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 上传人(卖家):悟卿
  • 文档编号:366478
  • 上传时间:2020-03-13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1.0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用户(悟卿)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江苏省 南京市 鼓楼 2019 2020 学年 年级 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 解析 下载 _考试试卷_物理_初中
    资源描述:

    1、八年级(上)期末试卷物理2020.01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广场上的光束B. 亭桥在水中的倒影C. 铅笔好像折断了D. 空中的彩虹【答案】B【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光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铅笔在水中折断、彩虹等【详解】A、广场上的光束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B、亭桥在水

    2、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正确;C、铅笔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D、空中的彩虹,是光照射到空中小水珠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错误故选B2.如图所示,女子锣鼓队正在隆重表演.其中的一环节是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此时鼓声就立即消失,其主要原因是( )A. 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B. 手吸收了声音的传播C. 手使鼓面的振动停止D. 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答案】C【解析】【详解】当敲击鼓时,鼓面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手使鼓面振动停止,所以声音就消失了。故选C。3.如图所示,利用手机的“音量软件”测量音叉发出声音的声强级,若保持手机与音叉的

    3、位置和距离不变,当两次测试时,显示的声强级由40dB变为6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A. 振幅变大B. 振幅变小C. 频率变大D. 频率变小【答案】A【解析】【详解】响度与振幅有关,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40dB变为60dB,说明声音的响度变大,故振幅变大。故选A。4.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下面对这两种“白气”的解释正确的是( )A. 两种“白气”都属汽化现象B. 两种“白气”都是原来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形成的C. 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里冒出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D. 雪糕周围

    4、的白气是雪糕升华形成的【答案】C【解析】【详解】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由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由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选A。5.在下列生产、生活和科技所涉及到的数值中,最符合或接近事实的是( )A. 正常人一次眨眼的时间约为2sB. 汽车用的防冻液可以在20时不结冰C. 水在90时不可能沸腾D. 超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答案】B【解析】【详解】A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短暂,正常人眨一次眼的时间不到1s,故A不符合题意;B汽车的防冻液的凝固点较低,可以在20时不凝固,故B符合题意; C沸点与气压有关,当气压较低时,水在90时

    5、就可能沸腾,故C不符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的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这句的描述,从研究物体运动的角度来说选择的参照物是( )A. 水B. 桥C. 桥上的行人D. 河岸【答案】A【解析】【详解】“桥流水不流”可以理解为“桥动水不动”。A以水为参照物,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故A符合题意;B以桥为参照物,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水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C以人为参照物,因为人在桥上走,人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桥是运动的,而水与人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

    6、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D 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与桥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桥是静止的,水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A. 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B. 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C. 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D. 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答案】B【解析】【详解】甲容器是密封的,给甲容器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水面上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会高于100;乙容器的水从甲容器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

    7、达到水的沸点(100)时就会会沸腾,而此时甲容器的水还不能沸腾再加热甲容器内的水也能沸腾故B符合题意8.物理老师在实验室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和解释,其中可能合理的是( )A. 玻璃缸对光线的折射作用B. 光在混合液体中的传播路径不是直线C. 白糖水的密度不均匀,越深密度越大D. 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答案】C【解析】【详解】A由于玻璃缸的折射,光线只能在空气和玻璃缸的界面上传播路径改变

    8、,故A不符合题意;B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同种均匀介质,混合液体如果是均匀的,传播路径仍是直线,故B不符合题意;C 白糖水放置久了后,就变的不均匀了,越深密度越大,光线在里面传播时就会发生折射,故C符合题意;D激光笔发出的光是单色光,不能色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9.雨后的小区路面上有一些低洼的水坑,夜晚的路灯斜照水坑后,从不同方向观察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下面的四种判断,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迎着灯光方向,发亮处是水坑 迎着灯光方向,发亮处不是水坑背着灯光方向,发亮处是水坑 背着灯光方向,发亮处不是水坑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当迎着灯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是水,因为迎

    9、着灯光走,灯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发生的漫反射,只有很少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此时水面亮,人应走暗处。故正确,错误;背着灯光走时,地面发暗处是水,因为背着灯光虽然水面仍然是镜面反射,但是此时的反射光全部射到人的后背,几乎没光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故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故此时地面较亮,所以地上暗处部分是水,人应走亮处,故错误,正确。故选B。10.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该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B. 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10、眼C. 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D. 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示可知,此透镜能把光会聚到一点,所以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故应选C11.雷雨天,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 估算方案,则时间的测量应选择的方法是()A. 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B. 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C. 用选项 A 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D. 用选项 B 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答案】A【解析】【详解】雷声和闪电

