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672838
  • 上传时间:2022-10-03
  • 格式:PPT
  • 页数:26
  • 大小:19.4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油茶 主要 病虫害 防治 课件
    资源描述:

    1、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 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油茶主要病虫害油茶主要病虫害一、油茶苗菌核性根腐病一、油茶苗菌核性根腐病 二、油茶炭疽病二、油茶炭疽病三、油茶软腐病三、油茶软腐病四、油茶毒蛾四、油茶毒蛾五、油茶尺蠖五、油茶尺蠖六、茶籽象甲六、茶籽象甲七、蓝翅天牛七、蓝翅天牛八、油茶蛀茎虫八、油茶蛀茎虫一、油茶苗菌核性根腐病(白绢病)一、油茶苗菌核性根腐病(白绢病)1.1.病原菌病原菌 有性世代为担子菌亚门网膜革菌属的罗氏白有性世代为担子菌亚门网膜革菌属的罗氏白绢病菌,学名绢病菌,学名Pellicularia rolfsii(sacc)westPellicul

    2、aria rolfsii(sacc)west。有性阶段不常发生。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小核有性阶段不常发生。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小核菌属的罗氏白绢小核菌属(齐整小核菌),学名菌属的罗氏白绢小核菌属(齐整小核菌),学名Sclerotium rolfsii SaccSclerotium rolfsii Sacc。1、培养基表面的小菌核2、菌丝上的锁状联合现象 2.2.分布、寄主及危害分布、寄主及危害 油茶苗菌核性根腐病在我国南方油茶产区油茶苗菌核性根腐病在我国南方油茶产区普遍发生普遍发生 。该病原菌除危害油茶外,也危害油。该病原菌除危害油茶外,也危害油桐、楸树、柑桔、苹果、梧桐、核桃、杨树、桐、楸树

    3、、柑桔、苹果、梧桐、核桃、杨树、马尾松、草本花卉和多种农作物。茶苗受害后,马尾松、草本花卉和多种农作物。茶苗受害后,引起根部及根茎皮层腐烂,造成落叶,苗木成引起根部及根茎皮层腐烂,造成落叶,苗木成片死亡。片死亡。3.3.症状特点症状特点 病害多发生于接近地表的苗木基部或根颈病害多发生于接近地表的苗木基部或根颈部。先是皮层变褐腐烂,不久即在其表面产生部。先是皮层变褐腐烂,不久即在其表面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层,而后长出油菜籽状小菌核,白色绢丝状菌丝层,而后长出油菜籽状小菌核,初白色,后变淡红色、黄褐色,以至茶褐色。初白色,后变淡红色、黄褐色,以至茶褐色。最终全株枯死。病苗容易拔起,其根部皮层腐最终全

    4、株枯死。病苗容易拔起,其根部皮层腐烂,表面有白色菌丝层及菌核产生。烂,表面有白色菌丝层及菌核产生。4.4.发病规律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株根部上越冬。翌年春当温度、湿度适宜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株根部上越冬。翌年春当温度、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菌丝,在土壤中生长蔓延。病原菌借雨水流水传播,根据病原时,菌核萌发菌丝,在土壤中生长蔓延。病原菌借雨水流水传播,根据病原菌接种发病试验,病原菌入侵植株主要从伤口侵入。在长江流域,一般菌接种发病试验,病原菌入侵植株主要从伤口侵入。在长江流域,一般6 6月上月上旬开始发病,旬开始发病,7-87-8月为发病盛期,月为发病盛期,9 9月以后基部停

    5、止发生。月以后基部停止发生。5.5.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营林措施:避免在上年度有此病感染的圃地育苗,选择排水良好的山营林措施:避免在上年度有此病感染的圃地育苗,选择排水良好的山脚地育苗,平地要做高床,防止积水是预防此病发生的基本措施;结合苗期脚地育苗,平地要做高床,防止积水是预防此病发生的基本措施;结合苗期管理,清除圃地各种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来源是防治此病的重要环节;管理,清除圃地各种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来源是防治此病的重要环节;加强苗期管理,增施有机肥,促进苗木生长健壮,保护苗木免受机械损伤,加强苗期管理,增施有机肥,促进苗木生长健壮,保护苗木免受机械损伤,防止茎部日灼,减少病原菌侵

    6、染机率是防治此病的关键措施。防止茎部日灼,减少病原菌侵染机率是防治此病的关键措施。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70%7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根腐灵可湿性粉剂600600800800倍液,或倍液,或50%50%多菌灵可湿粉剂多菌灵可湿粉剂500500倍液,或倍液,或70%70%甲基硫菌可湿性粉剂甲基硫菌可湿性粉剂1000100015001500倍液,或倍液,或50%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500倍液,或倍液,或1%1%的硫酸铜溶液,灌入病株邻近的苗的硫酸铜溶液,灌入病株邻近的苗木根部,每隔木根部,每隔1515天天1 1次,连续次,连续2 23 3次,

    7、能有效地抑制病害蔓延。次,能有效地抑制病害蔓延。二、油茶炭疽病二、油茶炭疽病 1.1.病原菌病原菌 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小丛壳菌属的围小丛壳菌,小丛壳菌属的围小丛壳菌,学名学名Glomerella 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Cingulata(Stonem.)Spauld et Schrenkd et Schrenk。无性世代为。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炭疽属的茶赤叶半知菌亚门炭疽属的茶赤叶枯刺盘孢菌,学名枯刺盘孢菌,学名Colletotrichum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des penzgloeospori

