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桃花源记》公开课课件第二课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662825
  • 上传时间:2022-10-02
  • 格式:PPTX
  • 页数:19
  • 大小:90.7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桃花源记》公开课课件第二课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桃花源记 公开 课件 第二 课时
    资源描述:

    1、桃花源记公开课课件第二课时一、活动导引一、活动导引1.背诵一、二段2.复习提问,温故知新二、诵读、交流活动1.请同学们自读第三、四段,借助注释,小组合作进行翻译。活动要求:明确实词含义,落实虚词用法。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桃花源中的人)看到渔人,竟十分吃惊,问他从哪里来,(渔人)仔细地回答了他。还家,设酒杀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他们)便邀请(渔人)回到(他们)家中,摆酒杀鸡做饭(招待他),村里(其他人家)听说有这么一个人,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祖上躲避秦朝时的动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绝境,不复出焉,遂

    2、与外人间隔。再也没有出去,就跟外界的人隔绝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他们)问现在是哪一朝,(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和晋了。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其他的人又一一延请(渔人)到家里,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都拿出酒和饭菜(招待他)。(渔人在桃花源中)停留了几天,就辞别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这里的情况)。”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便沿着从前的路(往回走),(并)到处留下记号。到了郡

    3、城,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他)如此这般地把这件事报告了太守。太守当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桃花源),(他们到处)寻找以前做的记号,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可不久就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郡的刘子骥,是一个声望很高的人,听说这件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结果没实现,不久他就染病死了。后来就没有问(通往桃花源的)路的人了。便要还家(同“邀”,邀请)1.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2.此中人语云(名词用作动词,告诉)古义:颜色鲜艳美丽 古义:交错相通1.鲜美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2.交通 今义:运输

    4、,邮电 古义:妻子和儿女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3.妻子 今义:男子的配偶 4.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不要说 古义:不值得5.无论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6.不足 今义:不充足,不满 古义:像这样7.如此 今义:这样 复前行 又 乃大惊 副词,于是,就 不复出焉 再 乃不知有汉 副词,竟 便舍船 动词,舍弃 寻向所志 动词,寻找 屋舍俨然 名词,房屋 寻病终 副词,不久处处志之 动词,做标记 欲穷其林 这,那寻向所志 名词,标记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他,指渔人 武陵人捕鱼为为业 动词,作为 不足为为外人道也 介词,对,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之属 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之 代词,代桃林 具

    5、答之之 代词,代桃源人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之 代渔人说的桃源这件事1.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译: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2.省略句(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主动承前省略句式。即:“山有小口,(山口)仿佛若有光。”(2)便舍船,从口入。主动承前省略句式。即:“(渔人)便舍船,从口入。”(3)问所从来。宾语承前省略句式。即:“问(之)所从来。”(4)便要还家。宾语承前省略句式。即:“便要(之)还家。”1.后世把“世外桃源”作为理想社会的代名词,细读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这个理想社会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文中描绘了桃花源人的生活情景,虚构了一个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

    6、乱,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2.渔人看到了、感受到了桃花源人美好的生活,为什么还要离开呢?3.渔人把桃花源中的秘密告诉了别人,你对此怎么看?4.作者写渔人以及后来的许多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意图是什么?桃花源,只是作者及无数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体现,表现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当然,这个理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写桃花源的无迹可寻,其实是一种隐喻,隐喻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5.作者在这篇虚构的作品中,用了“刘子骥”这个真实的、在当时很有影响的人名,意图是什么?本文既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强烈的真实而感染的力量。一方面是因为主题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是作者始终注意把虚构与现实结合起来:(1)如文章开头就明确地向读者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的身份、职业,这就使得桃源境内发生的一切事情好像都是真的。(2)最后既与开头呼应,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还写到南阳刘子骥这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寻桃源而未果一事,更令人确信无疑。可实中又见虚,如:(1)交代渔人时,没有说明住址、名姓,于是无从考究。(2)再如标记消失,遂无问津者等也令人察觉到实中有虚。这就是文章巧妙之处,若有若无,使桃花源扑朔迷离,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魅力。1.讨论:你愿不愿意在桃花源居住,为什么?2.想象训练:假如太守找到了桃花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桃花源记》公开课课件第二课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6282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