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毒1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植物病毒1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病毒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病毒病毒(virus)是是一种由一种由核酸、蛋白或其复合体构成的,核酸、蛋白或其复合体构成的,可以可以增殖、传染和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的非细胞形态分子生物增殖、传染和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的非细胞形态分子生物病毒区别于其它生物的主要特征是:病毒区别于其它生物的主要特征是:1.病毒是个体微小的分子寄生物,其结构简单;病毒是个体微小的分子寄生物,其结构简单;2.专性寄生物,其繁殖需要寄主提供原料和场所。专性寄生物,其繁殖需要寄主提供原料和场所。按寄主的性质不同,病毒分为寄生植物的植物病毒按寄主的性质不同,病毒分为寄生植物的植物病毒(Plant virus)、寄生动物的动物病毒以及寄生细菌的噬菌体等、寄生
2、动物的动物病毒以及寄生细菌的噬菌体等。病毒引起的病害在数量上占植物病害的第二位。由植物病毒病毒引起的病害在数量上占植物病害的第二位。由植物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植物有:禾本科、茄科、豆科、十字花科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植物有:禾本科、茄科、豆科、十字花科和葫芦科等。在鲁西北引起毁灭性的植物病毒病有番茄蕨叶和葫芦科等。在鲁西北引起毁灭性的植物病毒病有番茄蕨叶病毒病,花叶病毒病,辣椒花叶病毒病和烟草脉坏死病毒病病毒病,花叶病毒病,辣椒花叶病毒病和烟草脉坏死病毒病等。等。生产上危害较大的植物病毒病害有:烟草花叶病、黄瓜花叶生产上危害较大的植物病毒病害有:烟草花叶病、黄瓜花叶病、马铃薯病毒病、玉米矮花叶病等。
3、病、马铃薯病毒病、玉米矮花叶病等。植物病毒也有可利用的价值,特别在开发基因工程的载体、植物病毒也有可利用的价值,特别在开发基因工程的载体、转基因植物研究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转基因植物研究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886年梅耶尔年梅耶尔(Mayer)证明了烟草花叶病害的摩擦证明了烟草花叶病害的摩擦传染性传染性;1892年伊凡诺夫斯基年伊凡诺夫斯基(Ivanowski)发现了烟草花叶病发现了烟草花叶病的病原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的病原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1898年伯吉林克年伯吉林克(Beijeincku)又发现该病原不是微生又发现该病原不是微生物,而是一种传染性活液物,而是一种传染性活液 (
4、contagium vivum fluidum),这就是,这就是Virus一词的来源;一词的来源;1935年,美国科学家斯坦利(年,美国科学家斯坦利(Stanley)获得了烟草)获得了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结晶花叶病毒的蛋白结晶,认为病毒是可在活细胞内增殖认为病毒是可在活细胞内增殖的蛋白(的蛋白(1946年获年获Nobel Prize in Chemistry)。1936年英国科学家鲍登年英国科学家鲍登(Bawden)证明提纯的证明提纯的TMV中含有核酸;中含有核酸;l939年年Kausch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植物病毒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植物病毒的形态;的形态;1956年年Gierrer 证明去掉
5、蛋白质的证明去掉蛋白质的RNA起重要侵起重要侵染和增殖作用;染和增殖作用;1971年年Diener 发现了很小的发现了很小的RNA(250-400bps)称为类病毒(称为类病毒(viroid);1982年发现仅有蛋白质的朊病毒年发现仅有蛋白质的朊病毒 19811981年,年,A.LwoffA.Lwoff在巴黎举行的第五届病毒学大会上,在巴黎举行的第五届病毒学大会上,这一法国病毒研究这一法国病毒研究所所长阿尔沃夫,认为病毒不是生物,他的观点如下:所所长阿尔沃夫,认为病毒不是生物,他的观点如下:生长和分裂生长和分裂 独立进化独立进化 独立的生命体独立的生命体原原 生生 生生 物物 细细 胞胞 线粒
