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土地资源学-全套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659367
  • 上传时间:2022-10-02
  • 格式:PPT
  • 页数:157
  • 大小:1.4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土地资源学-全套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土地资源 全套 课件
    资源描述:

    1、土地资源学-全套课件第第1章章 综综 论论v1.1 土地资源的概念与属性土地资源的概念与属性v1.2 土地资源的研究简史土地资源的研究简史v1.3 土地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土地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v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1.1 土地资源的概念与属性土地资源的概念与属性 v1.1.1 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的概念1.土地的概念土地的概念 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土地评价纲要:土地是:土地是“地表地表的一个区域,其特点包括该区域垂直向上和向下的的一个区域,其特点包括该区域垂直向上和向下的生物圈的全部合理稳定的或可预测的周期性属性,生物圈的全部合理稳定的或可预

    2、测的周期性属性,包括大气、土壤和下伏地质、生物圈、植物界和动包括大气、土壤和下伏地质、生物圈、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结果,物界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结果,考虑这些属性和结果的原则是,它们对于人类、对考虑这些属性和结果的原则是,它们对于人类、对土地目前和未来利用施加重要的影响。土地目前和未来利用施加重要的影响。”u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在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未土地资源是在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为人类所利用,用以创造财富产生经济来,能为人类所利用,用以创造财富产生经济价值的这部分土地价值的这部分土地。2

    3、.我们对土地的认识我们对土地的认识v(1)土地是自然综合体)土地是自然综合体 v(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 v(3)土地是一种历史综合体)土地是一种历史综合体 v(4)土地与国土不是同一概念)土地与国土不是同一概念 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包括领土、领空、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包括领土、领空、领海。土地的概念要狭窄一些,海洋不包括在土地范围之内。领海。土地的概念要狭窄一些,海洋不包括在土地范围之内。v 1.1.2 土地资源的属性土地资源的属性土地自然属性经济属性数量的有限性持久性与可更替性位置或空间的固定性动态性不可替代性多功能性生产性供给的稀缺性可

    4、垄断性利用的制约性可改良性利用的社会性增值性1.2 土地资源的研究简史土地资源的研究简史v1.2.1 我国的土地资源研究简史及进展我国的土地资源研究简史及进展(1)古代时期)古代时期v 夏代:夏代:禹贡禹贡v 周代:周代:周礼周礼v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管子管子地员篇地员篇(2)现代)现代v 19491949年以前,我国的土地科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利用年以前,我国的土地科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利用的调查与制图,而系统的全面的土地科学研究基本上属于的调查与制图,而系统的全面的土地科学研究基本上属于空白。空白。19491949以后,生产关系的根本改变和工农生产的迅速以后,生产关系的根本改变和工农生产

    5、的迅速发展大大推动了土地科学的发展。发展大大推动了土地科学的发展。v 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初期,全国开展自然区划,土地调查与制图年代初期,全国开展自然区划,土地调查与制图正是自下而上区划的基础。区划研究还要求对各区域进行正是自下而上区划的基础。区划研究还要求对各区域进行改造利用评价,这就需要研究区域内的土地类型结构,以改造利用评价,这就需要研究区域内的土地类型结构,以便各区确定生产方向。这些实践目的成为土地类型研究的便各区确定生产方向。这些实践目的成为土地类型研究的推动力量。推动力量。v 从从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中期到年代中期到7070年代中期,由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年代中期,由于

    6、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科学院与有关产业部门先后开展了黑龙江、新需要,中国科学院与有关产业部门先后开展了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西藏、云南等自然资源调查与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西藏、云南等自然资源调查与开发的综合考察研究。在此期间,前苏联地理学家来我国开发的综合考察研究。在此期间,前苏联地理学家来我国讲授景观学,介绍了苏联景观学派有关土地类型调查与制讲授景观学,介绍了苏联景观学派有关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的理论与方法。图的理论与方法。v 从从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中后期到年代中后期到8080年代中后期,地区性研究与全年代中后期,地区性研究与全国性研究相结合;由单项评价逐步转入全面