    8、des penz。2.2.分布、寄主及危害分布、寄主及危害 全国各油茶产区都有发生。该病原菌不仅危害油茶,也危害杉木、柳、泡桐、全国各油茶产区都有发生。该病原菌不仅危害油茶,也危害杉木、柳、泡桐、苹果、梨、冬青、蔬菜和多种农作物。油茶受害后,引起落叶、落芽、落蕾、落果、苹果、梨、冬青、蔬菜和多种农作物。油茶受害后,引起落叶、落芽、落蕾、落果、枝梢枯死,严重受害植株,整株死亡。果实炭疽危害最大,引起大量落果造成减产。枝梢枯死,严重受害植株,整株死亡。果实炭疽危害最大,引起大量落果造成减产。1、病菌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2、子囊壳、子囊和子囊孢子 3.3.症状特点症状特点 果实:感病初期果皮上出现

    9、褐色果实:感病初期果皮上出现褐色小点,后扩大成黑色圆形病斑,有时数小点,后扩大成黑色圆形病斑,有时数个病斑扩大联合成不规形的大病斑,无个病斑扩大联合成不规形的大病斑,无明显边缘。后期病斑上出现轮生的小黑明显边缘。后期病斑上出现轮生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在高湿的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在高湿的环境中,产生大量粉红色粘质的分生孢环境中,产生大量粉红色粘质的分生孢堆。病菌有时深达种仁内部,使病果的堆。病菌有时深达种仁内部,使病果的种子带菌。病果开裂易落。种子带菌。病果开裂易落。叶片:嫩叶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叶缘,感病初期出现红色小点,扩大后呈棕叶片:嫩叶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叶缘,感病初期出现

    10、红色小点,扩大后呈棕色到褐色,圆形、半圆形至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常有波状轮纹,边缘紫红色,病色到褐色,圆形、半圆形至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常有波状轮纹,边缘紫红色,病斑上常密生深褐色小点,即病原的分生孢子盘。老叶病斑黑褐色,下陷,边缘有紫斑上常密生深褐色小点,即病原的分生孢子盘。老叶病斑黑褐色,下陷,边缘有紫红色晕环,后期病组织坏死,变成灰白色,内轮生黑色小点。红色晕环,后期病组织坏死,变成灰白色,内轮生黑色小点。嫩梢:病斑多发生在嫩梢:病斑多发生在新梢的基部,少数发生在中新梢的基部,少数发生在中部。病斑椭圆形成梭形,略部。病斑椭圆形成梭形,略下陷,边缘淡红色。后期病下陷,边缘淡红色。后期病斑呈

    11、褐色,中部稍带灰色,斑呈褐色,中部稍带灰色,上生黑色小点,皮层纵向开上生黑色小点,皮层纵向开裂,若病斑环梢一圈,病梢裂,若病斑环梢一圈,病梢即行枯死。即行枯死。叶芽和花芽:病斑多叶芽和花芽:病斑多发生在苞片的基部,呈黄褐发生在苞片的基部,呈黄褐色或褐色病斑,形状不规则,色或褐色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明显。病苞片后期呈边缘不明显。病苞片后期呈灰白色,生有黑点,严重时灰白色,生有黑点,严重时芽枯、蕾落。芽枯、蕾落。(5 5)枝干:)枝干:3 3年以上的年以上的老枝及树干呈梭形溃疡病斑,老枝及树干呈梭形溃疡病斑,下陷不规则,削去表皮,木下陷不规则,削去表皮,木质部呈黑色。质部呈黑色。4.4.发病规

    12、律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感病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当温度、湿度适宜时,病病原菌以菌丝体在感病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当温度、湿度适宜时,病原菌生长、产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或混虫传播,从伤口和自然原菌生长、产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或混虫传播,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潜育期孔口侵入,潜育期5 51717天。一般天。一般4 4月初开始发病,先是危害嫩梢和新叶,月初开始发病,先是危害嫩梢和新叶,5 5月上旬出现病害小峰。月上旬出现病害小峰。5 5月中旬至月中旬至6 6月病原菌侵染果实,月病原菌侵染果实,7 78 8月是果病的发病月是果病的发病高峰期,高峰期,9 9月以后气温下降,病情趋向缓

    13、和。月以后气温下降,病情趋向缓和。1010月病原菌危害花蕾,但是开月病原菌危害花蕾,但是开花晚的品种受害较轻。花晚的品种受害较轻。病害发生和蔓延与温度、湿度有关。早春旬平气温上升到病害发生和蔓延与温度、湿度有关。早春旬平气温上升到15152020,相,相对湿度对湿度70%70%以上开始发病,春雨越早发病则早,春雨多则发病重。当气温上以上开始发病,春雨越早发病则早,春雨多则发病重。当气温上升到升到24243030时,夏秋间的降雨次数和持续期与病害蔓延和严重程度关系密时,夏秋间的降雨次数和持续期与病害蔓延和严重程度关系密切,雨日长、雨量大的年份、病害严重,反之则轻。切,雨日长、雨量大的年份、病害严