    11、是同时产生的,所以在进行估算时,闪电和雷声一定要一一对应。因每次闪电只能测量一次,所以无法进行多次测量。故选A。12.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到碗的底部,然后向后退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如图所示,再让同学向碗里缓缓倒水,直到恰好再次看到完整的硬币,图乙中反映再次看到硬币的光路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想看到完整的硬币,硬币的左侧的光,经过折射后要恰好进入人的眼睛,故选D。二、填空题13.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1)图中A是禁鸣标志,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此标志是因为发生了_,禁鸣是在_处控制噪声,鸣叫的笛声是由汽车喇叭的_产生的;(2

    1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_,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200m,至少需要_s;(3)图中C是摄像头,它的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小区内的景物通过它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_的实像当汽车远离摄像头过程中,所成的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 漫反射 (2). 声源 (3). 振动 (4). 进此小区汽车最大速度为5km/h (5). 144 (6). 缩小 (7). 变小【解析】【分析】(1)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图2所示目前指示的车速5km/h,根据v=的推导公式t=,进行计算以这样的速

    13、度行驶200m需要的时间(3)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之一: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详解】(1)图中A是禁鸣标志,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此标志是由于标志反射的光线进入了人的眼睛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禁鸣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鸣叫的笛声是由汽车喇叭的振动产生的;(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5km/h,由v=可得,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200m时间t=0.04h=144s; (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摄景物时在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当汽车远离摄像头过程中,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汽车远离过程中所称的像变小14

    14、.针对下列图片情景回答相关的问题:(1)根据图(a)_(选填“小明的说法”、“小华的说法”或“两个人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小华说自己乘座的火车“动起来了”是以_为参照物;(2)如图(c),人站在湖边能清晰地看见宝塔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光的_现象;在如图(d)中,人能欣赏到水池中的鱼在游玩,这是光的_现象,此现象中看到鱼的过程是光从_射入_造成的(填光的传播介质);(3)如图(e)所示是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答案】 (1). 两个

    15、人的说法都 (2). 窗外行驶的火车 (3). 反射 (4). 折射 (5). 水 (6). 空气 (7). 吸收 (8). 反射【解析】【详解】(1)12以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以窗外行驶的火车为参照物,他们乘坐的火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两个人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只是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2)3宝塔在水中倒影,即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456因为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3)78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能反射

    16、所有色光,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答题卡时,黑条纹将光吸收,白条纹将光反射,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15.如图所示,是市场上出售一种网红食品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主要是在冰激凌上倒入液态氮,且制成的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1)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液氮倒在冰激凌上后会迅速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冰激凌内的部分水凝固成冰,制成“分子冰激凌”;(2)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的“白气”形成原因是_;(3)装冰激凌的纸盒外侧也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与第(2)中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_(选填“相同”或“不同”)。【

    17、答案】 (1). 汽化 (2). 吸收 (3). 液氮吸热汽化,可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 (4). 相同【解析】【详解】(1)12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氮的沸点为196,在常温下达到沸点,液氮会沸腾,沸腾过程中液氮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使冰激凌中的水凝固成冰,制成“分子冰激凌”;(2)3液氮吸热汽化,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所以会出现“烟雾缭绕”的现象;(3)4装冰激凌的纸盒外侧也出现许多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纸盒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纸盒外侧,与(2)中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相同。16.

    18、将一玩具鹦鹉(如图甲)紧靠凸透镜,然后逐渐远离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则三个像中_是实像,_是虚像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答案】 (1). (2). (3). 【解析】【详解】玩具鹦鹉(如图甲)紧靠凸透镜,说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在一倍焦距内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看到的像逐渐变大当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所以是实像,是虚像,三个像的顺序为17.野生大象群也有自己的“语言”。研究人员录下象群“语言”交流时发出的声音,发现以2倍速度快速播放录音时,人耳能听到比正常播放时更多的声音。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声波的频率是正常播放时的2倍,此时声音的音