    7、和综合的土地国性研究相结合;由单项评价逐步转入全面和综合的土地评价;从以经验性为主上升到理论和系统的高度,初步形评价;从以经验性为主上升到理论和系统的高度,初步形成了土地资源学科理论与方法体系;同时,遥感技术在土成了土地资源学科理论与方法体系;同时,遥感技术在土地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地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v 从从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中后期以来,土地研究从定性为主发展到年代中后期以来,土地研究从定性为主发展到半定量和定量;遥感技术的应用更为深入广泛;信息系统半定量和定量;遥感技术的应用更为深入广泛;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开始应用于土地研究;土地科学研究的内容的理论与方法开始应用于土

    8、地研究;土地科学研究的内容更为广泛和趋于系统化。更为广泛和趋于系统化。v 进入进入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LUCCLUCC)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LUCCLUCC研究成为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我国在研究成为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我国在LUCCLUCC方面也开展了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大量的研究工作。v1.2.2 国外的土地资源研究简史及进展国外的土地资源研究简史及进展v 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国外一些地理学家开始提出土地的科学概年代,国外一些地理学家开始提

    9、出土地的科学概念。念。v 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出版根据调查和制图成果撰写的大批研究年代,出版根据调查和制图成果撰写的大批研究专著和报告。这一时期的土地评价以美国的土地潜力分类专著和报告。这一时期的土地评价以美国的土地潜力分类系统为代表,其特点表现为一般目的的土地评价,考虑的系统为代表,其特点表现为一般目的的土地评价,考虑的是广泛的标准化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自然属性的变化,而未是广泛的标准化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自然属性的变化,而未涉及经济社会条件和技术的变化。涉及经济社会条件和技术的变化。v 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年代,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

    10、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产生了一系列数据和自然要素图,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产生了一系列数据和自然要素图,而规划工作者和土地利用人员却急需较为综合的图件和资而规划工作者和土地利用人员却急需较为综合的图件和资料,以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于是,土地研究开始从料,以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于是,土地研究开始从土地清查走向土地评价,从一般目的土地评价过渡到有针土地清查走向土地评价,从一般目的土地评价过渡到有针对性的专门评价,土地评价研究进一步深化。对性的专门评价,土地评价研究进一步深化。v 自自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成为研究重点以年代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成为研究重点以来

    11、,土地资源学很多研究内容也都纳入到来,土地资源学很多研究内容也都纳入到LUCCLUCC研究中。这研究中。这一时期以来,研究的内容包括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一时期以来,研究的内容包括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驱动机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源要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驱动机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源要素、水文参数、景观格局、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素、水文参数、景观格局、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预测、生态安全对策及可持续利用规划等,地利用变化趋势预测、生态安全对策及可持续利用规划等,旨在合理利用资源和保证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旨在合理利用资源和保证区域生态安全提供

    12、科学依据。1.3 土地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土地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v 1.3.1 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基础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基础 v 土地资源的固有特征决定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固有特征决定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类型与类型与结构分析结构分析为基础,为基础,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为核心,为核心,土地资源合理利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规划用与规划为目的,为目的,土地资源生态和功能,即土地资源生产土地资源生态和功能,即土地资源生产能力能力为理论依据为理论依据 v 涉及到涉及到地理学地理学、土壤学土壤学、生态学生态学、农学农学、经济学经济学、遥感与遥感与信息科学信息科学等等 v 以以综合性原理综合性原理

    13、、差异性原理差异性原理、适宜性原理适宜性原理、限制性原理限制性原理、多样性原理多样性原理、稳定性原理稳定性原理、持续性原理持续性原理、系统熵与非平衡系统熵与非平衡原理原理为框架的理论体系为框架的理论体系 v 1.3.2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土地资源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v(1)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v(2)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 v(3)土地资源评价和核算)土地资源评价和核算 v(4)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 v(5)土地资源定位与功能)土地资源定位与功能 v(6)土地资源开发与整治)土地资源开发与整治 v(7)土地资源胁迫与安全)土

    14、地资源胁迫与安全 v 1.3.3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v(1)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v(2)景观生态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 v(3)经济社会分析方法)经济社会分析方法 v(4)“3S”技术应用方法技术应用方法 “3S”3S”技术即遥感(技术即遥感(RSRS)、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GIS)和全球)和全球定位系统(定位系统(GPSGPS)。)。v 1.3.4 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前景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前景 v(1)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v(2)提高对土地资源学科的认识水平)提高对土地资源学科的认识水平v(3)以研究手段的进步促进土