    14、重,反之则轻。5.5.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品种:油茶不同物种对炭疽病的抗性有很大变异,不同物种选择抗病品种:油茶不同物种对炭疽病的抗性有很大变异,不同物种中同样存在着抗(感)性不同的类型和单株。因此,在新发展油茶林区选育中同样存在着抗(感)性不同的类型和单株。因此,在新发展油茶林区选育和推广适合本地区抗病品种(株系),改造病劣株,是炭疽病防治上的根本和推广适合本地区抗病品种(株系),改造病劣株,是炭疽病防治上的根本途径。途径。营林措施:一是合理施肥,避免单施氮肥,要注意增施磷、钾肥。二营林措施:一是合理施肥,避免单施氮肥,要注意增施磷、钾肥。二是林地套种忌用高秆作物,以免林地湿度过大。对

    15、于不能套种的林地,要加是林地套种忌用高秆作物,以免林地湿度过大。对于不能套种的林地,要加强林分的抚育管理,促进林分健康生长。三是对过密林分应适度整枝修剪、强林分的抚育管理,促进林分健康生长。三是对过密林分应适度整枝修剪、适当疏伐,淘汰病劣株,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四是清除病部,减少病原。适当疏伐,淘汰病劣株,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四是清除病部,减少病原。在冬季至早春前,剪除病枝、病梢,摘除病叶、病果,刮除大枝和干部溃疡在冬季至早春前,剪除病枝、病梢,摘除病叶、病果,刮除大枝和干部溃疡斑,伤口涂波尔多液保护。斑,伤口涂波尔多液保护。药剂防治:根据病原菌侵染规律进行,于冬前药剂防治:根据病原菌侵染

    16、规律进行,于冬前1010月底至月底至1111月下旬和次月下旬和次年年5 5月中旬至月中旬至6 6月下旬,喷月下旬,喷40%40%福美双福美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300400400倍液或倍液或70%70%甲基硫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600800800倍液,每隔倍液,每隔10101515天喷一次,连续天喷一次,连续3 34 4次,能有效的减少病原菌越冬基数,推迟发病期,降低病果率。次,能有效的减少病原菌越冬基数,推迟发病期,降低病果率。三、油茶软腐病三、油茶软腐病 1.1.病原菌病原菌 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伞座孢属的油茶伞座孢菌,学名属半知菌

    17、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伞座孢属的油茶伞座孢菌,学名Agaricodochium camelliae Liu.Wei et FanAgaricodochium camelliae Liu.Wei et Fan。2.2.分布、寄主及危害分布、寄主及危害 油茶软腐病在南方油茶产区普遍发生。油茶软腐病在南方油茶产区普遍发生。该病除危害普通油茶外,也侵害小果油该病除危害普通油茶外,也侵害小果油茶、攸县油茶、越南油茶、浙江红花油茶、红山茶等山茶属树种,还侵害其它茶、攸县油茶、越南油茶、浙江红花油茶、红山茶等山茶属树种,还侵害其它1414个个科的科的5050多种子植物。油茶树受害后,多种子植物。油茶树受害后,

    18、引起大量落叶、落果和芽梢枯死。茶苗受害严引起大量落叶、落果和芽梢枯死。茶苗受害严重时,叶片落光,整株枯死。重时,叶片落光,整株枯死。1、蘑菇型分生孢子座2、瓶状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3、分生孢子 3.3.症状特点症状特点 叶: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开始,侵染点初期出现针尖大的黄色水渍状病叶: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开始,侵染点初期出现针尖大的黄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大成圆形或半圆病斑,呈棕色或黄色。侵染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病斑,后扩大成圆形或半圆病斑,呈棕色或黄色。侵染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病斑迅速扩展,边缘不明显,叶肉腐烂,呈淡褐色,形成斑迅速扩展,边缘不明显,叶肉腐烂,呈淡褐色,形成“软腐型软腐型”病斑。侵

    19、染病斑。侵染后如遇天气转晴,病斑扩展缓慢、呈棕黄色至黄褐色,中心褐色,边缘明显,后如遇天气转晴,病斑扩展缓慢、呈棕黄色至黄褐色,中心褐色,边缘明显,形成形成“枯斑型枯斑型”病斑。病斑。1 1、枯斑型枯斑型2、软腐型、软腐型 芽、梢:幼芽和嫩芽、梢:幼芽和嫩梢受害后初呈淡黄褐色,梢受害后初呈淡黄褐色,很快凋萎枯死,呈棕褐色,很快凋萎枯死,呈棕褐色,可留树上越冬。条件适宜可留树上越冬。条件适宜时其上可产生大量蘑菇型时其上可产生大量蘑菇型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座。果:感病果实最初果:感病果实最初出现水渍状淡黄色斑点,出现水渍状淡黄色斑点,斑点逐渐扩展成为土黄色斑点逐渐扩展成为土黄色至黄褐色圆斑,与炭疽

    20、病至黄褐色圆斑,与炭疽病初期症状相似,但软腐病初期症状相似,但软腐病病斑色泽较浅。侵染后如病斑色泽较浅。侵染后如遇阴雨天,病斑迅速扩大,遇阴雨天,病斑迅速扩大,圆形或不规则形,病部组圆形或不规则形,病部组织软化腐烂,有棕色汁液织软化腐烂,有棕色汁液溢出。如遇高温干旱天气,溢出。如遇高温干旱天气,病斑呈不规则开裂。条件病斑呈不规则开裂。条件适宜时病部产生大量蘑菇适宜时病部产生大量蘑菇型分生孢子座。果实感病型分生孢子座。果实感病后常在后常在2 23 3周内脱落。周内脱落。4.4.发病规律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未发育成熟的蘑菇形分生孢座在病部越冬。冬季留于树病原菌以菌丝体和未发育成熟的蘑菇形分生

