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五六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五六章.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育心理学 第三 课件 第五
- 资源描述:
-
1、第五章第五章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围绕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阐述,对体育活动与人格改变、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体育活动的消极后果等进行描述。2.对体育活动产生良好心理效益的机制进行讨论。3.对人们参与和不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不同的体育锻炼行为理论进行了解释。4.对锻炼行为干预的策略和措施进行了探讨。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能够:1.描述体育活动带来的心理效益;2.了解健康的体能是提高生活质量,调节社会应激的重要变量;3.解释体育活动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和心理机制;4.了解各种锻炼行为理论,并且对体育锻炼行为的预测因子有一定
2、的认识;5.描述影响体育活动坚持性的因素;6.对体育活动的消极影响有初步的认识。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二 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将提高活动坚持性的原则和策略应用到指导大众健身的实践中去。学习要点学习要点1、对身心关系的探讨,以及对心理健康的理解2、体育活动与认知功能的关系3、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4、体育活动对人格会不会产生影响5、体能对应激的影响6、体育活动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原因分析7、各种锻炼行为理论之间的差异。8、影响人们体育活动坚持性的因素9、促进人们体育活动坚持性的策略和方法10、体育活动的消极影响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体育活动、心理健康、认知功能、抑郁、焦虑、主观
3、幸福感、跑步者高潮、流畅体验、人格、自尊、有氧体能、社会应激、氨基酸神经递质理论、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脑内神经肽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心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假说、健康信念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控制理论、跨理论模型、活动坚持性、锻炼行为干预、锻炼依赖性 基本内容一: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基本内容一:对心理健康的理解1.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和稳定的情绪表现,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2.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身心关系和心理健康的标准有
4、不同的观点。3.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心理健康,使得消极效应减少,积极效应增加。基本内容二: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基本内容二: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1.体育活动与认知活动之间有着适度的正相关,但它与认知活动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不能被看作为是因果关系。2.体育活动与认知过程的关系在不同年龄人群的身上 有不同的体现,但大部分情况下表现出有益作用。3.不同的活动项目、活动时间、负荷,以及坚持年限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也不相同。4.体育活动能促进青少年和儿童认知功能的发展,能延缓或预防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5.体育活动对正常人群和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的影响也不相同。基本内容三: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
5、响基本内容三: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1.体育活动的抗抑郁效能;2.体育活动降低焦虑和紧张的效能3.体育活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4.体育锻炼中的特殊情绪体验基本内容四: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影响基本内容四: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影响1.体育活动对某些人格特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有氧锻炼使型行为特征发生积极的变化。2.体育活动能提高身体自我价值和其他重要的身体自我认知。3.体育活动对不同性别人群的自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4.体育活动对低自尊者的效果更加明显。5.不同的体育活动方式对自尊的影响有差异。基本内容五:体育活动对应激的影响基本内容五:体育活动对应激的影响1.体能与心理应激后较低水平的心血管唤醒水平相
6、关;2.短期的体育活动计划可以有效地降低心理应激过程中的唤醒水平;3.短期的体育活动计划可以有效地降低抑郁;4.体能与长期生活应激导致的较低抑郁水平相联系;5.体育活动计划能有效地提高心脏病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和心理社会功能;6.体能还与由长期生活应激导致的较低水平身体疾病相关。基本内容六:生理和心理机制基本内容六:生理和心理机制1.体育活动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生理学原因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与脑内神经肽的变化有关、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程度有关。2.体育活动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心理学假设包括:心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心理控制感