    15、地资源学的发展)以研究手段的进步促进土地资源学的发展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v 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 我国土地面积约为我国土地面积约为960960万万km2 km2,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仅为0.74hm20.74hm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1/3。v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 全国约有全国约有46.4%46.4%为山地,为山地,20%20%为丘陵,两者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为丘陵,两者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2/3。v 土地资源区域分布

    16、不平衡土地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 我国东南部土地资源条件较好,耕地和内陆水域在这一地区分我国东南部土地资源条件较好,耕地和内陆水域在这一地区分布集中,而西北部则相对较差;我国一半以上的林地集中分布布集中,而西北部则相对较差;我国一半以上的林地集中分布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86%86%以上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以上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旱地区。v 土地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遏制住,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遏制住,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水土流失面的治理方面。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水土流失面的治

    17、理方面。第第2章章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v 2.1 土地类型土地类型v 2.2 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类型2.1 土地类型土地类型v 2.1.1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v 土地类型土地类型:来自于自然地理学的范畴,:来自于自然地理学的范畴,所以也称为景观形态单元。它是地表各组所以也称为景观形态单元。它是地表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成要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以及人类活动作用结果等)土壤、植被、以及人类活动作用结果等)遵循地域分异规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遵循地域分异规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具有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而形成的具有景观

    18、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性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对一致性的一系列空间单元 。v 土地土地类型类型分类分类:对各个土地个体形态单元:对各个土地个体形态单元土地属性土地属性或或特征共性特征共性的归纳的归纳。分级分级:对土地个体形态单元:对土地个体形态单元组织水组织水平平,即,即自然环境结构层次自然环境结构层次的确定。的确定。v2.1.2 土地分级系统土地分级系统 v前苏联的分级系统前苏联的分级系统:“地方地方”、“限区限区”和和“相相”三级。三级。v澳大利亚(英澳学派)的分级系统澳大利亚(英澳学派)的分级系统:土地系统、土地系统、土地单元、土地点(土地系统是分级系统中的高土地单元、土地点(土地系统是分

    19、级系统中的高级土地单位级土地单位 )。)。v我国的土地分级系统我国的土地分级系统:2020世纪世纪50-6050-60年代,我国年代,我国基本沿用前苏联景观学派的做法。基本沿用前苏联景观学派的做法。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年代后期起,我国的大、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制图中的后期起,我国的大、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制图中的土地分级逐渐趋向于采用前苏联景观学派和英澳土地分级逐渐趋向于采用前苏联景观学派和英澳学派相结合的三级分级系统。学派相结合的三级分级系统。v2.1.3 土地分类系统土地分类系统 v 1.土地分类的涵义土地分类的涵义 v在同一级土地中划分出不同的土地单位就称为在同一级土地中划分出不同的土地

    20、单位就称为土地分类。土地分类。v 2.土地分类的原则土地分类的原则 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主导因素原则主导因素原则 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v3.土地分类的步骤土地分类的步骤 确定分类的对象确定分类的对象 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v4.土地分类方法土地分类方法 顺序法顺序法 两列指标网格法两列指标网格法 路线考察法路线考察法 参数法参数法v5.土地类型的命名土地类型的命名 采用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法采用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法 采用群众习用的名称采用群众习用的名称 用地名命名土地类型用地名命名土地类型 2.2 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类型 v2.2.1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v土地资

    21、源类型主要是根据土地所具有的土地资源类型主要是根据土地所具有的资资源利用价值源利用价值或或功能的差异性功能的差异性而划分的。而划分的。v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较多,目前主要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较多,目前主要有土地资源的有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划分利用现状划分、土地资源的、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划分生产潜力划分、土地资源的、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划分适宜性划分等。等。v 2.2.2 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特点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特点 v 1.概念概念v 所谓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是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所谓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是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其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同级土其利用的

    22、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同级土地资源的类型分类(或归并)和土地资源类型分级。其结果,地资源的类型分类(或归并)和土地资源类型分级。其结果,是划分出大小不同、层次有别的土地利用类型单位和土地资源是划分出大小不同、层次有别的土地利用类型单位和土地资源的利用分类系统。的利用分类系统。v 2.特点特点 它是在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影响下,经过人类劳它是在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影响下,经过人类劳动干预而形成的产物动干预而形成的产物 在空间分布上它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但不一在空间分布上它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但不一定连片,可以重复出现定连片,可以重复出现 在时间上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