    21、孢座在病部越冬。冬季留于树上的病叶、病果、病梢以及林地的病落叶和病落果是病菌的越冬场所。上的病叶、病果、病梢以及林地的病落叶和病落果是病菌的越冬场所。叶片在叶片在3 3月下旬开始发病。月下旬开始发病。4 45 5月间的阴雨天气,病害蔓延迅速,月间的阴雨天气,病害蔓延迅速,6 68 8月间发病月间发病严重,严重,1010月后才逐渐停止。果病在月后才逐渐停止。果病在6 6月开始发病,月开始发病,7 78 8月间发病严重。病害在气月间发病严重。病害在气温温1313、相对湿度、相对湿度85%85%以上开始发生。以气温以上开始发生。以气温15152525、相对湿度、相对湿度9595100%100%时发时

    22、发病最重。若气温低于病最重。若气温低于1010或高于或高于3535,相对湿度小于,相对湿度小于75%75%时,发病轻或不发病。时,发病轻或不发病。油茶林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林间湿度增大,有利用软腐病的流行,苗圃油茶林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林间湿度增大,有利用软腐病的流行,苗圃地潮湿,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发病较重。地潮湿,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发病较重。5.5.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品种:对现有油茶林不同物种、品种、类型和单株抗软腐病的选择抗病品种:对现有油茶林不同物种、品种、类型和单株抗软腐病的情况应进行认真调查,发现丰产抗病良种,及时加以推广,并注意立足本地培情况应进行认真调查,发现

    23、丰产抗病良种,及时加以推广,并注意立足本地培育抗病良种是控制软腐病发生的重要措施。育抗病良种是控制软腐病发生的重要措施。营林措施:一是改造过密林分,适当修剪,使林内通风透光。二是清除营林措施:一是改造过密林分,适当修剪,使林内通风透光。二是清除越冬病部,结合冬季整枝修剪清除感病树上的病叶、病果、病梢,减少病原菌越冬病部,结合冬季整枝修剪清除感病树上的病叶、病果、病梢,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来源。三是加强圃地管理,应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圃地育苗。圃的侵染来源。三是加强圃地管理,应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圃地育苗。圃地要加强松土、除草,促进苗木生长,发病苗立即清除。地要加强松土、除草,促进苗木生长,

    24、发病苗立即清除。(3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一般在病害发生初期,一般4 4月中旬喷月中旬喷1%1%的波尔多液保护春梢和的波尔多液保护春梢和叶片,每隔叶片,每隔10101515天喷一次,连续天喷一次,连续2 23 3次,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在病害蔓延,次,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在病害蔓延,发病严重的发病严重的6 68 8月可喷洒月可喷洒50%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300500500倍液,或倍液,或25%25%甲基托布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津可湿性粉剂300300500500倍液,或倍液,或50%50%退菌特退菌特1000100015001500倍液。连喷倍液。

    25、连喷2 2次,每隔次,每隔10101515天天1 1次。次。四、油茶毒蛾四、油茶毒蛾 又名茶毒蛾、茶毛虫、茶辣子。属鳞翅目毒蛾科,学名又名茶毒蛾、茶毛虫、茶辣子。属鳞翅目毒蛾科,学名Euproctis Euproctis pseudocomspersa strandpseudocomspersa strand。1.1.分布、寄主及为害分布、寄主及为害 我国各省油茶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寄主植物主要为油茶及茶树,有时亦取我国各省油茶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寄主植物主要为油茶及茶树,有时亦取食乌桕、油桐、柑桔、樱桃、柿、枇杷、梨、玉米等。幼虫为害油茶时,先取食嫩梢、食乌桕、油桐、柑桔、樱桃、柿、

    26、枇杷、梨、玉米等。幼虫为害油茶时,先取食嫩梢、后食叶片、嫩枝皮、果皮等,造成茶籽减产。连续多年为害,引起茶树枯死。后食叶片、嫩枝皮、果皮等,造成茶籽减产。连续多年为害,引起茶树枯死。2.2.形态特征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成虫:体长10101212,前,前翅中部有翅中部有2 2条弯曲的黄白色横条弯曲的黄白色横带、翅顶角黄斑内有带、翅顶角黄斑内有2 2个黑色个黑色圆点。雌成虫黄褐色,雄成虫圆点。雌成虫黄褐色,雄成虫深褐色。深褐色。卵:圆形、淡黄色、每卵:圆形、淡黄色、每卵卵块有块有卵卵粒粒30305050粒,上覆有黄色绒粒,上覆有黄色绒毛。毛。幼虫:从前胸至腹部第九幼虫:从前胸至腹部第九节,各节背部