6、体和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膜膜 染色体、原质体含核酸染色体、原质体含核酸 病病 毒毒 综上所述,认为病毒是有机物,而不是生物。综上所述,认为病毒是有机物,而不是生物。观察需要电子显微镜,度量尺度为纳米(nm)。植物病毒的基本形态为球状、杆状和线条状。球状病毒的直径大多在20一35nm,少数可以达到70-80nm,球状病毒也称为多面体病毒或二十面体(icosahedral particle)病毒。杆状病毒多为20-80nm100-250nm,两端平齐;少数两端钝圆,线状病毒多为1113nm 750nm,个别可以达到2000nm以上。还有少数病毒与以上形态不同,它们有的看上去是两个球状病毒联合在一
7、起,被称为双联病毒(或双生病毒);有的像弹头,被称为弹状病毒;还有的呈丝线状,柔软不定形。中间核酸,外为蛋白质衣壳,由许多蛋白质亚基组成,核酸和蛋白质亚基均呈螺旋状排列。杆状或条状病毒的粒体是空心的。TMV为棒状,CMV球状的。球状病毒:20面体,蛋白质亚基为60个或60的倍数,蛋白质亚基在每个面上不呈螺旋状排列,镶嵌在表面,粒体中心也是空的。核酸链排列还不清楚。植物病毒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核酸在内部,外部由蛋白质包被,称为外壳,有的病毒粒体中还含有少量的糖蛋白或脂类。构成病毒的成分:核酸5-40%,蛋白质60-95%,还有水分和矿物质等。类病毒和拟病毒无蛋白衣壳,无专化性血清学反应,真病
8、毒有专化性血清反应。(一)蛋白质 一般植物病毒RNA基因组的翻译产物只有47种,最多12种,这些产物包括病毒的衣壳蛋白,复制酶,运动蛋白、传播辅助蛋白、蛋白酶等。蛋白多肽链经过三维折叠形成衣壳的基本结构单位,称为蛋白质亚基,进而形成壳基。壳基是一种形态单位,主要表现在球形病毒上,多数壳基形成衣壳。植物病毒衣壳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特性,能刺激动物产生抗体,并和抗原发生反应,是血清学方法鉴定病毒的依据。(二)核酸核酸是病毒的核心,组成了病毒的遗传信息库-基因组决定病毒的增殖、遗传、变异、和致病性1.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1)正单链RNA(+ssRNA).其单链RNA可以直接翻译蛋白质,起mRNA的作用
9、 TMV、PVX、PVY(2)负单链RNA病毒(-ssRNA)。不能起RNA的作用,必须先转录成互补链。WRDV(3)双链RNA(dsRNA)MRDV (4)单链DNA(ssRNA)单链先合成双链,以常 规途径转录mRNA(5)双链DNA(dsDNA)CaMV花椰菜病毒2.病毒核酸的比例球形病毒的核酸含量高,占粒体重量的15%-45%,长条形病毒中占5%-6%;而在弹状病毒中只占1%3.核酸的多分体现象多分体现象为植物病毒所特有,并仅存于正单链RNA中,核酸的多分体现象是指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分别包装的不同的病毒粒体中。所以单个病毒粒体不能完成侵染。这种分段的基因组称多组分基因组
10、;含多组分基因组的病毒称多分体病毒。正单链RNA病毒根据基因组的分离和侵染必须的状况又分为单分体病毒TMV、PVX、PVY双分体病毒:烟草脆裂病毒和蠕传病毒三分体病毒:CMV,有四条核酸链,但包被在三个或四个病毒粒体中。4.卫星RNA 在某些多分体病毒中发现了小分量的RNA 其与病毒RNA无同源性,单独不具有侵染性,要依赖病毒的核酸才能侵染和增殖这种核酸称为卫星RNA(sRNA),其依赖的病毒称为辅助病毒;它们包被在同一衣壳内,并抑制辅助病毒的复制,降低其浓度,并改变其致病力,可利用生物防治及基因工程抗病育种。(三)其它组分水分、糖蛋白或脂类、精胺和亚精胺金属离子 DNA-RNA-蛋白质,按中