    19、调_(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能听到更多声音的原因是_。【答案】 (1). 变高 (2). 部分次声波变成可听见声音【解析】【详解】1声音的音调由频率较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声波的频率是正常播放时的2倍,此时声音的音调变高;2大象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属于次声波,人耳听不到,当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声波的频率是正常播放时的2倍,部分次声波变成可听见声音,故能听到更多声音。18.物理上常用“频闪照相”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是照相机记录跑步者甲、乙两次跑步时的频闪照片,已知照片曝光时间间隔一定,由此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a)的两次记录中,_(选填

    20、“甲”或“乙”,下同)跑步的平均速度大;(2)图(b)中的图象描述的是_的运动;(3)若跑步路程6km用时20min,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m/s;(4)如图(c)所示是跑步者用随身携带手机APP软件记录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里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在t1、t2和t3三个时刻中,运动得最快的时刻是_,理由是_。【答案】 (1). 乙 (2). 甲 (3). 5 (4). t2; (5). 运动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最少【解析】【详解】(1)1相同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越远,速度越大;移动相同的路程,用时短的速度越大,甲和乙的路程相同,甲所用时间长,故乙的平均速度大;(

    21、2)2乙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路程不相同,是变速运动,故图(b)描述的是甲的运动;(3)3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5m/s;(4) 45运动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越少,速度越大,由图像可知,t2时刻运动所用的时间最少,因此运动得最快的时刻是t2。三、解答题19.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棱镜的AB面垂直射入,折射后从AC面射出,请画出这束光透过棱镜的光路图(折射光线仅要求画出大致位置)。( )【答案】【解析】【详解】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上,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由此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20.在图中画出经过凹透镜后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

    22、【答案】【解析】【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21.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答案】【解析】【详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 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22.写出以下三种仪器的测量读数。(1)图(a)中物体的长度是_cm;(2)图(b)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3)图(c)中秒表的示数是_s。【答案】 (1). 1.05 (2). -3 (3). 217.6【解析】【详解】(1)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

    23、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0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05cm2.00cm=1.05cm;(2)2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10”在“0”以下,说明温度低于0,为-3;(3)3 由图c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6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6s,即停表的读数为3min37.6s=

    24、217.6s。2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声现象时,进行了如下实验:不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轻敲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用力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乒乓球,观察现象。(1)由对比可以说明:物体的_产生声音;(2)由对比可以说明:声音的_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3)在本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填序号)A.仅起转换作用 B.仅起放大作用 C.同时起转换和放大作用【答案】 (1). 振动 (2). 响度 (3). C【解析】【详解】(1)1 不敲击音叉,音叉不发声,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不会被弹开;轻敲音叉,音叉发声,将音叉轻触

    25、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由对比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2轻敲音叉,音叉发声响度小,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当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又时,音叉振动剧烈,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同时可看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大的幅度,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3)3 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故选C。24.小明用小型光具盘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他先使激光束从A点入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图中现象可初步得出:(1)反射光和入射光分居在_;(2)反射角_;(3)小明又连续两次改变激光源的位置,分别从B、C点入射,小明这样

    26、做的目的是为了多次改变_角的大小,进而验证上述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否具有_。【答案】 (1). 法线两侧 (2). 等于入射角 (3). 入射 (4). 普遍性【解析】【详解】(1)1由图中现象可知,反射光和入射光分居在法线两侧;(2)2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3入射是因,反射是果,因此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去测反射角大小,目的是多次实验来寻求实验的普遍规律。2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本实验所需的测量器材有_;(2)为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采用_作为平面镜,并将其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可在图(a)中的_位置观察(选填“A”或“B”)所成的像;(3)小明经过三

    27、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b)所示为他们完成的实验记录单。从记录单上的信息可知,OO记录的是_的位置。某组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时,像到OO的距离总是小于物到OO的距离,其主要原因是_。【答案】 (1). 刻度尺 (2). 玻璃板 (3). 竖直 (4). A (5). 玻璃板(镜面) (6). 玻璃板太厚(不是用镜面作为OO)【解析】【详解】(1)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因此需要用刻度尺测量物距和像距,然后比较,故除了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缺少的测量器材是刻度尺;(2)2 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

    28、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而且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4在A侧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B侧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可在A侧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3)5由图可知,A和A、B和B、C和C关于OO对称,所以可确定OO记录的是玻璃板的位置;6由于玻璃板有一点的厚度,测量时,如果不是用镜面作为OO,则会出现像到OO的距离总是小于物到OO的距离。26.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1)观察装置和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