    27、及侧面有节,各节背部及侧面有8 8个黄个黄色(前期)或黑色毛瘤,上生色(前期)或黑色毛瘤,上生黄色毒毛。黄色毒毛。蛹:短圆锥形,密生黄色蛹:短圆锥形,密生黄色短毛,末端有钩状臀棘一束短毛,末端有钩状臀棘一束(2020根),外披黄色薄茧。根),外披黄色薄茧。卵块、卵粒茶毒蛾 Euproctis pseudocomspersa strand3.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 我国南方油茶产区一般一年发生我国南方油茶产区一般一年发生2 23 3代。以卵越冬。两代发生区,幼虫代。以卵越冬。两代发生区,幼虫为害期分别在为害期分别在5 5月下旬至月下旬至6 6月,月,8 8月至月至9 9月。月。3 3代发生期的幼虫

    28、为害期分别在代发生期的幼虫为害期分别在4 4月月上旬至上旬至5 5月下旬,月下旬,6 6月下旬至月下旬至7 7月下旬,月下旬,8 8月下旬至月下旬至9 9月下旬。初龄幼虫群集取月下旬。初龄幼虫群集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呈薄膜状。食叶肉,留下表皮呈薄膜状。4 4龄幼虫成群分散取食全叶。幼虫能吐丝结网,龄幼虫成群分散取食全叶。幼虫能吐丝结网,受惊即吐丝下垂,烈日高温下,幼虫常躲到茶丛下部荫蔽处。老熟幼虫喜在受惊即吐丝下垂,烈日高温下,幼虫常躲到茶丛下部荫蔽处。老熟幼虫喜在阴暗潮湿茶根际附近枯落叶层下或土隙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喜择生阴暗潮湿茶根际附近枯落叶层下或土隙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喜择生

    29、茂盛的油茶林产卵,卵产于叶背。茂盛的油茶林产卵,卵产于叶背。4.4.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营林措施:结合抚育管理,蛹期垦复,把根际枯枝落叶层化蛹的幼虫营林措施:结合抚育管理,蛹期垦复,把根际枯枝落叶层化蛹的幼虫翻入土壤中,阻止成虫羽化外飞具有一定的作用。翻入土壤中,阻止成虫羽化外飞具有一定的作用。物理措施:人工采摘越冬卵块和物理措施:人工采摘越冬卵块和3 3龄以前群集为害的初龄幼虫;利用龄以前群集为害的初龄幼虫;利用成虫趋光性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成虫趋光性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生物防治:在初龄幼虫期喷洒每毫升含生物防治:在初龄幼虫期喷洒每毫升含1 1亿孢子的苏云金杆菌,或在亿孢子的苏云金杆菌,或在茶

    30、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流行年份,收集病虫虫尸的稀释液喷洒防治,每亩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流行年份,收集病虫虫尸的稀释液喷洒防治,每亩用虫尸虫尸30305050头。头。化学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期喷洒化学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期喷洒20%20%除虫脲悬浮剂除虫脲悬浮剂2000200030003000倍液,倍液,或或2.5%2.5%溴氰菊酯乳油溴氰菊酯乳油3000300040004000倍液等。倍液等。五、油茶尺蠖五、油茶尺蠖俗称量步虫、拱拱虫、造桥虫。属鳞翅目尺俗称量步虫、拱拱虫、造桥虫。属鳞翅目尺蛾科,学名蛾科,学名Biston marginata shirakiBiston marginata sh

    31、iraki。1.1.分布、寄主及为害分布、寄主及为害 我国各省油茶产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寄主植我国各省油茶产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寄主植物主要为害油茶,亦取食油桐、板栗、乌桕、檫物主要为害油茶,亦取食油桐、板栗、乌桕、檫木、泡桐、女贞、松、杉等木、泡桐、女贞、松、杉等1010余种林木。以幼虫余种林木。以幼虫啃食油茶叶片,大发生时可将油茶老叶、嫩茎吃啃食油茶叶片,大发生时可将油茶老叶、嫩茎吃光。光。2.2.形态特征形态特征成虫:雌虫体灰褐色,杂生黄白色鳞毛;触成虫:雌虫体灰褐色,杂生黄白色鳞毛;触角丝状;前翅基部有角丝状;前翅基部有2 2条黑褐色条纹,其后中横线、条黑褐色条纹,其后中横线、外横线、

    32、亚外缘线均隐约可见,外缘具黑色小点外横线、亚外缘线均隐约可见,外缘具黑色小点7 7个,后翅有个,后翅有2 2条横纹,外缘有条横纹,外缘有5 5个小黑点。腹末有个小黑点。腹末有黑褐色茸毛。雄虫体色较深,触角羽毛状,腹部黑褐色茸毛。雄虫体色较深,触角羽毛状,腹部瘦小。瘦小。卵:近圆形,初产时淡绿色,渐变黄褐至黑卵:近圆形,初产时淡绿色,渐变黄褐至黑色,外披黑褐色茸毛。色,外披黑褐色茸毛。幼虫:初孵幼虫黑色,老熟时黄色,杂生黑幼虫:初孵幼虫黑色,老熟时黄色,杂生黑褐色斑点。头部中央下陷,两侧呈角状突起,额褐色斑点。头部中央下陷,两侧呈角状突起,额部具部具“八八”字形黑斑两块。字形黑斑两块。蛹:圆锥形