    23、改善,土地利在时间上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特点也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用方式及其特点也有明显的动态变化 它是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划分的,是反映土地它是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划分的,是反映土地用途、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基本地域单位用途、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基本地域单位 v 3.意义意义v2.2.3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原则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原则 v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的特征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的特征 v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v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v按照一定的科学系统按照一定的科学系统 v2.2.4 中国的土地利用分类中国的土地利用分类 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4、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两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两级系统,一级分为级系统,一级分为8 8类,二级分为类,二级分为4646类,并可按实际类,并可按实际情况进行三、四级分类情况进行三、四级分类 城镇用地调查:城镇用地调查: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在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在19931993年发布的年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订了中制订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含义。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城镇土地分为。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城镇土地分为1010个个一级类,一级类,2424个二级类。个二级类。19911991年颁布了年颁布了城市用地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

    25、准,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为小类三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为1010个大类,个大类,4646个中个中类,类,7373个小类。(个小类。(P42P42)城乡土地统一分类:城乡土地统一分类:20192019年颁布实施的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提出了农用地、建设用地中,提出了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三大土地利用类型。和未利用地等三大土地利用类型。20192019年年8 8月提出新月提出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该国家标准包括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该国家标准包括土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利用现状分类与规范性附录与规范性附

    26、录土地利用现状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类三大类”对照表对照表。(。(P50P50)v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v土地类型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土地的自然属土地类型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土地的自然属性性 v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往往是土地资源类型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往往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划分的基础 v土地类型较多强调土地的自然属性,它与土地类型较多强调土地的自然属性,它与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等在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等在概念上是有差别的。当然,在划分土地类概念上是有差别的。当然,在划分土地类型时也应适当

    27、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型时也应适当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土地资源调查源调查 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手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手段,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段,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定义定义提提供供基础资基础资料和科料和科学依据学依据用于用于 综合农业区划、土地资源评价以及土综合农业区划、土地资源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土地资土地资源制图源制图定义定义以图件的形式反映土地资源调查及研以图件的形式反映土地资源调查及研究的成果

    28、。究的成果。从土地本身的综合属性出发,揭从土地本身的综合属性出发,揭示土地的形成、特性、结构和地示土地的形成、特性、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域分异规律,适应性广,适应性广 具有明确和具体的目标具有明确和具体的目标,实,实用价值较大用价值较大3.1.2 土土地地资资源源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调查调查 土地资源的经济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条件调查社会条件调查 地貌、光热、土壤、水分地貌、光热、土壤、水分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土地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土地所有制、民族习惯与传统、所有制、民族习惯与传统、技术水平与变革技术水平与变革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外业调绘内业工作内业工作检查验收检查验收路线考

    29、察路线考察 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制定工作分类系统 室内预判室内预判 地类调绘地类调绘 补测补测 样区调绘验证样区调绘验证 制定工作计划制定工作计划 资料准备资料准备 仪器和设备的准备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组织专业队伍组织专业队伍 转绘转绘 成果整理成果整理 量算面积量算面积 编图与图面整饰编图与图面整饰 3.2.1我我国国的的土土3.2.2 土土地地利利用用现现状状成成果果县、县、乡乡(镇)镇)、村村各各类类土土地地面面积积的的统统计计表;表;县、县、乡乡(镇)镇)土土地地利利用用现现状状图;图;分分幅幅土土地地权权属属界界限限图;图;县县土土地地利利用用现现状状调调查查报报告,告,乡乡镇镇土土地地利

    30、利用用现现状状说说明明书;书;县、县、乡乡(镇)镇)土土地地边边界界接接合合图图表。表。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梯田田坎系数样方梯田田坎系数样方调查及系数测算调查及系数测算地类调绘地类调绘境界、权属界调绘境界、权属界调绘签订权属界限协议书签订权属界限协议书转绘或透绘转绘或透绘土地面积量算土地面积量算编制土地利用现状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及权属界限图图及权属界限图统计汇总统计汇总编写工作报告编写工作报告及技术报告及技术报告检查验收检查验收成果资料整理归档成果资料整理归档准备准备阶段阶段外业外业阶段阶段内业内业阶段阶段归 成归 成档 果档 果阶 验阶 验段段 收收地地结结构构的的复复杂杂程程度度n一一般般说说

