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CT诊断.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纵隔肿瘤CT诊断.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纵隔 肿瘤 CT 诊断
- 资源描述:
-
1、.1纵隔肿瘤CT诊断.2.3纵隔肿瘤概论纵隔影像解剖特点一、纵隔解剖结构复杂二、影像的对比度差三、纵隔内病种繁多.4纵隔肿瘤概论纵隔影像学分区一、五区分法二、三区分法三、分区的目的有利于纵隔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5.6.7纵隔肿瘤概论肿瘤定性诊断一、肿块的位置与定性诊断1、胸腔入口区肿块,伴有气管受压移位变形者,在成年人多为甲状腺肿瘤,在儿童可能为淋巴管瘤;2、前纵隔区,心脏大血管交界区之前最常见的肿瘤为胸腺瘤和畸胎瘤,前心膈角区的肿块多为心包脂肪垫或心包囊肿;3、中纵隔区,淋巴组织丰富,故淋巴结肿大和肿瘤最为常见,气管支气管囊肿和肿瘤也较为常见;4、后纵隔区,神经组织丰富,最多见为神经
2、源性肿瘤;5、其他,与主动脉及食管走行区的肿块,要考虑相应的肿瘤。.8纵隔肿瘤概论肿瘤定性诊断二、纵隔肿块组织特性分析1、囊性病变,CT值一般为020HU,如囊液内含蛋白质或囊内出血CT值可增高3040HU;2、脂肪性病变其密度较一般组织更低,CT值为-80-100HU;3、钙化、骨化发现率较高,CT值一般较高;4、在MR鉴别组织特性能力强于CT。.9纵隔肿瘤概论肿瘤定性诊断三、纵隔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1、肿块边缘:良性为光滑锐利清楚,与附近组织器官界限清楚、脂肪层存在,影响骨骼为骨质硬化的压迹;恶性为边界模糊不清或有多数小结节突起,分叶和毛刺状态,脂肪层消失,附近的骨骼呈侵蚀状破坏;2、纵隔
3、胸膜:良性表现为与肺野之界限光滑锐利,远处胸膜正常;恶性纵隔胸膜毛糙不平滑,甚至出现多发胸膜结节或有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3、纵隔内组织器官受累情况:良性为纵隔器官压迫移位;恶性为侵蚀破坏:A、上腔静脉受累表现为上腔静脉梗阻、管腔不规则,内有血栓形成;B、神经受累,如喉返神经麻痹(声带麻痹)膈神经麻痹表现为膈肌升高和矛盾运动;C、远处转移;D、恶性淋巴瘤表现为两侧纵隔和或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融合成巨大肿块。病变进展快,同时可见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10.11纵隔肿瘤概论比较影像学一、胸片:1、较小肿瘤难以发现;2、密度分辨率较低,在定性诊断方面限度较大;二、CT:1、可清楚肿瘤密度差别,如实性、
4、囊性、脂肪性或钙化骨化;2、能显示肿瘤与周围器官的解剖关系;3、能显示肿瘤周缘状态;4、增强CT扫描能显示肿块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三、MR:1、多体位显示;2、组织特性显示;3、能清楚地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和肿瘤内血管。.12.13纵隔肿瘤概论纵隔肿瘤影像诊断要点一、前纵隔肿瘤诊断要点1、前纵隔内至胸腔入口区肿块,在成人强烈提示甲状腺肿大或肿瘤,常伴有气管受压变形和移位;在儿童应考虑淋巴管瘤;2、胸腺肿瘤和畸胎类肿瘤均可发生在前纵隔中部,特别是心脏大血管交界区之前,胸腺瘤发生部位较畸胎类肿瘤稍高;3、肿瘤内密度不均匀,有囊性、脂肪、骨化、钙化或牙齿为畸胎类肿瘤表现;4、侵袭性胸腺瘤,边界不清,
5、侵犯附近的组织器官,如合并非转移性的周身症状,如重症肌无力、内分泌症状(库欣综合征)和血液系统的症状,应考虑胸腺类癌可能;5、少数恶性淋巴瘤也可发生在前上纵隔区;6、心包囊肿位于前肋膈角区,呈泪滴状,右侧多于左侧,心包脂肪垫或脂肪瘤也发生在这个区域,其密度较囊肿还低。.14纵隔肿瘤概论纵隔肿瘤影像诊断要点二、中纵隔肿瘤诊断要点1、淋巴结病变是中纵隔肿块最常见的病变、气管旁、气管支气管、支气管肺门、气管分叉下均居中纵隔区,肉芽肿性病变(结核、结节病)是最常见的原因,右上纵隔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合并肺内区域性结核病变,则纵隔结核可能性大很在;2、肿瘤性淋巴结肿大,原发性肿瘤以淋巴瘤可能性大,转移性淋巴