    33、、棕褐色,头部顶端两侧有蛹:圆锥形、棕褐色,头部顶端两侧有2 2个小个小突起,腹部末端尖,有臂刺突起,腹部末端尖,有臂刺1 1根,先端分叉。根,先端分叉。3.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 一年一年1 1代,以蛹在树蔸周围土壤内代,以蛹在树蔸周围土壤内17172020深处越,尤以疏松土壤为多。次年深处越,尤以疏松土壤为多。次年2 2月下旬开始羽化,成虫日伏夜出,飞翔力很弱,无趋光性,扩散力不强,故此虫月下旬开始羽化,成虫日伏夜出,飞翔力很弱,无趋光性,扩散力不强,故此虫年年发生在老区。年年发生在老区。3 3月上旬产卵,每雌虫平均产卵月上旬产卵,每雌虫平均产卵700700粒左右。幼虫在粒左右。幼虫在4 4

    34、月上、中旬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初龄幼虫有群集性,开始孵化,初龄幼虫有群集性,2 2龄开始分散,受惊则吐丝下垂,龄开始分散,受惊则吐丝下垂,6 6月上旬幼虫老月上旬幼虫老熟,入土化蛹。熟,入土化蛹。4.4.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参照油茶毒蛾进行防治。参照油茶毒蛾进行防治。六、茶籽象甲六、茶籽象甲 又名茶籽象鼻虫、山茶象虫。属鞘翅目象甲科,又名茶籽象鼻虫、山茶象虫。属鞘翅目象甲科,学名学名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1.1.分布、寄主及为害分布、寄主及为害 分布于我国油茶产区。寄主植物主要为害油茶,分布于我国油茶产区

    35、。寄主植物主要为害油茶,也为害茶树和山茶科山茶属多种植物果实。成虫也为害茶树和山茶科山茶属多种植物果实。成虫钻蛀果实,幼虫蛀食种仁,引起落果。钻蛀果实,幼虫蛀食种仁,引起落果。2.2.形态特征形态特征 成虫:体黑色,上疏生白色鳞片;头半球状,成虫:体黑色,上疏生白色鳞片;头半球状,前端延伸成细长弯曲的管状喙,咀嚼式口器着生前端延伸成细长弯曲的管状喙,咀嚼式口器着生在头管前端;触角膝状,雌虫触角着生于近基部在头管前端;触角膝状,雌虫触角着生于近基部的的1/31/3处,雄虫则着生于近基部处,雄虫则着生于近基部1/21/2处。鞘翅上有处。鞘翅上有白色鳞片形成的斑块,在中部的花斑几呼连成一白色鳞片形成

    36、的斑块,在中部的花斑几呼连成一条白色横带。条白色横带。卵:长约卵:长约1 1,长椭圆形、乳白色,一头稍尖,长椭圆形、乳白色,一头稍尖,光滑透明。光滑透明。幼虫:体长幼虫:体长10102020,乳白至淡黄色,头深褐,乳白至淡黄色,头深褐色,体弯曲多横皱。色,体弯曲多横皱。蛹:体长蛹:体长9 91111,乳白或黄白色;复眼黑色;,乳白或黄白色;复眼黑色;前蛹期头管及足半透明,以后变为红褐色,腹末前蛹期头管及足半透明,以后变为红褐色,腹末具短刺尾须具短刺尾须1 1对。对。3.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 一般一般2 2年年1 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代,以幼虫或成虫在10-2010-20深处的土室中越冬。深处的

    37、土室中越冬。5 5月上、中旬成虫出月上、中旬成虫出土,土,6 6月上旬至月上旬至7 7月中旬为出土盛期,月中旬为出土盛期,5-85-8月成虫上树啮食茶果汁作为补充营养。月成虫上树啮食茶果汁作为补充营养。6 6月中旬至月中旬至8 8月下旬成虫交尾产卵。雌成虫先咬穿果皮直达种仁并将卵产入。卵期月下旬成虫交尾产卵。雌成虫先咬穿果皮直达种仁并将卵产入。卵期12-1512-15天,幼虫蛀食果仁,经天,幼虫蛀食果仁,经70-9070-90天老熟,共天老熟,共4 4龄。龄。8-108-10月幼虫咬孔口脱果入土越月幼虫咬孔口脱果入土越冬,翌年冬,翌年8-98-9月化蛹,蛹期约月化蛹,蛹期约3030天。羽化的成

    38、虫在土壤中越冬。茶籽象甲成虫喜阴天。羽化的成虫在土壤中越冬。茶籽象甲成虫喜阴湿荫蔽、湿度大的环境,故生长茂密茶林和高山茶林为害严重。湿荫蔽、湿度大的环境,故生长茂密茶林和高山茶林为害严重。4.4.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营林措施:结合垦复茶林,冬季深翻油茶林地营林措施:结合垦复茶林,冬季深翻油茶林地2020以上,可消灭土壤中的幼以上,可消灭土壤中的幼虫、蛹、成虫,对降低次年虫口密度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抚育管理,对老油茶林虫、蛹、成虫,对降低次年虫口密度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抚育管理,对老油茶林适度整枝修剪,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可减轻为害。适度整枝修剪,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可减轻为害。物理措施:在幼虫大

    39、量出果入土期,定期收集落果,集中烧毁;将采收的茶物理措施:在幼虫大量出果入土期,定期收集落果,集中烧毁;将采收的茶果堆放在水泥晒场,幼虫出果后无法入土自然死亡,或堆晒在稻田中,幼虫出果果堆放在水泥晒场,幼虫出果后无法入土自然死亡,或堆晒在稻田中,幼虫出果后,放水淹死。后,放水淹死。药剂防治:在成虫发生期的药剂防治:在成虫发生期的5-85-8月,喷洒绿色威雷月,喷洒绿色威雷300-400300-400倍液,或倍液,或20%20%杀灭杀灭菊酯乳油菊酯乳油300-400300-400倍液,或倍液,或2.5%2.5%溴氰菊酯乳油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3000-4000倍液等,每隔倍液等,每隔1