    31、来,来,调调查查中中所所用用的的底底图图的的比比例例尺尺要要两两倍倍于于最最终终成成图图比比例例尺。尺。n土土地地资资源源制制图图比比例例尺尺的的划划分分尚尚无无统统一一标标准。准。l详详查查所所采采用用的的地地图图比比例例尺尺大大于于1 15 5万万l半半详详查查地地图图比比例例尺尺1 15 5万万到到1 12 25 5万万左左右右l概概查查地地图图比比例例尺尺小小于于1 15 50 0万万3.3.3土土地地资资源源组组成成要要素素及及其其相相互互联联系系以以及及不不同同土土地地资资源源之之间间的的空空间间组组合合关关系系。综综合合剖剖面面图图的的编编绘绘方方法法与与所所采采用用的的比比例例

    32、尺尺有有关。关。在在范范围围较较大、大、制制图图比比例例尺尺较较小小的的情情况况下,下,主主要要采采用用室室内内阅阅读读地地形形图图和和解解译译航航空空像像片片或或大大比比例例尺尺卫卫星星影影像,像,并并参参考考其其它它自自然然要要素素图图件件和和资资料料编编绘;绘;在在范范围围较较小小和和制制图图比比例例尺尺较较大大的的情情况况下,下,则则主主要要靠靠野野外外实实地地测测绘。绘。比比例例尺尺愈愈大,大,野野外外工工作作量量愈愈大。大。以以下下主主要要说说明明大大比比例例尺尺土土地地综综合合剖剖面面图图的的编编绘绘方方法。法。土地评价是指针对一定的利用目的,对土地的性状进行土地评价是指针对一定

    33、的利用目的,对土地的性状进行质量鉴定质量鉴定和和数量统计数量统计的过程。的过程。2.土地评价的土地评价的目的目的为科学管理经营土地服务为科学管理经营土地服务 为土地税收服务为土地税收服务 为土地交易服务为土地交易服务 为土地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服务为土地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服务 4.土地评价的土地评价的原则原则(1)一般性原则)一般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 限制性原则限制性原则 5.土地评价的土地评价的技术方法技术方法(1)直接法)直接法(2)间接法)间接法 归类法归类法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LCC 数值法数值法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数据和资料的调查

    34、与分析数据和资料的调查与分析 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 土地评价因素的选择土地评价因素的选择 土地评价结果的计算土地评价结果的计算 成果整理阶段成果整理阶段 确定评价目的确定评价目的制定工作计划制定工作计划组织专业队伍组织专业队伍必要的物质准备工作必要的物质准备工作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土壤土壤水文水文植被植被经济社会因素经济社会因素土地评价的对象土地评价的对象土地评价的依据土地评价的依据土地评价的基本方法土地评价的基本方法土地资源单位土地资源单位每块图斑中组成土地资源单每块图斑中组成土地资源单位的各要素的综合特征和限位的各要素的综合特征和限制因素的强度制因素的强度 主

    35、宜性评价与多宜性评价相主宜性评价与多宜性评价相结合,主导因素与综合分析结合,主导因素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相结合 假设的利用潜力顺序:假设的利用潜力顺序:耕地利用有一定限制的耕地改良牧草地耕地利用有一定限制的耕地改良牧草地天然牧草地娱乐、野生动物保持、水源涵养天然牧草地娱乐、野生动物保持、水源涵养或风景观赏或风景观赏适于适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适于适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方法方法德国以课税为目的的土地评价方法德国以课税为目的的土地评价方法 美国经济分级中预计收入分级和经营性质分级方美国经济分级中预计收入分级和经营性质分级方法法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经济评价体系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经济评价体系 前苏联以等

    36、量劳动耗费条件为基础的经济评价方前苏联以等量劳动耗费条件为基础的经济评价方法法 指标指标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产值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产值 净产值、纯收入、级差收入等净产值、纯收入、级差收入等 费用偿还率(纯收入率)、成本效果系数费用偿还率(纯收入率)、成本效果系数 准确性准确性连续性连续性完整性完整性典型性典型性评价资料的要求评价资料的要求确定评价单元确定评价单元明确评价对象明确评价对象收集投入产出资料收集投入产出资料选择适当评价指标选择适当评价指标农用地分等农用地分等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计算土地利用系数计算土地利用系数