11、心法则进行,由于病毒结构简单,因此,增殖不同于普通细胞。主要是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遗传:病毒侵入后,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分开,核酸利用寄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合成负模板,再利用负模板拷贝出大量DNA,再转录成mRNA,再翻译成蛋白质衣壳,最后组装成病毒粒子。变异:病毒每个变异类群称为一个株系,是病毒种以下的分类单位。自然界中病毒的株系有自然发生突变和人工诱变的两类,射线,射线,高温,亚硝酸等均可引起变异。一、外部症状(Symptom):病毒病害在症状表现上多为系统发病,表现为变色、畸形少数引起坏死、腐烂,萎蔫极少发生。变色:花叶(mosaic),黄化(yellow)。坏死(negrosis):也称作
12、枯斑反应,如TMV侵染心叶烟表现为坏死枯斑,马铃薯病毒的某些株系侵染烟草可产生脉坏死。畸形:抑制型:矮化(dwarf),卷叶(leafroll),皱叶(rugose),蕨叶(fernleaf)。刺激型:丛生(rosette),肿瘤(tumor)。二、病组织的内部和细胞的变化:1.组织变化:组织坏死:如烟草花叶病毒TMV,它侵染心叶烟引起薄壁组织坏死,有些引起茎部维管束和叶部坏死,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大豆引起顶芽和侧枝坏死。一般引起黄化类型的病毒病多是因输导组织、韧皮部坏死引起。组织增生:病毒侵染后,寄主植物体内代谢失调,产生激素,引起增生。2.细胞的变化:花叶和斑驳是由于细胞内叶绿素遭到破坏所致。
13、内含体(inclussion):某些植物被病毒侵染后,在病组织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结构,存在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分为不定型内含体体和结晶体。结晶体:有六角型、长条型、正四面体型等,个别的还有皿状,无色透明,主要是由病毒粒体和寄主的蛋白质有规则地排列形成。体:无一定形状,半透明,通常外有一层膜,也是由病体:无一定形状,半透明,通常外有一层膜,也是由病毒粒体和寄主物质构成。毒粒体和寄主物质构成。内含体的作用:内含体的作用:植物患病毒病后才有,因此,可作为一种诊断的指标。植物患病毒病后才有,因此,可作为一种诊断的指标。但并不是所有的病毒病都有内含体,有些必须发育到一定但并不是所有的
14、病毒病都有内含体,有些必须发育到一定阶段才形成,同时一种病毒还可有多种形态的内含体,因此,单阶段才形成,同时一种病毒还可有多种形态的内含体,因此,单靠内含体诊断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靠内含体诊断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三、患病植物的生理变化:表现为:病毒侵染后呼吸强度先上升,后下降。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淀粉在叶部积累引起黄化。多酚氧化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增强,使植物细胞中毒坏死。光合作用下降,破坏了寄主的叶绿素。植物内源激素水平失去平衡,造成畸形。四.症状变化:一种病毒引起的症状可因病毒、寄主和环境三方面的因素而改变。1.病毒本身:病毒的株系(Strain):同一种病毒在致病性上也有差异,也称为病毒
15、的生理小种,为了便于与真菌生理小种的区别,称为株系。有强株系(症状表现明显,危害较大)和弱株系(症状不太明显)。如:TMV(弱株系)番茄 花叶或斑驳 TMV番茄条斑株系(强株系)坏死,条斑 TMV弱株系侵染烟草引起轻微斑驳,强株系则引起严重花叶。交互保护作用(cross protection):同一种病毒的弱株系先接种植物后,就可以保护寄主免受病毒强株系的严重伤害,即先侵染的病毒可以保护植物不再受亲缘关系较近的另一种病毒的侵染。如果两种病毒无亲缘关系则没有这种保护作用。拮抗作用和协生作用:拮抗作用:一种病毒侵染寄主植物后,可抑制另一种病毒再对植物的侵染。如烟草蚀纹病毒可抑制天仙子花叶病毒和马铃
16、薯病毒对烟草的侵染。协生作用:两种病毒侵染一种寄主植物后,可使症状比单独侵染时更为严重,加剧为害。如:番茄花叶病毒 轻微斑驳 番茄 坏死 马铃薯病毒 轻微斑驳 2.寄主因素:一种病毒在不同寄主上可表现不同症状。如:TMV 普通烟全株型花叶症状 心叶烟局部性坏死枯斑潜伏侵染:一种病毒感染某些植物后,可以侵染但不表现症状的现象。如:小麦黄矮病毒在除小麦之外的禾本科作物上不表现症状。同一种病毒侵染同种寄主的不同品种上表现不同:a.抗病品种:产生局部枯斑反应。TMV心叶烟。b.高抗或免疫品种:病毒侵入后增殖量很少或不能增殖。c.耐病品种:侵染寄主后可大量繁殖,但表现症状很轻微,这与真菌耐病性不同。3.