    40、010天喷天喷1 1次,次,共喷共喷3-43-4次。次。七、蓝翅天牛七、蓝翅天牛又名黑跗眼天牛,茶红颈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学名又名黑跗眼天牛,茶红颈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学名Chreonoma atritarsis Chreonoma atritarsis PicPic。1.1.分布、寄主及为害分布、寄主及为害分布于我国油茶各产区。寄主植物主要为害油茶和茶叶,也为害桑树、柳树、枫分布于我国油茶各产区。寄主植物主要为害油茶和茶叶,也为害桑树、柳树、枫杨、杨树。以幼虫蛀食油茶枝干,轻则影响生长,重则易风折断或枯死。杨、杨树。以幼虫蛀食油茶枝干,轻则影响生长,重则易风折断或枯死。2.2.形态特征形

    41、态特征 成虫:鞘翅蓝紫色,成虫:鞘翅蓝紫色,具金属光泽,翅面散生具金属光泽,翅面散生粗点刻;头酱红色,复粗点刻;头酱红色,复眼黑色;胸腹部黄色,眼黑色;胸腹部黄色,触角触角1111节;前胸背板板节;前胸背板板中央的疣突较高,与小中央的疣突较高,与小盾片同为橙黄色;足橙盾片同为橙黄色;足橙黄色,胫节端部和跗节黄色,胫节端部和跗节黑色。黑色。卵:长卵:长2 23 3,黄,黄白色,长椭圆形,一端白色,长椭圆形,一端稍尖。稍尖。幼虫:老熟幼虫体长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8182222,扁圆筒形,肉黄色,上颚黑色,前胸背板稍膨,扁圆筒形,肉黄色,上颚黑色,前胸背板稍膨大,背面骨化区为焦黄色,其前缘有大,背面

    42、骨化区为焦黄色,其前缘有1 1条中央截断的棕褐色浅纹,后缘具粗点刻。条中央截断的棕褐色浅纹,后缘具粗点刻。蛹:长蛹:长10101515,始为乳白色,渐变橙黄色,翅芽灰褐,复眼灰黑色。,始为乳白色,渐变橙黄色,翅芽灰褐,复眼灰黑色。3.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该虫在长江流域各省油茶产区一般为该虫在长江流域各省油茶产区一般为2 2年年1 1代。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幼虫代。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幼虫3 3月底月底至至4 4月初开始化蛹,月初开始化蛹,4 4月中旬至月中旬至5 5月下旬为化蛹盛期。月下旬为化蛹盛期。4 4月下旬至月下旬至6 6月上旬出现成虫并月上旬出现成虫并产卵,产卵,5 5月中旬至月中旬至

    43、6 6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成虫羽化成虫羽化3 3天后方出虫道,晴天的中午及午后活动最盛。成虫取食叶脉、叶肉和天后方出虫道,晴天的中午及午后活动最盛。成虫取食叶脉、叶肉和嫩皮补充营养后交尾产卵。卵多产在直径嫩皮补充营养后交尾产卵。卵多产在直径10102020的枝上。产卵前成虫用上颚将的枝上。产卵前成虫用上颚将树皮咬成伤痕,卵产于伤痕的皮层内,每伤痕处一粒,每雌虫可产树皮咬成伤痕,卵产于伤痕的皮层内,每伤痕处一粒,每雌虫可产12122020粒,卵粒,卵经经1010天左右孵化。初孵幼虫在树皮和木质部之间绕树枝环食一圈,被害组织受刺天左右孵化。初孵幼虫在树皮和木质部之间绕树枝环食一

    44、圈,被害组织受刺激后膨大成节状。以后蛀入木质部向上蛀食,虫道从下至上逐渐扩大,在顶端形激后膨大成节状。以后蛀入木质部向上蛀食,虫道从下至上逐渐扩大,在顶端形成蛹室,幼虫在蛹室外内越冬。成蛹室,幼虫在蛹室外内越冬。4.4.防治措施防治措施营林措施:秋冬结合油茶整枝修剪,从受害部以下剪除被害枝集中烧毁,连营林措施:秋冬结合油茶整枝修剪,从受害部以下剪除被害枝集中烧毁,连续坚持续坚持2 23 3年,对降低虫口密度、减轻林分为害效果极显著。年,对降低虫口密度、减轻林分为害效果极显著。物理措施:成虫产卵和幼虫皮层为害期,在产卵伤痕处及其周围刮除虫卵和物理措施:成虫产卵和幼虫皮层为害期,在产卵伤痕处及其周

