委内瑞拉时,出版了区域发展政策年在研究委内瑞拉时,出版了区域发展政策一书中提出,也称一书中提出,也称中心中心-外围

    10、理论外围理论。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 ,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一、核心边缘理论内涵核心边缘理论内涵 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集聚必然在区域中形成一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集聚必然在区域中形成一定的核心区,而每一核心区均有其影响区定的核心区,而每一核心区均有其影响区(zone of influence),称边缘区,称边缘区(peripheral region),核心与边,核心与边缘之间存在着扩散与交流的基本关系和控制与依赖缘

    11、之间存在着扩散与交流的基本关系和控制与依赖的关系,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的关系,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内涵:内涵:前工业化阶段前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 工业化成熟阶段工业化成熟阶段 空间相对均衡阶段空间相对均衡阶段2 2、边缘区域、边缘区域向上过渡区向上过渡区向下过渡区向下过渡区资源边疆区资源边疆区 核心区域核心区域向上过渡区向上过渡区向下过渡区向下过渡区资源边疆区资源边疆区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有三种形式: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有三种形式:一是殖民依附;二是金融依附;三是技术依附。一是殖民依附;二是金融依附;三是技术依附。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学

    12、家萨伦巴和马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学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点即增长极,轴线即交通干线。点轴理论利士提出。点即增长极,轴线即交通干线。点轴理论是在增长极理论和生产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非是在增长极理论和生产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非均衡发展理论。所谓点轴开发就是确定具有良好发展均衡发展理论。所谓点轴开发就是确定具有良好发展条件的交通干线作为轴线,对轴线上的若干点(城市)条件的交通干线作为轴线,对轴线上的若干点(城市)进行重点开发。进行重点开发。在全国或地区范围内,确定若干具有有利发展条件的在全国或地区范围内,确定若干具有有利发展条件的大区间、省区间的线状基础设施轴线,对轴线地带的若干大区

    13、间、省区间的线状基础设施轴线,对轴线地带的若干点进行重点发展。点进行重点发展。确定位置、资源好的交通干线作为重点开发轴;确定位置、资源好的交通干线作为重点开发轴;在发展轴上,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城市及其发展方向;在发展轴上,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城市及其发展方向;确定中心城镇和发展轴上的等级体系。确定中心城镇和发展轴上的等级体系。1 1、重点开发轴的选择:、重点开发轴的选择: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

    14、的地带。水平较高的地带。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或者是水源供给有保证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或者是水源供给有保证的地带。的地带。2 2、重点发展城镇的选择:、重点发展城镇的选择:考虑城镇发展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考虑城镇发展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重点发展的城镇应是地位重要,对发展轴的形成和发展作重点发展的城镇应是地位重要,对发展轴的形成和发展作用大,吸引范围广的城镇。用大,吸引范围广的城镇。考虑城镇的发展规模。考虑城镇的发展规模。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一般选择规模较大的城市;而在经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一般选择规模较大的城市;而在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往往选择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城镇。济较落后的地区

    15、,往往选择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城镇。考虑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考虑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应根据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在与中心城市相适宜的距离应根据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在与中心城市相适宜的距离上,选择有较好发展条件的点作为重点发展的城市。上,选择有较好发展条件的点作为重点发展的城市。有利于发挥集聚经济的效果有利于发挥集聚经济的效果 能够充分发挥各级中心城镇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各级中心城镇的作用 有利于把经济开发活动结合为有机整体有利于把经济开发活动结合为有机整体 有利于区域开放式地发展有利于区域开放式地发展 第四节第四节 圈层结构理论圈层结构理论一、理论发展一、理论发展 1、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冯杜能的农业圈

    16、理论(1826);2、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EW伯吉斯 的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同心圆法则(1925);3、狄更生和木内信藏 的城市地域分异三地带学说(20世纪50年代以后)。二、圈层结构理论内涵二、圈层结构理论内涵 城市与区域是相互依存、互补互利的有机整体。城市与区域是相互依存、互补互利的有机整体。城市作为中心,对周围区域有吸引和辐射功能。城市作为中心,对周围区域有吸引和辐射功能。城市对区域的作用受空间相互作用的城市对区域的作用受空间相互作用的“距离衰减距离衰减律律”法则法则的制约,这样就必然导致区域形成以建的制约,这样就必然导致区域形成以建成区为核心的圈层状的空间分布结构。成区为核心的圈层状的

    17、空间分布结构。1 1、内圈层的特征、内圈层的特征:是完全城市化了的地区,以第三产业为主,人口和建筑是完全城市化了的地区,以第三产业为主,人口和建筑密度都较高,地价较贵,商业、金融、服务业高度密集。密度都较高,地价较贵,商业、金融、服务业高度密集。2 2、中间圈层的特征:、中间圈层的特征:(1 1)位置上)位置上 (2 2)功能上)功能上 (3 3)社会文化上)社会文化上 (4 4)空间)空间景观上景观上3 3、外圈层的特征: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与城市景观有、外圈层的特征: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与城市景观有明显差别,居民点密度低,建筑密度小。明显差别,居民点密度低,建筑密度小。三、圈层结构的基本特

    18、征三、圈层结构的基本特征 城市圈层扩展的周期波动性与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有关。使城市圈层扩展出现加速、停滞、稳定等变化状态。城市圈层扩展的方向性是由于城市张力和外围地区吸引力在各个方向上不均衡造成的。四、城市圈层扩展的周期波动性和方向性四、城市圈层扩展的周期波动性和方向性圈层结构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圈层结构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空间规划实践不同层次的空间规划实践 广泛应用于卫星城镇的规划建设广泛应用于卫星城镇的规划建设。广泛用于城市经济区和综合经济区的研究。广泛用于城市经济区和综合经济区的研究。圈层结构理论在日本已成为国土综合规划的重要指导圈层结构理论

    19、在日本已成为国土综合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并且发展成为大城市经济圈构造理论及大区域思想,并且发展成为大城市经济圈构造理论及大区域经济圈模式。经济圈模式。新北京规划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发展新城11个,以疏解中心城区的压力。这些新城分别是: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未来将重点发展位于东部发展带上的通州、顺义和亦庄3个新城。3个新城应成为北京中心城人口和职能疏解及新的产业聚集的主要地区,形成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1 1、增长极的正负效果是怎样产生的?、增长极的正负效果是怎样产生的?2、结合实际评价点轴开发模式。、结合实际评价点轴开发模式。3、圈层结构理论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有何应用价值?、圈层结构理论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有何应用价值?4、增长极对周围区域有何影响?有哪些方式?、增长极对周围区域有何影响?有哪些方式?5、简述区域空间结构演变中各阶段的主要特征。、简述区域空间结构演变中各阶段的主要特征。6、分析核心边缘理论、点、分析核心边缘理论、点轴开发理论内涵及其轴开发理论内涵及其意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10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7417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