    37、计算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土地经济系数 计算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和农用地等指数计算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和农用地等指数 农用地分等别划分与校验农用地分等别划分与校验 农用地定级农用地定级 确定农用地定级的技术方法确定农用地定级的技术方法 定级指数计算定级指数计算 级别校验与确定级别校验与确定 土地分等土地分等明确影响因素明确影响因素 初步确定土地等别初步确定土地等别 验证和调整验证和调整 根据城镇特点,选取土地区位条件和其他有关的土地根据城镇特点,选取土地区位条件和其他有关的土地自然和经济条件,作为划分土地级的定级因素自然和经济条件,作为划分土地级的定级因素 按照各定级因素的分布变化规律,计算各因素的指标值按

    38、照各定级因素的分布变化规律,计算各因素的指标值和作用分值,编制各因素的指标值与作用分值的对照表和作用分值,编制各因素的指标值与作用分值的对照表 依据定级因素与社会、经济活动及生活的相关程依据定级因素与社会、经济活动及生活的相关程度,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分别计算权重值度,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分别计算权重值 划分定级单元,计算单元内各因素分值,各分值加权求划分定级单元,计算单元内各因素分值,各分值加权求和,按总分的分布排列和实际情况,初步划分土地级和,按总分的分布排列和实际情况,初步划分土地级 按数理统计要求,在不同土地级上测定典型行业的经济按数理统计要求,在不同土地级上测定典型行业的经济

    39、收益差异,参考行业的土地级差收益,确定土地级别数收益差异,参考行业的土地级差收益,确定土地级别数 编绘土地级别图,编制土地定级报告,完成定级工作编绘土地级别图,编制土地定级报告,完成定级工作 土地定级土地定级基础研究方法基础研究方法“压力压力状态状态响应(响应(PSR)”模型模型 4.2 土土地地 土地价格土地价格=利息率地租城市土地价格计算实用方法(收益还原法)。城市土地价格计算实用方法(收益还原法)。P=iAA为土地的年收益为土地的年收益i为还原利率为还原利率 i1P=P1+P2=(aR0+R1)ssddEQEQPl为为“土地物质土地物质”价格价格 P2为为“土地资本土地资本”价格价格a为

    40、土地资源的等级系数为土地资源的等级系数 i为还原利率(或平均利率)为还原利率(或平均利率)Qd为需求量为需求量Qs为供给量为供给量Ed为需求弹性系数为需求弹性系数Es为供给弹性系数为供给弹性系数第第5章章 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5.1 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利用5.1.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土地覆被变化(LUCC)1.概述概述 LUCCLUCC不仅是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的最终体现,也是地球不仅是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的最终体现,也是地球表层系统最明显的景观标志,它的变化不仅对全球辐射平表层系统最明显的景观标志,它的变化不仅对全球辐射平衡和能量流的改变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生

    41、物地衡和能量流的改变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循环的改变和生态复杂度的影响也不容忽球化学循环、水循环的改变和生态复杂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视。2.LUCC的研究重点的研究重点 v 第一方面的重点是为确定一般的原因与覆被状态设计理论第一方面的重点是为确定一般的原因与覆被状态设计理论框架,对这些状态提出初始表述;同时,以设计实例研究框架,对这些状态提出初始表述;同时,以设计实例研究的共同草案为开端,通过实例研究说明不同状态下原因与的共同草案为开端,通过实例研究说明不同状态下原因与覆被动态的特征,并在必要时调整状态的理论框架。覆被动态的特征,并在必要时调整状态的理论框架。v 第二

    42、方面的重点是根据第一方面的重点确定的状态制定基第二方面的重点是根据第一方面的重点确定的状态制定基本框架,建立全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模型。研究内本框架,建立全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模型。研究内容包括组织现有土地变化的数据,分析模型所需的属性,容包括组织现有土地变化的数据,分析模型所需的属性,通过模型揭示土地利用通过模型揭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与驱动力的相互关系,土地覆被与驱动力的相互关系,预测未来区域和全球变化情况预测未来区域和全球变化情况。3.LUCC的研究内容的研究内容 v原因与覆被状态的类别划分原因与覆被状态的类别划分 v土地覆被状态的演变过程土地覆被状态的演变过程 v土地覆被变化的模