17、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可抑制或改变症状的表现。(1)温度:35或10病害症状轻微,特别是对于花叶病,如油菜花叶病和TMV。隐症:已经表现病毒病症状的植株,由于环境条件改变,症状消失的现象。这种隐症在条件合适时又可重新表现症状。隐症:条件不同。潜伏侵染:寄主不同。(2)光照:过强、过弱都会影响症状的表现。多数在光弱时花叶病症状容易表现,接种易成功。一、一、定义及一般特性定义及一般特性 植物病毒从一植株转移或扩散到其它植物的过程称为传播,而从植物的一个局部到另一局部的过程称为移动。根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两类。介体传播:是指病毒依附在其它生物体上,借它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
18、播及侵染。包括动物介体和植物介体两类。非介体传播:在病毒传递中没有其它它机体介入的传播方式,包括汁液接触传播、嫁接传播和花粉传播。病毒随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传带而扩大分布的情况则是种非介体传播。传播实验是鉴定病毒的必要手段,因为要证实一种病害确由某种病毒引起或某种病毒确实存在,即证实侵染性,须使健株感染病毒,同时,了解病毒的传播规律也是病害防治的基础。近距离主要靠活体接触摩擦而传播,远距离则依靠寄主繁殖材料和传毒介体的传带。不少病毒只有一种常规传播方式,但许多病毒则不止一种方式,而且任何一种均可能在流行中起重要作用,所以对传播方式的了解是植物病毒学的基础性工作。植物病毒的介体种类很多,主要有昆虫
19、、螨类、线虫、真菌、菟丝子等。其中以昆虫最为重要。日前已知的昆虫介体约有400多种,其中约200种属于蚜虫类,130多种属于叶蝉类。在传毒介体中,昆虫是最主要的介体,其中70%为同翅日的蚜虫、叶蝉和飞虱,而又以蚜虫为最主要的介体,大部分昆虫传毒的资料来源于蚜虫传毒。主要根据病毒是否在虫体内循环、是否增殖以及介体持毒时间长短来划分。病毒经口针、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后到达唾液腺,再经口针传播的过程称为循回,这种病毒与介体的关系称为循回型关系(circulative),其中的病毒叫做循回型病毒,介体叫做循回型介体。循回型相互关系中又根据病毒是否在介体内增殖而分为增殖型(propagative)和非增殖
20、型(nonpropagative)。病毒不在介体体内循环的相互关系称为非循回型(nonc比ulative)。根据介体持毒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非持久性(nonpersistent)、半持久性(semipersistent)和持久性(persistent)三种相互关系。非循回型的关系全是非持久性的。而循回型关系中又进一步分为半持久性和持久性两种。植植 物物 病病 毒毒 与与 介介 体体 昆昆 虫虫 的的 生生 物物 学学 传传 毒毒 关关 系系 相相 互互 关关 系系 传传 播播 方方 式式 饥饥 饿饿 效效果果 蜕蜕 皮皮 得得 毒毒 时时 间间 虫虫 体体 内内 循循环环 得得 毒毒 时时 间间
