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现代政治经济学第十章分配理论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673947
  • 上传时间:2022-10-03
  • 格式:PPT
  • 页数:21
  • 大小:94.0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现代政治经济学第十章分配理论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现代 政治经济学 第十 分配 理论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十章 分配的一般理论 分配关系广义上说包括生产资料的分配关系和产品的分配关系。生产资料的分配即生产资料所有制,是说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是物质生产的前提,属于生产领域的问题。狭义的分配关系一般是指产品的分配,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本章主要从一般意义上研究产品分配中的国民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10.1国民收入分配及其内容 国民收入分配相关概念:国民收入分配是指各经济主体对货币表示的社会总产品,也即社会总产值在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与社会总产值相关的总收入有三个概念: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

    2、活动的最终成果。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国民收入分配三次划分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经过这次分配得到的收入,也称原始收入。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是人们自觉自愿的一种捐赠,它带来的影响不仅是经济的,而且还有社会与政治的,因而发挥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无法替代的作用。10.2个人收入分配及其内容 个

    3、人收入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与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利益息息相关,个人收入分配是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和社会公平的重要因素。人收入分配问题的意义在于,不同的分配机制对社会经济运行有着不同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社会经济效果 社会财富及其源泉 社会财富是一个具有使用价值,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物。财富的源泉就是与社会财富生产相关的各类要素。一般来说,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但是其涵义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变得更加广泛,除了上述四种要素外,还包括企业家才能、技术、知识、信息、专利、品牌等等。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生产要素包括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需的各种因素或条件。个人收入分配 个人收入,取决于两个因素

    4、,即个人所能提供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以及这些要素的价格。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按照其拥有的生产要素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的贡献大小获得相应的收入。个人收入分配形式 从人类社会发展实践来看,个人分配形式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劳动收入一般指工资,而非劳动收入形式包括利息、地租等诸多形式。工资。具体来说,劳动收入包括工资收入、企业家收入两种形式。利息和租金。利息和租金都是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其数量都是由资本的边际收益产品决定的。股息和红利。股息是股份资本的利息,是股票所有者的非劳动收入。其数量是由服份资本的边际收益决定的。地租。地租是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费用。其数量是由

    5、土地的边际收益产品决定的。10.3个人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 在不同的所有制条件下和生产方式下个人收入分配具有不同的形式,但是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收入分配中的效率和公平。由于收入分配中公平和效率存在矛盾,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理论中对收入分配中公平和效率也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并在社会实践中采取了不同的选择。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认为公平与效率存在冲突。分为效率优先论和公平优先论两种主张。效率优先论者认为效率来自个人的努力与勤奋,不重视效率,就是鼓励懒惰,社会经济就难以发展,平等只会导致普遍贫穷。公平优先论者则认为,平等应当放优先地位。其理由是,平等本来是人们的天赋权利,竞争引起的

    6、收入差别是对这种权利的侵犯。另一类认为公平与效率可以协调。他们认为公平本身就包含有与效率相统一的涵义。公平并不是指收入分配的绝对平均,而是“随着努力上的差异而来的收入上的差异,一般被认为是公平的”。公平与效率冲突论 社会经济活动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以最小的所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财富(效率问题);一是这些财富如何在各社会成员之间恰当地进行分配(公平问题),二者不可或缺。但是,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不能协调统一。追求效率,必然以牺牲公平为代价;强调公平,又必然以损害效率为成本。因此,公平与效率不能“鱼”与“熊掌”兼得,只能做相机抉择:要么选择效率,要么选择公平,

    7、没有中间道路可走。据此,该论有两种完全相反的主张:效率优先论和公平优先论。效率优先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弗里德曼(Friedman)、哈耶克(Hayek)科斯(Coase),其中以弗里德曼最为典型。该主张的立论依据主要有:效率与经济自由密不可分;效率本身意味着“公平”等等。公平优先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勒纳、罗尔斯以及英国的琼.罗宾逊等。其立论依据主要是公平是一种“天斌权利”,它无法用金钱来度量和评价;不公平的收入分配会妨碍人们的工作热情,从而损害效率;公平影响和决定效率。公平与效率协调论 持这种观点的西方学者主张公平与效率是互为条件,互为促进的和谐关系。他们基于对市场机制既有优点又有缺陷的认识

    8、,不同意将公平与效率对立起来的“冲突论”,试图找到一条既能保持市场机制优点,又能消除收入差距扩大的途径,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顾与协调。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主要有凯恩斯,萨缪尔森、布坎南、奥肯和瓦里安。其中,奥肯最具代表性。他们的立论依据主要是:公平本身就包含有与效率相统一的涵义。奥肯认为公平并不是指收入分配的绝对平均,而是“随着努力上的差异而来的收入上的差异,一般被认为是公平的”。平等与效率各有其重要性,不存在谁绝对优先谁的问题。他们认为公平本身就包含有与效率相统一的涵义。公平并不是指收入分配的绝对平均,而是“随着努力上的差异而来的收入上的差异,一般被认为是公平的”。政府干预是公平与效率协调的

    9、必要条件。凯恩斯认为只有在经济过程之外建立新的公平机制,在国家范围内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兼顾问题,才能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收入分配效率评价标准 一种分配制度能否尽快顺利实施,即一种方式制度能否尽快顺利地推广实施,取决于该制度的“合意性”(正确性)以及该制度实施后获利的“局中人”与非获利的“局外人”力量对比等因素。能否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这是考察分配制度运行结果的标准。如果一种具有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分配制度,既能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又能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能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评判标准。一种资源配置有效率应看它能否改善社会的福利,是否达到