6、结肿大以支气管肺癌淋巴结肿大的可能大,特别是小细胞肺癌,另外腹部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精源细胞瘤,也可出现纵隔LN转移;3、气管、支气管囊肿和肿瘤也是中纵隔肿块的常见病变,囊肿表现为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楚锐利的低密度阴影,气管、支气管肿瘤形成肺门纵隔肿块,肿瘤经常向管腔内生长引致气管、支气管管腔的狭窄变形;4、主动脉弓部位于中纵隔,主动脉瘤是鉴别诊断中的重要问题,增强螺旋CT扫描和MRI有助于鉴别诊断。.15纵隔肿瘤概论纵隔肿瘤影像诊断要点三、后纵隔肿瘤诊断要点1、神经源性肿瘤是后纵隔肿块最常见的病因、神经根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较常见为良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具有椎管和肋骨的改变,如受压变形,移
7、位如具有骨质硬化者为良性肿瘤;如呈侵蚀破坏为恶性肿瘤;2、食管肿瘤也可表现为后纵隔肿块,如食管癌,多有吞咽困难症状,诊断不难,然而良性肿瘤症状不明显,诊断相对有难度;3、其他非肿瘤性疾病,如椎旁脓肿(TB)、脊柱畸形和降主动脉瘤等,应注意鉴别诊断。.16.17胸内甲状腺肿临床概述一、占纵隔肿瘤的511%;二、胸骨后甲状腺肿系颈部甲状腺向胸内延伸比较多见,迷走甲状腺肿和颈部甲状腺无直接的联系;三、约80%胸内甲状腺肿位于胸骨后气管前间隙,位于后上纵隔气管后者约为20%;四、其病理性质可分为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18胸内甲状腺肿CT表现一、清楚显示肿块与甲状腺关系;二、密度
8、较一般软组织为高,CT值高于100HU,因为甲状腺含碘高,有别于胸腺瘤和淋巴瘤;三、囊性变者可见低密度影,细小钙化能清楚显示;四、增强CT扫描可有不同程度强化。.19.20.21.22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样结节形成.23.24胸腺肿瘤胸腺的解剖与生理1、来自第三弓囊状细胞索,由颈部下降至前纵隔,出生量重1012g,青春期发育最旺盛,长5cm,宽4cm,重3050g,以后胸腺萎缩,50岁以后虽已萎缩,但仍残存具有功能的上皮网状细胞;2、位于前上纵隔,居中位,上自甲状腺下缘,下至第四前肋水平,有时达第六前肋平面,前贴胸骨,后自上而下贴附于气管、无名静脉、主动脉弓和心包;3、分左右叶和中间峡部,呈锥
9、状,下基底较宽,上为锥体尖;4、分髓质和皮质,髓质以上皮网状细胞为主,并可见胸腺小体(Hasall小体),分泌胸腺素,调节T淋巴细胞的发育成熟过程;皮质内为密集的胸腺淋巴细胞;5、胸腺是免疫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具有内分泌功能的淋巴上皮器官,它决定和影响着机体免疫和周身淋巴组织的发生和发育。.25胸腺肿瘤临床概述1、是纵隔肿瘤常见的一种,是前纵隔最常见肿瘤;2、可发生多种肿瘤,包括:上皮肿瘤(良性胸腺瘤、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恶性淋巴瘤、胚胎细胞源性生殖细胞瘤、脂肪组织肿瘤;3、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发病年龄平均在50岁,约70%在40岁以上,半数无症状,50%患者在影像检查发
10、现;4、侵袭性胸腺瘤具有胸部症状:胸闷、胸痛、咳嗽、呼吸道感染症状、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5、胸腺瘤大约70%伴有各种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约30%,单纯性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约5%,结缔组织病、低球蛋白血症约412%,约1020%患者合并胸外的恶性肿瘤,少数患者可合并内分泌异常,如库欣综合征。.26胸腺肿瘤CT表现1、较大胸腺瘤表现为整个胸腺的变形,纵隔胸膜向肺野弓形移位,侵犯胸膜表现为胸膜肺界面不清,胸膜增厚积液,甚至可多发胸膜结节;2、微型胸腺瘤,退化的胸腺内软组织结节,三角形胸腺无变形,界限清楚光滑或呈分叶状边界,密度可均匀,变可不均匀如囊性变或钙化;3、侵袭性胸腺瘤界
11、限不清,纵隔器官间脂肪消失,血管受压变形和移位、管腔变窄、胸膜增厚、粘连和多发结节状影,胸腔或心包积液;4、胸腺增生,胸腺普遍增大,密度增高,可以均匀或不均匀,周围组织器官受压移位。.27胸腺增生 临床有肌无力症状.28胸腺瘤.29胸腺瘤 与上为同一病人.30胸腺瘤.31胸腺瘤.32胸 腺 瘤.33胸 腺 瘤.34胸 腺 瘤.35胸腺肿瘤胸腺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一、良性胸腺瘤:1、前纵隔内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密度低呈水样密度提示胸腺囊肿,更低密度与脂肪相近为胸腺脂肪瘤;2、周缘光滑锐利;3、边缘有弧形钙化;4、周围脂肪层存在完整;5、临床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者;二、恶性胸腺瘤包括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类
展开阅读全文