21、 保保 毒毒 期期 汁汁 液液 接接 种种 非非 循循 回回 型型 口口 针针 型型 非非 持持 久久 性性 有有 失失 毒毒 秒秒 分分 无无 秒秒 分分 分分 时时 易易 循循 回回 型型 非非 增增 殖殖 型型 半半 持持 久久 性性 持持 久久 性性 增增 殖殖 型型 持持 久久 性性 无无 无无 无无 失失 毒毒 不不 失失 毒毒 不不 失失 毒毒 分分 时时 分分 时时 时时 日日 无无,时时 分分 时时 日日 日日 周周 分分 时时 分分 时时 时时 日日 时时 日日 日日 周周 周周 终终 能能 不不 能能 能能 不不 能能 大大 多多 不不 能能 3介体与病毒专化性识别的可能
22、机制介体与病毒专化性识别的可能机制蚜虫的试探(probe)取食习性:蚜虫对寄主或非寄主均有先从表面少量取食尝试的特性,如合适再刺入输导组织取食。在试探取食过程中即可完成对非持久性病毒的获毒或传播,所以能高效传播多种病毒,饥饿时促使试探频率增加故能提高传毒效率。介体内的专化性持毒位点:在介体消化道内有一定的持毒位点与所传病毒有专化关系。如某些非持久性、半持久性病毒在前消化道中有持毒点,因前消化道也随着昆虫蜕皮而更新,故蜕皮后不能传毒;蚜虫口针中的持毒位点已经得到免疫荧光标记的证明辅助因子(Helper component,简称HC)在蚜虫传播的非持久病毒的寄主细胞中,发现有一种由病毒编码的蛋白与
23、传毒有关,如除去它,蚜虫也就失去传毒能力。这种辅助因子也被称为蚜传因子,最早在马铃薯Y病毒侵染的植物中发现,但辅助因子的作用方式尚未明确。1蚜虫 在蚜虫介体中,大约有200种蚜虫可传播160多种植物病毒,有的蚜虫只传播23种病毒,有的可以传播40一50种病毒(如蚕豆蚜和马铃薯蚜),桃蚜甚至可以传播100种以上的病毒。在这160多种植物病毒中,有的只由一种蚜虫传播,有的可由多种蚜虫传播,黄瓜花叶病毒甚至可以由75种蚜虫传播。蚜虫传播植物病毒主要是非持久性关系,包括马铃营Y病毒属、花椰菜花叶病毒属、黄瓜花叶病毒属、苜蓿花叶病毒属等病毒。这些病毒也都很容易用汁液摩擦方法进行传播。非持久性病毒基本上是
24、存在于薄壁细胞中,特别是表皮细胞、表皮细胞和栅状组织细胞内,很少含在韧皮组织内。2叶蝉和飞虱叶蝉和飞虱在叶蝉(1eaf hopper)亚目(Cicadellidae)大约2000个属15000种叶蝉中,只有21个属中的49种是病毒的传播介体。飞虱虽然有20个科,但仅仅飞虱亚目(Delphacidae)中含有植物病毒介体。介体的寄主主要是禾本科植物,重要的作物病害如水稻矮缩病、小麦丛矮病和玉米粗缩病等。叶蝉和飞虱(Plant hopper)传播的绝大多数病毒属于增殖型,包括植物弹状病毒抖、植物呼肠孤病毒科、细小病毒属和玉米细条病毒属。叶蝉和飞虱传播植物病毒有相似的机制,它们不能传播非持久性的病毒
25、,少数传播半持久性病毒,如水稻东格鲁病毒。非增殖传播的病毒较少,主要是叶蝉传播的几种双联病毒。其它昆虫介体还有刺吸式口器的白粉虱、粉阶,刮吸式口器的蓟马、咀嚼式口器的甲虫、蚱蜢等等。病毒的土传是一种历史的提法,现已明确除了TMV可在土壤中存活较久外,土壤本身并不传毒,主要是土壤中的线虫或真菌传播病毒。已经知道5个属38个种的线虫传播80种植物病毒或其不同的株系,其中多数属于蠕传病毒属和烟草脆裂病毒属的病毒,少数为由于线虫在土壤中移动很慢,传播距离很有限,每年仅仅30一50cm。因此这些病毒的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苗木其它球状病毒。其中大多数还可以通过感病野生杂草的带毒种子传播。传毒真菌主要是壶菌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