    43、拟与预测土地覆被变化的模拟与预测 4.LUCC的研究进展的研究进展 v国外国外v国内国内5.我国我国LUCC的优先研究领域的优先研究领域 北方农牧交错类型北方农牧交错类型南方农林交错类型南方农林交错类型南方农渔交错类型南方农渔交错类型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青藏高原类型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青藏高原类型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类型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类型人工建立的西北绿洲类型人工建立的西北绿洲类型侵蚀严重的黄土高原类型侵蚀严重的黄土高原类型基本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保护区类型基本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保护区类型大中城市类型大中城市类型 5.1.2 土地利用区划土地利用区划1.土地利用

    44、区划的原则土地利用区划的原则v 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 v 土地利用与自然本底状况相似性土地利用与自然本底状况相似性 v 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条件的一致性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条件的一致性 v 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响应的相似性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响应的相似性 v 影响土地生产力的限制因素的强度和改造难易程度影响土地生产力的限制因素的强度和改造难易程度的基本相同的基本相同 v 土地利用结构基本一致土地利用结构基本一致 v 照顾现有的行政界线,一般以不打破行政界线为宜照顾现有的行政界线,一般以不打破行政界线为宜 2.土地利用区划的目的土地利用区划的目的 寻求一种土地利用的优化结构和合理

    45、的生产布局寻求一种土地利用的优化结构和合理的生产布局。上海徐家汇公园上海徐家汇公园3.土地利用区划的方法土地利用区划的方法 v(1)聚类分析法)聚类分析法 v(2)空间叠加分析法)空间叠加分析法 空间内插空间内插 空间叠加空间叠加数据标准化数据标准化 空间变异分析空间变异分析 相关主成分分析相关主成分分析 确定判别指标的不同权重确定判别指标的不同权重 类别划分处理类别划分处理 5.1.3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可持续利用 1.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背景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背景 v19871987年,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人类社会提出了人类社会“持续持续发展发展”的概念的概念 v199019

    46、90年,土地利用研讨会年,土地利用研讨会 v19911991年,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国际研讨会年,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国际研讨会 v1992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2121世纪议程世纪议程 v19931993年,年,2121世纪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国际研讨会,世纪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国际研讨会,FAOFAO在此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在此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大纲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大纲 v中国,中国,中国中国2121世纪议程世纪议程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书 2.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内涵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内涵 v 我们共同

    47、的未来我们共同的未来 尽可能减少对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土地资源的破坏,维持一尽可能减少对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土地资源的破坏,维持一个不变或增加的资本贮量,即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个不变或增加的资本贮量,即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维持和改善土地资源的生产条件和环境基础,旨在人时,维持和改善土地资源的生产条件和环境基础,旨在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v 可持续土地管理评价大纲可持续土地管理评价大纲 本着社会、经济要求和环境问题相统一的宗旨,把保持本着社会、经济要求和环境问题相统一的宗旨,把保持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或服务功能(生产性)、降低土地的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或服务功能(生产性)

    48、、降低土地的生产风险水平(安全性)、保持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生产风险水平(安全性)、保持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持性)、经济上合理可行(可行性)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持性)、经济上合理可行(可行性)以及社会整体可以接受(接受性)相结合以及社会整体可以接受(接受性)相结合。v 我国我国 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人口的持续增长及其对粮食的基本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人口的持续增长及其对粮食的基本需求,并促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需求,并促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土地利用战略和措施。善的土地利用战略和措施。3.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1)基本内涵)

    49、基本内涵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在应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在应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与目标,选取一定的评价指标,依据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与目标,选取一定的评价指标,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因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针对一定的土地评价单元,对其土地利用方素联系起来,针对一定的土地评价单元,对其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此来衡量该土地利用方式在一式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此来衡量该土地利用方式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即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定时间段内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即土地利

    50、用的可持续性。包括包括定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和定量评价定量评价两类两类 (2)评价原则)评价原则v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评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评价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价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v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对土地利用变化过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判断程的判断v应充分考虑评价区域特点应充分考虑评价区域特点v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对特定土地利用的评价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对特定土地利用的评价v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多学科的行动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多学科的行动v用系统性观点进行评价用系统性观点进行评价v科学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3)评价的指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土地资源学-全套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65936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