7、假说、运动愉快感假说等。基本内容七:体育活动的坚持性基本内容七:体育活动的坚持性1.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大致出于生理需要、审美需要、情感需要、交往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功利的需要、社会环境的需要和休闲娱乐的需要等。甚至还有人认为参与体育活动不需要理由,其动机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2.很多人拒绝有规律的体育活动的理由是:“没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动机”,这些因素都是个人可控制的因素,它们与个体的态度和价值取向有关。4.多数退出体育活动的人在活动初期都有24个基本目标,他们希望通过体育活动达到预期的结果。一旦锻炼者发现体育活动没有帮助他们达到预期的目标,他们就有可能退出活动。5.影响
8、体育活动坚持性的个人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等。6.影响体育活动坚持性的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体育活动的特征等基本内容八:锻炼行为理论基本内容八:锻炼行为理论1.根据健康信念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活动,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活动动机和活动知识,或认为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活动的好处并且感觉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2.美国学阿齐赞(Ajzen)1985年提出的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意向和行为控制感对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3.控制点理论认为,内部控制是预测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变量。一个重视自己健
9、康状况并且是内部控制的人,很可能会实施具体的体育活动。4.根据社会认知理论(Bandura,1997),个体、行为、环境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因素中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自我效能可以更好地解释个体体育活动的参与。5.跨理论模型认为,个体行为的变化是动态进行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跨理论模型提出了个体行为变化状态的不同过程,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个体应采取不同的行为转变策略。促使其向行动和保持阶段转换。基本内容九:锻炼行为的干预基本内容九:锻炼行为的干预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1.情境安排2.积极反馈3.目标设置4.决策评定5.社会支持基本内容十:体育活动成
10、瘾基本内容十:体育活动成瘾1.消极锻炼成瘾的人容易受锻炼行为的控制,体育活动成瘾是一种强迫行为,一旦形成难以摆脱。2.体育活动成瘾的症状。3.体育活动成瘾的干预方法。教学活动教学活动1 1:知识点1:对身心关系的探讨,以及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教学活动: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比较几种不同的理论,通过比较使学生加深对身心关系的理解。结合研究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研究的发展有所了解。实验法:组织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测量手段,掌握测量方法。讨论:讨论:怎样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健康的人?1、身体健康:具体表现是什么2、心理健康:具体表现是什么?3、社会适应:具体表现是什么?教学活动教学活动2 2知识点
11、2:体育锻炼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教学活动:围绕“体育锻炼到底能不能对运动者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如何影响?”这一话题展开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讨论:讨论:“体育活动与智力水平之间的关系”正方:体育活动可以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反方:体育活动与智力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少关系教学活动教学活动3 3知识点3: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教学活动:首先请学生罗列出体育活动会产生哪些情绪效益。重点介绍体育活动对抑郁、焦虑的影响。通过实验法指导学生对抑郁和焦虑状态进行测量。讨论讨论1 1:体育活动能代替药物治疗抑郁症:体育活动能代替药物治疗抑郁症吗?吗?1.抑郁症的症状2.抑郁症的治疗手段3.
12、运动处方与药物的疗效讨论讨论2 2:当你心情烦躁时,可以采取什么样:当你心情烦躁时,可以采取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方式?的体育活动方式?案例说明案例说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4 4知识点4: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影响教学活动:以讨论课的形式来进行。讨论的议题为:1、“运动员人格与一般人的人格有无区别”2、“通过体育活动能否对人格产生影响?”将学生分为两个组:肯定组和否定组。让他们相互辩论。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促使他们进行思考。教学活动教学活动5 5知识点5:体能对应激反应(心血管系统、抑郁、免疫系统等)的调节教学活动:重点分析有氧体能对心血管系统和应激反应的影响。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体能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变量。
13、教学活动教学活动6 6知识点6:体育活动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原因分析教学活动:在分析现有理论假说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提出这些理论的不足之处。布置作业:查阅资料对锻炼行为理论有初步了解。教学活动教学活动7 7知识点7:各种锻炼行为理论之间的差异教学活动:讨论课,结合作业完成情况,探讨各种不同的锻炼行为理论的意义及不足。讨论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结合实践初步掌握锻炼行为调节的策略和措施。作业讨论作业讨论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体育活动干预方案。案例分析教学活动教学活动8 8知识点8:体育活动的消极影响教学活动:采用课堂讲授法,介绍体育活动成瘾和与体育活动心理耗竭的有关知识。复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