    45、围刮除虫卵和幼虫;成虫发生期选择上午幼虫;成虫发生期选择上午1010点钟之前,下午点钟之前,下午4 4点钟以后,或阴天(因为此时成虫点钟以后,或阴天(因为此时成虫多静栖在茶树上)捕杀成虫。多静栖在茶树上)捕杀成虫。药剂防治:在成虫产卵前的药剂防治:在成虫产卵前的4 4月上旬,茶枝涂白涂剂可预防成虫产卵(白涂剂:月上旬,茶枝涂白涂剂可预防成虫产卵(白涂剂:生石灰生石灰5 5、硫磺粉、硫磺粉0.50.5、牛胶、牛胶250g250g、对水、对水20L20L调和而成);幼虫孵化期喷洒调和而成);幼虫孵化期喷洒2.5%2.5%溴氰菊酯乳油溴氰菊酯乳油2500250030003000倍液,或倍液,或50%

    46、50%的杀螟硫磷乳油的杀螟硫磷乳油10001000倍液,每倍液,每1010天喷天喷1 1次,次,连续连续2 23 3次,杀灭初孵幼虫效果显著。次,杀灭初孵幼虫效果显著。八、油茶蛀茎虫八、油茶蛀茎虫又名茶枝镰蛾,茶枝蛀蛾、茶枝蛀梗虫。属鳞翅目织叶蛾科,学名(又名茶枝镰蛾,茶枝蛀蛾、茶枝蛀梗虫。属鳞翅目织叶蛾科,学名(Casmara Casmara Patroma MeyrickPatroma Meyrick。1.1.分布、寄主及为害分布、寄主及为害油茶蛀茎虫广泛地分布于我国油茶如茶叶产区。寄主植物主要为害油茶和茶叶。油茶蛀茎虫广泛地分布于我国油茶如茶叶产区。寄主植物主要为害油茶和茶叶。以幼虫从上

    47、而下蛀食茶枝,受害枝中空枯死,一般老茶园发生严重。以幼虫从上而下蛀食茶枝,受害枝中空枯死,一般老茶园发生严重。2.2.形态特征形态特征 成虫:下唇须镰刀形,向上弯曲,成虫:下唇须镰刀形,向上弯曲,超过头顶;前翅长方形,沿前缘基超过头顶;前翅长方形,沿前缘基部部2/52/5至顶角处有一条红色带纹,从至顶角处有一条红色带纹,从顶角后缘前端伸出三角形黑色斑纹,顶角后缘前端伸出三角形黑色斑纹,其后有被白色线纹分割的黑色斑纹,其后有被白色线纹分割的黑色斑纹,近基部有红色斑纹。近基部有红色斑纹。卵:马齿形,长约卵:马齿形,长约1 1,淡未黄,淡未黄色。色。幼虫:虫体白色、头部黄褐色,幼虫:虫体白色、头部黄

    48、褐色,前胸背板骨质化、淡黄色,中缝略前胸背板骨质化、淡黄色,中缝略淡,腹部末端背板黑色。淡,腹部末端背板黑色。蛹:黄褐色,长圆筒形,腹末有蛹:黄褐色,长圆筒形,腹末有1 1对小突起。对小突起。油茶蛀茎虫产在枝内的卵油茶蛀茎虫产在枝内的卵油茶蛀茎虫初孵幼虫油茶蛀茎虫初孵幼虫油茶蛀茎虫幼虫(头部)油茶蛀茎虫幼虫(头部)油茶蛀茎虫低龄幼虫油茶蛀茎虫低龄幼虫油茶蛀茎虫幼虫(背面)油茶蛀茎虫幼虫(背面)油茶蛀茎虫幼虫(侧面)油茶蛀茎虫幼虫(侧面)油茶蛀茎虫幼虫为害状油茶蛀茎虫幼虫为害状3.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1 1年发生年发生1 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内越冬。在南方一般翌年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内越冬。在

    49、南方一般翌年4 4月上旬开始化蛹。月上旬开始化蛹。4 4月底成虫开始出现,月底成虫开始出现,5 5月下旬至月下旬至6 6月上旬为成虫盛期。月上旬为成虫盛期。6 6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盛期。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盛期。成虫产卵于嫩梢二、三叶节。幼虫蛀入嫩梢数天后,上方芽叶枯萎,三龄后蛀成虫产卵于嫩梢二、三叶节。幼虫蛀入嫩梢数天后,上方芽叶枯萎,三龄后蛀入枝干内,终蛀近地处。虫道较直,每隔一定距离向外咬入枝干内,终蛀近地处。虫道较直,每隔一定距离向外咬1 1个圆排泄孔。幼虫老熟个圆排泄孔。幼虫老熟后在枝干下方出现比排泄孔稍大的椭圆形孔洞,外部有丝粘结封闭,在其中化蛹。后在枝干下方出现比排泄孔稍大的椭圆形

    50、孔洞,外部有丝粘结封闭,在其中化蛹。4.4.防治措施防治措施营林措施:对集约经营密度较大的林分和透光性弱的植冠株,应进行疏伐、营林措施:对集约经营密度较大的林分和透光性弱的植冠株,应进行疏伐、整枝修剪,改变昆虫性喜在郁闭度大、通风透光性差的为害条件,是防治工作的整枝修剪,改变昆虫性喜在郁闭度大、通风透光性差的为害条件,是防治工作的重要措施。重要措施。7 79 9月份,发现虫枝即时剪除并烧毁。月份,发现虫枝即时剪除并烧毁。物理措施:在成虫羽化盛期,对虫口密度较大的油茶园,可进行灯光诱杀成物理措施:在成虫羽化盛期,对虫口密度较大的油茶园,可进行灯光诱杀成虫。虫。药剂防治:对于不宜剪除的油茶虫枝,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7283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