    10、帕累托最优状态。收入分配公平评价标准 公平在经济关系的不同方面都有其表现,公平或者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或者是指占有生产资料方面的公平,或者是指产业地域空间布局的公平等。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原则就是指权利与利益平等并相对应的原则。按照公平原则要求无论是在按劳分配原则、还是按其它要素分配原则发生作用时,个人所得到的收入的多少都应以所依据的分配尺度来确定。收入分配公平的评判标准既有适应一切社会形态的一般衡量标准,也有只在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适用的具体准则和量化指标。分配公平作为人们对社会财富分配的一种综合评价,根源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对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正确反映。因此,评判一种分配制度是否公平的尺

    11、度包括生产关系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资本主义制度下收入分配性质与特征资本主义制度下收入分配的形式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价值与工人的必要劳动相对应,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付出的必要劳动凝结而成,其最低限,即最低工资,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工资的基本形式有两种,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工资的数量变动趋势 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根据物价水平的不同,工资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实际工资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名义工资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物价

    12、的高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润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润 随着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耗费转化为生产成本,剩余价值被看成是生产成本之上的增加值,这个增加值在现象形态上表现为利润,它不仅被看成是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产生的,而且被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也就转化为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 不同部门利润率的不同必然会引起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之间通过资本转移使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流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资本在不同生产经营部门之间的转移必然引起不同部门商品供求关系和商品比价关系的变化,从而引起部门间利润率的变化。资本转移的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

    13、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平均利润的形成为前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利润的具体形式 工商业资本和工商业利润 工商业资本家按照生产价格决定的市场价格销售商品,减去成本就得到利润。借贷资本和利息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除了工商业资本以外,还有借贷资本。借贷资本就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另一个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资本,获得平均利润的一部分,以利息的形式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利息是借贷资本的收入。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虚拟资本与虚拟经济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地租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和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

    14、由于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不同,可以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形式。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权垄断。所谓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权垄断,就是指在土地有限的条件下,优中等地作为经营对象被租地资本家使用后所形成的土地经营的垄断性。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所有者不会把土

    15、地无偿交给别人使用,即使出租最贫瘠、最偏远、最劣等的土地,也要求获得一份地租。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构成。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所有权垄断。因为土地所有权垄断阻碍、排斥、限制部门间竞争和资本向农业的自由转移,因而农业中的利润不参与社会利润率平均化过程。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它是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的分配方式,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之一。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社会范围内分配的个人消费品以劳动者提供的

    16、劳动为唯一的尺度,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第二,这里所说的劳动,仅仅指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劳动;第三,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而是社会平均劳动;第四,按劳分配是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进行的给劳动者的仅仅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个人必要消费品。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需要下述基本条件作为前提:第一,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第二,生产资料的数量必须足以保证劳动者能够各尽所能;第三,商品经济已经消亡;第四,社会可以统一对社会总产品做各项扣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的形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

    17、段的所有制特点决定的。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存在公有制又存在私营和个体所有制,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必须采取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具体收入分配形式包括劳动收入、资产收入和福利收人,而福利收入实质上是作为公有生产资料主人的劳动者所分享的公共资产的收入。按劳分配及其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收入是指个人仅仅凭借其劳动者的劳动贡献而获得的收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要素分配形式.按要素分配的形式主要有个体劳动者收入、私人资本经营收入、个人投资收入、利息收入等。个体劳动者收入。它是指个体劳动经营者利用自己的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劳动者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18、又是直接的生产者,他们的生产经营收入是自己的劳动创造的,主要是以自己劳动为主要收入来源。私人资本经营收入。私营企业主通过雇佣劳动,提供一定的社会产品和服务而获得的主要以资本经营的收入来源于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对劳动者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个人投资收入。个人投资收入是居民将自己的收入用于个人投资所取得的收入。地租。地租是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费用。其数量是由土地的边际收益产品决定的。土地的收入表现为土地价格,土地价格的决定因素,一是取决于地租额的多少,二是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土地价格是在市场供求确定的价格波动中实现的。社会主义再分配及其调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公平观大体上包括以下四个

    19、方面的内容:第一,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第二,按劳分配是社会成员的一种平等权利;第三,社会主义承认平等权利基础上的收入差别,反对平均主义倾向;第四,社会主义的公平观不仅表现在收入分配方面,还表现在它强调机会均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再分配调节的依据和方式 根据社会主义公平观以及社会发展现状,中国现阶段的公平分配政策,应当是效率与公平并重。社会收入分配的两个目标:一是通过这种再分配补充市场分配的不足,以促进效率;二是非效率性的分配要在保证效率较少或不受到损害的条件下增进公平。遏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的方式 规范第一次分配的市场秩序 (1)取缔非法收入;(2)清除市场壁垒

    20、,缩小行业间的收入分配差距;(3)转变不平衡发展的战略以缩小地区差距.完善二次分配的调控机制 (1)完善税制与强化税收征管;(2)创造均等的教育机会;(3)完善扶贫机制。促进第三次分配的发展壮大 (1)培养慈善理念;(2)直接注入资金;(3)政策支持.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的含义和功能 国家或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政策和规章,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提供必要的救济和补助,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的一系列制度 社会保障的功能 第一,社会保障具有分配作用;第二,稳定作用;第三,调节作用。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障体系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的有机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处于主导地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和保障对象的范围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化程度 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管理,不断提高支撑能力和安全程度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以人为本是社会保障工作的根本原则 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把社会保障纳入法制化轨道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现代政治经济学第十章分配理论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7394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