    29、处是_;(2)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实验中让碎冰的温度较_(选填“快”或“慢”)地上升,可以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_态,冰的熔化过程经历_分钟;(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1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_。【答案】 (1).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试管底部 (2). 使碎冰受热均匀 (3). 慢 (4). 固液共存 (5). 3 (6). 不能 (7). 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

    30、后不能继续吸热【解析】【详解】(1) 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壁,由图可知,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试管底部;(2)23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冰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3)4冰是晶体,由图象可知BC段表示冰处在熔化过程,所以是固液共存状态;5冰从第1min开始熔化,第4min熔化结束,熔化过程为3min;(4)6由于烧杯内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试管内的水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27.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8.0cm的纸锥,某次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图

    31、所示的照片,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照片中纸锥的直径是0.8cm,照片中A到G的长度L=8.4cm。照片中A到G的长度L/cm纸锥的平均速度v/(ms-1)8.4(1)为了能够从已知的信息计算得出纸锥从A下落到G点的平均速度,请你在设计的表格中将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_;_;_;_。(2)观察纸锥下落的照片,可以得出纸锥从A到G过程中,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答案】 (1). 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H/m (2). 0.84 (3). 从A到G的下落时间t/s (4). 1.5 (5). 先加速后匀速(速度先增加后不变)【解析】【详解】(1) 12由表格可知,要计算纸锥的平均速

    32、度,需知道纸锥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纸锥的实际直径为8.0cm,照片中纸锥的直径是0.8cm,因此照片中纸锥和实际纸锥的比例是1:10,故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H为照片中A到G的长度的10倍,即:H=8.4cm10=84cm=0.84m,故和应填: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H/m,0.84;34要计算纸锥的平均速度,需记录从A到G的下落时间,单位s,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从A到G共曝光6次,故从A到G的下落时间为:t=0.25s6=1.5s;故和应填:从A到G的下落时间t/s ,1.5; (2)5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加速后匀速。28.如图所

    33、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度处,蜡烛和光屏各位于光具座上0cm和100cm刻度处。(1)实验时,应把凸透镜、光屏和_(选“蜡烛”或“蜡烛的烛焰”)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上;(2)将蜡烛和光屏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时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当光屏位于70cm时恰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_cm;(3)在如图甲中,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此时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近视眼镜(如图乙),则光屏要向_(选填“左”或“

    34、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重新看到清晰的像;(4)如图丙,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移动至“42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处(选填“A”或“B”)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像,_的成像原理与此相同。【答案】 (1). 蜡烛的烛焰 (2). 10 (3). 缩小 (4). 右 (5). B (6). 放大镜【解析】【详解】(1)1实验前,首先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烛焰的像才可以成在光屏的中央;(2)2将蜡烛和光屏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时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当光屏位于70cm时恰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知,此时:u=v=2f=70c

    35、m-50cm=20cm,解得:f=10cm;(3)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则u=40cm2f,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若此时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近视眼镜,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推迟了光线的会聚,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即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重新看到清晰的像;(4) 56保持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至42cm刻度线处,此时:u=50cm42cm=8cmf,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接不到,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放大镜应用的就是这个原理。29.交通安全事关全社会,必须人人遵守交通规章。(1)行人过马路时要做到“一停

    36、二看三通过”。江东中路双向车道(含中间绿化带)合计路宽为37.5m,一辆汽车在该段的行驶速度大约为54km/h。小明在斑马线道口步行通过马路,步行速度是1.5m/s,要求横穿马路后预留5s安全时间,小明步行通过马路前至少要离行驶过来的汽车多少米才能保证安全?(2)小汽车的超速是最大安全隐患,小明家的汽车在中山北路上以70km/h的速度行驶,在前方50m处有超速拍照,小明父亲立即减速,3秒后车速降至50km/h。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54km/h,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家的车这次是否会因为超速而被拍照。【答案】(1)450m;(2)不会。【解析】【详解】(1)据v=可得所以人快步穿过马路所需的时间:t人=25s;汽车行驶时间:t车=t人+t安全=25s+5s=30s;汽车的速度v车=54km/h=15m/s,小明至少要离行驶过来的汽车的距离:s车=v车t车=15m/s30s=450m;(2)汽车的速度v车=54km/h=15m/s,汽车行驶的距离:s=vt=15m/s3s=45m50m;故不会因为超速被拍照。答:(1) 小明步行通过马路前至少要离行驶过来的汽车450米才能保证安全;(2) 小明家的车这次不会因为超速而被拍照。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6478.html
    悟卿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